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10|回复: 1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理论] 探讨:黄花梨其实就是野生的白酸枝(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3 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自《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
       由于目前所谓的越南黄花梨被炒得很热,原来想借在东南亚出差的机会进一批料,但经过仔细研究思考以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黄花梨其实就是白酸枝,是比较好的白酸枝,下面我来讲一下道理:
  1,从植物学分类:海南黄花梨不是花梨木即紫檀属的植物,他是黄檀类的,海南黄是降香黄檀;越南黄花梨没有分。黄檀类的东西就是酸枝木。观察这类植物,花,茎,叶大同小异。
  2,从木纹判断:
  以前认为黄花梨的鬼脸,流云等是其主要区分白酸枝的地方,现在到了东南亚实地考察以后发现,在老挝 奥氏黄檀的颜色很淡,有的就是黄色的,有的是黄白红相间,观察木纹,确实直条的占多数,有鬼脸,流云的少数,但是挑出有鬼脸和流云的,其实就和黄花梨的木纹一样,而所谓的鬼脸和流云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生长周期有长有短,生长周期短的,木纹间距大,木纹直,而生长周期长的,由于生长环境艰难,以及周围环境恶劣,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形,就是我们看到的鬼脸,流云等。
  这种情况在交址黄檀上也经常发生,好的交址黄檀上木纹细,鬼脸多,而比较差的,就直直的,木纹很粗,有时候同一颗树上都有好几种颜色,好几种木纹,通常就有黑黄红白,发生在树的不同部位。当然白的就是边材了。
  因此可以断言,木纹的不同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3,物理属性
  所谓的黄花梨气密干度只有0.8 ,不如紫檀的1~1.2,以及交址黄檀0.85~1.05等,而与奥氏黄檀0.8~1最为接近。
  4,辩证的看生长周期
  野生的东西生长本来就慢,无论是紫檀,鸡翅还是酸枝木,在野生的环境下都生长缓慢,而到了人工环境下就生长迅速,我不相信现在很多木纹粗的黄花梨长了500年,因为年轮是最说明问题的。
  5,历史上的炒作
  在民国时期,有一段时间白酸枝就炒到了红酸枝的3~4倍,因为其颜色淡,更容易配合现代家具,而且说历史上最早的家具就是白酸枝的,因此曾经风光过一时,但是白酸枝的质地到底不好,0。8 的密度,总让人感觉是假红木,中国人喜欢红,因此后来还是被大红酸枝所超越,目前看来,历史又要重演了。
  6,白酸枝的储量
  白酸枝储量比红酸枝的多,因为黄檀类的东西颜色偏黄的多,红的少,深紫的最为稀少。
  7,含油量
  含油量多的白酸枝好,海南黄的就比越南黄的好,越南黄比老挝黄好,老挝黄好过缅甸黄,大概是生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8,结论
  其实越南黄花梨就是越南的酸枝木,或老挝的酸枝木,是黄白色的酸枝木,木纹好看的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木纹直的生长在平原,一种东西两个价格,虽然在山中的东西比平原上的好,但是这种差距比人参的差距小,大家比一下密度就可以了,尺寸可以骗人,密度最说明问题。从家具的角度考虑,满身不规则的花纹不比规则花纹的版好看,关键要协调。




  读了版主的文章,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也在此论坛上说过,“黄花梨”这种木材根本就不存在,现在从植物学分类上来说,“黄花梨”是海南降香黄檀,它不是花梨属的,是黄檀属的,和酸枝是同一科的植物,所以把它叫做“花梨”根本就是错误的。
  其次,“黄花梨”这个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源自梁思成,梁先生为了区别清末民国时期的新花梨(进口花梨),将老花梨前边加上了一个“黄”字,叫做“黄花梨”。这是一个形容花梨属木材的名词,和黄檀类酸枝科的木材没有关系,现在的人为了炒作把那些王世襄认为是黄花梨的木材叫做黄花梨,其实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为,“黄花梨”就是指明清时期宫廷和贵族在制作家具时用的上等老花梨,不是降香黄檀。
  第三,明清时期的老花梨木,我个人认为不比现在大家炒作的“黄花梨”存世量大,而且从木材本身的特性来看,比现在所说的“黄花梨”好,木质细腻油性强,也有非常好的绸缎光泽,故宫里边的老花梨木家具同样具有艺术神韵。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市场上明清老花梨的东西要比“黄花梨”的少的多,尤其是红褐色的老花梨家具,根本找不到。
  第四,同一上边楼主的看法,降香黄檀就是酸枝木,只不过颜色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红酸枝浅一些。行话不就是说“黄花梨”是“酸枝的纹理,花梨的底色”吗?所以,很有可能就是颜色偏红黄的酸枝。
  第五,原始森林的降香黄檀必定是和其他种类的植物混生,必定存在杂交现象,因此,现在的一些专家说黄花梨分几类,我个人认为就是杂交后性状表现的不同而已,没有什么神秘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5-23 10:4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非常受用的帖子!:12g :48g :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5-23 10:5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Newbee :Newbee :Newb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5-23 10:5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hehe :Newbee :Newb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5-23 10:5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猜测的:D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5-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猜的很像那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5-23 11: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也是一种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5-23 11:1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以前确实有些疑惑,看了楼主这个帖子后,似乎找到了根据。
每次去看博物馆或私人会馆藏品时,见到的明清老黄物事皆标注“香枝木”,从不写黄花梨,更不用说注明“海南”二字了!而且强烈感觉品相与“海南黄花梨”相去甚远,大部分大板的,基本是直纹,很少有鬼脸或斑纹。现在明白了,那就是海南东部或越南(白)酸枝做的,海西品相或许更好些吧。
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结论了:世上根本就没有海南黄花梨这一说,只不过那就是材质品相最好的(白)酸枝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5-23 11:1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木头的味道呢?
现在所说的‘黄花梨’和‘白酸枝’味道差别可是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1:1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由此建议还是回到“七分工、三分料”的大原则上来吧。把握做工、年份和品相三大要素,兼顾原料品种。在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中,经常可以看到明清白木精品家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5-23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5-23 11: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白酸枝也是野生的,越黄应该是“黄酸枝”才对,支持扁黄花梨,反对唯材质论:12g :12g :48g :48g :11g :11g :Newbee :Newb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5-23 11:3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hehe :hehe :heh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本帖最后由 懵男 于 2011-5-23 11: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5-23 11:4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酸枝有人工种的吗?我觉得用杂种酸枝可能更符合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5-23 11:4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梦想有人把黄花梨当作白酸枝卖给我。: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2 16:13 , Processed in 0.15105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