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货币政策环境需要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方式和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监管层通过创新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再贷款调控工具以及鼓励银行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实现稳增长“添砖加瓦”。
在告别旧有经济增长模式后,中国迎来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创业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是“轻资产、高风险”,创业期往往被冠以“死亡谷”的称号,又加上缺抵押物和担保,是这类企业融资难上加难的主要原因。
为了满足科技型创新企业的金融需求,今年以来,监管机构一直在研究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措施,而投贷联动作为国际上已经广泛使用的方式,正成为监管机构调研和政策鼓励的重点。
投贷联动这一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了银行此前单打独斗的状态,进行专业化改造,专门为创业期的企业打造“创投型”信贷模式。除此之外,央行近日宣布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至9个省(市),扩宽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提高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总之,随着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从而影响市场的利率结构,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定向调控功能,减少对总量货币调控的依赖,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苏赢)
原标题:创新货币信贷政策助力稳增长
稿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营造愉快的购物环境很重要
“十一”黄金周已然过去,带给出游旅客的种种愉快或无奈积满心头,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正铺天盖地而来。令人有点意外的是,几大热门出境游目的地中,日本“爆红”而中国香港“遇冷”,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盖因不同的购物环境所造成。
据当地旅游行业协会数据,在黄金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在日本的消费高达1000亿日元(约合52.6亿元人民币),日本的各大商场都出现了空前爆棚,有的商品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使得不少日本的商店甚至对中国大陆游客实行“限购”。
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大陆游客疯狂扫货的新词“爆买”,也由此出现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
而在中国香港,则是另一种景象:中国大陆游客增幅不多,购物者寥寥,商业街及商场可以用“水静鹅飞”来形容。
中国香港在大陆游客的心目中,本来享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为何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中“遇冷”,被日本所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待中国大陆游客的态度出现了“好”“坏”之分。日本为了吸引中国大陆游客,近年来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放宽签证条件、降低收入门槛,保持贴心服务,今年更在商店中用中文标示“欢庆国庆”等标语来营造良好气氛,拉近与中国大陆游客的距离,使人在愉悦中大掏腰包。相反,中国香港去年以来却有少数人以“反水货客”为名,对大陆游客购物横加阻挠,甚至出现暴力驱客赶客现象,在大陆游客心中留下不良印象,购物环境不佳,游客自然就不会来了。
反观中国大陆,各旅游景区的情况也是有喜有忧。由于人口众多,出游人数巨大,各大景区依然人满为患,门票收入惊人(仅山东省就达350多亿元),似乎毫无客源之忧,因此导致“店大欺客”现象时有发生。近日国家旅游局就通报了5A级景区核查情况,因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丽江古城、明十三陵等6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全国通报并限期整改。而“青岛大虾”事件亦在游客中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现象如不改变,势必会对日后客源形成冲击。试想一下,旅游购物本是愉快之事,结果得到的却是一肚子气,还能寄望有回头客吗?
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