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人民币贬值是短期现象,当下推动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盛松成称,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出是外汇市场的短期临时性反应,不能因为人民币短暂贬值而否定中国的汇率改革,目前推进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盛松成说,从国外环境看,最近半年,由于预期美元加息,投机资金流向美国。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率下降、债务率提升较快,股市波动,利率下降等因素引发恐慌避险情绪。从外汇市场看,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岸市场互相影响,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出现套利机会,加速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但这些因素大多是暂时的,中国对国际资金长期吸引力仍然存在。
“最近十年来,多数时候人民币是被低估的,短期人民币即使有贬值压力,贬值幅度也不会太大”,盛松成说,“目前中国的利率远高于美国,未来中美利差仍将存在。中美都是大国,中美利率是互相影响的,中国的利率不会一直下降,美国的利率也不会一直上升。目前中国利率下降能抑制人民币升值,所以推动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在谈到最近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时,盛松成表示,近几年中国债券、股票、汇率等金融价格大幅波动,是改革没有到位、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首先,中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其次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再者金融市场建设滞后,“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
在论坛上,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中国的存款市场只对银行开放,抑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所以应该开放大额存款市场增加社会信贷供给,而现在已经具备了支持这种创新的条件。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认为,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非常高,导致融资的风险成本较高、较贵,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需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得金融机构能竞争性地提供金融产品。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16日在西安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居世界前列,并正在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钱克明当日在出席上合组织经贸部长第14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为抵御经济下行,近年来域内各国纷纷出台了新的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与中国提出的“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目前正在进行全面对接,为扩大和深化合作开展顶层设计。
钱克明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外部环境对中国外贸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较大,但中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未变
钱克明说,201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仍居全球前列。结构调整成效显现,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消费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升。
钱克明强调,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30%左右。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居世界前列,是国际贸易重要的稳定器,并正在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2014年中国成为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点地区,占对外直接投资20%左右。作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新模式,经贸合作区在沿线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相关国家就业和产业发展,打造了新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加深了中国与域内国家的产业融合。
钱克明表示,中长期来看,中国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将激发出更大的发展红利。中方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本着坦诚、务实、开放的原则,加强与各国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对接发展战略,挖掘合作潜力,创造合作机遇,为本地区经济加快发展贡献正能量,注入新活力,实现共同发展。(记者赵静)
原标题:商务部:经贸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效显著
稿源:新华网
作者: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