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网友“西门町吃在宁波”
前天晚上11点不到,网友“Mrzuoshou”发布了一条“宁波和义大道砍人”的微博,配图有两张,一张是一名男子倒地,旁边站了民警、保安和路人,另一张则是一名全身血迹的男子,躺在疑似医院急诊室接受抢救。
马上,就有更多网友也发布了类似内容的微博,有的自称朋友是目击者,有的则转用了各自社交圈内的照片,一时谣言四起。
就在大家一片哗然之时,昨天上午,事情有了戏剧性的反转:这只是老酒饱的一出闹剧。
微博上一张图引发的闹剧
从和义大道砍人案到枪杀案
最后是老酒饱醉卧街头
前天晚上11点多,记者正在刷微博,碰巧看到了“Mrzuoshou”发布的消息。
因为事发在和义大道,所以关注度特别高,网络上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昨天凌晨2点许,“死因”又有了另一种说法,从砍人成了枪杀,网友“被放飞的金丝雀”评论:“朋友圈刷屏都说是开枪了,还开了6枪。”
需要注意的是,在众多网友的图中,还有一张男子被送走后,清理过红色液体的照片,当时已经做完了地面清洗工作。至此,“和义大道”一词,成了微博搜索的热门词。
凌晨零点多,网友“解霸Turbo”在“天一和义大道发生命案”的微博下留言,说“老酒饱喝醉了摔了,吐了一地红酒,路人吓到了,就是这样。”
这名网友微博资料显示,他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疑似知情人士,之后他还连发两则微博,通过比对现场图片等,提醒公众别轻信,他说:“据可靠消息,只是个老酒饱喝醉了摔倒在地,看到的疑似血流满地其实是红酒而已,切记切记,谣言止于智者。”
昨天上午,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在官方微博上进行辟谣。
@海曙警方在线:9月23日21时10分,我局鼓楼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一男子躺在和义大道门口。民警赶到现场发现确有一男子饮红酒过量呕吐后醉倒在地,后将其送往第二医院进行救治,并待该男子清醒后让其家属领回。
记者从鼓楼派出所了解到,刚处警时,男子趴着躺在地上,确实有些吓人,走近后就闻到了浓重酒气。
老酒饱大约40多岁,好不容易叫醒了,对方还是有点迷糊。处警民警与他作了简单沟通,他说自己当晚跟同事去了鄞州聚餐,结果喝了5瓶红酒,所以就吐了。
正在现场沟通时,老酒饱的儿子打电话过来,民警接听后跟他的妻子联系上,通知她前去宁波市第二医院。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二院,得到回复称,患者已经离院,当值医生正在家里休息,未接听电话。
此时,再翻看“Mrzuoshou”等网友的微博,相关内容已经全部删除。
专业人士教你分析这张图片
如何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关键要学会观察细节
在这场“乌龙”中,除了散布谣言的网友,记者也看到了一些努力辟谣的市民。
那么,从这次的乌龙事件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来区分是否是造谣呢?
记者找到了一名从警20年的资深刑警,他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处警,参与了各种命案的现场勘查,当晚看到这张图,他就知道网上的都是谣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图片上的细节显示,网传的那些消息是假的。
现场周围
你看哦,要真是死人了(不管是不是被杀),早拉警戒线了,早出现刑侦技术人员了,早出现好多警车了。
血迹形状
网传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从血液黏稠度考虑,怎可能流那么一大摊。
警察状态
现场处警的警察也不可能是这样轻松。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就先清洗了现场,要等法医、技术员来(有张现场清洗后的照片,因版面限制未能刊出)。
倒地姿势
如果说砍人,那么大摊血,身体却没有明显伤势;再说枪击,这趴倒的姿势确实最像枪击,可中枪了不可能流这么多血,血都是集中在身体内的。
●链接
今年11月1日起
散布网络谣言等将有法可依
记者了解到,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自今年11月1日起,过去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仅仅只是一般治安处罚的在网络上编造虚假消息行为,将有法可依,届时就属于犯罪。
修正后的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原标题:男子醉卧街头吐红酒照片被讹传成砍人案
稿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于琦

原标题: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学塑胶跑道
近日,我省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14日上午,省教育厅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应邀对社会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解答。
原材料合格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
“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跑道是否安全?”这是遭遇“问题跑道”困扰的学生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原材料合格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发布会上,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教授罗振杨说,塑胶跑道是国际认可的安全运动器材,在减少伤害的同时能提高运动成绩。我国铺设塑胶跑道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并用于援建非洲国家体育场,塑胶跑道所使用的聚氨脂材料在日常的吃、穿、用中都有应用。“规范的聚氨脂材料是安全无毒的,这一点国际国内都有定论。”不过,罗振杨也表示,希望我省在今后的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中严格限制使用任何塑化剂。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介绍,2012年起江苏将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列入省政府“十二五”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面向苏北、苏中地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每个试点县市区资金补助。2012-2015年,共建成塑胶场地552片,在建113片。“截至目前,我们未收到任何群众投诉,项目覆盖地区的家长、学生和群众均给予高度评价。”
“问题跑道”出现在自筹自建项目
在省里推进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之外,不少市、县、乡镇为改善所属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也积极加大投入,建设学校运动场地塑胶跑道,“问题跑道”就出在自筹自建项目中。
近日,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地部分学校相继曝出塑胶跑道环保问题,教育厅对此高度关注,并安排专人深入调研,了解具体情况。“经了解,报道中所涉及的几个塑胶跑道建设项目均为当地自筹自建项目,省教育厅已责成有关单位必须委托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杜伟透露,近日,省塑胶办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对全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在建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学校进行全面督查。
此外,省教育厅还要求相关市县教育局委托有监测资质的权威机构,立即对本地自筹自建的所有在建或刚建成的塑胶跑道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公布材料供应商及施工单位的名单,绝不允许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材料进入校园。涉及教育系统相关责任人的,我们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问题跑道”尚留待解“问号”
“问题跑道”究竟是在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对此,新闻发布会上尚无明确说法。
就在多地自筹自建项目曝出“问题跑道”的同时,“省抓”塑胶场地为何“零投诉”?杜伟解释,在省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省体育局共同成立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每一个项目实施之前,省塑胶办都要专门召开有高校教授、化工专家和检测机构代表等权威人士参加的项目论证会。在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前提下,着重围绕环保、安全和质量等,分年度编写《江苏省农村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指南》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施工规范及验收要求等关键环节,均引用了现行有效的8个国家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杜伟说,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关键原材料稽核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实施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招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关键原材料检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并委托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关键原材料按照不低于总量1/3的比例,进行理、化和环保等指标随机抽检,在省质检院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以进入施工环节。“在铺设塑胶跑道过程中,校方和监理方监督施工企业制作平行试块,封样后送省质检院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无疑是“零投诉”的关键所在。疑问也由此而生:出现“问题跑道”的地方,有没有不折不扣地按照省里的各项要求去做?对这些地方必要的“督导”有没有做到位?人们期待这些问号能够得到解答,因为苏南等地自筹自建的塑胶跑道不在少数。“至少有3000片。”省塑胶办专家组一位成员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