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8576|回复: 36

“民工潮”:社会流血的创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民工潮”:社会流血的创口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所谓“民工潮”,当时被媒体称为“盲流”。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民工潮”的高峰,也是媒体报道的高峰。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又一次出现连续扩大的趋势,农民流入城市的人数迅速增多。“民工潮”已经成为社会流血的巨大创口,无法掩盖地暴露在社会肌体的表面。
  对“民工潮”以及“三农”问题的讨论,是知识界再度面临中国社会重大危机的紧急警戒反应,虽然历史展开的向度不同,八十年代后期以城市为中心,今天则是以农村为中心。但是正如汪晖所指出的,前者正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城市改革于一九八四年启动,而城乡差别则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扩大”,接下来他的问题是:“中国人口与土地的严重矛盾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矛盾,但为什么农民大规模迁徙恰恰发生在一九九O年代?”我想补充的问题是,九十年代越演越烈的“民工潮”与二、三十年代的“民工潮”有联系吗?自晚清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民工潮”是什么关系?“民工潮”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变革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学者都不假思索地以为“民工潮”只是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但其实它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只是重演的故事,是被“革命”和社会主义所延宕的历史问题。已经有学者梳理过从晚清到三十年代的材料,所谓“民工潮”始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晚清工业化时期,戊戌时期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就记载:“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并且在民国初、中期越演越烈,“1500万大致可以确定为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民工潮’的基本面貌。至于非常时期如抗战时期已及20年代末以前的情况,我们无法窥其全豹。历年情况不尽相同,但最保守的估计平均也应在百万以上,因此不难相象近代‘民工潮’规模之巨大了。”但这些材料基本没有进入对中国当前“民工潮”和“三农”问题的理论叙述中。这个忽略在我看来是意味深长的,它首先是为这样一种叙述服务的,就是:
  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家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政策,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灾难性渊源,因而“民工潮”的出现被解读为中国农民的解放,是劳动力从专制中的解放,而这种解放得益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即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农民从僵硬的户籍制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了迁徙的自由,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铺平了道路,因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所以剩下的就是推进这个现代化的进程,这包括完全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城市所设定的各种阻碍农民进城的障碍;同时用市场化推动农业的工业化,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要素自由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推动土地的私有化,唯此才能实现土地的集中,使农业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化。
  首先与这种叙述短兵相接的正是长期在中国基层做研究的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中国农村的土地已经成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所以土地不能作为生产资料交给市场处理,农业人口严重过剩,农业生产效益为负,市场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而“新自由主义”者秋风的反驳是:
  “我之所以赞成用市场化的方案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农民的贫穷恰恰就是由于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被用暴力的手段束缚在土地上,他们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并不奢望什么社会保障,也不奢望跟城里人有同等的机会和资源,他们只想通过自己卑微的劳动来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的命运”。(《东方》杂志2001年10期)
  很动人,用占据道德至高点的办法来代替和掩盖真正的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但被抹杀的逻辑和现实前提正是:中国有可能让九亿农民都选择到城市中去吗?所以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性格局就根本不是靠农民个人的选择可以改变的,也不是单纯靠取消户籍制可以解决的,这当然不是说取消“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不重要,恰恰相反,这种重要性应该体现为如何在国家的框架内消除结构性的不平等,而不是靠体现城乡之间的巨大结构性差别的“民工潮”来解决,“民工潮”并不能填补这种不平等,而是相反,它本身正是不平等的结果,就象户籍制度本身是不平等关系的结果一样,不解决不平等的结构性前提,户籍制度的改变并无法解决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因为户籍制度本身并不能创造就业机会。用农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权来解释“三农”问题是无效的,无法解释中国结构性的社会危机,当然这也是因为有人并不把它看成是危机,“千百万农民不顾艰难险阻涌入城市,形成震动各方的民工潮,充分说明把农民束缚在乡土上是多么不合理和不得己”,所以“民工潮”正是农民自由意志的体现。但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农民背井离乡是农业严重凋落后无法生存的被迫选择,出外打工其实是唯一出路。研究者认为“民工潮”是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的双重结果,而城市的拉力是建立在前所未有的城乡巨大分化上,建立在农民收入甚至比城市中无稳定职业者还要低的基础上,在这个意义上,拉与推其实是一种力量,否则就无法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到充满污染和危险的工厂和矿井,去忍受歧视、伤残与死亡。其实无论进城与否,他们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地位都不会改变。如果认为只要劳动力流通了,社会发展自然会解决贫困问题,打工者可以致富,有媒体上成功的打工族形象作为召唤和证明,那么相反,流动人口的犯罪就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自甘堕落,严打作为保证城市的安全就是必须与合法的,收容制度就是这样。倡导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不回答为什么在九十年代,正是在城市市场化发展与国际接轨之后,农民破产及城乡差距却前所未有地加剧了?在九十年代的最后几年中,粮食价格下降了30%多,1999年末占全国人口将近65%的农户的储蓄余额不及城市居民储蓄余额的五分之一。这个巨大的落差正是产生“民工潮”的原因,正如汪晖所指出的“这一制度性的不平等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作为中国当代的思想解放,如果剥去七十年代末倡导它时的意识形态外衣,实质上就是重新认识和认同被搞得臭不可闻的名为‘资本主义’,实为人类文明中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正是站在这个“普世意义”上,他们为“民工潮”的出现而欢呼,为资本主义全球化而欢呼。如果说八十年代以来城市的市场化改革在引爆社会危机之后,最终在国家机器的保护和推行下得以实施,那么今天这种从城市到农村的市场化推行,已到了在农村中引爆新的社会危机的临界点,这体现在一位乡党委书记含泪对国家最高权力的呼吁上:“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美妙的道德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遭到了坚硬的农村现实的顽强阻挡。对这个目的论的反思早已不仅仅是学术界的理论之争,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危机。
  民工潮首先是农业危机的结果。由于农业负增长,稀缺的土地资源因此大量被抛荒。有论者把国家汲取作为农业凋弊的唯一动因,但是这种解读不回答的问题是,国家汲取的历史动机到底何在?为什么恰好在九十年代,人民公社已经解体,国家权力着手退出农村,却出现稀缺的土地资源被大量抛荒的现象?现代民族国家的锻造过程伴随着对乡村的过度汲取,那是自晚清就开始的,高峰在人民公社期间,而大规模的民工潮却在三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形成,这是为什么?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也是致力于救济农业的。如果说土地的私有化和大规模兼并的市场化道路可以产生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那么为什么土地的抛荒并没有因而出现土地的大规模经营?三十年代没有,今天也没有。道理并不难,因为农业没有收益,不能赚钱,所以资本不感兴趣,不但不会投入,反而出现资本大量外逃的现象。用市场来解决中国农业问题,费孝通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指出它的不可能,“由于地租没有保证,已经出现一种倾向,即城市资本流向对外通商口岸,而不流向农村”,“农村地区资金缺乏,促使城镇高利贷发展。农村经济越萧条,资金便越缺乏,高利贷亦越活跃——一个恶性循环耗尽了农民的血汗”(《江村经济》)今天的问题几乎一样,“一方面农业家庭经营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是负效益的,这已经导致农业资金每年至少净流出几千个亿;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向高度分散,从事高风险生产的小农,提供既难以审查监督、又无利可图的小额信用服务。这种官方金融从农业和农业生产领域的“退出”,又导致农业出现大面积的高利贷”(温铁军)。同样的土地被抛荒的情况也发生在人与土地高度紧张的日本。日本八十年代以来,弃耕越来越成为土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虽然国家采取了强大的补贴政策,但是日本粮食与农产品自給率依然持续下跌,其下跌过程正和关贸总协定的贸易自由化推进相伴随。这都不能简单地用国家汲取的单一模式来解释。
  这里的区别在于,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清楚中国农业的破产与危机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是一战与二战之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帝国主义的压榨是知识界三十年代关于“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大讨论的前提。但是今天的中国知识界却不愿建立和检讨全球化市场与中国农业凋弊的联系。这个反差是耐人寻味的。
  二,民工潮是土地与人口关系严重激化的结果。由于农业负增长,农民贫困化程度加深,而中国农民多生多育其实是贫困的后果,韦伯早就指出“一般而言,生活水平越低,儿童占人口的比率会越高,因为生活水平低下时人们除了生儿育女外再没有其它的未来考虑”(《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所以指责农民由于愚昧而多生多育是简单更是粗暴的,当土地不可再生,国家提供的社会公共保障全面撤退,传统社会的宗族保障也在革命中被清除(现在的回潮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读解),那么社会保障的唯一来源就是自己的后代。而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靠罚款来进行,罚款是用贫困来惩罚贫困,结果是双重的贫困,从而加深了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而不是相反。中国目前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贫困的农业人口的增长。民工潮是土地日益无法涵养越来越大的农业人口,劳动力剩余问题进一步激化的结果。乡镇企业由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而没落(这是否是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落的重演?),幸存的乡镇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升级,不再成为有效的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渠道。今天,温铁军认为至少有三四亿劳动力需要转移,而超过一个亿的民工已经在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流动。任何再谈“三农”问题的人,都必须首先面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正是这部分人构成了源源不断,并且越演越烈的“民工潮”的庞大来源。需要提醒的是,以上的数字判断是在不考虑稀缺的土地资源被抛荒前提下的结论。加上这个因素,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而残酷。
  三,民工潮是“城乡综合症”恶性循环的结果。对于城市来说,九十年代以来城市改革的进程使得城市失业人口急增,城市根本无力吸纳上亿从农村中来的流动人口。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凋落将持续加深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把农民从土地上“推”开的力量更将加大,而城市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发展却导致对雇佣工人的排斥。同时,由于农业破产,农民无力消费,市场疲软无法拉动,城市下岗职工因此增加,城市居民购买力随之下降,城乡恶性循环,拉不动的内需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民工潮”不仅仅是农业的危机,更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危机具体为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城市出现持续不下的犯罪高潮和普遍的不安全感,“高尚”社区戒备森严,防盗门、栅栏和各种警戒系统遍布。孙志刚之死其实正是这个社会危机的体现。宪政层面的诉求,敦促和锻造国家对公民的保护和责任永远是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宪法本身并不能代替社会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其他权利的保障与配合,宪法也难保不成为一纸空文,就像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况一样,从晚清以来我们就不缺宪法,缺的只是推动保障宪法的制度动机。宪政制度的建立必须与社会结构相匹配,才可能有宪法的尊严。宪法作为对国家的制约,并不能解决农业危机和城市犯罪,在现今中国大城市的犯罪记录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流动人口,而在广州这个比率上升为百分之八十,这是为什么这个案件会在广州发生的背景资料。犯罪率的上升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所以更重要的是检讨社会犯罪的温床:歧视、贫困与饥饿,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孙志刚并不是民工,对他作为大学生的身份界定是该案能够获得社会重视的前提,为什么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严重存在的对民工的人权践踏恰恰在孙志刚案件中被提升到宪政的层面?到底什么是违宪案件发生的根源?支持收容制度出台的社会动机又是什么?孙是民工的替罪羊,也是这个社会危机的牺牲品,不解决社会的机构性危机,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事件不再重演。孙志刚案件能否撬动宪政改革?宪政改革又如何能切实地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力?城市收容制度作为目前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取消?这其实取决于我们这个社会怎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消灭贫困和不公正。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为什么至今依然是任重道远?当“他人”的血转换为自己的血,“他们”的问题转变成我们的问题,违宪审查才需要被启动,这本身或许就是问题所在。丧钟为谁而鸣?孙志刚之死与“非典”事件中所揭示的正是:乡村与城市其实都在共同的危机中。
  在农村,记者卢跃刚在鄱阳湖调查了一个村子,该村在1980年至1993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十八个,主要都是上吊、喝农药,自杀的人当中百分之五十是因为贫困,他认为这个情况在农村愈演愈烈。1990至1994年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32.46万多人,农村是30.3万多人,农村妇女自杀人数更是达到了17.32万多人,农民自杀特别是农村妇女自杀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山东省妇联等单位组织的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而城市检出率为8·1%,也就是说农村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比城市、县城高一倍还多。但该项研究把农村儿童的心理问题归因于母亲的素质,却让人惊讶。民工潮导致农村孩子父亲或者双亲的缺席,对于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更何况还有贫困的戕害,童工的屡禁不止。曹锦清对河南农村的调查发现,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与对毛泽东的怀念是结合在一起的,农民最大的不满之一是现在“社会风气太坏”!“那时候社会风气好”。难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是比以前要“自由”和“富裕”了吗?虽然富裕在调查中不过是能吃白面馒头了,他们还要什么?怎么解读底层中的毛泽东崇拜?是对专制的留恋?——所以农民愚昧的封建意识必须被改造!但是,它应该被读解为对“好社会”的需求,没有安全与和睦不是一个好社会。而WTO将把各种“城乡综合症”推向深处,从而给中国社会带来更严重的破环性影响,并给国家政权带来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劳动力和土地的双重商品化正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但它并不是通过市场方式自发形成的。英国的圈地运动由政府立法来进行,封建主获得“自由私有权”的同时是以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为代价的,这记载在世界上任何一本相关的历史书籍上。伊丽莎白时期大量的乞丐、流浪汉和社会动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圈地运动。失去土地的流民成为当时英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些流民并没有自动地成为资本主义的劳动力大军。这正是卡尔·博兰尼(Karl Polanyi)在他的经典作品《巨变》(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中讨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圈地运动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自由市场,而他的研究表明,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英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政府依靠圈地运动、“斯宾汉姆兰法案”(Speenhamland Law)和新的“济贫法”(Poor Law)来共同完成的。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新济贫法,停止对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救济,不愿意工作的人被收容在“济贫院”里,夫妻分开,禁止外出和访客,强迫干重活,吃住条件不如囚犯,目的是为了治疗他们的劣根性,因为贫穷是穷人的病,以迫使他们接受雇佣,成为廉价劳动力。工人没有离职的自由,中途中止合约的工人会被判入狱,而雇主却不受相应制约。从1835年开始,根据负责执行济贫法的皇家委员会的建议,穷人开始被迁徙到急需人口的工业区和海外殖民地。这种迁移并不是农民的自由意愿,而是类似于“充军”,是政府行为。英国的海外移民在欧洲名列前茅。海外移民具有减压阀的作用,当国内经济景气,海外移民数就下降,反之,则海外移民就增加。从1841到1911的七十年间,英国农村地区的国内和海外的移民几乎等于该时期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这些城市主要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而历史悠久的郡城和地方集镇发展却是缓慢的。没有新兴的国内外市场,没有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个先决条件,也就没有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强有力吸纳。这其实正是中国发展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并不是把农民移到城里来住就完事了,而是需要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否则是无法在城里活下去的,道德原则必须落实在工作权利上。但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却不愿意承认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全球市场的联系,不愿承认“民工潮”与全球化的关系,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转移,而且为新一轮把农用地圈占为房地产拉开了序幕,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批租与房产商进行寻租的同时,农民的权益被进一步损害。
  在《市民社会的帝国》的作者罗森伯格看来,欧洲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移民者都是由于欧洲的土地革命而离乡背井的农民,“驱使这些人离开欧洲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扩散和农业的商业化”,对于意大利南部农民来说,十九世纪的“私有化”并没有导致他们流离失所,而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农业的衰退与来自美国的廉价进口新谷物结合起来才骤然开始成百万计地将他们赶出家园”,“似乎正是那些将美国谷物运往欧洲的船只在返程时装载着因这种贸易而离乡背井的意大利农民”。所以,“这种向城市的迁徙远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的人口重新配置”。那么这种“国际关系”的欧洲的“民工潮”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这种欧洲解决农业剩余人口的历史情境是今天的中国可以重复的吗?
  研究移民就是研究社会结构变化的过程,而作为欧洲社会结构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更为广泛的世界的联系”,其特征就是庞大的人口迁移,包括地方的、地区的和洲际的,这一“历史上最庞大的民族迁徙”,有三种不同又互相联系的人口移动:
  “从欧洲农村到欧洲城市;从欧洲到美洲和其它白人拓居地区;以及亚洲和非洲在欧洲政治控制论之下的地区之间(非欧洲人)的移动。这三种人口移动各自主要由失去财产的直接生产者(农民)组成,他们在动力和结构上互相联系。要理解这种迁徙是如何形成的,就得从评价社会变革中庞大劳动力的某些情况开始,这种变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兴起从其发端就需要的。(《市民社会的帝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这段叙述所建立的人口流动的“国际关系”,对于我们解读中国的“民工潮”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状况作为“民工潮”历史进步性的证明。比如美国被认为是消灭了农民,只有农场主。这种说法抹杀了西部地区那些庞大的流动季节农业工人和城市贫民窟中没有希望的失业者,他们都是失去家园的农民及其后代。大部分美国黑人的祖先都是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由于南部种植园的需要而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人,而南部种植园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为欧洲市场生产工业原料和其他经济作物获得巨大利润的。二十世纪后美国黑人进行的第二次迁徙是在国内,他们中有约有400万离开南部进入城市,1960年美国有四个城市40%是黑人,到1970年以前,这样的城市增加到了14个,这次是由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已经不需要他们,当农业一直被当成赢利的行业,而机械化比劳动力更有效率,农民就被排斥出家园,为的是让资本获利。美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黑人聚居区,它们是外部围绕着敌意的国中之国,对于城市黑人来说黑人区的边界就象国境线一样紧紧封闭,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从农村进入城市就得以根本改变。一则美国农村贫困咨询委员会的报告中说道,“他们所以迁徙是因为想得到合适的工作,有个体面的生活地方。有些人找到了,但不少人没有找到。不少人不过是从农村贫民窟搬迁到了城市贫民窟而已。而所花费用则是对他们自己,对城市和对美国农村的巨大代价。即使这样,有少数移居者还是回到了他们离开的农村。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城市贫民窟那种生活,还不如他们曾经逃离的农村贫民窟……”。美国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农村危机,只不过是把它转嫁到了城市,只要看一看今天美国城市严重的种族、失业与犯罪这些社会之痛,就应该明白美国并没有创建出“人道主义”的奇迹,把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去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只是让旧的危机以新的形式出现而已,这个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至此,我们也许应该清醒了,世界市场和农业的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或排斥所导致的人口流动并不见得是现代化的福音。作为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的社会代价,当美国、欧盟在政府强大的价格支持下进行世界农产品倾销的同时,除了被排斥的美国南部黑人农民和西部破产的租佃农场主之外,它也是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农业危机和农民背井离乡的原因。
  
  (文/吕新雨,摘自世纪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学经济的,习惯于经济政治类的东西,帖子比较杂,望见量)

中美官场比较







在美国当官比在中国当官难。他们的对手太多,他们需要巴结的人太多,因此需要更多的小心和更多的知识。反过来说,在中国当官就不用这么难,这恐怕也是中国人的当官热情比美国人高的原因之一吧。

审校者找我写这篇译序,是因为我写过一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潜规则。而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了美国官场中的赢家策略和幕后规则。两个大国,同一个领域,同样一些未必明说的东西,究竟有何异同?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开场白。

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许多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的东西。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参议院工作期间,他发现,每当人们的生活费用上升、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国会就要周期性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于是作者为自己的参议员老板起草了一个提案,建议把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与生活费用上升、生产进一步发展这两个指标自动挂钩。请猜猜看,那些亲劳工的民主党参议员,对这个有利于劳工的提案将持什么态度?——按理他们应该支持这个提案,实际上他们却否决了这个提案。

后来,作者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说,每隔几年,民主党的政治家们就会要求国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这种小糖果必定使得自己选区里的工人选民踊跃地支持自己。假如他们同意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生活开支上升和生产发展自动挂钩,而不用每隔几年提一次新的提案,他们就会失去这个赢得选民的机会。

看到这里,我立刻想起了中国历史中官兵养贼自重的悠久传统。把贼剿完了,自己就再也没有立功升迁和捞油水的机会了,说不定还要失业。有人甚至用这个道理解释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狡兔死,走狗烹,捉了诸葛亮,司马懿也就死到临头了。

这类故事的美国版似乎很常见。作者说,七十年代早期,一位众议员提议,要求设立国会督察专员,专门揭露并纠正政府部门拖拉、不负责任等恶劣的官僚主义作风,这样可以使各位议员的办公室从一项棘手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即帮助家乡选民与官僚机构打交道的任务。看起来这是很不错的主意,马上就有许多议员签名支持。但是,这项提案最终却没戏,那些资深议员不肯设立一个专职官员与自己争夺荣誉和信任----帮助人民解决在与政府打交道时所遇到的刁难或不公平对待等问题。这件事应该由议员们来干,他们需要做这种事情来年复一年地获得重新当选。

在这些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代理人与主人的差别,代表和被代表者的差别。代理人或代表们无论如何热心,他们毕竟有自己的独特利益。他们的饭碗依赖于他们存在的必要性,保证让主人的难题继续存在,他们才不会有失业之虞,才有做私人交易并谋取私利的机会。

美国的大政治家也和中国传统官僚一样假公济私。作者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与美国驻英大使老肯尼迪私下交易,让他转变立场,支持自己1940年竞选总统。作为回报,罗斯福支持肯尼迪的长子1942年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

见多了这类官场内幕,作者总结出一条道理。他说:如果要了解并影响你的同伴,你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宏大而抽象的问题上,而应该密切注意和他们个人关系最大的那些事情。

这条总结太重要了,以至作者在书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说:你在哪个领域竞争,这一点并不重要;要想赢得各种盟友的支持,关键在于倾心关注他们的敏感点。

作者强调说:无论你在宗教和哲学上有什么偏好,你都千万不要做一个唯我主义者,也就是那种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存在的家伙。如果你专注于自我,你一定会失败。高明的政治家从来不让他的目光离开别人的自我。

作者重复说: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我们打算影响的人们的个人抱负上,从而成就我们的事业。无论你想达到什么目标,你都需要知道你打算去影响的那些人关心什么事情。

作者甚至引用了尼克松总统最亲密的政治盟友的粗话来强调这番意思:“如果你抓住了他们的睾丸,他们的心灵和大脑就会跟过来。”作者解释说,人们也许会动情地关注埃塞俄比亚的饥荒,但他们的选票更喜欢投给自己的肠胃。

那么,我们的精力有限,到底应该关注谁的敏感点,关注谁的肠胃,关注谁的自我和个人抱负呢?

我曾经转述过明朝首辅张居正讲的大官怕小吏的故事。在这本美国人的书里,我也见到了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美国副总统戈尔1999年讲的。副总统先生说:

布莱德利议员进入参议院的时候,他头上有两个光环,他不但是普林斯顿最优秀的学生,之前还曾经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著名球星。有一次他被邀请去一个大型宴会上发表演讲。这位自信的立法议员坐在贵宾席上,等着发表演讲。这个时候一个侍者走过来,将一块黄油放在他的盘子里,布莱德利立刻拦住了他。打扰一下,能给我两块黄油吗?

对不起,侍者回答道,一个人只有一块黄油。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吧。布莱德利高傲地说道,我是罗氏奖学金获得者、职业篮球联赛球员、世界冠军、美国议员比尔·布莱德利。

听了这句话,侍者回答道:那么,也许您也不知道我是谁吧。

这个嘛,说实在地,我还真不知道。布莱德利回答道:您是谁呢?

我嘛,侍者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就是主管分黄油的人。

在这个权力的世界里,总有人是主管分黄油的。如果想多吃黄油,就需要关注他们。这就是中美官场的通则。

那么,中国和美国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就是最终且最关键的黄油分配者不同。中国最重要的黄油分配者向来是皇帝,其次是上级领导和领导的耳目,而美国的政客最需要巴结选民。作为选民的耳目,媒体死死盯着政客和官僚,于是,他们又要讨好并提防媒体。

本书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如何对付媒体,如何巴结选民。这些知识,在中国历史中是找不到的。如果按照美国的方式生搬硬套,为了民众不惜得罪皇帝,譬如英勇的海瑞,那可是要倒大霉的。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在美国当官比在中国当官难。他们的对手太多,他们需要巴结的人太多,因此需要更多的小心和更多的知识。反过来说,在中国当官就不用这么难,这恐怕也是中国人的当官热情比美国人高的原因之一吧。

2003年9月10日

(美国前总统演讲撰稿人克里思·马修斯所著的《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中译本这个月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吴先生这篇精彩的序,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没能在书中与读者见面。)




中国思维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差点为0.25美元添上个人信用污点

来美国不久,我和我先生为看望一个朋友,开车从华盛顿去波士顿。第一次在美国出远门,经验不足,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麻烦。在最后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应交费用是2美元。我一翻钱包,只剩下1.75美元了。这可怎么办?无奈,我们只好壮着胆子跟那位女士说:“对不起,我们就剩1.75美元了。”本以为她会冷酷地指责我们,没想到,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说:“没关系。”

接着,她递给我们一个信封,嘱咐我们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把0.25美元寄给他们。我和我先生一下子从刚才的尴尬和窘困中解脱出来。回家一看,信封里有个说明,告诉我们必须在3天之内寄出,否则将被罚款几十美元。

我很快就按照要求把钱寄了出去,可我还是很好奇,如果我不把这区区0.25美元寄过去又会怎样?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如果那样的话,我将为0.25美元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个人信用调查公司会把这件事记录在案,我的信用历史从此有了污点,以后再想干什么就难了。原来,信用污点就是这么来的。

美国人出门很少带现金,就拿几张信用卡。下馆子吃饭,到商场购物,去加油站加油,到各地旅游,刷卡就行,消费起来很潇洒。可美国人都知道,在刷卡的时候,总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盯着你,那就是你的信用记录。因为你所有的用卡情况都会被银行记录在案,并提供给信用调查公司。这就是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的作用。

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评估机构,即个人信用调查公司;二是个人信用的“消费者”,金融机构、用人单位等部门;三是个人信用资料的产生者和监督者,即个人。这三方面的力量良性运转就形成了美国现在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

三大信用局掌管1.7亿人的信用资料

在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中,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它就是个人信用调查公司,又称“信用局”。其实,19世纪的时候,美国社会的信用气氛也很薄弱,欺诈现象普遍。但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需求终于催生了信用局。

1860年,第一家民营的信用局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美国个人信用市场从此发展起来。当时,由于通信、科技手段落后,信用调查只能用纸和笔进行,后来有了电脑和网络,这一行业壮大起来。与此同时,经过1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上千家个人信用机构自生自灭,大浪淘沙之后,现在只剩下三大信用局平分秋色,即全联公司(Trans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

如果说信用局提供的个人信用资料是一道菜的话,信用局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准备好“菜篮子”,往里面装“蔬菜”———美国公民个人的消费、信贷活动信息。

以银行为主的各种金融机构会把客户的信息源源不断和无偿地主动送上门来。同时,为了保证“蔬菜”新鲜,银行还要及时把更新后的信息输送给信用局。美国银行的副总裁助理舒雷告诉记者,他们银行每个月都要把更新的信息传给信用局。有些银行即使不像他们那么勤快,至少两个月也要更新一次。除了银行,用人单位、法院也会把相关个人在就业、诉讼方面的信息统统提交给信用局。如今,三大信用局掌握着1.7亿美国消费者的信用档案,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一笔财富。

个人信用资料每月更新12次,负面记录到一定年限就删除

对三大信用局来说,有了“蔬菜”之后,第二步就是“做菜”———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这才是信用局的看家本领。信用局运用自己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处理顾客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社会保障号码以及贷款、信用卡、法律纠纷、破产和支付记录等等。据全联公司介绍,为保证消费者的个人信用报告准确、及时、完整,他们每个月至少要对每个人的记录更新12次。另外,根据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个人信用报告中的负面信息,超过一定年限必须删除。例如,法律规定破产记录最多保留7年,超过7年,这个信息必须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删除。

信用局所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资料中的五项基本内容进行打分。这五项内容是:付账记录、未偿还债务、开立账户的时间长短、贷款情况和使用过的信贷种类。分数在325分到900分之间,680分以上为信用优良,620分—680分为信用中等,620分以下为信用不良。有统计显示,信用分低于600分的借款人的违约比例为1∶8,信用分在700—800分之间的借款人的违约比例为1∶123,而信用分大于800分的借款人的违约比例仅为1∶1292。在美国,开立新账户、安装电话、签发个人支票、申请信用卡、购买汽车和房子,都需要这个分数。信用分高的人不仅可以轻松获得贷款,还可享受较低的利率。

除了普通的个人信用调查外,信用局还推出一系列专业的个人信用报告,例如,个人购房贷款信用报告、个人就业报告等等,供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使用。如今,美国三大信用局每年出售的个人信用报告达6亿多份,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查个人信用报告要经本人同意,每份只要一两个美元

那么,谁会花钱购买个人信用报告呢?当然是那些准备跟消费者发生交易的另一方当事人。金融机构发放个人消费信贷,商场向顾客发放购物卡,租赁公司考察个人用户,公用事业公司开通服务,雇主了解应聘者的品质,公司追讨债务,税

务部门征收税款,都要以个人信用报告作为参考或依据。为了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机构都愿意拿出一点钱购买当事人的个人信用资料。

当然,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这些机构查询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当事人表示同意后才可以查。虽然任何人有权拒绝别人调查自己的信用历史,但这样一来,恐怕他自己也会寸步难行,有可能连房子都租不到。

购买信用报告并不用花重金。美国银行的舒雷说,银行购买一份普通的个人信用报告,一次只需花1个多美元,即便是一份专项的个人信用报告也不会超过两美元。与今后可能发生的风险相比,花这点钱是值得的。

任何人都是自己信用记录的监督者

既然个人信用关系到每个美国人的生存,那么,谁来监督信用局的工作呢?万一信用局的个人信用报告出了错怎么办?其实,每个美国人都很关心信用局做出的信用报告,毕竟这个报告关系到自己的信誉,因此,每个被信用局记录在案的美国公民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信用局的监督者。他们就像是“品菜人”,可以就个人信用报告是否准确对信用局的工作“评头论足”。

为了更好地接受个人监督,信用公司特别推出了两种供个人查询以掌握自己信用记录的服务。一种是免费的,当一个人的个人信用记录被某些机构调查过之后,信用局会在30天内免费把调查内容做成报告送给被调查人。如果当事人发现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上有不准确、不真实的记录,可以马上通知信用局进行查实;如果给信用局提供信息的机构弄错了,那么不仅信用局要更改记录,那些机构也要及时更正记录;如果是信用局弄错了,那么信用局不仅要马上予以更正,还要通知所有相关机构;如果造成经济损失,还要进行赔偿。

另一种是收费的,是指任何个人可以花钱订购自己的信用报告,随时掌握自己信用档案中的情况,这种服务的收费一般为每年几十美元。为了防止别人盗用自己的身份**,破坏自己的信用历史,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付钱购买自己的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体系也受到犯罪的挑战

花旗银行副总裁汪劲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坑蒙拐骗与其说是道德问题,还不如说是个人信用体系问题。因为道德概念很抽象,而信用体系是以制度为基础的,没有信用制度,缺乏约束,美国人一样不会讲信用。如果一个美国人坑蒙拐骗,那么他就会有不良的信用记录,这个记录可能断送他一生的经济生命。”

正是信用调查制度造就了美国这样一个信用社会,也正是这种信用调查制度使得美国的金融体系可以不断拓展业务,使信贷经济之球越滚越大。现在,美国有超过3/4的人使用信用卡,全国共拥有14亿张信用卡,平均每人有8张。据统计,信用消费使2/3的美国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屋;1/5的美国人接受了高等教育;1/5的美国人能够出国旅游。

当然,美国的信用制度也并非是无可指责的,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盗用身份进行欺诈的犯罪很猖獗。美国公民虽然有可以证明身份的社会保障号码,但据统计,领取该号码的人只占总人口的85%左右;另外,驾驶执照虽然也可以作为身份证明,但并不是人人都有驾驶执照。至于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则处于变动中,很难用来确定身份。据美国隐私权中心估计,美国每年身份被盗用的受害人约有50万—70万人,仅2001年就有75万消费者受害。联邦贸易委员会2001年统计的20.4万件消费者欺诈投诉案中,身份欺诈占42%。另外,美国95%的金融犯罪涉及身份盗用。身份被盗面临的重要损失之一就是信用丧失。

其次是超前信贷消费造成申请破产的美国家庭越来越多。美国的家庭债务在资产中的比例高达16%,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其收入的40%以上用于还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逾期60天无力偿还债务。1996年美国登记破产案超过100万件,1997年达到134万件,1999年接近150万件,平均每100户美国家庭中就有一户申请破产,美国为此损失了至少80亿美元。

所以,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信用制度的国家来说,如何使这一制度完美无缺,将是美国市场经济和美国法律制度未来研究的艰巨任务。▲



五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大友 隐忍的羊与凶猛的狼——沃尔玛、家乐福中国市场竞争案例 (ZT)


隐忍的羊与凶猛的狼——沃尔玛、家乐福中国市场竞争案例

(中华零售网)

在全球,沃尔玛是当之无愧的零售业老大,其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约是排行老二的家乐福的三倍。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却发生了明显的颠倒。自1995年家乐福开辟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已经深入到上海、深圳、天津、沈阳、武汉、重庆等各大城市,而沃尔玛则仅在东北及华南一带布局,其声势和影响明显不及家乐福。业界分析人士认为,两大零售巨头在中国的态势,在市场布局、业态选择、物流采购、政府公关、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方面的运作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大巨头的不同“性格”,甚至可以形象地认为,与家乐福不惜违规操作而遍地开店的“狼”形象相比,沃尔玛更像一只温顺而隐忍的“羊”。

  随着中国零售业向外资的逐步开放,两大巨头的竞争也必将进入一个短兵相接的阶段。在“实战”之前,分析一下他们在中国市场进行的精心布局与“路演”,可以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零售业很多启发。请看本期“沃尔玛、家乐福中国市场竞争案例”。

  布局策略

  家乐福强势突破,沃尔玛碰壁退守

  ★从两巨头进入中国的时间表上看,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1995年,家乐福首先进入上海,一年之后,沃尔玛的第一家店也在深圳落户,虽然只晚了一年,但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在店面数量方面则远远落后于家乐福。

  ★家乐福虽然在全球来讲排在沃尔玛之后,但在中国却做到了第一,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其鲜明的市场布局策略,如首先抢占上海,而不是广东和北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把总部设在上海,有利于它们全国市场的战略展开,因为当时上海的组货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和市场辐射能力都要比深圳和北京强。

  ★据悉,当初沃尔玛在进入中国时,也曾考虑将上海作为首选之地,但最后在与合作者的谈判失败后却移师广东的深圳。上海连锁经营进修学院院长顾国建教授认为,这一移师从战略上说使沃尔玛失去了中国最大的一个城市市场,而且是从中国的地域位置上最容易进行中路突破(长江走廊),两翼齐飞(南下北上)商业战略要地。

  ★沃尔玛选择在深圳开店和设立总部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会被人视为是一家区域性公司而不是世界第一的大公司,而这一地理位置的选择大大影响了沃尔玛在中国内地的跨区域开店的速度。因为在当时中国的南方地区对连锁商的供货多为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在理念和实力上都不可能配合沃尔玛进行全国市场的布局,这就大大阻碍了沃尔玛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速度。

  ★与家乐福比较起来,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较慢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与咨询部副部长刘鲁鱼博士曾于1996年及2000年两次为沃尔玛做过在华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两家的经营方式不是一样的,沃尔玛完全以自营为主,而家乐福则巧妙地采取了合资的方式,因此家乐福避开了不少的政策障碍;

  二是沃尔玛毕竟是全球零售业的老大,家乐福虽然是第二,但二者并不在一个重量等级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沃尔玛体制僵硬,为了控制风险,与政府打交道时多较为谨慎,因此批一家开一家,而家乐福的体制则更为灵活和机动,船小好调头,甚至善于钻政府的空子多开店。

  ★事实上,家乐福从一开始就将大力发展店铺作为其扩张的第一目标。据顾教授介绍,家乐福为了快于其竞争对手在中国完成战略布局,打破了常规和连锁经营的管理体制,采取了店铺发展遍地开花各分店自行采购的做法,这虽是一着险棋但为家乐福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到今天为止,家乐福已经在中国的沿海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基本完成了战略布局,比沃尔玛和麦德龙快了两到三年,这一时间为家乐福赢得了调整和整合经营管理体制和系统的时间。

  业态选择

  家乐福以“大卖场”打压,沃尔玛积极本地化

  ★家乐福进入中国后,在商业业态选择上主要采取的是大型超市中的主力业态———大卖场。这种以天天低价为明显特征的廉价量贩店是非常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国家的。可以说,大卖场这种业态的廉价性曾打压了中国零售业的多数百货商店,又在综合性上制约了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型连锁超市,这不能不说是家乐福的成功之处。

  ★这一业态在全球来讲,其实也是沃尔玛的一大杀手锏,然而沃尔玛在中国内地起初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购物广场的业态。顾国建教授评价认为,这种业态应该说是非常适合深圳这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消费者收入高,观念新,且深圳百货商店不发达,超级市场多为中小型超市,沃尔玛的购物广场会具有许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却被深圳万佳抑制住了。以至于后来,沃尔玛就基本上停止了购物广场的模式,而改为向竞争对手家乐福学习,仅就从购物广场到大卖场的转变,不能不说是沃尔玛又落在了后面。

  ★事实上,在业态选择上,沃尔玛也一直进行着本土化的经营方式的调整,以不断适应中国的市场。富基旋风市场总监穆健伟认为,沃尔玛新开设的分店和最初进入中国开设的店铺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调整的范围不仅包括产品结构,还涉及到经营方式,如沃尔玛在深圳华侨城和大连新开设的店铺都出现了专柜,而在国外沃尔玛店并没有专柜;再比如向社区店转变等,目前的沃尔玛实行多业态共同并举,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型超市卖场与会员店为“纲”、小而多的社区店为“目”的格局。

  据悉,沃尔玛如今已不再向中国顾客竭力推销折叠梯或可供一年食用的酱油。相反,它开始卖1美元左左的烤鸡,举办吃西瓜大赛,还在一家新开的店铺里教销售人员跳Macarena(一种现代舞),这些举动都得到了顾客的积极反应,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其本土化努力的初步成效。

  物流系统

  家乐福借用别人的物流促店速,沃尔玛则店少而无法使成功的物流模式得以复制

  ★沃尔玛在全球的成功,主要就是由于其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运输结合得非常出色,但在中国却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这一成功模式一直无法复制进来。刘鲁鱼认为,沃尔玛在中国一直没有解决物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店面较少,所以物流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沃尔玛中国的公关总监徐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这一点,但这显然是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没有大规模的配送中心,主要是因为店面少,而店面少又无法支撑大规模配送中心的建立与运营。

  ★在目前的情况下,沃尔玛在中国开店采取的则是配送中心先行的方式,即配送中心的建设在前,店铺发展在后。顾国建教授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初期必定会带来较高的营运成本,同时会制约跨区域的店铺发展速度。从中国连锁企业前期成功的经验来看,保持配送中心发展速度稍滞后于店铺的发展速度,使配送中心的成本始终处在店铺营业总额的可消化之中,才可能使企业在赢利之中不断地成长。

  ★相比较而言,在配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家乐福则更为滞后。据悉,家乐福至今没有在中国内地建立配送体系的计划,且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建立要落后竞争对手好几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乐福采取的是组合供应商的物流系统的方法,即充分依托供应商的物流系统,这样便可以大大地降低自己的营运成本,又可以配合在不同地区的开店适时地组织商品供应和配送,从而赢得了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速度。

  ★关于这两大零售巨头在中国的物流模式的孰优孰劣,顾国建教授认为,零售企业的发展竞争是店铺数的竞争,因为店铺的地理位置是一个稀缺性的资源,谁先争得了这一稀缺性资源谁就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乐福的物流模式更大的目标是为了店铺的发展速度,而沃尔玛的物流模式则限制了它的发展战略。

  供货商关系

  家乐福把风险转给供货商,而沃尔玛则让利于供货商

  ★近期发生在上海的炒货商叫板家乐福事件,足以说明家乐福与供应商的关系并不融洽。事实上,家乐福与供应商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了,而双方存在明显争议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家乐福过多地将物流成本的节约依靠于供应商,甚至在降低门店最低定货量的同时还要增加送货频率,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家乐福的库存减少了,但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增加了。

  ★据悉,有些家乐福的门店还习惯于将降价损失、损耗和营业额、毛利率指标的完不成数,转嫁给供应商来承担,也就是说供应商与总部谈好的交易条件到了门店是要附加的,因为家乐福是最大的,供应商也无可奈何;另外据悉,家乐福近期采取的分区采购政策,也使得供货商从过去习惯于以一对一的模式变成了以一对多,这样无疑加大了供货商的运营成本,从而导致他们抱怨多多。

  ★与家乐福不同,沃尔玛则总是设法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发展关系(如与宝洁的关系),以降低供应商的运营成本。据穆健伟介绍,2002年,沃尔玛向中国供应商宣布,不收取供应商的“进场费”,此举立即赢得中国供应商的喝彩,也使中国的同行们大跌眼镜。刘鲁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沃尔玛与供货商的关系一直是不错的,这主要是由于沃尔玛认识到自己的信息优势是建立在供货商基础之上的,所以沃尔玛更愿意把更多的市场利润让利于供货商,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关系

  家乐福横冲直撞,沃尔玛体面文雅

  ★在零售业界,家乐福由于违规开店而受到政府的警告,这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999年,国家经贸委就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文,勒令家乐福将其两家全资拥有的位于东北的超市至少35%的股权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之后,这种模式几乎成了家乐福处理国内其他违规超市经营的一种模式。据熟悉家乐福的人士透露:“实际上,家乐福是以27家分店的35%股权为筹码,和中国政府部门进行了艰苦谈判,才最终获得了在中国的生存权。”

  ★事实上,家乐福确实曾有一段时间的政府公关是做得很差的。顾国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家乐福为了实施自己在中国的战略计划,而不顾中国政府的法律政策限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打了一些“擦边球”。这一做法激怒了中央政府,最后将其列入整改之列。他这样提醒家乐福:在中国经营企业,搞好公关是经营本土化的重要内容。

  ★相比较而言,沃尔玛的政府公关似乎做得很是成功,甚至有人认为,与家乐福不守规矩的“狼”形象相比,沃尔玛更像一只温顺的羊。刘鲁鱼则认为,沃尔玛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其实是给中国政府出了一张极富策略的牌,这张牌就是跨行业采购。与家乐福“横冲直

  撞”式的做法相比,这张牌更像一柄高明的杀手锏。因为沃尔玛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量特别的大,仅1996年时就达到了20亿美元,这一巨大的出口额,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而作为回报,沃尔玛“很文雅”地得到了开店的许可证,而不像家乐福那样总是被政府发出“黄牌”警告。

  短兵相接

  狼固然可怕,羊也并不温顺

  ★不管采取的竞争手段如何,无可置疑的是,家乐福已然成为了中国零售业的老大,这可以说是其“凶猛”的市场战果,而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全球老大在中国没有显示出王者的风范,但这也仅是阶段性的战况。专家提醒,狼并不可怕,羊也并不温顺。

  ★在经过多年的波折之后,沃尔玛终于在今年如愿登陆上海和北京。据悉,不久,沃尔玛还将在天津建设北方物流配送中心,从目前的态势看,沃尔玛正在露出其在配送方面的核心本领。据国家经贸委国内贸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沃尔玛目前获准在华开设店铺数已超过了30家,实际在9个城市已开设了22家分店。而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更认为,目前,沃尔玛在广东深圳、东莞等南方市场,在长春、大连、沈阳等东北地区已初步占领南北两大市场,而随着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的相继布点,沃尔玛在中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格局,并将以东部为基础、开始快速的战略扩张。

  ★家乐福也不可能按兵不动。在前几年完成了对中国内地市场基本的战略布局之后,其主要动向之一就是与国内的房地产商合作,借势进一步扩张。据悉,家乐福已与北京中坤集团达成房产战略伙伴,按照双方的约定,家乐福将采取“夫唱妇随”和提前介入的方式进驻中坤集团开发的房产项目,即中坤集团房产项目开发到哪里,家乐福店就将在同一地方出现。而与此同期,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合力打造的万达购物广场也在长沙落户,据悉,这种新业态倡导一站式购物的消费观念,实行错位经营,互为补充,是“中心主力店+室内步行街”这一国际潮流的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刘鲁鱼认为,这种零售巨头与地产商合作形成的推进力量,不可低估。

  ★伴随着两大零售巨头在中国竞争形势的加剧,中国本土的零售业也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其他更多的外资零售企业。据统计:到2003年7月底,美国沃尔玛在我国已开设了27家店,5年内该集团计划在中国开店50家,每年在中国采购1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而家乐福则达到39家店,并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在中国开10家门店,并已在武汉建立了全球采购基地,每年在中国采购约100亿美元;德国麦德龙在中国开设了17家店,今年计划开店6家,5年内在中国开店40家;法国欧尚2004年前拟在中国开店21家;日本7-11未来5年内计划在北京开店500家。所有这些,都对本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上海百联的“超级”组建便被业界认为是本土企业的应对措施之一。

  ★然而,激烈的竞争导致的中国零售市场的整体利润率的下降是不可回避的。虽然,在中国已经拥有39家大型超市的家乐福宣称:去年在中国实现的净销售额已经达到12亿美元,但是,据美林的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这样的不景气形势持续下去,无论是“猛狼”还是“羔羊”,无疑谁能撑到最后,谁才能成为胜利者。

点评

“羊”变“虎”只是时间问题

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其实早在1992年就拿到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许可证,但到1996年才在深圳开了第一家店。与家乐福疯狂跑马圈地的扩张方式相比,沃尔玛似乎失去了市场先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又不得不佩服沃尔玛的“隐忍”精神。首先沃尔玛表现出了“遵守游戏规则”的老大风范,无论多么好的城市地段,只要政府的批准文件不够,他们就不去开店,这与被政府强令让股的家乐福形成鲜明对照;其次是其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认为目前整合各地供应商要比迅速圈地开店重要,因为无论有再多的店,没有好的商品支撑物流配送支持,最终也会从地基上塌陷。为此,沃尔玛将建立采购系统和建立物流系统放在了迅速开店之前。虽然目前采购系统和物流系统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其战略布局是对的。

  目前中国领先的家乐福可能已经早已意识到沃尔玛这只佯装“羊”的“虎”之利害,所以就将“快”和“狠”作为其防御武器,“快”体现在开店的速度上,“狠”表现在其赚钱的欲望上。但是“快”和“狠”是有副作用的。目前家乐福的经销商在其店中盈利微薄,但又敢怒不敢言,是非常容易“出逃”和“叛变”的,随着沃尔玛开店速度的逐渐加快,这些经销商会极快易主。沃尔玛的利害在后头,“羊”变“虎”只是时间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清醒的台湾人写的(转帖-转自台湾哈酷论坛)

我想不论法理如何, 最终决定中国与台湾命运的主要因素,
  还是在世界各国的利益关系(利害纠葛)与实力对比....
  许多人在这个版上对于统独的争论常常聚焦于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我想, 这是一个不尽完整的看法,
  现在这整个世界是互动的, 天下一盘棋,
  所以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高看的够远, 从大的格局来看海峡两岸,
  你也许就能够看清楚台湾海峡这块地方,
  真的只是一个局部 (虽然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方)
  
  首先,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在这个世界上的国际关系,
  真的诚如英国那个老牌政治家的名言....
  “ 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是现实, 虽然残酷万分..但这就是现实..
  世界上各国的外交政策, 可以说无一不是以这个作为最高原则的..
  当然, 在大多数时候它们都会披上一些美丽的人权, 人道之类的外衣
  但利益外交的本质却从来也没有变过..
  
  从这个观点看过去, 我们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合并或肢解,
  常常是有涉及利益的各方(通常为大国)在幕后*作的斧凿工痕....
  而不仅仅是当事国家分与合之间的争执
  
  我举几个例子吧..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时候..大陆方面非常的愤怒..
  甚至有人用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之类的严厉言语批评..
  但两国论真的是李登辉新创的东西吗
  他之后推出的七国论八块论真的也是他老先生的创举吗
  不是的...这种理论在百年前日本人就讲过了
  详情我不细叙, 你随便找一本日本近代史..
  就可以找到“满蒙非中国论“的理论..
  当然, 这种理论不是为了满人也不是为了蒙人..
  而是为着日本人侵略并裂解中国的行为找合理化的藉口
  
  后来苏俄人支持外蒙古独立..
  印度人支持西藏独立..
  美国人支持阿富汗游击队以抵抗苏联的入侵..
  后来帮助阿富汗独立..
  日本人以及美国人现在偷偷摸摸的支持台独..
  其实都是同一种思考模式下的产物..利益!!
  你知道加拿大里面的揆北克几年前要公投独立的时候,
  欧洲的哪一个大国表示过支持吗..我可以告诉你
  是法国..为什么, 只是因为它们都是法语系的国家
  
  中国人有没有作过同样自私的事情呢? 当然有..
  南北韩的长期分裂, 也是同样思维模式下的产物..
  美国希望南北韩分裂, 如此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日本在南韩?军
  中国也希望保留北韩(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地带..
  如果朝鲜半岛统一, 不管北统一南或南统一北..
  成为一个强大的韩国..
  中国在那个半岛上的影响力都会大不如今..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
  中国人真的很喜欢那些巴基斯坦人吗? 恐怕不是吧..
  是不是也是利用巴基斯坦来牵制印度呢?
  30年前美国把越南打了个鸡飞狗跳..
  (越南曾有一段日子男女比例为1:7..想想有多惨?壮丁死多少?)
  但现在不也是“关系正常化了吗“
  
  再来
  我想讲的是, 它们支持独立或是合并,
  判断的标准常常只是简单几句出自孙子兵法里的话..
  合于利则动, 不合于利则止..
  
  越南先跟中国, 后从苏俄, 最后现在投入美国怀抱..
  能说他三姓家奴吗? 非也, 纯利害关系?了
  南斯拉夫以前打的一蹋糊?, 美国派大部队了吗? 没有
  中东绝大多数的国家用美国的民主标准来看都是不及格的..
  那为啥美国还和他们是好朋友呢?
  
  索马利亚以前军?蹂躏多年,
  美国兵打着人道的招牌一踏上去死了几个人就赶紧夹着尾巴回家
  可为啥伊拉克一动科威特, 美国就气急败坏的动用50万大军
  好几个航母群去解救科威特?
  真的是为了拯科威特国运于既倾? 救科威特人民于水火?
  我可以告诉你, 我在美国念了八年书,
  这一个问题我问了不下一百个不同的美国人..
  他们都是给我同样的答案..
  (大多数的人都是笑笑的指着我汽车的油箱)
  
  才不过几年前, 当印度和巴基斯坦试爆核**的时候
  美国不假颜色的高声斥责..甚至断绝经援来要胁
  但只不过一个911, 巴基斯坦忽然又摇身一变
  成为美国的“忠实盟友“了..美元(援)忽然又滚滚而来了..
  这个本来是中国的“忠实盟友“的巴基斯坦
  忽然一下子又投入美国人的怀抱?..
  这当然不是中国人忽然变臭了或是美国变可爱了..
  只不过美国人“现在“油水比较多..美国人是作慈善事业的是吗?
  恐怕是因为宾拉登吧..要是没有宾拉登..
  巴基斯坦现在还是中国的“最忠实盟友“
  美国人眼中的“穷兵?武发展核子武器严重危害南亚和平的危?国家“
  
  再想想..
  台湾之前拿了几几百亿美元?军火
  现在又要掏银子?波音..
  可美国人连把这个和陈水扁“过境“纽约挂勾起来谈都不愿意..
  为啥? 还不就是为了不要触怒 *** 吗?
  因为美国人知道, 再有一次, 只要再有一次..
  让陈水扁踏上美国的土地, 让他学李灯灰在康乃而大放他台独的谬论
  那么中国人的忍耐程度可能就超越了极限..
  而超过这个底限之后, 恐怕要付的代价就不是美国人吃的消的..
  美国人不想也不愿冒这个?..
  
  反过来看吧..
  前一阵子当印度和巴基斯坦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候
  中国有没有“力挺“ “忠实盟友“ 巴基斯坦呢?
  我可以告诉你..没有..
  中国人有的只是出来劝劝和, 降降温..如此而已..
  
  尽管中国的军力远胜过印度..
  打起来印度绝对斗不过中国....就算是核武器也没中国多
  可印度的核武器摆在那里看的清清楚楚..
  真的打到面红耳赤的时候, 谁敢担保印度狗急不会跳墙
  拿着几?核武器往中国乱丢呢
  (如果中国明显介入印巴冲突并且偏袒巴基斯坦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也知道, 从中国的立场而言..
  如果帮帮巴基斯坦??核能发电场送点核原料..
  偷偷教他一点怎么造原**是可能的..
  若是有点?钱送点粮食赠点军火,
  让他有事没事跟印度小打小闹一番扯扯后腿
  拖慢一点印度发展起来的时间是可能的..
  (而且我相信中国可能是一直这么干着的)
  但期待中国人为了这个“忠实盟友“
  而甘冒核战争的危?和印度撕破脸?
  别闹了吧..
  这个不是说中国人没种..只不过现实摆在那里.
  这样乱打起来不合算嘛~~~
  
  如果今天巴基斯坦的领导人跳出来跟巴基斯坦的国民说..
  “别怕, 我们背后有个13亿人的核大国在支持我们,
  我们同印度豁开来干了吧..反正中国一定会派解放军来帮我们
  中国到时候核子潜艇, 长程导弹都会搬过来帮我们炸印度..所以别怕!!“
  大概巴基斯坦人一定会把他送去作精神检查
  
  同理, 如果真的当海峡两岸冲突升级的时候
  美国会为了台湾的利益而和中国展开一场全方位(包括核武)的战争嘛?
  而把美国的子弟兵丢到台湾海峡来牺牲?
  
  美国卖武器给你赚赚钱..
  顺便用你测试一下新武器
  还能打烂中国沿海的经济繁荣区
  拖慢中国整体国力上升..
  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但你再想想
  如果连中国这种不太重视人命的国家都不愿替巴基斯坦死人了
  你巴望美国替你死人?
  
  其实这种问题甚至不必要问美国人
  我是觉得有这种幻想的台独者可以去找个第三国的人问问看
  不管是问韩国印度加拿大德国法国人都好 (事实上这些人我都问过)
  你试试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那么美国人是不是一定不会介入呢, 也不能这么说..
  还是简单那句话..
  如果当美国人算一算发现“帮台湾打“的利益大于“不参战“的利益时
  是有可能介入的..
  好比说, 台湾总统府底下忽然发现50亿桶的石油蕴藏..
  *** 的军力忽然大幅消灭, 他的核武和导弹忽然都失效的时候..
  
  史上公认最伟大的战争天才拿破?



[曾说..
  战争嘛..有三件事情最重要..
  第一是钱, 第二是钱, 第三还是钱..
  
  我们可以摊开一些数字参考一下..
  美国十年前打波斯湾战争..
  花了600亿美元..
  当时盟国(日本, 科威特, 沙乌地)摊了80%..
  这个钱换算到今日差不多值900亿美元了..
  小布希喊打喊了很久了还没动..就是很怕把美国经济再搞糟
  (虽然现在已经够糟了)..
  你知道美国国债有多少嘛?
  我可以告诉你..超过6兆美元..也就是60000个亿!!
  美国平均一个家庭要欠上将近10万美元..
  你去看看美国相关的财政报告, 别说我唬你
  http://www.publicdebt.treas.gov/opd/opdpenny.htm;
  http://www.toptips.com/debtclock.html;
  
  和中国冲突要花美国多少钱?
  那将会是一个不能想像的天文数字..
  美国没办法负担, 而台湾更没有能力?单的..
  美国人在越战韩战是被朝鲜人还是越南人打败的吗?
  坦白说吧..都不是..是被中国人打垮(更精确的说是被耗垮)的..
  以前中国大陆破破烂烂一穷二白..
  还能拖到美国受不了灰头土脸的拍屁股走人
  现在美国会再让自己身陷泥沼?
  
  现代战争, 打的就是国力 包括军事力 经济力 科技力
  甚至是国际宣传的力量
  中国的国力和美国相差多少呢..
  如果单算GDP的话..还差很多..
  中国刚刚超过美国的十分之一
  (第一列数字为GDP 总值, 单位为亿美元, 第二列为该国GDP 占全世界总产值的百分比

)
  
  美 国 77458 27.5
  日 本 42016 14.9
  德 国 21001 7.5
  法 国 13965 5.0
  英 国 12717 4.5
  意 大 利 11454 4.1
  中 国 8250 2.9
  
  但若把所有的力量放到一块儿去计算的话
  请参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不久前的一个报告
  中国的总和国力大约为美国的25%
  同时也远远落后于日本英法德俄之后..
  我想这个数据还算是相当科学与客观的
  诚然, 中国还落后很多
  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一件事情
  就是中国人赶上来的脚步非常之快...
  我这么说, 不是基于任何盲目的民族情绪或是一些乐观心理
  而是有我自己的客观看法..
  我讲清楚一点吧..
  免的台独份子会说我盲目替中国吹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93 年来到美国的时候
  刚好室友是个念computer science 的人
  我常常翻阅他的期刊书籍..
  我印象中非常清楚那时候看到的一个有关电脑的评估报告..
  大意是说照目前(1993当时)的发展情况下去..
  中国的PC user 将会在2010年前后?到世界第10位
  可你知道现在2002的市场现况是怎样吗?
  中国即将在今年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的PC用户国
  而且如无意外, 将在 2006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电脑国..
  
  为什么我特别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说?
  理由很简单,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人在作一些评估的时候
  常常是用线性投射的方式来做评估..
  可是这种评估方式是错误非常巨大的.....
  怎说呢?
  
  在工业革命之前,
  资本, 资源, 知识, 各种力量的累积都是非常困难而无效率的
  你靠着人或马推个车子把米从南京推到北京..
  车还没到北京, 那个米已经被运的人给吃完了...
  人的知识与力量,
  也只能在他身处的那个小活动范围里发生力量与影响
  若是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经过你家乡,
  那么你也就只能“虽不能至, 然心?往之“了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 蒸汽机出来之后..
  ok..增加了机动力..
  所有的力量与资源都可以用线性的方式相加了..
  在不同的地方所拥有的财富, 人力, 资源
  都可以轻易的累积..
  不过这个时候仍旧是用一个简单的加法来累积..
  别国花了五十年?成的成果, 你现在没有而要从头赶起的话..
  大致也得花上个五十年
  因此弱国和强国的差距仍旧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赶上
  
  可这情况到了internet 时代就完全的改观了
  你有一本书, 我有一本书, 他有一本书..
  请问你我一共可以看几本书??
  在?业社会里就是每一个人都只能看自己的那一本
  到了蒸气时代也许花点时间把我的书运过去给你, 你可以看个两本
  可是到了internet 时代, 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同时看三本书了..
  如果这个网路有100个人..那就100个人都有100本书可以看..
  我的idea 可以立刻的传给其他所有的users
  其他users 的idea 也可以同时立刻传给我..
  所以这种的知识力量的累积是一种相乘的平方立方多次方的关系
  而不再仅仅是工业时代的线性相加的关系了
  通讯与资讯技?的发?几乎彻底打破了时空的距离..
  
  从这个意义上看..
  中国使用pc 的人数, 连上internet 的人数,
  还有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数量成为世界第一
  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像人均拥有多少电视机,
  洗衣机那样的单纯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而是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即将以爆炸性的速度成长的先兆
  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
  以前你想要在科技赶上先进国家
  你得先要花很多钱?很多大学与研究室
  再来花很多钱请一堆博士学者, 再花上个十年八年
  才能再造就出一批人才..
  可是这种模式即将受到革命性的变革.....
  我只要有着internet access 可以让我连线到需要的线上期刊..
  我能够和我的指导教授保持email 联络..定期在线上讨论功?..
  生产专业人才的速度将不再可以用工业时代的模式来计算...
  现在就连试爆核**很多都已经是用电脑模拟的了..
  
  所以你用工业时代的标准来判断说中国落后西方国家50年
  我会说yes, you are right...
  但那是你只用蒸汽机时代标准的判断方式....
  不过我会补充告诉你..
  如果你用internet 时代的标准的话..
  中国最多落后美国10年甚至更少..
  
  这一个趋势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所以中国国力的爆炸性成长已经成为大势之所必然
  如果在今日美国甚至已不愿和仅有他四分之一国力的中国交恶
  那么台独份子请你告诉我,
  在中国国力上升之后到逼近甚至超越美国的总体实力之后,
  美国为什么会为台湾一战? 而且是一场恶战?
  可能台独份子又要开骂啦..你怎么知道中国国力会上升?
  你怎知中国的总体国力会越来越强?
  别急..你可以接下去看..
  
  你说台独份子看不清楚吗?
  其实我想他们也是看得很清楚...
  这也就是为啥那个姓李的日本人一直狂吠着要2008台湾建国的原因
  他已经把理由说的清楚了..
  台独份子听清楚喔..这是台湾神教教主李灯灰的说法
  “到了2008, 大陆搞成了奥运..
  公路铁路水坝各种基本建设都会日益完备..
  加入WTO之后他的经济也一定会上升很快..
  总的来说各方面都会飞快进步..
  国力将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到时候中国人会非常的有信心...
  所以一定要赶快教育让80% 90%的台湾人有本土意识....
  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段话的前半段很好懂..后半段是啥意思呢? 我翻?一下..
  “所以我得赶快煽动台湾独立, 不然就没机会了..
  至少得拖个一千七八百万的台湾人给我当垫背..
  这样将来打仗的时候我才有时间逃..
  不然到时候恩怨分明的中国人一定不会放过我这个大汉奸!!
  万一到时候连母国的皇军都保不住我的时候我该怎办??“
  
  说真的, 我也很替他担心..因为我也想不出该怎么救他
  因为毕竟13亿人一人一口口水就能汇成滔滔巨浪..
  他可能来不及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就已经被唾弃他的口水给冲回到他的“母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我的结论很简单..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分分合合..
  通常都只是相对力量对比的结果或产物..
  而不是什么法理推论的结果..
  而现实是..美国的力量在下降之中..
  而中国的总体力量在上升之中 ...
  
  当初英国为啥会把香港的主权乖乖的交还中国..
  是, 你是可以告诉我那是法理,
  香港本来就是租借地..到了时间就要还..
  可我可以告诉你..英国当初也是准备了一大堆方案..
  主权换治权..共同分享主权..等等的一大堆??唆嗦的方案...
  可邓小平一说..你不乖乖还的话我现在就派兵收回...
  英国不是马上乖乖的还了吗
  还让铁娘子给摔了一跤?
  
  台独的人你摸良心自问一下..
  如果中国今天七分八裂的话, 英国会还香港吗?
  今天如果车臣地底下又是黄金又是石油,
  苏联又弱的像伊拉克一样又没核生化武器的话..
  美国大概早就出兵“捍卫车臣人权“了
  
  最后我想讲一句奉劝武统派(特别是核平统一派)的朋友
  武力解决, 是解决争端的方法之一, 但武统绝对是下策...
  而核统更是下策里的下下策..
  
  要知道一点..
  今天时间是站在中国人的这一边, 而不是站在台独的那一边..
  如果将来真的要打, 那么高明的打法是像美国一样发展高精度武器
  对准一些台独的要害打, 而且是狠狠的打..
  打死一个少一个祸害
  但不是伤害在台湾千千万万和你我同文同种
  一样流着中华血, 有着中华心, 热爱中华民族的人
  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都是无比可贵的
  让中国富强壮大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
  一点都不能浪费
  
  台独的力量在台湾真的越来越大了吗?
  我的观察却是刚好相反..
  也许你在大陆, 听到台独的声音越来越大..这是事实..
  但为啥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呢?
  这不是意味着他的实力增加了..
  而是他心虚..
  
  他为啥搞些更改护照封面, 废弃汉语拼音之类的小招数呢..
  很简单, 因为他搞不出啥真的大名堂..
  打也不敢打是独也不敢独, 只敢躲在美国人后面吐吐口水扮扮鬼脸?了
  经济一团糟, 教育一团糟..啥都搞的一团糟..
  连他所任用的大员们都还一口一个洪福?天,奇异恩典咧..
  (怎么啦?康熙帝国看太多了羡慕是吗?
  下次你喊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就赏你双眼花翎, 上书房行走好吧)
  
  实在没办法, 只好惹点事情生生是非, 挑动一些省籍情结
  煽动一些民族情绪..
  最好惹毛一些武统派的大陆人..
  让他们讲点严厉的话..
  然后再大大的宣传...
  你看!! *** 又在打压台湾人了!!
  只不过再高明的骗?多用几次还是骗不了人的...
  
  2008 真的能台独建国吗?
  我只能说, 精神病不犯死刑的, 对吧....





※版权属作者与青年论坛共同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视中国的贫富悬殊(转贴) 

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繁荣富强、光鲜靓丽、美轮美奂,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闭上眼睛,看到的是一个贫困落后、破败潦倒、穷病交加,人民生存绝望的中国。
「一校两服」的贵贱隔离


对于那些生存绝望,在穷困潦倒、病饿交加的困境中煎熬的中国人来说,那个光鲜靓丽、美轮美奂,神五上天、奥运在即的中国是遥远的、虚幻的。对于那些住豪宅广厦,拥香车美女,喝天价茶、吃天价宴、睡天价床的官宦富豪来说,那个人们吃不上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立足的中国是不真实的,是不存在的。

不久前,中国成都温江区公平镇中学将贫富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校服来区别: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穿红色校服、教室有VCD、电视机,穷人家的孩子则穿蓝色衣服,分开管理。此举引起不少学生家长的不满,并指控校方在校内制造「两个世界」。

这个「红蓝二色,一校两服」的「贵贱隔离」现象,正是当下大陆的缩影。事实上,今天在那片土地上就是两个世界,就是完全分离、各不相干的两个中国。

中国连续多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在8%、9%,有时甚至超过10%,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以上。中国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

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不到50美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约1000美元,提高了20倍。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约17美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约300美元,增加了近18倍。

中国经济学家胡鞍钢断言,虽然目前人均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27位。但是,到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是没有问题的。届时,中国十几亿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有人撰文说,胡鞍钢的这一结论意义不同寻常,它为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中国20年后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经济学上的证明。

百分之五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五的财富

是的,中国人是富裕起来了,富裕到喝天价茶、睡天价床、吃天价宴。一人一餐吃掉数千元、上万元已经不是新鲜事。目前北京拥有全中国最贵的豪宅「贡院六号」,平均每平方米4万元,而这还只是「平均价」。最贵的部份每平方米价格高达6万元。北京举办过一场车展,其中售出的一部轿车是888万元。有人计算过,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目前不到2500元,这辆车的上税、保险、养车的费用不算,一个农民要花上3648年的收入,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从商朝开始,历经周朝、秦朝及唐宋元明清朝等,一直不吃不喝乾活到现在的所有收入,才能买上这辆车。

今天的中国,人们可以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看到满眼是现代化恢宏耀眼的建筑群、到处是充满贵族气派的高级享受设施、到处是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消费方式,多少人花得起百万美元送子女留洋,多少人将千万美元存进海外银行,多少人身拥数辆豪车多处洋房。中国要花两千亿办奥运,又要花三百亿办世博,中国这些年来建造了两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在三千万元左右;为了送神五上天,也用了一百八十多亿。

如果说的是这部份中国,那么,中国岂止是将要进入小康,是早已进入了发达。

然而,这一切只属于约百分之五的中国人,或者说,这个中国就是这部份人的中国。

另外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呢?他们在哪里?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亮丽的现代化橱窗里看不到,向当政者献礼的精彩绝伦的舞台上看不到,天天赞歌唱不完,好事说不尽的媒体上看不到。好像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国人压根就不存在。他们是不该存在,不该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那百分之五的人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不该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百分之五的人提前成为发达国家的国民,不该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让世人对中国人的人权和生存状态指指点点。

由于中国的整体垄断,权力、资源、机会、司法、媒体、舆论统统都掌握在当权者手里,也只有靠近权力的那部份人能够沾得上光。中国几个光鲜靓丽的橱窗城市,掩盖了背后无边无际的苦难和绝望。中国百分之五的人,代表著百分之百的中国人,向世界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豪言壮语,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富有了,中国的富人比美国的富人过得好。

中国百分之五的人,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五的财富,欢快地向世界炫耀著;另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在厮杀拼抢百分之五的生存凭藉,而且发不出一点声音。

大批穷人已走投无路

天安门接**生自焚案,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接**生为讨工钱的跳楼案。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被中国的媒体分析为是,「跳楼秀」和「自焚秀」。于是中国人发出了:「中国人连活著都不怕,还怕死么」这样的豪言壮语。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八人自杀未遂。其中,贫穷和绝望每天都在夺去人的生命。多少父母因为无法供养考上大学的子女而无奈自杀,多少家庭因为有久病的亲人走投无路而全家自杀,

前些时,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为了讨饭糊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繁华地段手持一把大砍刀,在自己左臂砍了一刀后,用自己的鲜血在面前写下「砍一刀10元」,并向路人吆喝:「砍一刀十元!大家赏口饭吃,砍死免费。」见没有人敢砍他,又哭著说:「求求大伙砍我吧,给我口饭吃!要是明天我还没钱吃饭,就只有去抢劫了!」

我们从繁华的上海市面看不到衣衫褴褛的人,看不到无家可归的人,看不到前来找活路的民工。为甚么,因为上海不许这样的人进城,这样的人无法出现在上海的街头。上海需要民工的地方,被当局要求必须把即将进城的民工,从火车站用客货两用的车,把他们直接拉去工地,不许让他们在街面上出现。

上海公安网9月份刊登出一幅公告,公告是漫画形式,题目是:露宿街头勿同情。漫画上是两个时髦的青年男女骑著摩托车驶过上海城郊地带,看到路边的无家可归者,女的说,「这些外地人真可怜啊!」。男的说,「小芳,你不能同情他们,他们露宿街头,影响上海的文明形象。」漫画下面的提示是:在车站码头、高架桥下或偏僻路段,以及城郊结合部地区,露宿著一些拖儿带女的外地来沪人员。他们衣衫褴褛、脏乱不堪、好逸恶劳,靠拾荒、乞讨混日子,严重影响了大城市的文明形象,给上海治安带来了很多问题。公告最后提醒市民,对此类人千万莫同情,不要给予施舍。

上海公安网的网头是一个鲜红的国徽,黑色衬底,白色的大字:人民乃父母稳定是天职。

人民乃父母!既然对这部份人政府连民间的同情和施舍都要警告不许给予,那么当然这部份人绝对不是当权者的父母也不是儿孙,连重孙子侄孙子都不是。他们是甚么?公告文字中凸现的对这些人的极度蔑视和厌恶,让我们相信,他们是当权者眼中想甩却甩不掉的垃圾。当他们活不下去要跳楼、要自杀、要铤而走险时,他们是当权者维护百分之五的人的稳定的障碍和隐患。所以,当权者恨不得他们冻死饿死穷死。

城乡绝对贫困人口不少于两亿

《中国财政》2003年第8期刊载的中国官方的统计资料指出:中国高中低收入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2000年,城乡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中低收入户占18%,低收入户占80%。这说明,中国官方非常清楚,少数人占有了社会大量的财富,而多数人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当中。

根据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中国城镇居民依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千1百万人,属城镇贫困人口。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统计,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千万人,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在865元人民币以下)为6千万人,两者相加为9千万人。

但是,有学者指出,对农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不科学。现在统计部门在计算农村居民收入时,将其用于来年生产性的投入也包括在内。而这部份生产性的投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将近三分之一。如果把这一部份扣除的话,那么,按照原来统计方法所计算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的人便成了800多元,也应算作贫困人口了。那么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人数为1亿5千万人左右。另外,应该计算在城市贫困人口中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人数应不低于4千万人。所以,中国贫困人口共有2亿1千万。而世界通行的贫困人口统计标准是,每人每天生活费低于一美元就属贫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衡量,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还要翻上几番。

其实,即使是当穷人,也有有尊严与毫无尊严之别。

不久前在一个会议上遇到一个藏人朋友,他在中国生活过三十多年,后来到了印度。他说,如果是一个穷人,那就在印度做一个穷人,千万不要在中国做一个穷人。在印度做一个穷人,可以睡在皇宫前的台阶上,警察不许赶你走,没有人可以把你随便抓起来,你有基本的安全和尊严。而在中国,要做一个穷人,比死还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
罗伯特.库柏

引子
那里有冲突,那里有战争,那里就有出生入死忘我工作的新闻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SimonChan每次都用它们来作为主页的标题照片。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照片中的35mm徕卡相机,曾经拍摄了二战、韩战和越战,而最后相机的主人随同这部相机一起被一颗**穿过,留下了永恒的一瞬间)

qqqqq.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于凡尔登
--------------------------------------------------------------------------------
早在1915年底,法国和德国的最高指挥官就一致认定西线战事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而当德军在东线获得胜利后,就立刻集中兵力向凡尔登大举进攻。双方在凡尔登展开了拉锯战,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双方都付出了同样的代价:法军伤亡了35万人,德军也差不多。照片上冲在最前的法军士兵永远地停止在这一刻——永远地告别了战场。中弹士兵朝后仰的身体与一群正向前冲锋的战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916.法国)

wwww.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滩上阵亡的美国士兵
--------------------------------------------------------------------------------
照片显示的是3名阵亡的美军士兵躺在新几内亚的伯纳海滩。这是在1943年1月的一次战斗之后。它们是被隐藏在背景上的沉船残骸里的日本人伏击而致命的。这些照片是来自太平洋战线最早描写美军阵亡的照片,它们表明战争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新几内亚.1943)

die.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4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的仇杀
--------------------------------------------------------------------------------
当各个宗教派别争相控制首都蒙罗维亚时,这个国家陷入了越来越深的无政府与暴力的漩涡。战争仿佛就是一种自杀。照片中一名士兵将一名手无寸铁的俘虏打死,而该俘虏在此前一直在乞求饶命。(利比里亚.1994)

s.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1-23 07:24 , Processed in 0.381905 second(s), 4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