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下2007年9月与kikiwwq同好的网谈.关于笔筒.
附图是在下很喜欢的一个"天工"笔筒.
---eddie
发表于 2007-9-8 23:09
QUOTE:
引用:Originally posted by kikiwwq at 2007-9-7 21:38:
eddie兄
我有一根直径和高度都差不多30cm左右的黄花梨
做个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
回k兄垂询:以在下对笔筒的理解,形制其实不止一种两种的.行内风头足的专家是北京的张德祥,网上很容易找到他的高论,不入他眼的是轱辘,痰盂云云.
常见的有收腰的,也有不收腰的,30厘米是大尺寸了,收腰有线条美,不收腰有拙扑的大器美,各有千秋的.至于说收腰要合0.618黄金分割比例一说,窃以为老祖宗们应该是没有这一条的.西洋人的东西,何况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天生的腿短腰长,哪来的0.618,至于起阳线起三足等等等等的某朝某代形制,也不是一刀切的.素也有素的长处,更显材质的纹理纹路.文人抄写了千百年的茴香豆的茴字都有四个写法,何况是笔筒的款式形制.
兄台这块料如果落在福建人手里,他们至少能搞个四世同堂的套装,现在工艺比以前好多了,会转弯的线锯,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兄台这块料如果落在在下手里,在下就用个平头案把他当中供着.这样完整的笔筒料,开一块少一块了......
所以连这样的笔筒也值得珍惜.带皮的海黄,岁月蚀刻而成的外皮就是这个样子的.有说海黄老料如何如何好,要陈化50年60年才最适合做家具.
听天由命出来的造化就是这个样子,褪去的不一定只是白皮.洞穿的格,或者说心材,
不在少数.十檀九空.老料的海黄,很多都有这样的孔洞.实在烂得不成样子了,越来越小,也许就成了土沉香了.
---eddie
下载 (148.56 KB)
2009-2-21 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