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农历戊子鼠年春节,因为小孙子出世,我和老伴来到新加坡。儿子知道我是红木爱好者,开车直奔新加坡最大的红木家具商店——新加坡工艺品有限公司。 进门正准备参观,突见宽大的老板台上,显眼处摆着一本印有明式交椅亮黄色封面的《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仔细一看,正是我在北京没有见到的07年第4期。当时简直可以说是既兴奋又亲切,激动之余,感叹缘分颇丰啊! 在北京的时候已得知,我写的那篇《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发展壮大亲历记》确定在第4期上刊载,并配发“编者按”。由于出国时间早已确定,杂志没有出版我已出国了。捧起杂志来急切地阅读,为我这篇文章编辑部撰写了长达200多字的按语,并代表广大读者朋友向我致意,实在令我既惊又喜。惊的是在这远离北京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能见到我心仪已久的《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喜的是编辑部如此重视这篇文章,给了我最崇高的礼遇,对我是鼓舞更是鞭策。足见编辑部认真负责的精神,高度敏锐的眼光,虚怀若谷地与作者读者交流互动。 我禁不住问何姓的女老板,这本杂志你是从哪儿得到的?她说是去年底去广东,一位红木厂商朋友赠送的。随即问她你看过这本杂志了吗,怎么样?她回答说:“当然看了,这本杂志很好,内容丰富生动,有知识性,不像我们这儿的杂志,商业味太浓,千篇一律。”我接着问,你觉得哪篇文章最喜欢?她回答说:“都不错,我已经要求店里所有的员工都阅读。”从杂志褶皱的痕迹看,我感到她此言不虚。中国的杂志在新加坡传播,这充分证明“全球第一本中国传统家具行业杂志”是实至名归的精准定位。 随后我用了近3天的时间,跑了新加坡所有的红木商店:除新加坡工艺品有限公司外,还有三达、艺丰、远东和藏德阁等共五家。总的感觉是,新加坡的红木市场规模不大,红木用材绝大多数是花梨木、红酸枝木、鸡翅木类,家具品种多为融入英式文化元素的中西合璧,没有紫檀、海黄等高档红木家具售卖,极少见到雕琢繁缛精细的清式家具。 这主要是由新加坡社会多元文化、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新加坡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许多现象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一方面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占75%),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另一方面,新加坡长期系英联邦的成员国,西方强势的英语文化占官方主导地位。新加坡人对他们的祖先称之为“红木”的木材满怀敬仰之情,喜欢那种用红木材料打造出来的具有英国皇家风格的英式家具(如图1、图2),不太喜欢雕龙画凤、鸟兽隐喻的纯粹中式红木古典家具。英式家具线型优雅,弧度柔美,稍加点缀的花卉图案和条纹,给人留下亲切、真挚而沉静的韵味和感受,略有别于以法国、意大利式风格为主体的欧式家具。商家们告诉我,他们曾经代销过清式家具,但卖不动而退回中国的红木厂商。 这种用红木打造的英式家具,就好像中国人穿上洋装西服,看上去还是很漂亮协调的。东西方文化在新加坡落脚后,经过彼此的影响,又撞击出了新的家具文化。虽然比用胡桃木、橡树木制造的英式家具历史较晚,还不是普遍能够接受,但其市场发展势头是可以期待的。这种创新的精神对我们的红木家具行业也是一种启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