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eddie2008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越南黄花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三、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花梨(包括榈木、花榈、花黎以及花狸诸称谓)制作的研究,开山之作是在华德国学者西洋文学史教授古斯塔夫艾克先生 (Gustav Ecke,1896-1971 )于公元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 IN PHOTOGRAPHS AND MEASURED DRAWINGS)。艾克先生所研究的这些传统制作实物,后来学者已经证明: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紫属花梨,主要就是如今所说的大果紫檀(产自缅甸与泰国等地的花梨木,中国部分地方按照习俗将其划归为草花梨),也有说涵盖了一定数量的安达曼紫檀(紫属花梨的一部分)。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至少到民国时期为止,花梨的概念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宽松的一个根据木材外观所主观判断的混合体。在这个混合体当中,有如今天潢贵胄的黄花梨(香枝木类,包括海南产地与中南半岛产地),也有来自中南半岛如缅甸与泰国的普通花梨木(紫属花梨之大果紫檀以及安达曼紫檀等)。推而广之,或许历史上的中国,比如明朝,比如满清,所使用的大概也是不太分辨的一个相对主观感性与笼统的概念。这并不稀奇。从外观而言,紫属花梨与香枝木类在树干大料的纹理与纹路上的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且这种相似在制作大件家具的板材纹理纹路与棕眼模式上往往还有非常高的相互替换性,在缺乏自然科学概念的客观分类与理性梳理的明清时代,前人笼统地混为一谈,匠人笼统地混为一用,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杭州胡雪岩故居中保存下来的清代“花梨厅”门扇实物,所用的材料就是紫属花梨的大果紫檀。在胡雪岩生活的满清晚期,这样的木料就被称呼为:花梨木。
所以,大致可以这样说:在没有“黄花梨”这个称呼的从前的日子里,如今的紫属花梨,以及香枝木类,大概多半是不分彼此的混为一谈,混为一用。
真正讲究的,或者说严谨与苛刻的,大概还是现在。公元二十一世纪。
这是一种进步,伴随着科学的昌明与研究手段的不断完善
从主观的心领神会,发展到客观的科学定义与实践。
在缺乏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明清年代,大概是没有办法太分明的。于是花梨与黄花梨混为一谈。这是在下用心揣摩与日积月累地仔细观摩了“目”所能及的各种实物以后所成型的浅见。其中最重要的“实物”,是如今供奉在上海博物馆的原本在王世襄先生与陈梦家先生府上的那几十件到代明式家具。这些已经走入殿堂的明式家具的身影,绝大部分在王世襄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中出现过。
关于明式家具的文字历史记录,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没有明式家具,就没有黄花梨。
没有黄花梨,就没有明式家具。
这大概也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一个特别之处。从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开始。
相对而言,不太重视逻辑与理性的思辨分析,不太讲究严谨与界限分明的概念定义;
相对而言,更注重主观而非客观的个人直接体验与内心之“反躬自省”,更追求个体而非整体的“心领神会”。
花梨与“黄花梨”,从前大概是多半地不屑分辨。大概也无从分辨。因为在当时缺乏能够承揽这一瓷器活的金刚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窃以为一刀切地把前人(明清,民国,以及明清以前的更早的历史时期)文献中所有“花梨”名下的家具与制作都一概理解为“就是黄花梨”的说法,多少有些失之武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四、

关于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分辨,这大概是如今最困扰芸芸爱好者与文博界的一个模糊概念。当然,泾渭分明在所有人心目中未必都是一刀切的好事情。古话说:浑水摸鱼。自有其道理。人的天性如此:趋利避害。所以有时候的模糊概念,是个无从分辨的无奈,比如前人的笼统一谈的“花梨”;而如今的模糊概念,多少有些许浑水摸鱼的渔利考虑。至少从一部分制造业者的立场出发,有揣着明白缄口不言的冷眼旁观看混沌。
反复地仔细观摩上海博物馆藏的殿堂级别的到代明式家具实物,窃以为前人大概对这个海越之分是不太上心的。简单说,大概可以理解为:老黄不分海越。或许在从前的年代也的确是不太容易细分。一家之言,花梨这物事,原本就是出于安南与海南两地的: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唐中叶开元二十九年成书(公元741年)):
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坦白地说,在下无法认同,为什么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千方百计地把黄花梨往宫廷与皇亲国戚的身上扯,似乎唯有如此,才可以彰显其尊贵显贵与高贵。而这种人为地趋附达官显贵之举,与传世黄花梨实物的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与人文气息,并不相符。
没有明式家具,就没有黄花梨。
而这些个“明式家具”,并没有什么“宫廷御用”的背景或者痕迹。
恰恰相反,黄花梨明式家具之所以赢得了跨越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普遍认可与推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代表了一种具备人文素质之文人的艺术审美。艺术的美,没有国界。
这样的人文艺术审美取向,从历朝历代的历史上看,并不是与帝王皇家那种惟我独尊居高临下的审美取向亦步亦趋的。颇为滑稽的是,富有四海的君王,屡屡流露出一种对传统文人寄情山水的向往与羡慕。
所以,窃以为在明式家具审美这个角度而言,占据最高点的,笃定不是代表皇家的宫廷御用家具。简单地说:故宫的所谓传世宫廷黄花梨家具是否百分之百都是“海南黄花黎”制作,与文人气质的明式家具相比,以后者为尊。
而供奉在上海博物馆的这些到代明式家具中的用材,窃以为有来自海南以外的产地。举两个例子:
陈梦家先生所藏的明代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现在所标示的名称为:黄花梨酒桌)与明代黄花梨木五足内卷香几。
所以,在下不认同这样一种说法:
“海南黄花梨才是真正的黄花梨,明清到代的黄花梨家具实物都是用海南黄花梨木制作。所谓‘越南黄花梨’制作的家具都是不入流的后人仿冒摹仿。
因此而贬抑越褒扬海。以历史与文化的名义。”
谨在此提出我的论点,窃以为:
上海博物馆展示的到代明式黄花梨家具实物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全部都采用海南黄花梨木制作的。至少上面提及的这两件,所使用的材料中有来自越南的黄花梨。

所以,在下认为:老黄大概是不分海越的。甚至花梨也相对而言的比较混沌。
没有人能够改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的过去。
作为后来者,只有解读而已。

前人大概是不太仔细来做这个具体的区分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是后人无可改变的既成事实。
反倒是越发严谨,手段也越发高明的今人,怕是不得不仔细地把越南与海南的黄花梨清清楚楚来个分明的好。

黄花梨的前世今生,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从原本的笼统与混沌,走向如今的客观分辨与界限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五、

关于黄花梨,大致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轮廓。
小结如下:
首先,从前是没有黄花梨这个说法的,黄花梨真正从花梨这个相对而言比较笼统的大范围中破茧而出,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尽管花梨的文字记录在中华历史中可以追溯到上千年。
其次,真正具备客观与科学意义的黄花梨概念,诞生于二十一世纪初年的杨氏红木国标。这一木材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承了传统汉文化人文审美的明式家具。没有明式家具,就没有黄花梨。
第三,历史上的明式家具,大概是没有海南或者越南黄花梨的区分的。简单地表述:老黄不分海越。
第四,相对于如今在材质方面海越的争执不休,艺术审美的人文与文化价值,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而这样的人文与文化取向,与代表宫廷与皇家的御用文化,御用家具的审美是两个不相同的层次与追求。

黄花梨说,至此告一段落。

西元2009年5月29日
Eddie
林海微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这张很美,老美美!
:Newbee有冲动劈了做个管皮箱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1-10-24 17:48
海黄越黄的纠葛,源自故宫博物院的前研究员胡德生先生。

2006年中,胡故宫公开宣称: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黄 ...

所以,窃以为:老黄不分海越。

简单地说,历史上的黄花梨用材来源,肯定包括越南。

有文章讲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木材,但从明代家具用材来看,除了紫檀外,多数是榆木、杉木、楠木、铁力、鸡翅、楸木、黄杨、柞木、樟木、榉木等国产的木材。未见许多国外木材品种。
苏木只是作为染料的小木,不应作为家具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eddie2008 发表于 2011-11-14 19:31
谢谢楼上同好的抬举。

在下上帖中说到:海越之争,源自故宫博物院前研究员胡德生先生。

河北青县人的比河北大城收购老家具早些,有些人是青县的。
前段看过一篇杂志介绍龙顺成一位好像叫李永芳老先生谈到过去家具中有越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需要普及。善举!{:soso_e179:}{: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唐中叶开元二十九年成书(公元741年)):
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不知唐代时期,说“床”是否代表交椅还是什么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文献记载在唐代时期对外贸易已十分广泛。尤其广州。
当时人们睡在什么器物上?现在叫什么?疑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0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归纳。好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4-17 06:16 , Processed in 0.081502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