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390|回复: 5

【二十空讲记】智敏上师讲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小名紫檀 于 2012-5-16 22:05 编辑

  二十空讲记
  智敏上师讲授



  二十空是一切佛法里面最高的结晶。佛教里边讲空的样子很多,如果说‘一切法无自性的空’,那是包括一切的。如果说分两个——人空、法空,从有情来说,是补特伽罗空;从器世间来说,是一切法空。还有四空、十六空、二十空,样式很多。这里我们讲的是二十空,二十空实际上就是十六空、四空合拢来的。《大般若经》里边也讲二十空,《现观》里边也讲二十空,《入中论》更讲二十空。
  空性是佛教里边最高的理论,也是我们所要证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性。空性彻底不彻底,就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就是佛乘。三乘都是证空性而得度,经上的比喻就是‘象马兔三兽渡河’,都渡了这个河,都得了空性,了生死,但是深浅不同:兔是浮在水面上过去的,马是浮在水的中间过去的,象是踏着河的底过去的。所以说菩萨是彻底地了解空,缘觉差一点,声闻更差一点,但都是证空性。不证空性的就不能出三界,是有漏法,是流转生死的人天乘。所以真正要出三界要了生死的话,一定要证空性。
  其他的宗派里边讲的空性都不是最彻底的,是不了义的。真正最了义的空性,是中观宗应成派的中观见,也是格鲁派的宗大师的那个中观见——是一切中观见里最彻底的中观见。他的传承,从释迦牟尼佛说法之后,龙树、提婆继承下来,到佛护,到月称论师,然后传到宗大师,一直等流下来,这是最高的中观见。有这个见,出生死;没有这个见,生死还了不了。
  其它他派有讲人空,不讲法空的。在应成派的中观见看起来,如果不证法空,是不能出生死的,如果一切法空的道理不知道,补特伽罗也空不了。《金刚经》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就是执相的,没有忘掉我人众生寿者——如果你法上还有执着的话,我人众生寿者这个人空还了不了的。《广论》里边,《中论》里边广讲这个道理——声闻也要证法空,没有证法空是不能了生死的。所以《法华经》里边说,真正证了阿罗汉的,没有不回小向大的。因为证了法空之后,他决定会回小向大。如果没有证到法空的,那就是增上慢,并没有真地证到阿罗汉果,这些道理都是能会通的。
  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五字真言》的二十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有为无为无边际,无始无终空无行,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自性如如一切法,相之性空无所缘,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无之自性空实空,无实自他之性空。




  这二十个空都标的有。下面每一个空的内容,都有颂来把它发挥。





  一、内空


  内空内六处,假无实无我,
  离一及多故,犹如聚沫等。


  内空,内六处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东西是内六处。内六处空,就是人空,修行是从人空下手的。
  ‘内空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处,是‘假无实无我’。这里并不是像其它宗派里边说六处里边没有一个主宰的补特伽罗,而是说这六处本身就是假的,是假安立的,没有实在的自性的,‘没有我’——一个独立存在的、不依靠他的‘我’是没有的。因为它是空的,里边没有自性,所以说‘离一及多故’,说它一也不对,说它多也不对,它本来没有自性,不可说一,不可说多。那就是八不中道,说一说异,说生说灭,说常说断,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戏论,在空性里边没有这一套东西,安不上去的。
  ‘犹如聚沫等’,那么它的现象是什么呢?现象就是‘聚沫’——就是水泡泡。水泡泡当体是空,但是很多水泡泡聚在一起,就聚成功内六处。内六处它的假象是有的,但是它的实质是没有自性的,就像水泡一样。你说水泡是个东西吗?你一碰它就空了,什么都没有,就是水、泡泡聚在一起,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一碰就烂的。那就是说内六处是没有的。
  海公上师解释‘一、多’是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的,‘一’就是一元论,‘多’就是多元论。佛教的这个六处,是不是和现在所谓的唯物主义一样,是从一个最小的物质发挥出来的呢?或者是同唯心论一样,从一个原始的精神变出来的呢?都不是!佛教是缘起论,没有一个根本的、最初的、最基础的因。一元也好,多元也好,都谈不上,都是缘起,根本就没有一个元。你说有一个元,根本的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一个执着。佛教里边最后是什么?自性空,当下就是空,没有一个最后的东西。
  耶稣教是一元论,一切从上帝开始的;唯物主义是从物质开始的;唯心主义是从精神开始的。印度以前很多外道,从物质开始的也有,从四大或者六大开始的,或者从水大的,一切从水产生的,或者火大的,一切从火产生的,反正各式各样的理论很多,但是都是一元论。
  由很多和合凑拢来的,不是一个的,那是多元论。多元论跟缘起论不一样,缘起论是每一个缘都没有自性,多元论是很多的有自性的因素在里边,可以变化万物。佛教的缘起论,本身是没有实在、没有我、没有自性,所以说‘一、多’都安不上,跟聚沫一样,缘起而和合,现一个假象。这个因缘不和合,水泡一破了之后,什么都没有。
  这里我们要说两句话。刚才谈过,空是佛教里最高的一个部分,讲空谈何容易!我们没有这个资格讲,只是祈求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尊文殊菩萨、上师加持,希望能够从这次讲之中,能够得到一些空的理解。这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只有靠加持,求加持。




  二、外空


  外空色等法,因及生处无,
  不实速变坏,如梦幻电等。


  ‘外空’,外六处空。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十二处分内外。
  ‘外空’是空色等法,色声香味触法,它没有因,也没有生处。一切法,缘起和合就出现,因缘散灭就没有。既没有一个因,也没有从哪里来的一个生处。如水里的月亮,当水清了,静下来了,月亮就现了。你说这个月亮从哪里来的?它没有从哪里来,就是天上月亮的现出来的影子。因为天上有月亮,这个水又静了下来,又是清的,那么因缘和合,自然现一个月亮的影子在水里。这个月亮不能说又从哪里来,有个生处,也没有说它是什么因,就是因缘和合,就现了个假象。外空——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这样,没有因,也没有生处。
  ‘不实速变坏’,这个东西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的,那它就不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是有自性的、不能变的、踏踏实实的东西。自性是什么东西?我们再讲一下,所谓自性者,就是不依靠其它而能够独立存在的、不变的、不坏的东西。如果有这个东西的话,那就是说其它的法都不要,不依靠其它的,它自己可以独立存在。我们看世间上宇宙一切,没有一个法可以离开其它的法的,都是靠因缘和合而成的。把因缘除掉了,这个法根本就不成立,不能安立,所以说没有实在的东西。
  ‘速变坏’,因缘和合,条件偶尔凑拢,它就现这个假象。因缘稍微变一点点,它就要变一点点,所以说很快就要坏的。这个因缘不断地在变,它的这个假象也不断的在变。我们从时钟来看,它不断地在动,它里边机械在运转。还有这个电子钟,里边电在消耗,不断推动那个指针在动。所以说它是没有安定的,因为里边有这个电的推动,它就动。这是各式各样的条件所造成的。如果电池坏掉,它就不动了。是不是真地不动了呢?它还在坏,里边这个磨损、腐蚀、空气给它氧化等等。这个钟即使不用它,你摆它个十年、二十年,它就锈掉了,或者里边机器坏掉了,变坏了,都要坏的,都在改变的,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
  ‘不实速变坏,如梦幻电等’,一切法,就是《金刚经》说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六个比喻。一切法没有实在的,跟梦一样。过去的如梦,现在的如幻,刹那改变,如电,电是最快的,一下子就没有了。这些东西都没有实质,你在梦里边看到山河大地,你醒过来,哪里有山河?你梦里边看到有大水,你醒过来,一点水都没有,这都是如幻的。幻就是印度那些变幻把戏的,可以给你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幻像,实际上是他们变的。
  内空就是自己本身,补特伽罗。外空就是一切环境,器世间。这些都是缘起,因缘和合而生的,它的开始没有,它的来处也没有。这几个法和合,就现假象,就像水里边的月亮一样。这是内空和外空。






  三、内外空


  内外色皆空,但合集流注,
  无实质实在,来去不可得。


  ‘内外空’有几个解释,我们先看这里。
  ‘内外色皆空’,‘内色’,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不是色法;‘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都是属于色蕴的。这些内外的色都是空的。
  ‘但合集流注’,‘合集’,就是一切法因缘和合,其实一个假象。‘流注’,时间的等流。一个是从空间来说,一个是从时间来说,不断的相似相续的变化,跟流水一样。我们看一个河,水不断地流,每一刹那有一刹那的水过去,每一刹那有一刹那的新的水来,这个河就是每一刹那都不同的,都在变的。河里的水,今天的水不是昨天的水,上一个小时的水不是现在这个小时的水,这一刹那的水不是前面一刹那的水,都在变,这是‘流注’。虽然是在变,因为它是相似,变的前个、后个,差不多的,我们看不出来。我们人从小孩子到老了,一看是变掉了。但是中间什么时候变的,你去看嘛,你把这个人盯着看,从他养出来,一直看到他老,你从哪一个刹那看到他突然变的?没有!你经常看的时候看不出他的变,但是你一段时间不见,一看到他是老得多了。那就是说这个变化很微细,相似相续,前后差不多,看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一比较就看出来了。这是‘流注’。
  ‘无实质实在’,没有实在的东西,都是一切因缘的法和合起来,前后等流而贯注下去,没有实在的。
  ‘来去不可得’,那就是八不中道的不来也不出,没有生没有灭,没有一没有异......这些都没有,这些概念在空性当中都没有。
  内外空,海公上师的说法,是唯识的‘识’,这个识能变内的根身,也能变外边的器世间,这个识是内外空。
  那么其它的像《入中论》,不讲唯识,它跟唯识两个是顶起的。它里边说根属于内色,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浮尘根跟器世间属于外色。浮尘根既是在内,又不是内——在我们身上,但是根又不摄的,是内外法,这是内外空。这个说法各式各样的,论里边有大同小异的说法,但是意思都差不多。一个是内,一个是外,还有内外——就是中间。昨天我们讲的三空解脱门,‘空无相无愿’,‘空’就是外空;‘无相’就是没有我相,内空;‘无愿’,就是内外空。这是海公上师特别发挥它们的关系。




  四、空空


  缘诸法虚无,说名空非有,
  缘空亦舍离,尸杖病愈药。


  ‘缘诸法虚无,说名空非有’,一切法,你知道它当体是空,没有实在的自性,都是合集流注的,这是一切法空。‘说名空非有’,一切法没有自性,虚无的,叫它空,就是非有,不是有。但是这个空也不能执着。
  ‘缘空亦舍离’,这个‘空’是对治‘有’的,空是一个药,因为你执这个有,就给你一个空,把它对治掉。你把有去掉了,又执那个空,那糟了,这又成了个空病,这个空也得要舍离。就是说因为有有,要告诉你是空,但是你把这个有的执着放下了,这个空也得放下。
  它的比喻,‘尸杖病愈药’,尸杖,印度在火化尸体的时候,不像现在这个电炉火力很大,在烧尸体的时候,用那个棍杖把这个尸体东翻西翻翻的。尸体这边烧掉了,那边还没烧掉,就把它翻过去,那边再烧一下。这样子把它烧完了,这个杖还要不要?这个杖是拨尸体的,尸体都烧掉了,这个杖就不要了。如果把尸体都烧完了,你还把这个杖执住,那就是执空了。因为对治那个有,才用空,有已经对治好了,空也不要了,也要放掉,跟尸杖一样,你执那个杖干什么?又执了一个东西。
  ‘病愈药’,因为你有病,才吃那个药。当你病好了,再吃那个药,你吃了,反而生病。就是说你本来是有的病,给你吃空的药,把你这个病治好了,不执有了,那么这个空也要放下。不放下的话,你执那个空,那还是成了个病,执空的病就是断空了,所以这是两个极端。两个极端都要放下,一个是对治它的,对治好了之后也得放下。所以空还要空掉——空空。
  《入中论》有个颂,比较明显一点。‘诸法无自性,智者说名空’,一切法没有自性,有智慧的圣者——佛菩萨,就说叫空。‘复说此空性,由空自性空’,再说这个空,它本身也是自性空。‘空性之空性,即说名空空’,空这个东西的空,就叫空空。为什么要说空空?‘为除执法者,执空故宣说’,就是怕那些执着的人,你说有,他执有;你说这个有是没有的,是空的,他又执着空。所以说为了这些要执空的人,再说空也是空。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不是没有抓的了嘛?就是叫你没有抓的,有个抓的就是执着,什么都抓不住,那才是真的空。也不要来一个抓不到的是空,那又糟糕了,又执着一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名紫檀 于 2012-5-16 22:03 编辑


   五、大空

  大空遍一切,无边际遍时,
  遍色处等故,时方不思议。


  大空,如我们修三归依观的,观整个的法界遍一切都是空。‘大空遍一切’,整个的法界一切都遍,这是讲大。
  ‘无边际遍时’,没有边际,没有方所。遍时,这个大空不但是空间的关系,时间的关系也包含在里边。‘无边际’,整个的空间;‘遍时’,整个的时间。
  ‘遍色处等故’,一切色处,像形色、显色、那些处.....都遍有这个空性,所以遍一切。
  ‘时方不思议’,时的概念也没有,方的概念也没有,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为什么说大空呢?外道执著有个大,有这么个东西,能够产生什么什么的,是一个最根本的因素,能产生宇宙。佛在世的时候在印度有很多外道,执水、执火是一切宇宙的根本的,执什么的,各式各样的都有,这里又是执大的。那么告诉你,这个大是空的。一切法,不管是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都有空性,这个当下,当体就是空。这个空,遍一切地方都有,叫大空。
  这个讲得简略一点,《入中论》讲得多一点。《入中论》先讲大,再讲空。分两个说,第一个讲大。
  ‘由能遍一切,情器世间故,无量喻无边,故方名为大’,它能遍一切情器世间,它的数量是无可比喻的,无边无量的,这个就叫大。这个是外道执的方,十方叫大。
  ‘由是十方处’,这个十方的大,‘由十方性空,是名为大空,为除大执说’,这个十方的遍一切世间的大,当体是空,这个就叫大空。为什么要说大空呢?‘为除大执说’,有的外道执着大为一切宇宙的根本,对有这样子执着的人说,这个大也是空。



  六、胜义空


  胜义空涅槃,解脱言苦尽,
  苦空无我故,涅槃不可得。


  ‘胜义空’就是涅槃,涅槃就是尽苦,就是一切苦解脱了,一切苦都没有了。世间上的三苦、八苦,乃至苦的因,烦恼、贪嗔痴三毒,在那个里边,一切都没有了,所以叫清净,清凉。烦恼的、热的,那些都没有了,这是最清凉的涅槃境界。那么既然已经是解脱,苦也没有。什么叫解脱呢?观一切法,苦、法本性空,那么就解脱了,叫涅槃。现在苦、法已经空掉了,没有了,那么除掉苦的涅槃还有没有啊?也没有了。所以说真正地把苦灭尽以后,涅槃也没有了。这是相对的,因为有苦,所以这个涅槃是尽苦的。如果苦都没有,涅槃还存在吗?当然就不存在了。
  ‘苦空无我故,涅槃不可得’,苦是自性空,没有自在的,空掉了,苦尽的涅槃当然也是空的,这个叫胜义空。
  《入中论》里边这么说,‘由是胜所为,涅槃名胜义’。这个‘胜’就是圣者所证到的涅槃,叫胜义。是胜所得到的东西,叫胜义,胜义就是涅槃。‘彼由彼性空,是名胜义空’,因为涅槃本身就是自性空,所以叫胜义空。为什么要说涅槃胜义空呢?‘为除执法者,执涅槃实有,故知胜义者,宣说胜义空’,就是怕有人执着涅槃实在有,有这么个涅槃,实实在在有这么个东西,所以要说胜义空,胜义也是自性空。
  佛教最高的应成派中观见,世间上没有一个法是有自性的,这才是彻底的空。如果说这些空,那些不空,这还是相对的,不是直截了当的空。天台教里边判了很多,有偏空、但空,最后是圆空,圆空是最彻底的空。偏空就是执著有那么个空,有那么个东西。但空,也就是不彻底的空,里边还不能即空即色,还不能离开有无两边,做到中道。那么真正的圆空是最彻底的空,当下就是空。这是胜义空,就是证到涅槃也是空,生死是空,涅槃也是空的。因为有生死在,所以才有涅槃;生死都没有了,涅槃在哪里呢?



  七、有为空


  有为因缘生,四相无自性。


  什么叫有为法?学过《俱舍》都知道,有生住异灭四相的那些法。生住异灭——不相应行里边四个相,一切法,凡是有生、有住、有异(要改变的)、要灭掉的,就叫有为法。反过来说,没有生灭的,那就是无为法,没有迁流造作的。有迁流造作的,有生住异灭的,就是有为法。没有迁流造作,没有生住异灭的,就是无为法,这个在《俱舍》都讲过的。
  有为法是由这四个相来决定它是有为的。而这四个相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它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异,因缘和合而灭。哪有真正的有自性的四个相呢?你拿个生相给我看看。这个东西因缘和合才现出来就叫生,除了这个东西,你还有哪个是生相,哪一个生呢?所以这个四相本身没有自性,四相没有自性,那有为法自性就是空了。跟做梦一样的,梦中你心里的一些反应,一些种子翻腾,就现了很多假相,有没有一个实在东西呢?没有。这个有为法,就跟梦一样——‘如梦幻泡影’,这都是那些法没有实体的一些比喻。有为法是没有自性的,这是我们看得出来的,因为它不能常住。不能常住当然就是要变化的,变化就是靠缘。因缘变了,它也变了,那就没有自性,这很简单。




  八、无为空


  三无为亦空,有为相待故。


  无为法一般说不动的,不生住异灭,该是有自性了?也没有自性。‘三无为亦空,有为相待故’。‘三无为’,学过《俱舍》都知道,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这是三个最基本的无为。在《百法》里边讲了六个,加上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前面三个无为。这三个无为法也是空,什么缘故也是空呢?‘有为相待故’。因为你说一个有为法,有生住异灭的有为法,反过来,就有不生住异灭的无为法。有生住异灭的有为法没有了,这个无为法也不成立。假使我们说有一个人,相对他的孩子来说他是一个父亲,如果这个小孩子没有了,这个父子两个的关系就不存在,不能叫他父亲,也没有人叫他父亲,他孩子都没有,哪个叫他父亲呢?
  所以说无为法跟有为法是相对而说的,现在有为法空掉,无为法当然也空掉了。所以说我们真正的应成派的中观见,说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的。有为法,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无为法也是因缘,什么因缘?有为的因缘。有为法有了,才有无为法,有为法没有了,无为法也不成立,所以说无为法本身也是空。



  九、无边际空


  无前后中故,离断常等边。


  ‘无边际空’,这是时间问题。‘无前后中故,离断常等边’,没有前后中这个边际。前际就是过去,中际就是现在,后际就是未来。时间是运动而来的,如果整个宇宙是不动的,你怎么安立时间呢?那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出现了。所以既然运动是假的,不相应行,前后中际也是假安立的。没有前没有后没有中际,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假的,这个就是空性。
  ‘离断常等边’,这样子断也不是,常也不是。因为有时间,才说它有断;因为时间的概念,才说它是常。现在时间概念被取消了,说断说常都是戏论。不常也不断,就是八不中道的意思。无边际空——一切法没有前后中际,这就是无边际空,没有断常边,离开断常的边。



  十、无始无终空


  始际后际空,但流注无实,
  宿命观假有,慧眼见无实。


  ‘无始无终’的空,也是时间概念。‘始际’,最初的那个叫始际。‘后际’,最后的那个叫后际。时间的概念都取消了,这个当然也没有了。‘但流注无实’,前面的过去,后面的再跟上去,跟水流一样,没有实体的。河是没有实体的,就是那些水在动。同样时间也是没有实体的,就是前后刹那刹那地在变化。
  ‘宿命观假有,慧眼见无实’,假使有宿命通的人,前际后际能看到,这是假有,是如幻的缘起法。‘慧眼见无实’,慧眼就是观一切法空的智慧,慧眼来看的话当体是空,‘无实’,是没有东西的。
  这里边讲得比较简单,我们看看《入中论》的补充一下。‘由无初后际,故说此生死,名无初后际,三有无去来,如梦自性离,故大论说彼,名为无初际,及无后际空’,什么叫初际后际呢?这个东西,在它以前是没有的,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初际。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就是后际。那我们说生死有没有初、后际的呢?生死哪个时候开始,那不敢说,不晓得哪个时候,无始。如果你不修解脱的话,什么时候生死得了?了不了。你说有后际,没有后际。三界里边,一般的众生,没有解脱的众生来说呢,始际后际是没有穷尽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时间概念是假的,生死也假的,所以始际后际也是空。从这个慧眼来看,始际后际是不存在的。生死都没有了,什么时候生死开始,说什么废话呢?生死都没有了,生死本是空的。什么时候生死终止,也是废话。这是‘始际后际空’。




  十一、无行空


  五蕴散离故,能行不可得,
  眼等无所行,蕴等合集故。


  这里,行——能行、所行,能行就是能缘,所行就是所缘。行空就是说没有能缘、所缘。
  ‘五蕴散离故’,五蕴,积聚义,各式各样的东西堆拢来的,本身没有个实在的东西。你把它分分分,分到后来什么都没有,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再分,过去、现在、未来,各式各样的识,一个最基元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找不出来的。
  ‘能行不可得’,既然它本身没有自性,能缘的心也不可得。
  ‘眼等无所行’,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都是能行——能行就是能缘,它本身是空。所缘的法也是空,所以说‘无行空’。
  ‘蕴等合集故’,它本身是散离,自性是散离,只是因缘和合现一个假象,本身还是空性,还是散离的。这是无行空,没有能行所行。



  十二、自性如如空


  若诸法自性,住理自如如,
  同时应具足,灭起灭无起。


  一切法的自性住理,就是法住法性,一切法的自性住在它的自性上。‘如如’,就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没有自性的,它本来这样子,就像它那个样子。不能说它有什么东西,不能加进去,只能说本来面目。它自性是如如,它里面的法,从缘起来说,却是十法界都息息相关,随念一法,可以把其它的法都摄在里边,所以说同时相应具足。在缘起的关系里边,没有一个法是孤立的,每一个法都有关系,都同时相应具足。所以说一即一切。
  ‘灭起灭无起’,在这个如如的、缘起的、性空的道理里边,它生灭之相是不可得的。‘灭起灭无起’,没有生灭相的。这也是讲真如的自性空,真如这个法,如如的。它的缘起的时候,同时相应具足,一法即一切。在华严宗就是讲这个的,一个法就牵涉到一切的法,从一个微尘里边,可以把整个宇宙都看到,因为它都有关系。不能说它跟其它法是隔绝的,没有关系。世界上没有一个法是隔绝的,都是有联系的。所以这是最大的辩证。



  十三、一切法空


  一切谓内外,处及诸界等,
  聚生门种族,实义不可得。


  一切法空是另外一个样子,内空外空内外空,加起来就是一切法空。‘一切谓内外,处及诸界等,聚生门种族,实义不可得’,所有的内的法也好,外的法也好,十二处——内外处,诸界——十八界等,这些实际上就是蕴处界,这些法都是空的。‘实义不可得’,当下自性是空。‘聚生门种族’,这个学过《俱舍》的不需要解释了。蕴是积聚义,很多的东西把它堆在一起,聚起来的,就是一个蕴,五个蕴就是五个堆堆。处是生门,能够生长识的那个门。界,种族义,等于说它是什么什么种族的,这一类的,这个族的,归这个界,那一族的,归哪个界,这些都没有自性。‘实义不可得’,前面内空外空都讲过了,所以这里把它总起来,一切法,不管内外的蕴处界,都是实义不可得,自性空。
  在《入中论》里边是怎么说的呢?‘十八界六触,彼所生六受,若有色无色,有为无为法,如是一切法,由彼性离空。一切法,谓眼等所依六根界,眼识等能依六识界,色等所缘六境界,眼触乃至意触等六触,六触为缘所生六受,及有色无色,有为无为等诸法。如是一切法,即由彼自性远离而空,是为一切法空。’所有一切法,当下自性空,一切法空。




  十四、相性空


  因缘具足显,空无相无愿。


  这个有的地方是相空,自相空,共相空。这个自相是因缘具足而显现的,没有一个法,它自己有个本来面目,本来是这样子的,不可动的。自性没有的,因缘和合了就显那个相。‘空无相无愿’,当下是空,也没有相。既然没有相,也没有什么希愿,对它没有什么要求。
  海公上师打的比喻就是说孔雀毛里边,在太阳光照起来的时候,各式各样颜色都会现出来。那就是因缘具足,孔雀毛的本色,在太阳光的照耀之下,这些因缘和合了,各式各样的花纹就现出来了。实际上离开一个缘,花纹就现不出来了,这是因缘和合具足而显的。一切法的自性就是由因缘和合显的,它本身没有实在自性,都是空无相无愿,就是解脱,本身就是空性。这里《入中论》讲了很多,我们就不说那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名紫檀 于 2012-5-16 22:02 编辑



   十五、无所缘空


  五蕴自性空,所缘无憑藉。


  这是能缘所缘的关系。五蕴的自性空,前面讲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自性空。五蕴是空,我们所缘的色声香味触——所缘的境,当体就是空。一切有为法五蕴都包完,我们所缘的色声香味触,都是属于五蕴里边的,五蕴既然空掉了,所缘的法还有什么自性呢?当然也没有。
  实际上这二十空,都不是独立的,都有连带关系的。某些人对这方面的关系看不清楚,就给你说这个。那一方面关系看不清楚,给你说那个空。实际上总的一条,贯穿在里边的都是无自性。每一个法它都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都是靠因缘和合凑拢来才现的。无自性空,这个是贯穿一切的。也就是我们开始说的,一句话就可以把所有空都包完,就是无自性空。那么里边,因为各式各样的疑、执着,就分了二十种。无所缘空,所缘的境界不出五蕴,五蕴自性空,那么所缘当然也没有体,都是空的。



  十六、无之自性空


  无之自性空,无有性是无。


  ‘无’是不是还有个自性呢?执着一个‘无’,执着‘无’有自性的,也要空掉它。你说一切法是没有的,把这个没有执到,那又成了一个病。‘无之自性’也是空。‘无有性是无’,什么叫无,无就是没有自性。你执这个无,说它有自性,这个当然也空掉,‘无’的自性也是空。




  十七、实空


  云何为实空,即无为虚空。


  这个‘实’,学过《俱舍》就知道,实在的法就是无为法。这个无为法也特别指虚空无为。什么叫实空?就是无为虚空,也就是虚空无为。你要是执著有‘虚空无为’这么一个法的话,也是一个执着。虚空无为就是把一切法都扫掉了,实法扫掉了,就是无为,你再执有这么个无为,那也是执着,所以‘实’还要空掉。‘云何为实空,即无为虚空’。




  十八、无实空


  无法有法空,若得若失空,
  无实无有性,说为无实空。


  这个就是对一切法,从多方面执着。无实空,无法、有法都是空,若得、若失也是空。‘无实无有性’,‘无实’,没有实在的,‘无有性’,没有自性,叫无实空。海公上师的解释,‘实空亦无’——实在的那个空,也把它没有自性。你说它有也好,无也好,这些都是执着了,有执着,就是空不掉了。你现在说一切法都是没有实在的,没有实在的这个东西还要空掉,叫‘无实空’。
  《入中论》的解释,‘应知有性言,是总说五蕴,彼由彼性空,说名有性空’,反正这也是一个执着,你若执它有这么个东西的话,都要去掉。




  十九、自之性空


  自于他能作,度摄等皆空。


  自之性空,这是从自己跟他人两方面的关系来看的——自性空、他性空。‘自于他能作,度摄等皆空’,自己执着一个能度人的、能修菩萨道六度四摄的那个东西,也是空。‘济度众生,自法悉空’,‘菩萨不见我度众生’,能度的是空,所度的也是空。这里讲能度的,能够修六度四摄的那个补特伽罗,是空的。前面讲过了,本来是内空,补特伽罗是空的。从能度所度的关系来说他也是空。





  二十、他之性空


  他之性空者,他法无自性。


  ‘他之性空’,所度的他也是空。‘他之性空者,他法无自性’。你说我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是不是有众生给你度了?‘实无众生而可得度者’,所有济度的他,也是自性空。这样说能度的人,所度的有情都是空。自之自性空,他之自性空。
  二十空,就是把空性道理,从各式各样的角度来分析,分了这么二十个样子。实际上很多是相同的,你只要把自性空摆到这里来,它就是这个空,摆到那边去,它就是那个空。所以真正地我们以后学中观,把一切法自性空这个东西学好之后,随便用到哪里去,都可以运用自如。
  在讲经的时候,佛之所以要讲二十空,正因为有的补特伽罗执了这个不空,那么跟他说这个空;那些外道,执了时方不空的,给他说大空。这个对有所执着说一个空,执一个有就说一个空,大概总结起来,经里边有这么二十个样子。这里边贯穿的一条脉络,就是一切法没有自性。
  学论与学经的差别在哪里?经是对机说法,这个经跟那个经没有连贯起来。论是把经条理化、系统化,把经里说的东西,用理论性的东西贯穿起来,所以说学论解经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我们汉人有一个执着,经是佛说的,论是菩萨祖师说的,佛说的最好,要念经,不学论。不学论的话,你经解不了,因为你不是上根利器。佛在世的时候,人根机利,佛说的法,他可以从这方面贯穿到那方面,开悟。但是现在我们是末法时期的钝根众生,跟你说这个,你执这个,跟你说那个,你执那个。那你只有学论——把经内在的联系给你和盘托出,你看清楚了,然后知道经里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经那么说,又是什么意思,才能够理解经的真正的含义。所以说我们后来根钝的众生,需要从论下手。
  并不是把论封为最高的,不动了,论是通经的一把钥匙。我们在学《俱舍》的时候,讲到三藏十二部,《发智》、《六足》的幽键——钥匙,都在《俱舍》里边。学了《俱舍论》,就把这些宝库都打开了。如果你不学《俱舍论》,尽管佛说的三藏十二部,前面祖师说的《发智论》、《六足论》非常珍贵,但是锁在库房里,这个钥匙你没有,你进不去,拿不到,这个财产还不是你的。有了钥匙之后,你打开来,就可以受用了,所以说学论就有这个作用。我们汉人的执着,实际上是一个不合理的执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成体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soso_e160:}{: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2-2 21:54 , Processed in 0.148445 second(s), 2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