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882|回复: 1

文言文该不该设四六级考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云南师范大学有位老教授日前公开建议,参照英语四六级的方式,设置文言文等级考试制度。一些网民在讨论时认为,这可以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文言文教学,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但我觉得,考试总是很折磨人的,这样做,只会让年轻人对学习文言文更加产生逆反心理。文言文该不该设四六级考试?现在还有必要学习文言文吗?

      我们民族的每一个人用“白话”发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单词———“妈妈”,但文化启蒙却十之八九依靠“文言”成果———那些最简约的“古典诗歌”。世世代代,千家万户,几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启蒙都始于“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等咿咿呀呀。
      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从口语而来,词汇丰富,极为精炼,一首20字的“五绝”可以容得下千军万马、万语千言。“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它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我国古代绝大多数时期,除了白话文小说以外,文章均由文言体写成,主要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文体。

  
 当前流传较为广泛的文言文名著有《诗经》、《楚辞》.《论语》、《礼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朱子家训》、《金刚经》、《菜根谭》、《百家姓》、《幼学琼林》、《曾国藩家书》、《梦溪笔谈》、《文心雕龙》、《笑林广记》等。其中,《文心雕龙》更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对文言文教学很有帮助。

      数千年来,文言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远离口语,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它在民间的传播和使用。到了明清以后,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读得了《水浒》,却不易读下《三国》,更不容易读懂《聊斋》。文言文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必须经过适当训练,而要写作文言文难度则更高。因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旗手们”发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慷慨决绝的声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变化,强调“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文”的白话文,在现实生活中已全面取代了文言文。

     提倡白话,推广白话文,无疑是合理的。但是,白话文远远无法承载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所积淀和蕴含的精神、韵味、思想色彩和情感节奏。试想,若用“夕阳傍着西山慢慢沉没”来描述“白日依山尽”的景象,是不是怎么都觉得少了点悠远意味和美感。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很精彩,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在对文言的正确解读上。文言文是知识,它将代代相传的知识组织起来,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和提炼。文言文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等都能在文言文中有所感触和体验。文言文思想的表达,也充分承载了古代文明的风格,物理结构极为明晰。学习和阅读文言文,既能汲取中华传统哲学的营养,也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对新汉语的构造也将有“法”可依。

    “文言文”教学,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是不应当、也不可能丢弃的。丢弃它,就可能遗忘民族文化的内核和根本,就无法真正进入中华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寥廓天地。可以这么认为,缺乏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人,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人”。面对大江大河,全世界所有人都会发出“大啊,奔腾啊,美啊”等惊叹。但是,要能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从心底迸发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浪淘尽”等如是咏唱,不是很“中国”吗?余光中先生就曾感叹,李白、苏轼各用一句诗就把江河唱尽了、唱绝了。这种对民族文化血脉的体察和感受,非得借助“文言”进入“古典诗歌”不可。雅俗、文野、高下之分,也尽体现于此。

    其实,文言文当下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是不容小视的。某高校校长在重要场合把文言诗文引用错了,影响相当不好;而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自然熨帖地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其精当、隽永、典雅和气派,委实令人佩服;逢年过节的时候,赠送佳句、撰写对联,更是仍然盛行的重要民间习俗。近来,网络上有人批评知名主持人赵忠祥写的“律诗”,认为其平仄错乱。孰是孰非,姑且不论,但双方这种实践运用和积极维护文言诗文尊严的“较劲”精神是可贵的。学习文言、运用文言,实乃一种民族责任和文化权利。

    如今又有好事者提出“文言文四六级考试”的设想,其用心应该说是善良、合理的。当然,要在全社会推广文言文,并不一定要考什么“级”。在当前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学习仍占有一定分量。只要能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来两次比较严格的“过关考试”,其实就有助于激发年轻人学习文言文的自觉性和动力了。(何永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就好

别自己给自己上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2-2 17:35 , Processed in 0.264773 second(s), 1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