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并茂,伍氏之风 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大师一样,伍炳亮作品风格的形成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上留下了其风格的成长轨迹。创业起步初期,他主要选用海南黄花梨来制作明式家具作品。当时的海黄资源相对较为充足,能够根据造型需要来选料施艺,因此当时伍炳亮的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在用料上都十分精良,厚重宽大的板材比比可见,这在海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只能以板料大小决定造型的今天无疑是种奢望。这一时期的家具风格多变,既有明式也有清式与广式,个人风格初具雏形,但还未臻成熟。 明式海南黄花梨刀牙裙带托泥小翘头案(伍炳亮作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越南黄花梨的大量引进给了伍炳亮家具风格成熟的一大历史机遇。在此期间,他阅览了大量的家具款样,从中精选了一批经典款型予以传承和改良设计,并从图籍、字画、瓷器、青铜器甚至艺术品残件等吸取创作灵感。相比以前的仿制,他的改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加以演绎,进行了艺术的再创。其明式仿古家具,鉴取了广作家具的一些特点,用料厚重大气,风格偏于壮硕浑厚,所塑造的意味更贴近汉唐时代的石雕,而有别于纤秀单薄的明式文人制器。特别是他创作的一些床榻和大型条案,更将这种豪迈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代表了伍炳亮明式作品的最高成就。他这种审美意趣,也贯彻到了其他类别的家具身上,比如他制作的花几,体态匀称而精气充沛,也做得沉雄磊落。由此而言,伍炳亮对明式家具的传承、改良,可谓另辟蹊径,别开雄浑大气一派,而不沦于纤巧瘦硬,系为别于常人、别于传统的独创。这一时期的家具数量庞大,款型众多,选型精良,用材豪绰,个人风格明显成熟。 明式黄花梨五足圆花几(伍炳亮作品) 此外,伍炳亮的仿古家具制作并不囿于一时一地,在制作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同时,也着手改良设计了一大批清式家具。与其明式作品一样,他的清式家具也都经过材质处理,显得沉穆朴茂,有宫廷御制之风。而考虑到当代家居环境,在作品造型设计上,他对许多原款改良颇多,如其《清式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将原款的直腿改成鼓腿膨牙,使上下曲线更为呼应,整体造型更显圆浑,而不失肃穆威风;再如其《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则完全出于自己的创新设计,历史上并无对应的原款。客观地说,无论是按原款做改良,还是依靠自己的认识去创作新款,伍炳亮的家具作品,都能使人很自然地对应明式或清式范畴,但实际上又有所跨越,属于依托传统、融合时要的一种艺术新创。在此期间,伍炳亮全心投入,从工艺研究、确定榫卯、绘图设计、选料搭配、改良制作到最后的做旧,参与到各个制作环节之中,其家具创作也由此达到巅峰,各式作品率然大气,纷呈异彩,奠定了伍氏作品的风格基调。 改良前的清宫旧藏器:黄花梨福寿纹锉坐椅 经伍炳亮改良的作品: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 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伍炳亮创新设计) 近数年来,伍炳亮则有意购进、贮积一些海南黄花梨,开始制作一些“一木一器”风格的家具。如其近年创作的海黄全榫卯可拆装家具,完全靠榫卯结合,既严丝合缝,又完全可以手工拆卸、拼接各个构件而不影响家具本身的稳固。在别人看来,伍炳亮的这次制器如同一次“变法”:工艺上首次采用全榫卯可拆装的手法,风格则一改以往的纵横苍浑、沉雄大气,而偏于精工细谨,近接史上的苏作家具之风。而对他自己来说,则更像是沉下心来检验自己的制作水平,回顾以往的创作经历,同时将“型、艺、材、韵”对点落实,追求全方位的极致发挥。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和制器,在红木家具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可谓也有其参考价值和引导意义。 四、型艺材韵,卓然一家 鉴评伍炳亮作品的风格,有必要了解他对传统“苏、广、京”等家具流派的看法。在他看来,设计制作明清家具应该兼收并蓄,但也该有所取舍,所以对待不同家具流派,也应看到其各自优弊,藉以取长补短,比如苏作家具造型优美空灵,但略偏于枯瘦小气;广作家具用料豪奢,造型厚重,但略偏世俗花哨;京作家具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但有时则过于繁琐。 领会不同时代、地域的家具风格之后,结合数十年的家具制作经验,伍炳亮从中加以撷融,逐渐总结并提出“型、艺、材、韵”四点理论,作为评鉴和指导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准则。其中,“型”是指家具的形式和造型,如家具的构件比例、纹饰安排等;“艺”是指家具的工艺,如榫卯、雕花、打磨等;“材”则指家具的用料,包括用料的名贵、厚薄、是否拼接等,用以衡量家具用材的优劣;“韵”是指家具独特的风格气韵,它是我们对家具的最高审美感受,只有在型、艺、材三者交相辉映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展现。 明式黄花梨高浮雕龙纹罗汉床配几(伍炳亮作品) 而回顾中国传统家具历史,虽拥有辉煌灿烂的家具文化,但制作家具却一直被视作手工技术,为传统文人艺术体系所排斥,相关的典籍载录寥寥无几。由缺乏载录,对于许多传世的明清家具作品,后人已很难考据其制作匠人,遑论制作的个人风格、艺术地位等。在我们当代,中国传统家具已被列入工艺美术的范畴,随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对家具艺术创作个性的重视,相应地也必然涌现一批家具艺术大师来。中肯而言,伍炳亮将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第一人,这其中既关“天时”,更在“人和”。 就时代而言,随着仿古家具行业的发展,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资源加速耗竭,而人们对传统家具的购藏热情却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今天的仿古家具已在向着讲究精品、重视艺术价值的收藏时代快步迈进。在此期间,与其他厂家不同的是,伍炳亮能够耐得住寂寞,不惑于一时行情的上涨。每制作一批家具,他都会挑选一两件最好的,搬到其明式家具艺术馆里收藏不卖,如此数十年过去,他积累的明清家具作品已多达上千个款型,涵盖了传统家具的各个类别。评价他这些家具,凭借当时特有的资源优势,其材质都十分精良,风格上则前后延续、迹络分明,完整记录了他各个阶段的制器风貌,呈现出惊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从中凝结着其三十多年艺术创作心血,在数量和品质上都独步业内,一时无法被人超越。就此意义,不讳而言,伍炳亮确具卓然大家之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