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1670|回复: 1

"赝仿品造就了中国的收藏品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赝仿品造就了中国的收藏品市场”

真假难辨给收藏市场带来什么 (一)


新华网 ( 2003-07-09 13:18:27) 稿件来源:中国商报


真真假假一直让收藏者心仪难平,酸甜尽享。有因此而炼就火眼金睛者,有因此而损失万贯家财者,有因此而学有所成者,也有因此而愤而弃藏者。您如何看这种现象呢?
 嘉 宾:谢其章 收藏爱好者
林 伟 新闻记者
万朝阳 市场经营者
席 勒 收藏爱好者
主持人:肖冬梅


  中国人“玩古”由来已久,只要社会安定,经济条件允许,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收藏”的雅兴。

  “玩古”除了提高个人文化品位,陶冶自身性情的特性外,还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保值、增值。但是在中国,收藏门类五花八门、多不胜数,藏品世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假难分。在收藏品市场,“打眼”与“捡漏”的事时有发生。花小钱买回了物超所值的物件,自然是件高兴事;但“打了眼”,甚至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必然扯着脖子喊出“打假”的口号。于是,关于收藏品市场该不该有“假”的话题由此产生。

藏品市场喜忧参半

  主持人:真与假历来是收藏品市场的一大话题。有人说,自从有人开始“玩古”,真与假便相伴相生。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吗?

  林伟:依我看,用“赝仿品造就了中国的收藏品市场”来形容这种现象一点也不为过。从历史上看,大家都知道,宋代瓷器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当属一个鼎盛时期。它的鼎盛不仅表现为涌现出了一批至今也没探究明白的“窑”,还因为此时期瓷器已经在民间拥有了市场,而名瓷更是成为官场上的一块块“敲门砖”。价值是赝仿品的原动力,而赝仿品的大量涌现则为市场开辟了更大的流通空间。宋代的官窑不能仿,这仅是公开场合,而私下呢,用今天星罗棋布的小煤窑偷采国家大矿之势头来比喻,颇有点相似,只是当年的规模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宏大罢了。所以说,收藏品市场的真与假历来就有。

  席勒:咱们远的不说,就说说现在北京收藏品市场的现状。我曾经看过一份报道,说前年10月是国内清理整顿文物市场月,北京市率先行动,清查了市内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文物市场摊档,结果非常惊人:这些“文物”90%以上是赝品。而据我所知,其实不光北京如此,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所谓文物古玩市场中,赝品占了绝大部分。

  谢其章:俗话说:“盛世玩古物,乱世收黄金”。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里有了闲钱了,自然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感。近来越来越热的文物收藏热潮正推动了这类文物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古玩行历来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所谓卖的就是眼力,其中所指就是真假兼有,考验的就是收藏者辨别真假的能力。

  万朝阳:我本人是经营瓷器的,在这个圈儿里混了许多年,据我所知,目前在收藏品市场上销售的假文物主要有瓷器、陶器、木器、玉器、书画、杂项等几类,而每一种假文物背后都有一整套复杂的工艺。就拿假瓷器来说吧,假瓷器多来源于江西景德镇、福建邵武地区和广东汕头,也有部分高仿品来自日本、台湾。这些瓷器大都是按照图录仿古样式生产并通过药水蒸煮、烟熏、打磨、日照、土埋等一系列工艺做旧的。部分高仿瓷器则是按照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实物做样,聘请高级陶瓷师傅专门烧制的,其乱真程度连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拍卖行都被骗过了。而假陶器主要来自河南,北魏、汉代、隋唐的陶俑,只要图录里有的都可以仿制,连不值钱的空心砖也大量生产。这类假文物成本很低,上当的人也多,有的对外行人和内行人索价甚至相差千倍。这就是古玩行的现实。

  主持人:看来,收藏品市场的真与假的确是一个很值得谈的话题。

该不该有“假”货

  主持人:听业内人士说,玩古玩没有不上当的。学问、经验欠佳,走了神,打了眼,交个学费,那是常见的事。而如果没有师傅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一个初玩者从起先购器到入门初识,按眼下的物价标准,交个四五万的学费实为不多。这话听起来似乎收藏品市场“假”的东西不可避免?

  谢其章:文物古玩有着它的特殊性,也就是不可再生性。经过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古文物绝对是十分有限的。况且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古文化的国度,也有收藏古玩的传统,许多传世的文物早就被各级文物文博部门锁入“深宫”,偶有漏网之鱼,也早就被每天成千上万古玩淘金者们纳入囊中,哪还有这许多出现在市场上?因此赝品的诞生是必然的。

  林伟:铜器、瓷器、字画等不仅具有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有惊人的货币价值,这种价值如兴奋剂一样,刺激着古董珍玩字画赝品的制售者们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制假售假的非法活动。这便是造假的根源所在。

  你想,历朝历代的古董珍玩可以制假,何况今天。造假者与售假者结成盟友织成密网,从而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那份实惠。

  万朝阳:应该说,正因为收藏品市场真假共生,才让这块领地充满了神秘。逛收藏品市场的人不管是常客还是偶入,肯定都会有这种感觉:今天不知能不能撞上个好玩意儿。揣着这份神秘、这份期待、这份万中有一的可能,这市场里面才多姿多彩。我认为,“假”为市场提供了值得探索的宏大空间。

  林伟:艺术品中的真品、原作诚然可贵,但往往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社会人群广泛的需要。于是,作为真品、原作的补充,往往还需要有复制品、仿制品,甚至出现赝品。一些复制品、仿制品、赝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必然会投入市场,供人们选购。

  常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社会上一些修养有素又有经济实力的爱好者、研究家和收藏家,当然力求从市场上买到原作、真品,至少是形神兼备的复制品。而另外一些爱好者、研究者和收藏者,在难以买到原作、真品的情况下,只好退居其次,从购买复制品、仿制品甚至赝品中寻求某种满足。因此,艺术商品向来有真有假,自由买卖。这是艺术商品的特点,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主持人:然而我们知道,对于商品经营者自古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童叟不可欺”,也就是说,出售任何商品,都不允许拿假货欺骗人。收藏品也是一种商品,在这个市场中是否也应遵循这一法则呢?
  席勒:我认为,只要是商品就应该遵循市场的游戏规则,“假”货在任何市场都不应该有。我相信,任何一个收藏者都不愿意买到赝品。
  谢其章:我说过,古玩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也有许多风险,真真假假全凭自己的眼力。这就如同股票市场一样,为什么要写明“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说的是一个道理。王海年年打假,他为什么不到收藏品市场来打假呢?所以说,席先生不要用别的真理往古玩行业套。

  林伟:众多的市场、小贩、小商形成了完整的收藏品大市场体系。正因为它是以仿品假货为主才能使初涉收藏的人和入了门的收藏者能自由地在这大市场中驰骋,才可能让众多的门外汉花钱不多随便自选,也显示一下“重在参与”的身份。在这样的古玩自选市场里,买者可能以假当真挑了假货,卖者也可能以真作假让人捡了便宜。实际上,买者和卖者都缺乏眼力,都需要锻炼,都靠市场来培养自身的能力。依赖这个市场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收藏大军。

  万朝阳:如果依席先生所说,开展一场古玩市场的3·15活动,只怕会让众多的小商小贩失业,让许许多多的古玩市场关门。收藏者失去了市场就等于失去了学习场所和实践场所,更谈不上辨真假,谈不上学本事,谈不上“捡漏”寻宝了。

  席勒:我反对收藏品市场真假能锤炼、培育收藏者的说法,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片面夸大的说法。任何一个成功的、成熟的收藏者,步入收藏领域之初,都是通过书本、或经人传授,或通过观看真品实物,了解真品的。只有在了解真品知识的基础上,收藏者才可能在真真假假的藏市上辨出真假。

  谢其章:即便是市场打过假、整顿过,商店里只卖真品不得有假货,这样的要求恐怕连各省级文物商店都做不到。那么哪里还会有卖者和买家?一句话:太大的价位让人只能看一看。

  林伟:坦率地讲,如果古玩没有真赝问题,那么,它的魅力要大打折扣。另外,古玩要打假,市场上根本无法操作,要不然就会有打不完的官司、解决不完的纠纷。

  席勒:但对于收藏者来说,如果他们花很多钱,而买到的却是赝品、假货,这就极大地挫伤了他们介入市场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2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假难辨给收藏市场带来什么 (二)

  谢其章: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收藏品市场纷纷攘攘,其好玩之处就在于真与假的矛盾中,作为收藏者,若想买到真东西,靠的就是眼力,“捡漏”与“打眼”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伴而生,谁也离不开谁。如果一味强调收藏品市场不能有“假”的,眼里揉不进沙子,依我看,这样的人“玩儿古”就入错了行。

  席勒:但花了钱就总想买到真东西吧?

  谢其章:花钱买真东西其实也很容易,可以去文物商店,也可以去拍卖会,但你得花大价钱。

  席勒:即便说允许“假”的存在,作为经营者至少应在商品上注明“仿”之类的文字吧?

  谢其章:这话听起来有些幼稚,在古玩行没有明码标价的行规,即使是文物商店,在拿不准是否为真的情况下,也只写××款等。再说了,物价局都没有对文物古玩制定过价格,国家也拿它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来看待。

  万朝阳:都像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写明了是仿品,赝品,那我们挣谁的钱去?

复、仿、赝品莫混淆

主持人:正像上述各位所言,收藏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假”的收藏品,并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那么,作为收藏者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市场呢?

  林伟:收藏品市场有特殊性。席先生说得一点不错,谁都愿意买到“假”的,但对待“假”不应简单地以打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假货”应做具体分析。

  记得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孙秩青曾对这一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我非常赞同。他认为,不能把复制品、仿制品同赝品混为一谈。如果复制品和仿作标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其价格也是按照复制品、仿作定的,那么就应允许其存在。

  万朝阳:这里我插上一句,林先生将“假货”分成几种,我认为十分到位。作为生意人,都想得利。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在我经营的收藏品中,有大量的文物复制品,出于不准经营超年代文物,也出于担心卖出后被人识破找后账等原因考虑,我对顾客的询问答复总是一个口径,不说年代只讲名称,这个东西,看着好你就买,拿回去看,第二天结钱也行。这一行有这一行的行规,我只要了复制品的价,并没有以假充真,所以并不存在欺骗的问题。

  席勒:最可恨的是真货高价欺人或知假卖假的现象。

  林伟:还接着说我刚才说的“不要把复制品、仿制品同赝品混为一谈”的话题。复制品同原作、真品相近,也是一种艺术品。它从用材上、形体上、工艺上、风格上要求同原作、真品保持一致,力求做到形神毕肖,可以乱真。复制品大都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功能在于保护原作,继承传统,提高技艺,扩大影响。如古代书画中的《洛神赋》、《女史箴图》、《韩熙载夜宴图》、《兰亭序》等,就是在原作泯没的情况下靠临摹复制得以保存至今的。到国外展览的敦煌壁画是临摹品。由于复制品与仿制品具有艺术再创造性质,历来书画家竞相以临摹书画名迹为荣,并以此增进素养。陶瓷制作中,仿制古代名瓷的风气则更盛。所以,无论书画、陶瓷或其他器物,其复制品、仿制品不论水平高低,历史久暂,均不应打入赝品之列。

  席勒:这一点我倒有同感。元代大书画家赵孟兆页,其书法艺术被誉为"上接二王",爱好者竞相收藏。然而,赵孟兆页的书法作品也有伪作。明代初期,有个书法家叫詹和的,精于摹仿赵孟兆页书法,而且冒署赵的名款,不加隐讳。由于詹和书法造诣较高,又颇具赵书神韵,几可乱真,故其伪作仍有人收藏。今天,酷爱书法的收藏家如得到詹和署名赵文敏的伪作,未必不引为幸事。

  谢其章: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提及,即中国历史上有些著名书画家出于某种需要而请人代笔。这些代笔者大都具有一定水平,代笔作品的题跋、印章、签名,往往又出自书画家本人。这类艺术品虽不全是书画家本人原作,却仍有一定鉴赏、收藏价值,不宜于视同赝品。

  林伟:复制品由于同真品近似,不仅历来为收藏家所看重,乐于重金收藏,甚至可作为博物馆的陈列品,以之保护真品免遭破坏,或补救真品之遗缺。也因此,一些复制品往往被限量制作,刻有标志、编号销售,谨防假冒。而仿制品同复制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制作不受材料、大小、多少等限制,但求形神相近,可成批生产,广为销售,较大满足爱好者的需要。

  席勒:说了许多,还有一种情况没有提及,即一些属于假冒伪劣、令人作呕,毫无欣赏、研究和收藏价值的赝品;还有为数不少的作伪者,损人利己进行欺骗,这些都是令人憎恨的。

  万朝阳:的确,收藏品市场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他们在损害收藏者利益的同时,也毁坏了收藏品市场的名声。

  林伟:我看席先生前面谈到更多的可能就是属于这一类情况,这类物品就是赝品,所谓赝品就是假品、伪作,是假冒伪劣艺术品的代名词。对于这种现象,的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努力加以杜绝。

  不少人已经对收藏品市场进行了定义,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摊贩市场,二是商铺市场。因此在管理上,对这两个市场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对于摊贩市场,它是一种自由市场,对它应该宽容一些,允许真伪并存,但商贩必须自律;对于商铺市场,则应该靠行业自律,用行业规范来约束其行为。

  席勒:如果说真能这样,真正的赝品可能会少一点地出现在市场上。这也是广大收藏爱好者希望看到的。(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11-1 08:07 , Processed in 0.068504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