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1486
发表于 2011-8-6 23:2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48g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7
发表于 2011-9-20 13:3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8
发表于 2011-9-25 17: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每次观赏均有不同感受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发表于 2011-10-18 21: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eddie2008 发表于 2011-5-27 21:38
谢谢关注,江山依旧,人世已非。

看图中上博的家具似乎全部都有漆膜~~其中一部分来自清宫~~但观清宫家具很多都只有烫蜡~~其中原因为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00: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h_party 发表于 2011-10-18 21:53
看图中上博的家具似乎全部都有漆膜~~其中一部分来自清宫~~但观清宫家具很多都只有烫蜡~~其中原因为何?

谢谢关注。清宫家具中上漆的也有。。。。。。
阁下的签名很有意思:型者本无制。
在下也如此认为:长物原本有型无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1
发表于 2011-10-23 10: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精神上的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发表于 2011-10-23 10: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图文并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发表于 2011-10-23 10:3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耐心的看下去  耐心的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09:3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木头桩 发表于 2011-10-23 10:30
耐心的看下去  耐心的欣赏

谢谢关注。

补充几句:

上博收藏的陈梦家先生的旧藏明式家具是购买而来,而不是捐赠的。所以没有署名,这是博物馆行内约定俗成的做法。
简单地理解:上博是以市场行为买回来的。
深层一点理解,陈梦家先生的后人,或者家人的后人,或者关联人士,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把陈先生的遗物卖掉了,不仅是家具,还有他当年的书信,以及其他的为数众多的文字资料,包括陈梦家先生伉俪当年的情书。

陈先生当年的手稿,后来辗转于潘家园的地摊之上。

他当年心爱的明式家具得以供奉在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窃以为是最好的归宿。
所以,上博值得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09:3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陈梦家先生的正业是汉文字研究,所以窃以为还是称文字学家更贴切。
于是简牍,青铜器(金文),甚至甲骨文。
陈梦家先生的书斋,名号梦甲室。

因为陈梦家先生深谙汉文字的结字之美,所以窃以为陈先生在欣赏明式家具器型的审美艺术角度的收获大概是高于王世襄先生的(得罪了)。襄老与匠师走得很近,遂形而下者器。
陈梦家先生,更接近于形而上者道。

所以,窃以为以传统书法审美的艺术角度去品鉴明式家具的器型,比当朝专家名嘴的“佛法道儒”诠释“外圆内方”之前代长物,要来得更靠谱。

当朝教育的一大特色,叫做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偷换概念混淆区别俱等闲。
比如书法讲求法度,可共和国只有清一色的“龙飞凤舞”。

连历史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于是历史学的概念越发模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6
发表于 2011-11-11 09: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好东西{: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7
发表于 2011-11-11 14:3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老好的帖子{: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8
发表于 2011-11-11 14:5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跑偏了许久。
继续这“太太的客厅”。

简单浏览一下“太太的客厅”这个俱乐部的大致成员:

哲学家 金岳霖

文学家 沈从文
作   家 萧乾
翻译家 李健吾
物理学家 周培源
经济学家 陈岱孙
五四旗手 胡 适
新月才子 叶公超
美学家 朱光潜
政治学家 张奚若
中国学家 费正清

这大概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级别人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太太:林徽因
先生:梁思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三十年代掀动平津文化圈的那篇著名的“女人心”。太太的客厅从此名留中国文化历史。

转帖:我们太太的客厅                 作者:冰心

    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所谓太太的客厅,当然指着我们的先生也有他的客厅,不过客人们少在那里聚会,从略。
    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
    正对着客厅的门,是一个半圆式的廊庑,上半截满嵌着玻璃,挂着淡黄色的软纱帘子。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关着一只玲珑跳唱的金丝雀。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鲛觚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窗下放着一个小小书桌,桌前一张转椅,桌上一大片厚玻璃,罩着一张我们太太自己画的花鸟。此外桌上就是一只大墨碗,白磁笔筒插着几管笔,旁边放着几卷白纸。
    墙上疏疏落落的挂着几个镜框子,大多数的倒都是我们太太自己的画像和照片。无疑的,我们的太太是当时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岁时候尤其嫩艳!相片中就有几张是青春时代的留痕。有一张正对着沙发,客人一坐下就会对着凝睇的,活人一般大小,几乎盖满半壁,是我们的太太,斜坐在层阶之上,回眸含笑,阶旁横伸出一大枝桃花,鬓云,眼波,巾痕,衣褶,无一处不表现出处女的娇情。我们的太太说,这是由一张六寸的小影放大的,那时她还是个中学生。书架子上立着一个法国雕刻家替我们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着身子,微侧着头。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书架旁边还有我们的太太同她小女儿的一张画像,四只大小的玉臂互相抱着颈项,一样的笑靥,一样的眼神,也会使人想起一幅欧洲名画。此外还有戏装的,新娘装的种种照片,都是太太一个人的——我们的太太是很少同先生一块儿照相,至少是我们没有看见。我们的先生自然不能同太太摆在一起,他在客人的眼中,至少是猥琐,是市俗。谁能看见我们的太太不叹一口惊慕的气,谁又能看见我们的先生,不抽一口厌烦的气?
    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上面整齐的排着精装的小本外国诗文集。有一套黄皮金字的,远看以为定是莎翁全集;近看却是汤姆司·哈代。我们的太太嗤的一声笑了,说:“莎士比亚,这个旧人,谁耐烦看那些个!”问的人脸红了。旁边几本是E.E.Cummings的诗,和Aldous Huxley的小说,问的人简直没有听见过这几个名字,也不敢再往下看。 
    南边是法国式长窗,上下紧绷着淡黄纱帘。——纱外隐约看见小院中一棵新吐绿芽的垂场柳,柳丝垂满院中。树下围着几块山石,石缝里长着些小花,正在含苞。窗前一张圆花青双丝葛蒙着的大沙发,后面立着一盏黄绸带穗的大灯。旁边一个红木架子支的大铜盘,盘上摆着茶具。盘侧还有一个尖塔似的小架子,上下大小的盘子,盛着各色的细点。
    地上是“皇宫花园”式的繁花细叶的毯子。中间放着一个很矮的大圆桌,桌上供着一大碗枝叶横斜的黄寿丹。四围搁着三四只小凳子,六七个软垫子,是预备给这些艺术家诗人坐卧的。
    我们的太太从门外翩然的进来了,脚尖点地时是那般轻,右手还忙着扣领下的衣纽。她身上穿的是浅绿色素绉绸的长夹衣,沿着三道一分半宽的墨绿色缎边,翡翠扣子,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麂皮高跟鞋。头发从额中软软的分开,半掩着耳轮,轻轻的拢到颈后,挽着一个椎结。衣袖很短,臂光莹然。右臂上抹着一只翡翠镯子,左手无名指上重叠的戴着一只钻戒,一只绿玉戒指。脸上是午睡乍醒的完满欣悦的神情,眼波欲滴,只是年光已在她眼圈边画上一道淡淡的黑圈,双颊褪红,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肢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我们的太太四下里看着,口里唤着Daisy,外面便走进一个十七八的丫头,浓眉大眼的,面色倒很白,双颊也很红润——客人们谈话里也短不了提到我们的Daisy。当客厅中大家闭目凝神的舒适的坐着,听着诗人们诵着长诗的时候,Daisy从外面轻轻的进来,黑皮高跟鞋,黑丝袜子,身上是黑绸子衣裙,硬白的领和袖,前襟系着雪白的围裙,剪的崭齐的又黑又厚的头发,低眉垂目的,捧进一炉香,或是一只药碗,轻轻的放在桌上,或是倚着椅背,俯在太太耳边,低低的说一两句话,太太抬头微微的一笑,这些情景也时常使这听诗的人,暂时,完全的把耳边的诗句放走。
Daisy是我们太太赠嫁的丫鬟。我们的太太虽然很喜欢谈女权,痛骂人口的买卖,而对于“菊花”的赠嫁,并不曾表示拒绝。菊花是Daisy的原名,太太嫌它俗气,便改口叫Daisy,而Daisy自改了今名之后,也渐渐的会说几句英语,有新到北平的欧美艺术家,来拜访或用电话来约会我们的太太的时候,Daisy也会极其温恭的清脆的问:“Mrs.is in bed,can I take any message?”①——
太太说:“你看你还不换衣裳去!把彬彬的衣裳也换好,回头客人来了,把她带到这里来喝茶。”Daisy答应了一声,向后走了。
    ——彬彬就是画上抱着我们太太的颈项的女儿。她生在意大利。我们的太太和先生的蜜月旅行,几乎延长到两年。我们的先生是银行家,有的是钱,为着要博娇妻的欢心,我们的先生在旅途中到处逗留,并不敢提起回国的话,虽然他对于太太所欣赏的一切,毫不感觉兴味。我们的太太在种种集会游宴之中,和人们兴高采烈的谈论争执着,先生只在旁木然的静听,往往倦到入睡。我们太太娇嗔的眼波,也每每把他从矇卑中惊醒,茫然四顾,引得人们有时失笑。我们的太太这时真悔极了,若不是因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也许他就不再是我们的先生了!但是丈夫终久不比情人,种种的舒服和方便,对于我们的太太,也有极大的好处。这些小小的露丑,太太对着她最忠诚的爱慕者虽然常常怨抑的细诉着,而在大庭广众之间,也只是以漠然的苦笑了之。
    彬彬未生的时候,我们的太太怀着一百分恐惧的心,怕她长的像父亲。等到她生了下来,竟是个具体而微的母亲!我们的太太真是喜到不可形容,因着抚养的种种烦难。便赶紧带她回到中国来。
    无怪她母亲逢人便夸说她带来了意大利山水的神秀,彬彬有着长长的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彬彬已很会宛转作态了。可惜的是我们的太太是个独女,一生惯做舞台中心的人物,她虽然极爱彬彬,而彬彬始终只站在配角的地位。
    三麻子扮关公,打着红脸,威风凛凛。跟前的那个小马童,便永远穿起绿褂子来配衬关公。关公的靴尖微微的一抬,那马童便会在关公前一连翻起十来个筋斗。我们的彬彬,便是那个小马童——
    远远的门铃响了几声,接着外院橐橐的皮鞋声,Daisy在小院里扬声说:“陶先生到。”一面开着门,侧着身子,把客人往里让。
    太太已又在壁角镜子里照了一照,回身便半卧在沙发上,臂肘倚着靠手,两腿平放在一边,微笑着抬头,这种姿势,又使人想起一幅欧洲的名画。
——陶先生是个科学家。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尤其是在女人面前,总是很局促,很缄默。他和我们的太太是世交,我们的太太在“二八芳龄”的时候,陶先生刚有十二三岁,因着新年堂前的一揖,陶先生脑中,就永远洗不去这个流动的影子。我们的太太自然不畏避男人,而陶先生却不会利用多如树叶的机会。见了面只讷讷的涨红着脸,趁着我们的太太在人丛中谈笑,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我们的太太是始而嘲笑,终而鄙夷,对他从来没有一句好话。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陶先生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陶先生也另加青眼了——
太太笑说:“你找个地方坐下,试验作的如何了?还在提倡科学救国罢?”陶先生仍旧垴坼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他的心微微的跳着,在恐惧欢喜这独对的一刹那。
    看他依旧说不上话来,我们的太太又好笑又觉得索然,微吁了一口气,懒懒的站起。彬彬已从门外跳了进来,一头的黑发散垂着,浅绿色的衣服,上面穿着细白绒衣,线绿边的白袜子,黑漆皮鞋。杉彬衣服的绿色,是正在我们太太的衣服和镯子颜色中间的一种色调,Daisy是懂得以太太的衣服为标准而打扮彬彬的。
    看见彬彬进来,陶先生似乎舒畅了许多,赶紧站起过来拉住彬彬的手。太太又懒懒的坐下,掠一掠头发说:“彬彬,你同陶叔叔玩罢。陶叔叔整天研究化学,你问他猪肝和菠菜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维他命ABCD?平常妈妈劝你吃这些个,你总不听……”
    外面Daisy又扬声说:“袁小姐到。”我们的太太笑盈盈的站了起来。
    ——袁小姐是个画家,又是个诗人,是我们太太的唯一女友,也是这“沙龙”中的唯一女客人。当时当地的画家女诗人当然不止袁小姐一个,而被我们的太太所赏识而极口称扬的却只有她一人!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而不守旧,不琐碎,不小方的如袁小姐以外的女画家,诗人,却都多数不在我们太太的眼里,全数不在我们太太的嘴里,虽然有极少数是在我们太太的心里。
    我们的太太说,只有女人看女人能够看到透骨,所以许多女人的弱点,在我们太太口里,都能描画得淋漓尽致,而袁小姐却从来没受过我们太太的批评。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有人推测着说我们的太太喜欢袁女士有几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我们的太太说一个女人没有女朋友,究竟不是健全的心理现象。而且在游园赴宴之间,只在男人丛里谈笑风生,远远看见别的女人们在交头耳语,年轻时虽以之自傲,而近年来却觉得不很舒服。第二是因为物以相衬而益彰,我们的太太和袁小姐是互相衬托的,两个人站在一起,袁小姐的臃肿,显得我们的太太越苗条;我们太太的莹白,显得袁小姐越黧黑。这在“沙龙”客人的眼中,自然很丰富的含着艺术的意味。第三因为友谊本是相互的感情,袁小姐对于我们的太太是一见倾心,说我们的太太浑身都是曲线,是她眼中的第一美人。我们的太太说袁小姐有林下风,无脂粉气,于是两人愈说愈投机,而友谊也永恒的继续着——
袁小姐挺着胸,黑旋风似的扑进门来,气吁吁的坐下,把灰了的乔其纱颈巾往沙发上一摔,一面从袖子里掏出黄了的白手绢来,拭着额汗。她穿着灰色哔叽的长夹衣,长才过膝,橙黄色的的丝袜子,豆腐皮似的的旋卷在两截胖腿上。下面是平底圆头的黄皮鞋。头发剪得短短的一直往后拢,扁鼻子上架着一副厚如酒盅的近视眼镜。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1 12:24 , Processed in 0.13305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