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15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0:4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Kylin 发表于 2011-11-26 21:26
真是太漂亮了,都是海黄吗!!!!!!!!!!!!

这个。。。。。。我没这么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7
发表于 2011-12-11 21:3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此貼70古典傢具《芥子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1: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天津徐文遜 发表于 2011-12-11 21:31
此貼70古典傢具《芥子園》。

谢谢抬爱。
惶恐了,只是不想误人子弟而已。
网络江湖,信口开河者众。
于是力求言之有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7: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2-1-28 08:22 编辑

http://bbs.cfhot.com/dispbbs.asp?boardid=61&id=27929&page=1&star=96

以下是引用eddie在2009-2-23 17:56:10的发言:
记得二十世纪的中国,有社会学科三大里程碑之说:
其一,明式家具--王世襄
又一,中国古代服装史--沈从文
又一,青铜器--郭沫若
其实,陈梦家先生正是同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研究大家.陈先生的书斋的名字是:梦甲室
中国的文字之美,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从甲骨文开始.用刀书写的文字.平面的......
然后,才是青铜器的钟鼎文,又名金文.
所以,明式家具,也许可能是明代文人眼中的一种立体的"文字"型.
至少,合乎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审美.
今天我们的追求,大概首先还是:恢复传统.尤其是历史与文化的传统.
也许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将来对明式家具的审美,会有更多的感悟.
"与古人同行",路漫漫其修远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3 18:50:33编辑过]


这个帖子原本就是毕恭毕敬地向历史与文化以及传承二者的文化学人致敬的,所以力求严谨,准确。
关于以上“三大里程碑”之说,谨做如下的准确表述:
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英文本的问世,被称为继郭沫若的青铜器、沈从文的服装史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襄老的明式家具研究的历程,相信大多数喜欢古典家具的爱好者大致都知道端详。这是王世襄先生很个人的爱好与选择,也可以理会为一种无心插柳。而收藏路上与他结伴而行但无奈地先走一步离他而去的人,叫做陈梦家。
沈从文先生原本是著述等身的文人作家,建国后转向文博方向的考古。六十年代*总理因为外交需要责成历史博物馆整理有关中国服装史的资料,沈从文先生是具体工作的担当者,并在此后不断钻研,终成大器。
至于青铜器,或者说上古文化研究,尤其是青铜器承载的钟鼎文(金文)以及在其之前的甲骨文研究等等,似乎学界方面对于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一人名下有不同的声音。
中国之所以能够位列四大文明古国,居功至伟的是甲骨文,以及安阳殷墟(商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甲骨文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东周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关于甲骨文,从发现者清末的王懿荣开始,然后有《老残游记》的作者清代著名作家刘鹗,后来官拜伪满洲国重臣的罗振玉,以及国学大师王国维等等,都是甲骨文文化的股肱学者。
陈梦家先生在甲骨文方面也是大有建树的学者。陈先生的书斋名字就是梦甲室。
而安阳殷墟商文化的这一页,永远无法摆脱的名字是它的发掘者李济。号称中国考古学之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08:3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 北京市文物局长称不知情

       昨日(2012年1月26日),有文保人士向本报爆料称,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被拆。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情况属实。
  门楼的屋顶只剩几根房梁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林故居所在地,发现房子已经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
  门楼的屋顶只剩几根房梁,从门楼走进去后可见一片残砖烂瓦,门楼旁边的倒座房已全部被拆。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原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现在,四合院第一进北房的位置是一座3层小楼,3层小楼前后的建筑全部被拆掉。在被拆掉的建筑中,一部分为红砖建筑,一部分为青砖建筑。梁林故居南临的一栋居民楼上,写着红色的“拆”字并用圆圈起来,但并没有被拆除。
  “倒座房和第二进北房去年被拆”
  梁林故居北侧的北总部胡同12号原为这个院落的后罩房,曾为哲学家金岳霖居住。现居于此的刚女士称,梁林故居的倒座房和第二进北房大约是2011年10月左右被拆掉的。
  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当时的门牌是3号),他们的小儿子梁从诫也在这里出生。这一时期是两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梁家的客厅成为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太太的客厅”。
  2009年,因涉及商业项目,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2009年7月11日,此事经本报独家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去年1月11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该区文委主任李承刚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普查文物,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昨日,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此前其并不知晓“梁林故居”被拆一事,也是昨日才从文保人士处获知的,已责成东城区文委调查。目前考虑的方案是复建梁林故居,但最终方案还未出炉,整个复建工程需等3层小楼上的住户全部搬走才行。
  文保人士曾一智表示,她得知这一消息时非常震惊,梁林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要依法保护的。自2009年媒体报道后,原有拆迁方案已由职能部门予以更改,不理解为何仍然被拆掉。希望职能部门能够尽快介入调查,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事件回顾】
  ●2009年7月11日
  本报独家报道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林故居”将要被拆迁。
  ●2009年7月下旬
  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梁林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该由地方文物部门申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7月28日
  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委表示,已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并将邀请专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
  ●2010年1月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梁林故居”已要求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具体程序由北京市文物局作出。
  ●2010年10月
  媒体报道“梁林故居”已经纳入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登录项目,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仍在进行中。
  ●2011年1月
  东城区文委表示“梁林故居”将原址恢复修缮,将最大程度恢复原貌。 (记者刘春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1
发表于 2012-1-29 02:2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lash 发表于 2008-1-7 19:16
正相反。颜色会在一度变深后逐渐泛灰白,变褐黄色,。
特别是见光的话。
腿的部分颜色就深,和案面区别明 ...

先生61楼显示的画案是底部的芯材泛白的现实啊,底部能见多少光嘛。我一直疑惑材质可以从变深又经由长久见光的缘故而反回变浅,如果是这样,材质应该是均变的啊,芯材独此泛白,是否表明此材新时说不定就是相对泛白呢。现在所见黎人的油黄,是历经风吹日晒雨淋而显示油黑之美,而故宫里的海皇反而显的黄白,故宫哪见什么光嘛!所以,所谓变深后日久见光即会变白的说法,太牵强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9:4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发落海南 发表于 2012-1-29 02:27
先生61楼显示的画案是底部的芯材泛白的现实啊,底部能见多少光嘛。我一直疑惑材质可以从变深又经由长久见 ...

???
有点摸不着头脑。61楼的是紫檀吧,而且和故宫没什么牵连。
至于“变白”“变深”,阁下再多看看吧,窃以为阁下的理解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3
发表于 2012-1-29 11: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祖国文化灿烂辉煌!{: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4
发表于 2012-1-29 13: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eddie2008 发表于 2012-1-29 09:40
???
有点摸不着头脑。61楼的是紫檀吧,而且和故宫没什么牵连。
至于“变白”“变深”,阁下再多看看 ...

先生没看清我是回谁的话,是吧。请您看107楼115楼116楼的论述。我是依据您上的图,对他们的那种看法提出质疑而已,古典紫檀里也有基本不变深的材质,是不是那时就有小叶和小大叶不同的材质,我就不懂了。至于说到故宫的尊宝的苍白,或许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变态之美,毕竟它们见光少是事实,和近几十年出现的黎海黄之深色是难比的,所以我认为,见光越多,木越深,尤其是油性重的好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5
发表于 2012-1-29 15: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难得的好资料,感谢!{: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0: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发落海南 发表于 2012-1-29 13:25
先生没看清我是回谁的话,是吧。请您看107楼115楼116楼的论述。我是依据您上的图,对他们的那种看法提出质 ...

谢谢阁下的关注。
颜色主要涉及同时进行而方向相反的两个过程:
首先是氧化,木材内的油脂氧化后颜色会变深;
其次是色素分解,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分解有机色素,使颜色变浅。
这两个过程叠加,结果就是呈现出来的颜色。
一般来说,随着光照时间的不断积累,时间长久了,颜色最终会逐渐褪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7
发表于 2012-2-1 15: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eddie2008 发表于 2012-1-30 10:11
谢谢阁下的关注。
颜色主要涉及同时进行而方向相反的两个过程:
首先是氧化,木材内的油脂氧化后颜色会 ...

复杂的生化反应!先生的解释似乎牵强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4:4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发落海南 发表于 2012-2-1 15:53
复杂的生化反应!先生的解释似乎牵强了些。

理解阁下的不满意。
建议阁下不妨也好好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兼听则明。
在下迄今为止一直在尽力客观,科学,公正地诠释这个帖子。
所以在回答阁下的上个帖子里,即便在“色素”这个小小的词汇面前也小心翼翼地加上“有机”两个字。
以求严谨。
生化反应是很复杂,在下只不过学了区区四年而已,头尾两年还没怎么好好地利用,只好怨天尤人。

谢谢阁下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9
发表于 2012-2-3 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0
发表于 2012-2-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那天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1 12:28 , Processed in 0.13745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