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feic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小叶紫檀(科檀)之家

[复制链接]
woodman 该用户已被删除
151
发表于 2010-1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10-11-7 12:5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baogj好友会钻研!在2010年的8月15日出版的《家具》杂志(2010年第四期)上有一篇——市场上与紫檀易混淆的木材,其中已经提到这种来自非洲西部的与紫檀相似的深色硬木很有可能是光亮杂色豆(学名Baphia nitida ),光亮杂色豆生长于非洲西部的大多数国家,以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等国为主,早在18世纪就主要出口向北美洲和欧洲用于提制红色染料,其中尤以塞拉利昂的品质较好。
    除此之外,贝宁等国出产的另一种杂色豆(学名Baphia pubescens)亦可提取红色染料,用途相同于光亮杂色豆,非洲约有45种杂色豆树种,其中以上提到的两种杂色豆木分布于几内亚至刚果等西非和赤道非洲地区,范围广。
    光亮杂色豆的商用名是Camwood,与非洲红花梨(索氏紫檀)相同,它们在染色用途上与Red sandalwood相似,但从没有使用Red sandalwood或Red sanders等紫檀木所拥有的商用名,在非洲确有个别紫檀属木材(主要是染料紫檀的个别亚种)商用名与印度的紫檀木相同,为Red sandalwood。
    再来谈谈木材材质,据有关到过西非产地国家的中国人介绍,这种树木生长于矿区,本人分析有可能是塞拉利昂或利比里亚等国的大型铁矿区,树木小,缺陷多,在当地不认为属于有价值的木材。早在多年前上海等地进口后就被叫做“非洲小叶紫檀”,曾被误认为属于紫檀属树种,后来在各种媒体上又被提到为什么“科特迪瓦榄仁木”。几年前,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鉴定为——黄檀属红酸枝木类,后自己又推翻自己的鉴定,改为铁木豆属。从木材的宏微观结构看,这种木材与紫檀属紫檀木类和黄檀属酸枝木类相去甚远,很容易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是紫檀木或酸枝木,也不知道林科院的专家们当初为什么就能够给出紫檀或酸枝的鉴定报告,但确实与铁木豆属相似,但是木材相似绝不等同于树种就相同。这种木材材性相当不稳定,材表布满细小裂纹,易爆裂,当前的价格也就是它所能够代表的价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10-11-7 13:01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上专家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10-11-7 1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百家争鸣 于 2010-11-7 11:21 发表
  科檀从棕眼大小、细腻程度、颜色鲜艳程度、牛毛纹的明显程度、金星的适合度、变色的快慢,诸方面均要好过檀香紫檀。
  可是一叫它紫檀,感觉就立马不好了。


:D :D :48g :48g

明明是面条,非要叫它是大米。这感觉,太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0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baogj好友会钻研!在2010年的8月15日出版的《家具》杂志(2010年第四期)上有一篇——市场上与紫檀易混淆的木材,其中已经提到这种来自非洲西部的与紫檀相似的深色硬木很有可能是光亮杂色豆(学名Baphia nitida ),光亮杂色豆生长于非洲西部的大多数国家,以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等国为主,早在18世纪就主要出口向北美洲和欧洲用于提制红色染料,其中尤以塞拉利昂的品质较好。
    除此之外,贝宁等国出产的另一种杂色豆(学名Baphia pubescens)亦可提取红色染料,用途相同于光亮杂色豆,非洲约有45种杂色豆树种,其中以上提到的两种杂色豆木分布于几内亚至刚果等西非和赤道非洲地区,范围广。
    光亮杂色豆的商用名是Camwood,与非洲红花梨(索氏紫檀)相同,它们在染色用途上与Red sandalwood相似,但从没有使用Red sandalwood或Red sanders等紫檀木所拥有的商用名,在非洲确有个别紫檀属木材(主要是染料紫檀的个别亚种)商用名与印度的紫檀木相同,为Red sandalwood。
    再来谈谈木材材质,据有关到过西非产地国家的中国人介绍,这种树木生长于矿区,本人分析有可能是塞拉利昂或利比里亚等国的大型铁矿区,树木小,缺陷多,在当地不认为属于有价值的木材。早在多年前上海等地进口后就被叫做“非洲小叶紫檀”,曾被误认为属于紫檀属树种,后来在各种媒体上又被提到为什么“科特迪瓦榄仁木”。几年前,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鉴定为——黄檀属红酸枝木类,后自己又推翻自己的鉴定,改为铁木豆属。从木材的宏微观结构看,这种木材与紫檀属紫檀木类和黄檀属酸枝木类相去甚远,很容易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是紫檀木或酸枝木,也不知道林科院的专家们当初为什么就能够给出紫檀或酸枝的鉴定报告,但确实与铁木豆属相似,但是木材相似绝不等同于树种就相同。这种木材材性相当不稳定,材表布满细裂纹,易爆裂,当前的价格也就是它所能够代表的价值了。
==================================================================
哈哈,我是3年前就知道拉丁名、英文名、以及树种了,我不是最早做这种木材生意的,但是,我是中国最早去研究并弄清楚这种木材的渊源的人,我们不能责怪林科所木材工业研究所,他们的条件使他们很难快速掌握一种远方来的新木种,因为产地不在中国,中国的文献几乎为零,中国植物信息库没有收录。不要说《家具》杂志10月份才提及(不知道是不是来自我透露给圈内的信息),对于我而言,在这种木材之前的认识上,《家具》远算不上专家权威,或者说几个到过非洲的朋友,因为数年前我深入非洲原始深林专门考察这种木材整整一年。在这个原料上,baogj同学通过钻研明白,我是早就掌握一手资料的人,baogj是唯一最早将其名称对应全面公布的于世的人,而这个是来自我的提示。在baogj之前,是没人系统公布的,要不baogj和我早就查到了。

baogj兄在4月份就向我追问科学名了,我一直和他玩着猜谜语的游戏,我知道谜底,所以给他的是正确,而又游离的提示,这一点baogj兄没有否认。baogj相信我掌握的东西是值得信赖的,这也使他能从我的信息中找到我的谜底。对我的观点,baogj同学从开始的质疑,到最后认同了我的观点,是因为他也见到了相关资料,证明我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Re: 翻译 baogj 2010-11-3 14:35

原始短消息: 翻译 引用:
african sandalwood
翻译成非洲檀香紫檀,或者非洲小叶紫檀不过份吧?哈哈。还有一系列的东西还是等我去公布吧,要不就乱了次序了。

不算过分。不过还是叫非洲紫檀比较合适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7 19: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10-11-7 15:0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个科学名需要玩迷?而且还有既正确又迷离的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10-11-7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0-11-7 15:02 发表
baogj兄在4月份就向我追问科学名了,我一直和他玩着猜谜语的游戏,我知道谜底,所以给他的是正确,而又游离的提示,这一点baogj兄没有否认。


既然有科学名了,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揭示?而且给出谜底又是所谓既正确又游离的提示?是不是有故意引人走弯路的味道?

是否因为,若直接揭示了这种木头的科学名,大家就很容易知道,它和中国传统意义中的檀香紫檀、或者今天流行的印度小叶紫檀,完全不同?或者在第一时间揭示了这种木头的科学名之后,再要把它向小叶紫檀或者檀香紫檀上靠,就比较困难?

至于楼主所转述的马未都的观点:中国只存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紫檀而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紫檀。
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也只是一家之言,尽管说话的人有比较强的话语权,声音也很大,信的人也多,但,仍然可以归为坊间传说。
至少在我们目前看到的传世的紫檀家具中,包括北京、台北故宫或者海外收藏的,除了我们认识的或者说我们定义为檀香紫檀的,未看到有把红酸、科檀的传世家具或者收藏品定义为檀香紫檀的。

[ 本帖最后由 复姓公输 于 2010-11-7 15: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复姓公输 于 2010-11-7 15:08 发表
为什么一个科学名需要玩迷?而且还有既正确又迷离的提示?


=====================================================================
好吧,这个得问baogj兄,早前没有人将科檀或者非洲小叶紫檀与英文名或者拉丁名对应起来,一旦对应起来一切都真相大白。而这个是关键认识,这一认识林科院木工所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对应,我花了06年-07年,baogj和我讨论猜谜,从4月份到11月份,花了半年。

中国没有正确了解这种木材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知道一个baphia nitida,african sandalwood。也知道有一个非洲小叶紫檀在世,是科檀的一种。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两种是同一种东西,这是商人之间互相错乱的信息造成的。我一旦说出上面两个英文中的任何一个,或者猜到african sandalwood,科学名就真相大白了。所以,我只能提示非洲小叶紫檀是英文的直译,当然我也说了,如果印度紫檀叫xiaoyezitan,那么科檀就叫african xiaoyezitan,也算提醒了。哈哈,这些提示是为了以后解密,但是也正是这种直译也并非完全直译,不料把baogj带入了误区,他认真地直译为african red sandalwood,因此线索中断,要不他半年前就能解密了,他半年前都试图用过african red sandalwood接近真相,吓得我站短请他不要再讨论。

早前,大家质疑我“靠”紫檀。为了证明我的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我引用了一篇关于染料紫檀的英文文献节选,baogj同学立即就搜索查到了我的引用,baogj同学的英文真是不错啊。如下是我引用的文献节选,也就是baogj兄依据我的引用,找到并翻译的那篇:

Baphia nitida Lodd.

Protologue
Bot. Cab. 4(7): t. 367 (1820).
Family
Papilionaceae (Leguminosae - Papilionoideae, Fabaceae)
Chromosome number
2n = 44

。。。。。。。。。。。。。。。。。。
. It was exported on a large scale to Europe from the 17th century and to North America from the 18th century as one of the main ‘redwood’ dyes for wool, cotton and silk. Camwood was consider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dyers to have a colouring power 3–4 times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insoluble’ redwoods they were using. In the wool industry, camwood was not only used to obtain red colours but a large range of reddish to dark brown colours called ‘drabs’, ‘muddy brown’ and ‘London smoke’, mostly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yewoods. In small quantities, it was an ingredient of recipes for bronze-green colours and was used as ground dye followed by a logwood (Haematoxylum campechianum L.) dye bath. It was used for dark grey and black colours in the wool-cloth industry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t was a major source of bright to dark red colours in the big European cotton-printing industries, e.g. to dye bandanas in ‘mock turkey red’, and it was also used, principall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dye silk pink, ‘acid brown’ and ‘light claret’.
。。。。。。。。。。。。。。。。。。。。。。。。。。。。。。。。。。。。。

依据这个拉丁名,baogj兄也查到了:

Camwood (Baphia nitida), also known as African sandalwood, is a shrubby, hard-wooded African tree. Its wood is commonly used to make a red dye. The earliest dye wood (Camwood) was from West Africa. The source of the dye, which is soluble in alkali, is the bark and heart of the tree.Camwood is a red dye-wood imported from tropical West Africa, and obtained from the Baphia nifida, a leguminous tree, of the suborder Caesalpinieae. This wood is of a very fine colour, and is used in turnery for making knife handles and other similar articles. The dye obtained from it is brilliant, but not permanent. It is called sometimes Bar-wood, though this name belongs also to another tree.

至此,baogj从质疑我,基本转到了认同我对英文名的翻译,它就应该翻译成紫檀:

Re: 翻译 baogj 2010-11-3 14:35

原始短消息: 翻译 引用:
african sandalwood
翻译成非洲檀香紫檀,或者非洲小叶紫檀不过份吧?哈哈。还有一系列的东西还是等我去公布吧,要不就乱了次序了。

不算过分。不过还是叫非洲紫檀比较合适。 回复 - 转发 - 标记未读 - 下载 - 删除 - 关闭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7 15: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27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有科学名了,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揭示?而且给出谜底又是所谓既正确又游离的提示?是不是有故意引人走弯路的味道?

是否因为,若直接揭示了这种木头的科学名,大家就很容易知道,它和中国传统意义中的檀香紫檀、或者今天流行的印度小叶紫檀,完全不同?或者在第一时间揭示了这种木头的科学名之后,再要把它向小叶紫檀或者檀香紫檀上靠,就比较困难?
======================================
我早就在前面的帖子说过了。我也是自私的,我手里没有足的货,不到自己有足够的货情况下,无疑可能使自己成为嫁衣裳。

恰恰相反,我不愿意公布拉丁名,因为拉丁名直指英文名,英文名的翻译直指非洲檀香紫檀,这三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也是我不想早期公布的,我希望他在我购买货物之前没人要,实际上本贴开的早,但在此之前我没有试图卖过一公斤的货(最近红木行情好,我才有少许出货),在我愿意卖出之前不愿让别人去了解,也算是正常的自私吧。实际上也是这样的,baogj刚一查得拉丁名,立即就获得了英文名。作为商人来说,从利益的角度来说,在储货阶段是不适合的。商人希望的是,收储的时候,它没有价值,收储后公布它的价值。

说实在,我还是真怕小小鸟所说的,成了嫁衣裳,实话说我手里的货还不如别人多,还有些在路上,担心后面入货的成本会加大,至少海关掌握拉丁名后,以木材废料报税价也不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10-11-7 16: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木材商人?还是准备做家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10-11-7 16:44 | 只看该作者
钟表,不管是用哪种文字给出的科学命名,都应该是计时器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说钟表,就想到瑞士,因为这个国家生产的手工机械钟表,无疑已经成了钟表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手工机械钟表的准确性如何?能与电子震荡的计时方式相比吗(电子钟表)?

那,从计时器这个概念上说,电子钟表应当是更接近这一概念的产物,因为电子钟表比瑞士产手工机械钟表在计时上更准确,所以它就应当成为不管是科学意义上或者社会学意义上的钟表。

假如,电子钟表可以取代瑞士手工机械钟表在世人心中的位置的话,我很愿意相信,非洲小叶紫檀可以取代檀香紫檀或者印度小叶紫檀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 本帖最后由 复姓公输 于 2010-11-7 16: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10-11-7 17:14 | 只看该作者
哈,越说越玄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7: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man 于 2010-11-7 12:13 发表
科檀啊科檀,你也太没有骨气,太没有自信了吧.既然说科檀如何如何的好,干嘛还偏抱着紫檀的大腿不放,充什么小弟.

======================================================
我的看法不一样,科檀不是抱腿,和檀香紫檀一样,本身就是不折不扣的紫檀,不是小弟,而是明媒正娶的大小老婆,有的地方比檀香紫檀还要更出色。不仅仅我们中国人自然地将其命名为非洲小叶紫檀,外国人也将他命名为african sandalwood。我甚至推测,它很可能就是近代曾经显赫一时,又迅速神秘消失的“鸡血紫檀”,希望大家像baogj兄一样,共同来探索,寻找证据。

至于“科檀”这个名字吧。据说最早进入中国是贸易商因为与黑人经济纠纷,作为黑人的抵押品运回中国一批木头,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放在仓库里不知道怎么处理,贸易公司老总要工作人员赶紧处理掉清理出仓库。找到木材商,木材商问什么品名,工作人员不知,问来自哪里,答:科特迪瓦,木材商就跟工作人员说,那合同就写科檀吧。当时几乎以废品的价格获得这批木头,同时也以“科檀”名字低价出售。由于这批科檀的品质令人称奇,这个故事后来在网络上流传,成为传奇,所以大家都称这批料为科檀。这批料出完之后,用过的人据此名字寻找科檀,研究科檀,但是那批货本来就是一个传奇,于是一些懂木材的人在书上查找“科檀”,有的找来了科特迪瓦揽仁木,有的找来了双雄树木,有的找来了漆胶木,也有很多商人找到了科檀,我也是最早的一批寻宝人之一,当时网上查不到“科檀”的任何搜索。

谁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当时那批木材到底是什么,但是“科檀”的名称来源却是源自于此故事。一个偶然。

那么非洲小叶紫檀的名称来源呢?首先是后来众多商人、木工、用户依据木性的共鸣。这个共鸣不仅是中国人,外国人也自古就是这么认为的“非洲檀香紫檀”。语言本来就是名字,而这是语言文化的必然,并不是什么噱头。

但是,我感觉兄混淆了一个概念逻辑。“紫檀”和“檀香紫檀”。我们可以说檀香紫檀是“紫檀”,
但决不能说“紫檀”就是檀香紫檀。这是基本的逻辑概念规则,如果非要说“紫檀就是檀香紫檀”,那么檀香紫檀这个词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紫檀”和“檀香紫檀”的关系好比“人”和“黑人”的关系,我们可以说“黑人”是人,但决不能说“人”就是“黑人”。这下清楚了吧,“紫檀”历史上至少包含了蔷薇木、檀香紫檀、鸡血紫檀等等。所以要真正理解马未都所言:“紫檀”是一个文学意义的词汇,那么你会豁然顿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果没有,你会觉得大藏家怎么会有如此低俗的观点。科学名要用科学的规则去探讨,而文学名则要用社会学的规则去发掘,否则你就得不到真相,紫檀的概念混乱也是命名标准混用的结果。

实际上,周默先生所说,古代的紫檀都是檀香紫檀是不正确的,至少科学证明蔷薇木曾经是历史上正宗的紫檀木。

我们解开了拉丁名之谜,下一步我们应该探索的是文学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8:42 | 只看该作者

紫檀的命名体系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基本的命名规则,那就是任何木材都有一个科学名,也必然有一个商品名。就像qq号码一样,必然有个qq号,还要有个昵称。科学名就像是qq号,是唯一的,严谨的,不能更改的,不需要易于记忆;而商品名就像是qq昵称,是有情趣的,是文学的,是可以雷同的,是可以更改的,需要易于记忆。

拉丁名有着严格的命名规则,它不考虑情趣,只考虑符号,所以我们对待拉丁名必须是严谨的科学思维模式。而昵称则要融入社会学、文学的内涵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人文学的思维模式。然而,同一个人要频繁地切换于这两种思维模式,并且深入进去,无疑是会让思维死机的,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学家与科学家常常为同一个观点争论不休,其实就是互相采纳的标准不同。

(马未都说紫檀就是昵称,是有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和科学无关,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拨,就会很容易走出周默先生的体系,赫然开朗)

科学名和昵称都是十分重要的名字,科学家聊qq会是什么结果:你好,亲爱的2492749号码,你的名字很有趣,我可以加你为好友吗?干瘪,无趣,太科学。
文学家聊qq又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你好,亲爱的百家争鸣,从你的名字来看,你很喜欢讨论,我也是,可以加你为好友吗?这样是不是更加流畅,文学,和内涵。所以科学和文学都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人类财富。

或者咱们交易木材的时候,买家:喂哥们,给我发两吨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 价格便宜点啦。
卖家:,要便宜的啊,那你就不要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 ,我给你发baphia nitida啊,这个外观也差不多的。
买家:上次我做了个baphia nitida圈椅,用户说与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名字不一样,坐起来心理不踏实。
搞得全民是科学家,还要不要生活情趣嘛。

好了,回来看紫檀,作为昵称,他可以对应很多qq号,也就是说可以对应很多拉丁名,请大家暂时放弃科学思维,调整到文学思路往下看:正如“小妖精”这个词可以对应很多位网友,但是如果大家互相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容易混淆,互相之间都会加上前缀,以示区别。大家就协商了,我是“漂亮的小妖精”,你叫“短裙小妖精”,她叫“调皮的小妖精”,是不是很文学,是不是比一大串qq号更有生活情趣?可见,科学名区别不同物种的规则是粗暴的,而文学名区别不同物种是带有情感的。

檀香紫檀这个昵称的出现,至少从社会学的角度表达了,紫檀不止一种,需要用“檀香”二字的目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将檀香紫檀区别于其他紫檀。显然,“小妖精”代表了一群有小妖精气质的小女孩,而他们之间的气质又有区别,从她们的昵称使我们从名字就可以听其名,知其人,这是栩栩如生的文学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超越科学的魅力,他必须融入情感,才够艺术。我们可以说檀香紫檀就是紫檀,但绝不能倒过来说“紫檀”就是檀香紫檀;正如我们可以说“黑人”是人,但不能倒过来说“人”就是黑人。所以,我并不赞同周默先生“紫檀”只有一种,就是“檀香紫檀”的说法,至少不符合简单的语言逻辑。

由此可见,紫檀是一类木材的统称,紫檀是一种没有科学性的社会学名(紫檀这个名称诞生的时候,还没有诞生植物分类学,怎么可能油科学的成分),文学性很强。我想这样应该能够帮助大家理解马未都先生的论断了吧。

既然紫檀是一类木材,那么包含哪些木材呢?小妖精的办公室又来了一位聪明的新同事。她是不是不能再用小妖精这个昵称呢?她是只能用qq号,还是可以用“聪明的小妖精”做昵称呢?大家探究探究吧。。。。。。。

大家可以查查前面的发言,我在本贴一开始就说了观点:
一,科学上:非洲小叶紫檀与檀香紫檀不是同种树木,不同科,甚至不同属。(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
二,社会学上:非洲小叶紫檀作为紫檀的一种,(这也得到了国外资料的印证)分析它的优缺点,描述它与印度檀香紫檀的区别,以免混淆。我所有发言都是在将“聪明的小妖精”与“漂亮的小妖精”的区别予以描述。目的是使你走进办公室就一眼能认出,戴眼镜的是“聪明的小妖精”,爱打扮的是“漂亮的小妖精”。

至于,您爱聪明的小妖精,还是漂亮的小妖精,这取决于您的口味。

我想,我的这些思路即遵从了科学的严谨,也引入了丰富的文学底蕴。周默先生的《木鉴》、《紫檀》广泛地影响了一代人的知识,是对我们认识紫檀的贡献,里面整理的大部分素材和研究,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依据。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进步,抱着书籍当定论来学习,而不敢突破,始终不能进步,只能比前人越来越弱智。周默先生更多理性思维,马未都先生更有文学底蕴。我认为要突破,首先要突破文、理思维习惯的深度转换,这一点是周默先生留给您施展的空间。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7 18: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10-1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据上海木材行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朱秘书长介绍,早在1997年,这种木料就已经进入上海,有的厂家开始用它做家具,当时南京林业大学鉴定为紫檀,价格约为10000RMB元/吨,进口价格1000美元/吨,在1997年当年制定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时,由于没有拉丁名,所以没有放入其中。上海红木专业委员会木材应用技术实验室有1997年的这种木样。
   1999年,意大利木材商找过朱秘书长,说可以提供整颗经干燥处理过的锯材(是将木材锯解为锯材之后,经干燥,整根打包发货),价格1500美元/吨,这批料来自意大利在科特迪瓦的木材加工厂,但是因为当时科特迪瓦国内出现了内战,整个国家南北分裂,所以未能发货,这个时候上海这边开始叫这种木材为科檀。
   2005-2006年国内木材商多从利比里亚进口这种木材制成的地板坯料,相对于科特迪瓦的料,利比里亚料比重低,色泽浅,薄壁组织相对较宽,呈带状(类似铁木豆),但是据木材商介绍,科特迪瓦料径级小,密度高,内含细裂纹(表面看上去像黑筋)。
   有关杂色豆的情况其实他们(上海木材行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早就知道,因为在1999年的意大利木材商已经讲是杂色豆(Camwood,scientific name:Baphia spp.),但国内专家们鉴定有紫檀、酸枝、榄仁木、铁木豆等。所以认为对于此种木头(光亮杂色豆)不易炒作(原计划在《红木家具国家通用技术标准》中加入此树种—光亮杂色豆,但专家们将其取消)。
   2010年8月出版的《家具》杂志中关于“市场上与紫檀相混淆的木材”内容为上海木材行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木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撰写,其中有关“科檀”的内容中并没有提及它一定就是光亮杂色豆,原因是市场上的此木种(“科檀”)不一定就是一个树种(因为微观切片分析有不相同的特征,可能存在多个树种)。如同“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商品材就是由三个树种(卢韦利黄檀,海栖黄檀,诺曼蒂黄檀)组成。文章由相关专家翻译的外文资料和多年与外商打交道时所取得的经验而获得,并未得到上述所提及之外的任何外人所提供信息来源。
   还有就是没有任何外文资料显示这种木材商用名与red sandalwood或sandalwood相沾边,仅仅是在染料用途上提到过与紫檀木(red sandalwood)相类似。这些资料在谷歌搜索上很容易获得,有兴趣的好友可随时查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30 07:40 , Processed in 0.16045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