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帖子,来自雅昌。
古代瓷枕杂谈
张天琚 文/图
现代科学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甜蜜的高质量睡眠是恢复人体精力的基础;睡眠对于人的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高质量的睡眠是养身之道,所以对睡眠必不可少的枕头十分的讲究。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出一张战国时期的彩绘漆木床,床上铺有用竹条编织的床屉,还有一个竹枕。这是我国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枕具,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普遍使用枕头睡觉了。
现代人所要求的枕头一般都很宽大、柔软,但古人使用的枕头质地一般都很硬,瓷枕便是其中之一。瓷枕虽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睡眠所用的寝具——寝枕或睡枕(包括“警枕”);一种为随葬的明器——寿枕或阴枕(俗称“尸枕”)。
考古资料表明:隋代张盛墓出土的一件瓷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从其造型来看,应属于寝枕(警枕)。到了唐代,百废俱兴,国家兴旺发达,青瓷的制作技艺相当成熟。随着青瓷器皿日渐走进千家万户,瓷枕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它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情神″的作用。唐、五代时期,三彩瓷枕、彩绘瓷枕增多,多为不规则的约有变异的长方体状,体积亦不大,但较高,枕面长度通常不超过20厘米。(见:图一、图二)
长期以来, 对这一类瓷枕,考古文博界有人认为是中医诊病用的“脉枕”——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种枕头太高,不利于号脉,现在中医号脉的垫子通常都很薄就是明证。
笔者以为,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了唐代,影响已深入民间,非高门权贵的子弟也可以通过分科考试竞升为官吏,于是,民间读书人,为了做官,改换门庭,纷纷挑灯夜战,刻苦攻读,困了就睡一会儿,又担心睡过头了,咋办?于是此种短小狭窄的高瓷枕便应运而生。这种瓷枕的特点不适合长眠,只适合打盹。读书实在太困,读书人就以此枕头打一个盹,如果睡熟了,一翻身,头倒下,人惊醒了,于是,就又开始读书。这种瓷枕,有如此警示的作用,故而应叫“警枕”
到了两宋、金、元及明代初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胎装饰、釉装饰种类繁多,有单色釉、三彩、彩绘、青花等。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包括立方体形、轮花形、圆梳形、腰圆形、椭圆形、圆形、扇面形、多角形、扁瓢形、金元宝形和如意头形等在内的各种几何形形枕和人物形、动物形、房屋形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有的瓷枕还充分运用了彩绘和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一书说:“元枕形体更大,一般长40厘米左右。明以后,日用者少,多作明器——寿枕,形体大而制作粗糙,多作枕面深深下凹进的形式。”
十多年来,在成都、重庆特别是川南地区的乐山、宜宾、泸州等大中城市的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元末明初的三彩寿枕,数量之多、价格之廉是四川历代三彩陶瓷器之最。因为是死人用的,而且数量多,所以价格便宜。
为什么在四川会出现数量多、价格廉的三彩陶瓷寿枕呢?
原来,四川是宋朝抗击金、元的大后方和最后根据地,长达五十年的宋元战争毁灭了四川的生机,史载“土著之姓十亡七八”。而四川、云南又是元明大战的最后战场。元王朝跨台前几年,景德镇被朱元璋义军所占领,而明王朝建立后4年,明军才最终占领四川,8年后才占领云南,因而在川滇交界的川南地区明军与元军多有恶战,军民丧于战乱不可胜数。据史料记载,元代末年,四川的人口为70万,经过元末的战祸后,四川的人口可能只剩下三、四十万了。于是导致了历史上明代初期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120万迁居巴蜀的史实。
人死了总得下葬,将军功臣、达官贵人,还要厚葬。这样,在那一段时期的四川,满足丧葬需要的各种明器和寿枕生产了许多。
笔者,在十多年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香港有收藏家专门收藏枕头,受其启发,在川南某地收藏了第一件瓷枕。
这是一件元末明初的青花瓷寿枕,枕长36厘米集雕、刻、贴、塑、彩绘于一身,工艺复杂;蝙蝠纹、钱纹、莲花纹、翠竹纹、兰草纹等,内涵丰富。根据瓷枕的胎质、胎色和青花发色特点,笔者应为元末明初四川或云南地区生产的陶瓷精品。(见:图三)此类青花寿枕常常在出现在阵亡的明军将军墓中,所以,当地人有将这类瓷寿叫为“将军枕”。以后,我又在成都文物市场上收购了一件长达46厘米的三彩瓷寿枕,此枕的胎装饰风格与青花瓷枕大体相似,也有雕、刻、贴、塑,但纹饰和色釉却另有一番风韵。(见:图四)。
从第一次收藏四川元明寿枕开始,我就致力调查大量元末明初三彩寿枕的产地,但至今无果。但可以肯定产地在四川,极可能在四川南部地区。
很遗憾的是:在中央电视台2009年4月18日的《鉴宝》节目上,专家却把四川各地文物市场经常可见的两件明初三彩寿枕鉴定为“明初琉璃建筑构件”,实在使人费解!
直到目前为止,被专家鉴定为“明初琉璃建筑构件”的东西,在四川各地的文物市场上是随初可见,品相最好的,价格最贵两件也不会超过一千元,但专家却估价:“一对”四万五千元。这更是叫人啼笑皆非!
这里发几件近期在成都古玩市场上拍下的四川明初三彩寿枕照片,以正视听。(见:图五、图六、图七、图八)
(请到本人相册看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