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oiu0050 于 2011-2-2 00:07 发表
重檐歇山顶,采用这个级别的顶,檐角上的走兽应不少于七只,两只的话,这个建筑形制就有点不对了....
屋顶正脊两侧大吻,只能用于官式建筑上,
这件就是皇家的宫殿...我认为做为佛龛.有点不太合适......
但是适合放 ...
谢谢关注与评点。
在下对传统建筑一窍不通,上一回听到这“重檐歇山顶”的说法,还是三几年前某专业论坛当时的版主陪同故宫博物院某行内专家来广州玩耍时的风言风语。
专家当时在广州某传统建筑前也提到该建筑的“不对”。
请教:做佛龛不合适,放神主合适,有什么缘由?在下礼佛不信佛,对这些传统的讲究完全缺乏认识。
这个帖子首发古典网,转帖迷糊的客厅,还没来得及把“佛龛”这两个字贴过来。晚一点有细图,檐角的走兽不止两只。
说说某专家当年在广州的风言风语吧,也是一段故事。因为是该版主的一面之词,来去如风,姑且当做风言风语。
专家见到广州那座入了清的传统建筑就评价:满清一朝对建筑式样有严格的规定,皇宫若干进,王府若干进,官员府邸若干进,民居若干进,等等等等,逐次递减。专家所见的这座老广州,自然是“僭越”了,犯了禁,杀头的罪名云云。
估计让专家更气结的恐怕还是这挂羊头卖狗肉的实情:满鞑子皇帝生怕汉人聚众生事,连农耕文明千百年约定俗成的同宗祠堂也明令“不准”,当时广东地方的陈姓族人虽然集资建了这么个“祠堂”,却掩人耳目地起了个“书院”的名字,敢情广东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也是入了清的。。。。。。
这座光绪年代的陈氏书院,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陈家祠。
在下初听这“风言风语”也觉得好奇,事后看了陈家祠的介绍,白纸黑字写着“三进”,按说也不“僭越”,不知道是专家说错了还是版主传错了,也可能是专家眼力不济,么。。。。。。须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