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2-8-26 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12-8-26 17:1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楼主辛苦了、、、{:soso_e183:}{: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8:33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西葫芦 发表于 2012-8-26 17:11
楼主辛苦了、、、

谢谢二指禅宗的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13-1-12 16: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13-1-19 15:5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2-5-3 21:48
金山夜话 20120503说到价格,大概不少人会来了精神了,网络江湖,最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这么个东东,于是点 ...

看到此,是一个信封引起的黄案!:hehe

由此及彼,信手拈来,娓娓而道,世事洞明!:12g

由己及君,真正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05年开始即兴趣于古典家具,但那时在还房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20:51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2-8-23 17:24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823

公元2006的红木网络江湖,还有一件吸引眼球的话题,只不过当时争议不大,所 ...

谢谢楼上诸位的关注。在下有一年多不来了,前几日被刚刚让还乡团或者民兵还是政委之流的硬朗角色轻松放倒之后依然迷迷糊糊的厅座一通耳提面命:客厅这边厢不可以有始无终。。。得了吩咐之后,于是战战兢兢,收拾心情,且慢慢地续上一程。唯一的心愿:不给厅座添麻烦就好。因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些许犯了忌讳或者触第一专业论坛老板眉头的一家之言,与和谐无补,只是秉笔直书。老夫子教导: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谢谢所有关注林海微澜:金山夜话的同好。祝福厅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20:55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2-8-23 17:24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823

公元2006的红木网络江湖,还有一件吸引眼球的话题,只不过当时争议不大,所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830

2006年之红木网络江湖的另一件大事,窃以为是当年12月初的兴隆“一期”。
伍氏兴隆这些年光环耀眼,古典家具大师话题的扰攘,大概从2006年的兴隆一期开始。

说到大师,又是个吸引眼球的题目了。

天朝治下的神州,大师泛滥。伟大领袖曾大笔一挥:六亿神州尽舜尧。

这自然是大得没了边儿的话了,嘴巴里跑出了波音747,反向思维,有个死脑筋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唱开了反调:一个上帝,九百万信徒,五亿农奴。难怪后来成了天字第一号的老右。

跑题了。

关于大师,在下的理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所以王世襄先生当得起大师,因为在明式家具领域,他的建树就是这八个字。

梅兰芳先生在京剧旦行也是一代大师。

鲁迅先生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表表者,尽管他怎么看梅兰芳先生都不顺眼,于是下笔如刀。

只是如今的大江南北,“大师”这个词被泛滥得无以复加,于是过犹不及。

远的不说,红木网络江湖上就平白降生了不少“大师”,江湖传说:有的不过积攒了一把年纪而已,当年在木作行当里其实没什么事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打酱油的,无非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摊上了一家有历史有名气的老字号国企,赶上八十年代国企“大家拿”的“好”日子还因为“顺”了公家的东西而不小心进了“局子”。星移斗转,如今竟也成了所谓“第一专业论坛”的官方“大师”。这世道,挺滑稽。

不过“大师”这个名头,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着实是个长期热门话题,远的不说,2006到2010,广东台山地方的伍氏兴隆,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被反复消遣,消费,消耗,至今不见消停。于是带来源源不断的“眼球经济”之“点击率”。“最热门”“最专业”由此“顺理成章”。

在下庆幸曾亲身参与了“兴隆一期”,为时2006年12月9-10日。那大概是网络江湖第一次有自发组织的乌合之众不请自来地造访传统红木家具制造企业。相关的文字记录,网上很容易“疏通”,在下后来在古典网和“迷糊的客厅”里也发过“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里面有浓重的笔墨。

实话实说,在下觉得,如果说在当今古典家具制作领域有大师的话,最有资格的,伍氏兴隆之外,无出其右。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同样的道理,做一件两件出类拔萃的家具长物也不太难。

伍氏兴隆三十余年,制作的古典家具款式过千,其中泰半黄花梨与紫檀。

这是个迄今为止旁人无法迈得过去的门槛。

一个企业做一千款家具并不难,只要有钱,一千之上还有一万,然后万万。。。。。。

兴隆原本没多少钱,所以这“千”,是从零开始,无中生有,然后集腋成裘。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市场接受,所谓“给脸”。

兴隆出品,不仅有头有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市场的标杆,引领需求的走向。

从这个角度看,这是站得住脚的企业行为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因为兴隆早早就完成了亦步亦趋不愈雷池半步的“高仿”而进入以“仿”为基础却不断变化与借鉴移植的“新仿”。



所以,2008年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里陡然听说有人高呼“五年之内超过兴隆”,在下的第一个反应是:五年之前的兴隆所达到的水准,这个未来的“超越者”知道几何?

“五年前”的2003年,兴隆建立了自家的博物馆,在下后来的“漫话紫黄之说兴隆”一帖,以此博物馆藏品为主人公。

2008年,在下的心思,全部放在明清古典家具的殿堂:上海博物馆。

感谢架几案、鱼目等一众兄台与同好的鞭策与雪中送炭再锦上添花,有“林海微澜:风华绝代”一帖立此存照。



明式家具大师王世襄先生的藏品,至今无语地供奉在那里。

望望过去,看看如今,当得起“与古人同行”者,如果有的话,兴隆肯定算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14-3-11 22:12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6:56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3-11 20:55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830

2006年之红木网络江湖的另一件大事,窃以为是当年12月初的兴隆“一期”。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906 文化与审美 2006感悟无用

直到今天,在下依然觉得,居家过日子,有些需求是“用”,有些需求是“无用”。

什么叫做有“用”?

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柴米油盐,笃定是有“用”的,而且没什么值得分辨。

什么叫做“无用”?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就是千古传诵的“无用”。

同样,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之外的后三件之酱醋茶,对有些人来说就未尝不是个“无用”。

在下平日里就不喝茶,更不会在料理烹制过程中用醋。。。。。。因为人到中年,胃酸过多。

至于酱,有些个酱,也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人认同。比如腐乳。

所以这个“用”与“无用”,因人而异,于是求同存异。

红木家具,就是这么个徘徊在“用”与“无用”之牛A与牛C之间的东西。

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

荣辱这“物事”,就是个“看不见”“摸不着”,同是也是“不能吃”“不能穿”的“无用”。

红木家具么,如果只是单纯考虑其坐卧承庋的功能之用,那么,红木也好,白木也好,合板也好,玻璃或金属也好,大可以混为一谈,混为一用,没必要在材质上,器型上,工艺上,喋喋不休。

可如果追求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坐具卧具承具庋具,“小资”一点说:叫做秉承与寄托“思古之幽情”,牵扯到审美,上升到文化与历史层面的需求,这就大有讲究了。

这一层面的讲究,用《百家讲坛》上马未都先生的话来说,叫做:与古人同行。

这大概就是“仓廪实则知礼节”了,简而言之,叫做从物质追求,进步或升华到精神追求。

红木家具,首先是个“用”。

但同时,传统造型与工艺的传统用材红木家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汉民族古代文化的审美追求。

这话说来有点“绕”,或者说“咬文嚼字”。得罪了,有些话,窃以为严谨一点,准确一点,拘泥一点,未尝不好。比如“汉民族”,比如“古文化”,有时候不得不“划地为牢”。

或者有说清家具大概套不进这“汉民族”的“划地为牢”了吧?

清家具上大概还是汉文化的痕迹远远超过满族的“文化”沉积了吧?

清家具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匠人,好像所有的历史证据,都有分明的一个“汉”字。

虽则在审美上以满族皇帝的喜好为唯一标准。

新世纪的红木家具大潮之下,唯宫廷家具马首是瞻者众,于是睥睨天下者自是高高在上的故宫。故宫博物院内行走的所谓“专家”所谓“学者”以权威之名指点江山,好不快活。可几个回合下来,某些个活脱脱的“胥吏”本色就遮掩不住,于是漏洞百出,贻笑大众。

说远了。

首先,汉民族,自然是中华民族。可汉民族不是当今概念的中华民族的全部。

上下五千年,历史很沉重。

传统意义的中国也好,中华也好,很多很多年以前就有此一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其次,古文化,与如今风行神州大地的新文化,大相径庭。

古文化下的汉文明之审美,以书法为最高境界。

今人的书法审美如何?千篇一律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

感谢伟大领袖。

又远了,反正我们汉民族传统意义上的整体审美,深受传统书法美学的影响。相关的论述,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在其民国年代大作《吾土吾民》中洋洋洒洒如下: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如此看来,家具大概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延伸。对否?

都是鲁班门下的子孙,盖房子的,叫做粗木匠,做家具的,叫做细木匠。
回到原本的“用”与“无用”。

二十一世纪的神州,书法还有多少“用”?

十几亿草民蚁民加几百万精英,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有多少?

旁的不说,曾官拜当朝一品的国务院前李姓总理,那一手毛笔字就歪得可以。

在下这个红木网络江湖中个别小强蟑螂眼中的酸“文人”,如果手中也捏上一管毛笔,绝对在“不正”上比李前总理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谓的“用”与“无用”,如此而已。

曾几何时,“美”就是“无用”的代名词,于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红木家具与审美追求,也不过这么回事。

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则知礼节。

追求“无用”,有时候是一种人往高处走,有时候是一种水往低处流。

所谓文化,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14-3-13 17:1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14-3-13 20: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终于又看到eddie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14-3-13 22:1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终于又看到eddie了,很好,很好。{: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14-3-14 0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14-3-14 06: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3:35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3-13 16:5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906 文化与审美 2006感悟无用

直到今天,在下依然觉得,居家过日子,有些需求 ...

谢谢楼上诸位同好的关注与抬爱。这是在下2012年9月11日在古典网的“自说自话”。
++++++
在此且谈一谈在下金山夜话的几个自我约束与规矩吧。
无规矩则无以成方圆。
首先,述而不争。
金山夜话是在下这些年来关于紫黄与古典家具的所见,所闻与所思。于是有物,有事,有人。
只是既然涉及到物,事,人,难免物是人非,或物非人是。
在下在金山夜话里的内容,百分之百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一家之言。
所以述而不争。
因为各人头上一方天。
同样的一件事,一件物,一个人,在不同的外人看来,难免见解不一。
于是万类霜天。
所以在下尽自己的本分而已,老老实实说自己的一孔之见,一家之言。
不与人分辨,更不争什么短长轩轾。
于是笑骂由人,是非不辨。
述而不争,就是这么回事。
其次,大事不虚,小节不拘。
这个好理解。
大事好办,尤其是时间,地点。
小节则回避纠结,因为众说纷纭。
兼听则明,在下的金山夜话,姑为一说,因为小节不拘。
个人的所见,所思,所闻,多多少少,难免道听途说。

余不一一。

最后,顺便说一句,金山夜话原本在厅座的客厅里也有的,上周开始,在下上不了那个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了,于是求仁得仁,不去了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5:48 , Processed in 0.14438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