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顺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活动] 图说兴隆之乐从篇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1-11-2 14:5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炕几束腰与腿部相接处的纹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1-11-2 14: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可见,一件家具的纹饰,也是反映一个特定时期一个地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是文化在家具中的表现者与传播者;但更为重要的是,纹饰应始终以为表现一件家具内在意旨而服务,它是家具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为表达而表达、为卖弄技艺的、喧宾夺主的一部分。如果纹饰做不到这点,那即是雕刻技艺再精湛,对于一件作品而言,是失败的。乾隆以后的清式家具,逐渐走向衰落,因内在精神的缺失,而无法在造型有所突破,而只能停留于在淫工巧技上的卖弄,以至一件家具体无完肤、看似眼花缭乱,但却没一点艺术的意味,传达的信息是缺乏精神和追求庸俗的视觉刺激。对于我们后学者,是需要鉴别分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11-11-2 16: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_8437267131848002285_4:}{:soso__14979322008488306265_1:}{:soso__5913909480888528938_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1-11-3 13:3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继续纹饰话题
    在该罗汉床的鼓腿彭牙处,与传统的象纹、云纹、兽纹不同,是辅以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的西番莲纹装饰,也正因是追求富丽奢华的欧洲宫廷风格,迎合了清宫统治者的心理与喜好,因此不论是在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建筑中,或是紫檀宫廷家具中,甚至是同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中,西番莲纹饰大量出现,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并蓄与乾隆盛世、万国来朝的一个有力例证。
  原物与伍先生作品对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1-11-3 14:0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无独有偶,在本次展会中,伍先生选用了一套海棠形西番莲纹大餐台椅组合,应是出于风格一致、协调对应的角度考虑,显出其巧心,和作品涉及种类题材的广泛,这点,是很值得肯定的。
  如果说,清宫遗留的西番莲纹饰紫檀家具,带有浓郁洛可可风格的西番莲纹饰,透现出浪漫的法兰西情怀,也彰显出皇家富丽华贵的宫廷韵味的话,那从伍先生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到这份遗风的。试想,当年这些都是自上而下,倾国之力,乾隆其中审核、有专事官员督制,调用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与时间下打造的宫廷器物;今天,能复原其中的风韵,哪怕十之七、八,已属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1-11-3 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1-11-3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1-11-3 17:3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其实,不仅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汇合,丰富了传统家具的纹饰运用;而且,随着传统家具自身的发展与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传统的纹饰在明清家具中也演变出不同的形态,这种变化与当时瓷器的纹饰是对应的。这说明艺术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论是出于自身发展而主动求变,还是迫于社会审美时尚要求而被动改变,都是在变化中发展。灵芝纹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11-11-3 22: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心中的“神腿”:54g:48g:12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1-11-3 22: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花黎访客 发表于 2011-11-3 17:39
其实,不仅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汇合,丰富了传统家具的纹饰运用;而且,随着传统家具自身的发展与外在因素的 ...

:48g:48g: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发表于 2011-11-3 23:2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黎兄写得精彩:48g
古典家具的仿制,往简单上说,就是照搬照抄,抄像了就算成功了,这是一般人的认识和理解。但如果往深处去看,却并非那么回事。首先,在制作前,应该充分理解家具的时代背景、人文情趣、造型特征、纹饰风格,如此才能较好的去把握家具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内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1-11-4 23:0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黎兄图文并茂,美不胜收啊。
上述几款紫檀重器,题材市面上很少见到,顶箱柜和罗汉床都是上过拍卖会的到代款,且当时的拍卖价格至今想起来还让人不胜唏嘘,一次次让藏家看到了紫檀家具潜在的巨大收藏价值。伍先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高仿出来,且形神兼备,让人不得不佩服先生对一件家具到位的拿捏和把握,地洞三尺非一日之寒,使我们这些爱好者也能使用到上拍题材的家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1-11-4 23: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1-11-5 01:0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看到许多老木友的纷纷发言,小弟非常开心。小弟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交流,加深对传统家具的理解。其实,如果我们连传统明清家具的发展脉络、经典器型、线条特征、纹饰寓意、榫卯结构、皮壳质感等等这些原型要素都不去探寻,又以何蓝本为参照标准,去衡量当代的传统家具的制作水准?这些都不学习明白,我们玩什么?玩材质?玩独板?玩打磨?玩无补无白皮?还是玩传统家具内在的韵味与精神,追求更高的艺术性?当一个人,数十载的历练,其功力在作品的理解中是可以表露无遗的。后学应该懂得尊重前辈,小弟并不是刻意去逢迎,只是在整理图片、客观的对比、梳理思路中,从实物作品中感受到一份“妙物风华、哲匠慧心”。
    评判一件家具的水准定位,应该在古今同类作品中去对比,这样会比较客观,否则,难以令人信服。用作品说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哪怕一个局部细节,做的到位与否,心中了了。谦受益,满招损。
   沉迷木海,观古阅今,愈发觉得“经典”、“馆藏”的分量是沉甸甸的,非言语所能承受之重,真正的高仿,与到代的原物,只差了一个时间,同样型神兼备,同样出自一颗慧智巧心,时间终会说明一切。褒贬又何妨?
   有句话,人生何处不相逢,好的作品,不论是老家具,还是新家具,一定会令志同道合的木友们,再度相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1-11-5 15:0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赞同楼上所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7 20:49 , Processed in 0.18591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