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说枕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0-9-16 20:1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自说自演200多帖,精神可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27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谢谢关注。
萝卜青菜,这帖子2010年1月1日首发于古典网,阁下不妨拨冗看看原本再判断是否“自说自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黄花梨的孩儿枕,窃以为大概还是当得起“前无古人”。
所以当初虽然是无心插柳进了这条如今曲高和寡的“黄花梨”胡同,俺至今还是觉得乐在其中。
来个特写:福建仙游专擅人物雕刻。
睹图思物,希望这孩儿枕如今的主人好生珍惜善待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3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当年初上手的时候第一手就摸了好几个。数年后上家今日话当年还笑话:当时不知道你是哪个,就说那个买枕头的小平头。
所以早前见到有江湖郎中大言不惭“一枪打”,真有点觉得如鲠在喉:俺一枪打的都是枕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上一个俺心目中的精品。黄花梨孩儿枕。
熟能生巧,这个就是熟手之后的制作。
从早期用料的将就,到成熟阶段用料的考究。
对买卖而言,也是个相互之间的平衡。只有当买家出到让卖家认为满意的价格,这平衡才能够维持下去。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黄花梨孩儿枕的精品,窃以为就是这么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另一家的出品,算是比较不错的仿制。
从来都是画鬼容易画人难,人做得象不象,很容易判高下。
所以福建工匠傲视同侪:因为看家的本领就是人物雕刻。

栩栩如生的童子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8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6月24日
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关于紫黄的名品

关于紫黄的“名”品,在下多少觉得有点踌躇。
因为真正的“名”,窃以为是“名工”之“名作”。
紫黄本身已经是名木。犹如美玉当前,已然是名材。
只不过紫黄的“名工”,迄今为止似乎还未见峥嵘。至少,远远没有类似治玉的陆子冈,以及治壶的陈鸣远这般的人物。
如此看来,严格地苛求,大概勉强可以说:紫黄之作,名工尚欠奉。
当然,王世襄先生与陈梦家先生的紫黄藏品,笃定当得起“名品”。
只不过这一种“名”,属于藏者之“名”,而非制作者之“名”。
窃以为还是传统一点,正统一点为好。
比如名壶,比如名画,比如名器,所说的“名”,都是来自“名”工。
而紫黄的“名”工出品,还需要慢慢地等。

在下倒是认得一位福建业者,用现代的词汇,大概可以说是造型设计师。他的出品,屡屡有独树一帜的风范,而且确也是以紫黄,尤其是陈料海黄为主要根据地,所以大概可以说,算是紫黄的小有名气的工。

这个圈子毕竟是小众,而且紫黄的自立门户为时尚不长。
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沉淀,磨砺,历练,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路遥知马力。

那些一时半刻就声誉鹊起的“大师”,来得快,去得也急。而且摩肩接踵,仿佛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月饼,车载斗量,两小无猜地奔着同一个路子追逐相同的一样东西:天下熙熙。

说回那位福建业者,姑且称为“造型设计人”Designer吧,在下最为佩服的,是那一种“胸中有沟壑”的游刃有余。一块歪歪扭扭的木料,或空或曲,在他的手中,屡屡能够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展现璀璨的光彩。

举一个例子:黄花梨孩儿枕。
这是在下“一见倾心”的物件。
后来随着阅历的积累,各式各样的仿品见识了不少,越发觉得其中的微细差别,妙到毫巅。
因为看得多了,所以胸有成竹地“脑有成枕”,直到有一天,第一次见到了那张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北宋定窑孩儿枕的图片。
于是有了后来的这样一番对话:

E:孩儿枕是你第一个弄出来的吧?
D:对,你怎么会猜得到,现在很多家都在仿我的。
E:这灵感从哪里来的?瓷器?
D:对,在故宫见到一个老的,我把底座去掉了,小孩的头也做得圆圆的。
E:改得真好。
   告诉你一件事:故宫原来有三个这样的枕头,两个最好的去了台北,北宋定窑的白瓷有著名的刻花纹饰,留在北京故宫的这一个刻花比较差,颜色也没那么白。
D:我没有做刻花,黄花梨还是素的更好看。



“一见倾心”,发生于公元2006年。
后来有好些家仿做,黄花梨孩儿枕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器物。前无古人。
再后来,材料过于昂贵,难以为继。
不知道这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尊贵”或“昂贵”。也许若干年以后,这个孩
儿枕,或许会成为一个公认的“名品”。只因为在为数不少的芸芸黄花梨孩儿枕当中,这一
件出类拔萃。
从物,到人。

谨以此文向福建仙游的手工木刻匠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到上博,俺驻足最久的,是这么件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45 | 只看该作者
金代孩儿枕。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4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分辨一下写了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46 | 只看该作者
叶落猿啼霜满天
江边渔父对愁眠

咦,怪怪的。莫不是“床前明月光”翻版成“床前看月光”??
历史这东西,越悠久也越沉重。
好比庾澄庆的“蛋炒饭”:
嘿 蛋炒饭
最简单也最困难
饭要粒粒分开 还要扯着蛋

扯蛋。不,是扯淡。
原词是“粘着蛋”
这词你说扯不扯??

让人喷饭。

文化太多的人,往往没了情趣。

反倒是少了些当代文化教育熏陶的稚童,因为少不更事,屡屡说出些真实的声音。
比如隔壁的,刚上小一班:
我要吃甜筒,要一大泡。

够钟,到点,
睡觉。

发表于 2010-1-1 0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同好马来西亚人的跟图。一对娃娃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23: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同好广东沙发的跟图。
随型木枕,沙发自称“粗品”。。。。。。窃以为比较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9:47 , Processed in 0.32546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