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

[复制链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2:5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15 22:55 发表
大案上方:伍炳亮先生与简介。两旁的对联出自前辈文博名人史树青老先生的手笔。
魏紫姚黄都是甲天下之洛阳牡丹中的极品。史老先生用在这副对联中,大概是比喻兴隆之紫檀与黄花梨的造诣吧,姑妄揣度。
卡片机的不足 ...


伍炳亮先生简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1-2-15 22:5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赞: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2:5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艺术馆二楼陈列之三。
这也是官帽椅,俗称四出头。不出头的叫做南官帽。
罗锅枨条案居中。这样的罗锅枨,主要是美观而已,对结构稳定的贡献有限。
罗锅枨何时开始出现?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不早于元代。
论据是洪洞县一元代寺庙的壁画上有罗锅枨结构的家具,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罗锅枨形象。

(说来可笑,这帖子始发古典网,那边大概是天子脚下,于是法度森严,连“洪洞”两个字也成了忌讳,变成了两个星星符号。和谐的力量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3:00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15 22:59 发表
艺术馆二楼陈列之三。
这也是官帽椅,俗称四出头。不出头的叫做南官帽。
罗锅枨条案居中。这样的罗锅枨,主要是美观而已,对结构稳定的贡献有限。
罗锅枨何时开始出现?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不早于元代。
论据 ...

換个角度。
罗锅枨条案腿足有缤纷的芝麻点,如今炒翻了天。
物以稀为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3:0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15 23:00 发表

換个角度。
罗锅枨条案腿足有缤纷的芝麻点,如今炒翻了天。
物以稀为贵。

芝麻点,新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11-2-16 01:29 | 只看该作者
:48g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1-2-16 17:18 | 只看该作者
:48g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1-2-16 2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15 22:51 发表


剑腿酒桌之足。
陈化后的皮壳。

可能是蚂蚱腿,和剑脊腿有点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2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iu0050 于 2011-2-16 22:37 发表

可能是蚂蚱腿,和剑脊腿有点区别


谢谢关注与评点。
实话实说,在下从来没有听过蚂蚱腿的说法。
上一回在古典家具关联中听到的“蚂蚱”,是京城名嘴张德祥先生在央视上推崇一对榨榛木的太师椅,张先生说其雕刻的拐子线条如何如何细长,俗称“蚂蚱牙”。
南北有别,广东方言里提到蚂蚱说“草蜢”,事后仔细查了一下“蚂蚱牙”是个什么东西,结果如下:
蚱蜢无牙齿,咀嚼食物靠大颚:
也有人说:
那不叫牙齿,叫口器,咀嚼式口器!跟蚂蚁的差不多。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03: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兴隆的这个帖子,在下揣摩的时间不短了。2006年末头一次冒昧造访,当时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互不相识的爱好者数人而已,通过网络平台“乌合”,原本也没打算去“高攀”兴隆的门槛,当时全赖厅座迷糊一力主张,结果就这么从中山大涌晃荡到了兴隆展厅,天色已近黄昏。相关的帖子就在70主版,本源的历史记录,原汁原味的素颜。
第二天承蒙伍炳亮先生盛情招待,专程去了兴隆艺术馆,这是在下的第一次,时间是2006年12月10日。当时就觉得这个去处值得好好地看,认真地想,用心地琢磨。
第二次的艺术馆之行,是2010年4月初,这一回想法逐渐形成了轮廓,于是有了2010年11月中的第三次,这一回揣着曾跟随自己2007-2008在上博流连忘返多次的SONY W35数码相机。
一次拍照自然负荷太重,毕竟是满满四层楼的紫黄,很自然地拍到一半就知难而退,消化吸收之后,虎年腊月二十八,算是把余下的一半基本拍完。
基本而已。

70主版这几年来有过多次关于兴隆的“是非”,在下一直袖手旁观。
从2007年夏秋之交的“一地鸡毛”,到2008年末的“板凳风波”,说来说去,窃以为不过“眼红”,于是懒得啰嗦。
2010的“超越说”,则是实实在在的“龌龊”,只是在下有自己的底线,这些年以来耳闻目睹了许多仙游手艺工匠与客商的艰苦与辛劳,所以早早就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好好墨守:网上绝口不说仙游的“不是”,只要涉及到“仙游”,尽管早就明白,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就好比如今的70主版,林子大了,有人还是无辜的爱好者,有人一天到晚吐吐沫。

至今依然感谢厅座当年的大度与引路,所以把这个帖子放在客厅,兴隆是在下心目中当今大陆紫黄家具高仿制作的翘楚,尤其是黄花梨,窃以为无出其右。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个企业做一两款好的家具也难不倒哪里去。
路遥知马力,兴隆1986(7)起步,从2002年开始积累款式,2010年末新厂落成,初步统计的结果,如今在展厅,艺术馆与新厂三地的款式,超过900多,估计上千不算乐观。

2002年以前未记录的无法统计,就不算了。
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黄花梨的长物。

今天的黄花梨,早已高不可攀。
所谓的不可复制,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一轮回的黄花梨风靡大江南北,总得等到有足够数量的“成材”接济。
太遥远的事情说不准,不过之前某新加坡家具商家“教授”的所谓黄花梨“二十年成材”说,窃以为缺乏足够的论据。仅仅凭一颗某人言之凿凿的“20年前种下,如今已成材的黄花梨树”就断言20年时间已足够,如同说上海出了个姚明,于是中国人都可以长到两米二十几。
愚不可及。

真正喜欢黄花梨的同好,不会不尊重兴隆出品的这些黄花梨家具。

感谢兴隆,至少,依然还有这么一个紫黄济济一堂的去处,对所有的爱好者敞开大门。
大肚能容。

感谢兴隆。

[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2-26 04: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1-2-26 04:38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 欣赏了 多谢了 :hell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1-2-26 0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26 04:00 发表
关于兴隆的这个帖子,在下揣摩的时间不短了。2006年末头一次冒昧造访,当时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互不相识的爱好者数人而已,通过网络平台“乌合”,原本也没打算去“高攀”兴隆的门槛,当时全赖厅座迷糊一力主张, ...
:12g :12g :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1-2-26 12:25 | 只看该作者
:48g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1-2-26 16:04 | 只看该作者
:48g :48g :48g :48g
一口气看完,学习中。
谢谢LZ的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15 22:59 发表
艺术馆二楼陈列之三。
这也是官帽椅,俗称四出头。不出头的叫做南官帽。
罗锅枨条案居中。这样的罗锅枨,主要是美观而已,对结构稳定的贡献有限。
罗锅枨何时开始出现?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不早于元代。
论据 ...

感谢楼上诸位的抬爱。
继续上图。

四出头之柔婉与水波纹之旖旎。
黄花梨之美,不可方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9:39 , Processed in 0.16814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