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28 23:07 发表
特意拍了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以免影响原本的颜色。
多来几张,落落大方的黄花梨。窃以为是海南的。
印象中在网络上某同好用这件笔筒的图片做了个人的头像。
笔筒原本不过是个盛笔的物事。明中后期出现,早期的原型类似鼓型,上缘开孔插笔,有点签筒的意思。明末崇祯时期的青花笔筒实物,长径比几乎达到2:1,后来到了康雍乾,笔筒造型逐渐趋于定型,长径大致维持在1:1上下。
至于底足则并无定式,有三足,四足,五足,六足等诸多造型。
曾写过一个关于笔筒的帖子:
林海微澜:古今说笔筒
---开帖语---
对笔筒的关注,算是有些时日了.
因为关注,所以对各式各样的说法,也就多了个心思.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积累.
供有共同爱好者参考.
从前的读书人与现在的读书人,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从前主要是圣贤书,主要是人文.
现在的主流的"数理化",所谓"走遍都不怕".
现在的"读书",从前大概归于"术".
现在,渐渐地也略微有些人文的涌动,所谓"国学"复兴.
只不过曾听到有说:经历了明与清,有气节的文人,大致已经没了气数.
说远了,还是专心于笔筒.
2009-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