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7:3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06

又到周四了,急就章,说事儿吧。
呵呵,说事儿,是是非非,一言难尽。
对在下来说,2007年夏的最重要的记忆,是头一遭的上博之行。
上博,是在下心目中的中华古典家具之殿堂。
没有之一。
因为陈梦家,因为王世襄。高山仰止,风华绝代。
20077月开始,先后三次远行沪上“朝圣”:用心瞻仰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中的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的到代硬木家具旧藏,半年之后的2008年元月6日,“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一帖喷薄而出。。。。。。
时过境迁,说说当年的题外话,或者背后的故事吧。说事儿,背后还真的有不止一点内容。
2007年初夏上海之行的背后,叫做兴隆二期。
200612月的兴隆一期,叫做无心插柳,那大概是红木江湖破天荒头一遭的有跨地域的网络乌合之众造访红木家具制作厂家与商家。在下最后一刻赶上了去凑数,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此行的高潮与巅峰,是2006129日傍晚至10日午后连轴转地参观访问台山伍氏兴隆展厅,堆场,博物馆,生产车间以及半露天陈化仓库。
相去不足一年就趁热打铁的兴隆二期,于是成了在下上海朝圣的背景。何故?
首先,自然是早就想去看上博。实话实说,虽然家中从上世纪末的丙子年开始就满堂红木家具,在下竟然一直到2009年为止(??汗颜!),从未看过大名鼎鼎的《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这两部门槛式的明式家具“圣经”。门槛都没过,其他的书就更不用说了。之所以得悉襄老这两部大作的名头与一窥凤毛麟角,全靠网络。
于是知道:书中那些名垂青史的殿堂级的到代明清长物实物,至今供奉于上博。于是心向往之。人往高处走。
其次,兴隆一期才去过没多久。一年不到的工夫又去打扰兴隆?拜托,伍先生大方大度且不说,全程陪同连吃带蹭甚至可能包留宿,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当然木分紫檀花梨,人有三六九等,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下知足,一直心存感谢,感谢兴隆,感谢伍先生。
第三,锦上添花虽好,雪中送炭更胜。兴隆一期人丁单薄,在下欣欣然地在最后一刻凑数聊表支持,彼时还特意拎上一块“砖”准备看到合适的就“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兴隆二期还未成型就欢声雷动,人头涌涌。不缺俺一个,虽然前后才半年左右,这时节的一块“砖”根本压不住手,原本扛得下三套独板的越黄皇宫椅,如今打个对折还要扣一扣。。。。。。囊中羞涩。
最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下不大喜欢凑热闹,习惯了清闲,习惯了清净,习惯了孤灯夜雨,相对两无语。
于是转身开“溜”。
为什么“溜”?
因为兴隆二期在网络江湖的“广而告之”,在下竟然位列工作人员的“组织者”中,简单地说,“被代表”,“被组织”。
“组织”这物事,一言难尽。反正后来在下于2009年一手一脚操持张罗兴隆三期时,从头到尾自称“召集人”,不用“组织”这个居高临下的称呼。子曰:君子群而不党。人往高处走,在下对君子一直心存敬重。
当年上海之行的背后,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抉择考量与认定。
所以在涉及兴隆的红木家具爱好者的辈分中,在下是兴隆一期,却并未现身兴隆二期,尽管名列活动“组织者”;而兴隆三期的故事更复杂,留待后话。
够数,收工。小领导等电脑做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14-7-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13:4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7-23 17:31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06

又到周四了,急就章,说事儿吧。呵呵,说事儿,是是非非,一言难尽。对在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13

关于上博,这个金山夜话的帖子里就不打算说太多了,网络上搜一搜“林海微澜+风华绝代”,里面洋洋洒洒,图文并工。有说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种上博,在下的理解,最基本的一点:独立人格。完整地表述: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上博之行背后的兴隆二期,反倒是波涛汹涌,故事多多。
比如说:好客兼大度的兴隆老板竟然真的打算包吃包住,于是不免有不请自来者不愿意掏房租,幸好有心向兴隆的“组织者”坚持到底:“只可以白吃,不可以白住”,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终于讨到了某所谓“用心制作家具者”的无奈支付。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郑重其事的兴隆在安排上不仅只是考虑吃住,而且红旗招展,专车接送,警车开道的那种,还专程从京城延请了号称是京作正宗的龙顺城的“老师傅”到场以示隆重。
龙顺城“老师傅”的参与,引来后续故事无数。。。。。姑妄听之的江湖传说,如何判断?请各自斟酌,在下是过客。
上一回说到人分三六九等,木有紫檀花梨,兴隆二期中还真的有“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反潮流者”,这位“反潮流者”后来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掀起波澜无数,被该论坛的后台老板推崇为“知性好人”,以及“劳苦功高”的“好版主”。兴隆二期,是这位“反潮流者”在红木网络江湖的初露峥嵘,然后在“第一专业论坛”接二连三地霸气侧漏,一步一步荣登版主。“霸气侧漏”曾签名如下: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并解释为“爱憎分明”之典故。嗟乎。
这位“反潮流者”在兴隆二期的第一个引人注目的举动,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全程跟紧了京城来的“老师傅”,亦步亦趋前后请益之余,第二日中午顺理成章地自告奋勇开车送“老师傅”从台山赶回广州搭乘航班飞返天朝帝都。航班时间本是傍晚后,于是下午得闲,“反潮流者”就领着“老师傅”跑到广州当地“药材铺”林立的文昌北路看“古董”。这件经“老师傅”过目的“古董”,事后得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先生签名的标示为“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的证书。
京城有好事者曾旁敲侧击地向胡德生先生求证,胡德生先生的答复是:“签字之前没亲眼见过实物,那位“老师傅”牵的头,“老师傅”看过。。。。。。”[据说,江湖传说
这件“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在2007年夏秋的“第一专业论坛”大大的有名,沪上有“较真者”开口就冲:“材质不靠谱,根本不是海南黄花梨”,于是与“反潮流者”口水纠葛喋喋不休,最终以“较真者”被后来荣登版主的“反潮流者”以“出言不逊”之理由手起刀落,封号告终。这件“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的大边纹饰很特别,“较真者”称为“肚脐眼”,类似的纹饰,在民国家具中相对普遍。这是带胡德生先生签名证书的“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别称“肚脐眼”的由来。
在下之所以对这件事“耿耿于怀”,首先是材质。当年曾与“反潮流者”有“一饭之德”,席间在下叨扰:“可否到府上看看实物”?答:“下个月故宫胡德生先生来广州,让他先看看”。当时在饭桌上说的是一套四件的所谓“海南黄花梨板凳”,在下对“反潮流者”断木的眼光颇感迷惑。
但“肚脐眼”之所以让在下印象深刻,是大边纹饰的“朝秦暮楚”。最初上的图,那张罗汉床的大边纹饰,不是“肚脐眼”,而是浮雕鱼纹。在下觉得那样的“清末闽作”之“浮雕鱼纹”实在不靠谱,于是破天荒头一回在“第一专业论坛”给某位素未谋面的仙游网友发站短请教求证。结果彼此心意相通,那样干瘪瘪的浮雕鱼纹,与传统鱼饰的丰满圆润大相径庭。简单地说:传统汉文化所欣赏的,是圆滚滚的鲤鱼,而那件“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上所刻划的,更接近于风干的咸鱼。风马牛不相及。
于是过目不忘。
顺便说一句:2007年夏末那位头一遭打交道的仙游网友,后来以一帖“红木圣经”名动红木江湖,人称“仙源掌柜”,网号leavings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3:4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7-27 13:4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13

关于上博,这个金山夜话的帖子里就不打算说太多了,网络上搜一搜“林海微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20
关于天朝官吏署名的证书,窃以为大可不必太当回事,即便是顶着“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名头。如今是证书满天飞的年代,有些个事,最好还是与时俱进,入乡随俗。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又如何?一样有人照猫画虎。而且保不齐还有或家人或徒弟或同行的代手代工。
所以,即便(重复一遍:即便,退一步说之假设)胡德生先生没见过实物就签了字,也算不得什么,无非是天朝特色。在下还是那句话:胡德生先生不是断木的专家,他的长项是故宫馆藏宫廷家具。天朝体制内的这些专家也好,学者也好,直白一点,清一色的都是干部。搁从前大概算是胥吏,胥吏与官员有别,前朝的官员是科举选拔而出,所以有功名,读的是圣贤书。本朝的干部靠任用,这就一言难尽了,于是不好说。新近听闻说:干露露的中国梦,就是当市长一级的干部。
远了,回头看长物。
那件至今依然挂在“第一专业论坛”的“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分明提醒着在下这样的爱好者:网络江湖,删改掉包不过举手之劳。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第一专业论坛”,从此走向口水是非满天飞的繁荣。
20077月,兴隆二期。
20078月,“肚脐眼”(咸鱼)粉墨登场。
20079月,兴隆二期之后在网络江湖人气爆棚的伍氏赴上海参展,有“上海猛人”在“第一专业论坛”公开质疑兴隆价格“黑心”,与兴隆家具之广东“佛山买家”展开骂战,人在广州的“反潮流者”积极参与力挺“上海猛人”,全然不记得兴隆二期不止一回的“一饭之德”,而且立场鲜明地指斥“佛山买家”为“广东的耻辱”,吵得不可开交,结果是“上海猛人”宣布“退出”之后与“佛山买家”双双被“第一专业论坛”之后台老板封号,“反潮流者”追随“上海猛人”高调宣布“退出”所谓“第一专业论坛”。整个事件全程在线旁观的在下,称之为“一地鸡毛”。隔岸观火,好不热闹。
200799日,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之野百合也有春天。山雨欲来之前,风吹满楼,在下选择了观棋不语。
那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上海博物馆藏之到代明清家具,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北上观摩,用心瞻仰,流连忘返。顺便说一句,头一遭就看出:上博的明黄家具,不可能都是海南黄花梨。
关于古典家具的品鉴,从前的说法叫做“型材艺”,器型份属审美,于是各花入各眼,因人而异,是故唯心第一;工艺高低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南北有别,却各有洞天,匠心独运;唯独这个“材”,唯物,客观,高下立判。当然,因人而异的偏好难免,于是有人力推紫檀,有人独沽一味黄花梨,也有人把酸枝捧上了天。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前人的智慧之言。
材质的排序,紫黄也好,黄紫也好,都有各自的说辞,在下从“古”,民国前的“古”,没有黄花梨这个称呼,约定俗成的表述,叫做紫檀花梨,或者“檀梨”。所以,在下从的“古”,如今叫做“紫黄”。
一并把金山夜话中涉及的一些人物交待清楚一点吧,网络江湖,这都是曾经的风云人物。
首先:“组织者”。不消说,兴隆一期二期三期都粉墨登场的操持人物,整日“与大师为伍”,于是高手。
其次:“反潮流者”,“第一专业论坛”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者,后台老板眼中的“知性好人”,“劳苦功高”的“好版主”,以一件故宫博物院胡德生先生签名的“清末闽作黄花黎罗汉床”(纹饰别称:“肚脐眼”/咸鱼)名动红木网路江湖。
“老师傅”,背景京作正宗龙顺城。擅长“扶掖”后进后生,“南漆北蜡”的拥戴者,大概也可以说是“始作俑者”。顺便说一句,2005年在下在3223聊绿檀的时候,这位自称“在故宫修缮宫廷老家具”的“老师傅”跟了一句:“在前清到代老家具里见过绿檀”。事后自然是一删了之,大概是无心之失吧。在下如今也是老花的年纪,鼻梁上端架一副人民币区区十个大元的廉价眼镜,度数二百五,难得糊涂。
“上海猛人”,2007年在“第一专业论坛”掀翻“一地鸡毛”的主人公。据兴隆伍老板的“一面之词”,2007年的上海兴隆展会,有过一个“不速之客”,手里捏着一块木头要兴隆“断木”。。。。。。兴隆忙不迭地在随后的爱好者聚会上宣布:无意在上海立足,强龙不压地头蛇。
“佛山买家”,2007年的兴隆大买家,非官非权,民营企业经营者,自称“落草”的秀才,与“上海猛人”隔空交火,囊中有米心不慌。茶壶里装饺子,心里有数,只是吐不出。
“用心作家具者”,这是“老师傅”的“封赏”,深得“老师傅”指点与赏识的新台地方的红木家具某小作坊主,在“第一专业论坛”扑腾了好些个年头,头一回引人注目,是兴隆二期的住宿费用“拒付”,“组织者”三番四次“追讨”才“得手”,于是“不打不相识”,如今大概成了“弟兄”。新台即新会台山,新台最引人注目的红木家具企业,叫做伍氏兴隆。

关于2007年的“一地鸡毛”,时过境迁,在下以为,这原本不过是两个不同地域的红木家具爱好者之间的“一言不合”。
“佛山买家”肯定是兴隆出品的拥戴者,要不然也不会“顶风作案”,在2007年高位接盘,砸下了据说“八位数”。不过一年前的2006年,兴隆的价格大概可以至少对折。也难怪与之“一言不合”的“上海猛人”会“冲冠一怒”:兴隆的价格贵得离谱。
路遥知马力,还是那句话:时过境迁,2007以后,兴隆的价格翻了不止一个跟斗。“佛山买家”当时的高位接盘,如今看来当然是“高瞻远瞩”,恭喜丰收,大丰收。
“上海猛人”自称在“黄花黎”上的投入有“五千万”之数,而且不认所谓的“越南黄花梨”。简单地说:眼里只有海南货色。之所以看兴隆不顺眼,主要是价钱惹的祸。不过“一地鸡毛”那时节,“上海猛人”指责兴隆的价格“黑心”,言下之意:“上海猛人”对成本与制作熟门熟路,如果“上海猛人”制作同样的“黄花黎”(海黄)长物,价格将比兴隆便宜得多。
事后听说,“上海猛人”还真的上手在浦东或南汇顶了一个厂子或者作坊“讨生活”,于是“酸枝开道”,然后“泥牛入海”,说归说,做归做,在下至今在红木网络江湖最钦佩的人物叫做“迷糊”,原本是与在下一样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痛的爱好者,竟然下海,把爱好变成了职业或者营生。于是佩服,于在下而言绝对是想做而不敢做,于是学习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所以在下对下过海的“上海猛人”也首先是佩服。只是话说回来,如果说看兴隆的价格不顺眼,超过兴隆的最好的办法,窃以为是不仅比兴隆制作得更精良,而且应该比“黑心”的兴隆卖得更贵,并得到市场与买家的追捧才对。是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比兴隆便宜算不得本事,人往高处走。
所以,坚持到底的“迷糊”更让在下佩服。
“迷糊”这号人物就不用解释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发表于 2014-7-30 14:2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发表于 2014-7-30 15: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说迷糊以前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2:58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7-30 13:49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20关于天朝官吏署名的证书,窃以为大可不必太当回事,即便是顶着“故宫博物院研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27

说回“一地鸡毛”。

“佛山买家”和“上海猛人”谈不拢,正常。
可刺斜里杀出个“反潮流者”,一边倒地支持“上海买家”不说,还
把“佛山买家”贬低成“广东的耻辱”,这么做就过了。
对事不对人,在下不认同这种文革式的站队风格。不喜欢兴隆很正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不惯兴隆的价格也很简单,又不是强迫你非买不可。兴隆不是中移动或者中石油,大道朝天,比兴隆便宜的出品多了去,不可以因为有夏利就说宾利不是东西;同样,如果因为有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的红色中国就说世界绝大多数人民水深火热,同样是一种阿扁式的“意淫”:不学但有术。那种民粹式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用托克维尔的话来说:人数越多,占主流的往往是最庸俗的声音。所谓的“便宜就是好”的“硬道理”,用老夫子的评价,大概是:乡愿,德之贼也。
兴隆不幸而从此成为“第一专业论坛”的话题消遣与“模子”,带来源源不断的高点击率。
兴隆大概也因此而幸运,免去了为数不少的难缠买家的纠葛不清。尤其是兴隆的价格这些年一路高唱入云,买得越早越庆幸。简单地说:卖给你就是“益”你。对那些“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人来说,买到兴隆出品大概接近于天上掉馅饼,肉包子打狗。
反正当年区区两人一言不合的“一地鸡毛”就是这么被“插梆车”式的“站队”给荒腔走板了去,“上海猛人”心有不忿,大概觉得自己在“第一专业论坛”受了无尽的委屈,而后台老板竟然置之不理,于是宣布退出“第一专业论坛”,同时删帖,大概是同样的不愿意“肉包子打狗”的考虑。结果么,后台老板早就有后手之“防人之心不可无”,帖子更改有时效之限,“上海猛人” 删来删去的结果,只是把骂人的滔滔不绝给扫荡得一干二净,后来者根本看不清楚“一地鸡毛”的完整过程,难怪有人以为是“佛山买家”先动的粗。
实话实说,“佛山买家”骂人的本事着实弱不禁风,比“上海猛人”相去足足十万八千里路。用“迷糊”的总结,叫做被别人操了几十回,祖宗十八代都被完整地问候之后才顶了一句嘴。
结果么,“第一专业论坛”的后台老板一上来就双双封号,然后“调查研究”,大概私下里也与被封的双方有过为数不少的站短交流之后,于是“明镜高悬”:欢迎双方重回“第一专业论坛”,条件是公开认个错。相关的“明镜高悬”之宣布,一找就有。
结果是一根筋的“佛山买家”先道歉再回归;“上海猛人”却在沪上自掏腰包襄助爱好者聚会大宴当地的追随者,一瓶陈年茅台酒,就把“第一专业论坛”的后台老板给钓上了钩。不仅不必“公开认错”,反而风光无限地敲锣打鼓欢迎其重归“第一专业论坛”。20069月“一地鸡毛”,不过半年左右的功夫就“敲锣打鼓”,这时节的“第一专业论坛”,也换了“反潮流者”做版主。应验了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实话实说,“上海猛人”干得真漂亮,轻轻松松就把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纳入囊中。有“第一专业论坛”后台老板的歌功颂德帖为证,吹喇叭的功夫,一流。
在下是旁观者,向往不劳而获,站着说话不嫌腰痛。
“佛山买家”后来说:当时气得站短大骂所谓“第一专业论坛”的后台老板不上路,自己立下的规矩说过的话根本不算数。结果自然是“泥牛入海”,肉包子打狗。
在下直到现在还是有些懵懵懂懂:“反潮流者”明明在“一地鸡毛”里掀起地域之争,然后追随“上海猛人”高调宣布退出“第一专业论坛”,怎么没几个月的工夫就摇身一变成了版主?这后台老板的眼光真是“独”,旁人轻易读不懂。红木家具之网络江湖。
懵懵懂懂的原因,大概也在于当时心系上博。2007年下半年,先后三次从广州至上海,上下其手地用带微距功能的索尼SONY W35卡片式数码相机拍摄了过千张图片,然后一一用心解读,遂成“林海微澜:风华绝代”一帖,从所谓“第一专业论坛”开始,然后古典雅昌,至今甘之如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20:59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3 12:58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627
说回“一地鸡毛”。
“佛山买家”和“上海猛人”谈不拢,正常。可刺斜里杀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04
网络江湖,此起彼伏,2007年是个非常喧嚣的年份,在下心目中的神州“红木家具元年”,“第一专业论坛”先有兴隆二期,继之而来的,是与兴隆相关的“一地鸡毛”。古典网这边厢则是“悶声发大财”,网络团购一时无两,买气兴旺。在下一直是旁观者,于是一孔之见,e家之言。
聊聊古典的2007团购热潮吧,继续说事儿。
古典网于2007年首开红木家具,或者说古典硬木家具的网络团购。破天荒的头一遭,旗开得胜。抚今追昔,第一个吃螃蟹者的“网络团购搞手”,窃以为值得尊重。后来听说:这位搞手的正职是民办中学英文教师。英雄莫问出处,尽管网络团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具制作方的大旗够硬:阅甫斋。
阅甫斋是什么来头?
简单地说:阅甫斋的名头,主要来自为其题字的故宫博物院泰斗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先生是明式家具一代宗师王世襄先生的至交,襄老的传世大作《明式家具珍赏》中有不少到代实物,原本是萧山朱家旧藏。朱家溍先生是萧山朱家的后人。
萧山朱家的明清到代古典家具,文革后无偿捐赠给前清热河行宫之承德避暑山庄,这时候当然是姓了公或者说国有了,无偿捐赠却落了个落花流水不翼而飞的结果不免让人扼腕,史称浩劫的十年文革,前不见古人。反倒是朱家溍先生的兄长朱家济先生早年因为响应国家号召离京赴浙支援国家建设顺便捐赠给故乡的明代紫檀四面平长桌,至今依然完好如初地在浙江博物馆形单影只,连个起码的文字说明也欠奉。
说远了,反正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地位尊崇,后来指名阅甫斋专工修缮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老家具,阅家从此名头响亮,成了京作的新世纪护法。
因为阅甫斋,古典网的2007网络团购大获成功。团购交货当天,朱家溍先生的授业与传人,故宫博物院家具专项研究员胡德生先生亲临现场以示郑重其事并出具亲笔签名的证书,这在台湾叫做“站台”,大陆这边的通俗说法,叫做捧场。朱家溍先生已作古,这时候的胡故宫,用“网络团购搞手”的话来说,叫做“胡一哥”。
顺便说一句,“网络团购搞手”的后续故事还有,以后再说。
当年团购的器型有两款:大红酸枝小翘头案,小叶紫檀香几。
紫檀因为曲高和寡,大概只订了三件,独板的大红酸枝小翘头案则是人气鼎沸,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下又一遭旁观,没有买。这一回的原因很简单:价格。古典网团购的阅家小翘头案价格一万,在下半年前才以区区四千大圆请回了尺寸更大的一张大红酸枝平头案,一样的独板,只是厂家名不见经传。近水楼台,广东是传统的红木家具制作集散地,相对而言,阅甫斋所在的直隶,价格历来高高在上。 品牌就另说了,况且修故宫的手艺与团购的工艺,相互间没多少必然性。红木家具制作,代工是等闲事,即便是伍氏兴隆,也一样少不了的“拿来主义”,只不过有人拿半成品改头换面,有人直接左手交右手,换个手而已。后来听人说:鼎鼎大名的阅甫斋,只有区区八个木工。江湖事,江湖说。传统悠久的红木制作至今依然类似云遮雾罩的国宝中药行当,历来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不是现代意义的标准化的工业,简单地说:没有谱。
没谱的事,信心何来?
信心来自习惯。路遥知马力,所以在下认紫檀,认酸枝,认黄花梨。时间是最好的尺子。红木家具的网络江湖,迄今不过十个春秋而已,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8:15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7 20:59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04
网络江湖,此起彼伏,2007年是个非常喧嚣的年份,在下心目中的神州“红木家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11
一地鸡毛之前,在下又跑了一趟兴隆,不过这一回是“被跑”,躲过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兴隆二期,在下去了上博,虽然“被组织”“被代表”而名列“组织人员”名单。可一从上海回来,“组织者”就又来招呼了:兴隆一期你“蹭”了车是吧,这次兴隆二期伍老板盛情款待,大家伙要感谢并回赠一件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你开车送一程吧。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最软。出来混,迟早要还。。。。。。
在下就这么专程当了一回车夫,聊算作是第二次去兴隆,私下里计算,这大概算半次吧,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了兴隆竟然又见到“迷糊”,事后多年才知道:兴隆一期二期以及这个“半次”的答谢之旅,他们这些局内人或“组织者”都是约好了的,早有安排。只是对在下这个局外人来说,第一次的兴隆行是最后时刻的雪中送炭,第二 。。。半次是随遇而安。传统汉文明的审美之四宁四勿之一,叫做宁真率勿安排。
这个在下的第二。。。半次,网络上有相关帖子,叫做“答谢之旅”,感兴趣的同好自己找找看吧,足本很详尽,在下只记得当时见识到了兴隆大手网罗的回流家具,以及西安客商专程造访兴隆推荐的所谓“檀香花梨”。
回流家具在如今自然是尽人皆知了,2007年的当时却未必被大多数的爱好者所接受。老话说: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家具这长物,自然算不得人的。兴隆春江水暖,不仅网络黄花梨回流家具,连自家八十年代初倒腾转手赚差价的第一套民国款广式酸枝家具也高价收了回来。
当年那套广式酸枝家具的阔绰买家是台山某电风扇厂老板,沧海桑田,那时候的兴隆主人,还是个骑二十八英寸自行车走街串巷现金收购老旧红木家具的“酸枝亮”;从事电器生产制造的则是神通广大的猛人,最有名的广东家电闻人,叫做何享健,当年不过守着五千块钱起家的顺德北滘的一家街道五金小厂加工电风扇,如今的名号,叫做美的集团。那套民国广式酸枝家具,当年大概也卖了五千,2007年的回收价,约莫十万。肯出这个冤大头价格的,大概也只有念旧的伍老板。顺便说一句,这套民国广式酸枝家具上的纹饰,也有“肚脐眼”。
西安客商推荐的“檀香花梨”,如今约定俗成的称谓,叫做螺穗木。路遥知马力,“檀香花梨”已成过眼云烟,随他去。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兴隆伍老板如数家珍地给来客讲解其回流紫黄家具的来龙去脉时,旁观者清的“迷糊”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紫檀黄花梨,大概要绝在伍老板这一代人手里了。
2007年至今,不过区区六个春秋。海黄也好,越黄也好,如今在大江南北大概已经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批量地制作黄花梨家具,遑论持续地批量加工。海黄的背影早就依稀,越黄也已经别过身去,一步一步地越走越远,价格越走越高。所谓的传说与传奇,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现行。反倒是所谓的“木中之王”紫檀,依然源源不断。曾经众口一词的“十檀九空”也不得不话分两头,分说。
十年前的2003年,王世襄先生功成名就,凭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香港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在京城荣获主要颁发给发展中国家在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做出贡献的艺术家、思想家和文化机构的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最高荣誉奖。随后的2005年与2007年,明式家具的首选载体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先后一飞冲天。十年后的今天,海黄越黄在家具制作领域已先后谢幕。
曲终人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发表于 2014-8-10 19:24 | 只看该作者
“赠一件名家制作的紫砂壶”

看到这句话,我会心滴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4-8-17 09:17 编辑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10 18:15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11一地鸡毛之前,在下又跑了一趟兴隆,不过这一回是“被跑”,躲过了初一,躲不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18

时过境迁,如今说来也无妨了。
在下第二遭的兴隆车夫之旅(聊作半次),原本只打算还上次的蹭车之便利,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不成想这一遭竟然有好的不得了的物质回报。此话怎讲?
因为:得了个兴隆的紫檀茶盘。
当然不是白给,白花花的现银,两千大圆。为时2007年夏天。两个月后的10月中收货,喜出望外。因为200612月的兴隆一期,在下是见过这些紫檀茶盘的素颜白胚的,实话实说,材质有限。所以原本对这兴隆最初打算随自家图录赠送的免费赠品不大上心。可最后成器的皮壳绝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棺材见了也开个盖。兴隆首创之先陈化再“底漆面蜡”的表面处理着实讨喜,简单地说:顶级的表面功夫。所谓天潢贵胄的紫檀的“沉稳肃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2007年的两千大圆,到了公元2013年的今天,人说兴隆紫檀茶盘的接手价格超过三万。
这是在下的第一件兴隆出品,至今束之“低”阁,六年来一直捂在书柜底下不见天日,藏拙。茶盘的上面,有层层叠叠的黄花梨茶壶。
这个紫檀茶盘的“得来全不费功夫”,还有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按说兴隆的紫檀茶盘在当年有个门槛:参加兴隆二期的爱好者才有资格团购。
在下原本是没有资格的,车夫之旅途中,“组织者”也斩钉截铁地吩咐负责团购具体事务的网友“小蜜蜂”:“没参加兴隆二期的人一律不得团购紫檀茶盘”。然后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说到兴隆二期江门新会某作坊业主连起码的房租都不愿意付,因为伍老板曾客套过一句:包吃包住。“组织者”自然愤愤不平,一方面追讨房租,一方面杜绝紫檀茶盘团购上的“漏洞”。
所以“小蜜蜂” 后来要在下掏两千大圆的时候,在下起初还推搪了一句:“不是说没参加的没份么,他‘组织者’当着俺的面这么说,算了吧。”
“小蜜蜂”一脸的不在乎:“多余,兴隆都不在乎。”
于是掏钱。两千就这么变成三万出头,区区六个春秋。
贼不走空。
世上的事,有时候真的是宁真率勿安排。随遇而安,逆来顺受。至今感谢兴隆,感谢“小蜜蜂”。有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知心也并不那么难。如何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给他权力”。宋美龄如是说。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20114月,兴隆典藏馆盛大开幕,一时间冠盖云集,于是鲍参翅肚,杯觥交错,在下也做了一回捧场客,席间有某富豪级爱好者感慨莫名:做老板做到伍先生这个份上,大气,大度,没几个人做得到,至少我自己就做不到。。。。。。
曾见过兴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某老工匠,大概属于工头级别的,也就是带着“组”包揽兴隆的活儿,如今叫做“代工”或者OEM,老人就一句话:“伍老板大好人一个,给他打一个月的工,有二十天请你吃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发表于 2014-8-14 22: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1:42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14 17:4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718

时过境迁,如今说来也无妨了。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725
2007之说事儿且告一段落吧,回头说物。
这件鼎,一地鸡毛之后,曾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上过图。详细尺寸就懒得说了,反正沉重得可以,是在下心目中的大器。
这是在下珍爱有加的一件藏品,份属“敝帚自珍”。在下历来喜欢这样的一木一器,亮点自然是大开门的水波纹。对花梨之水波纹情有独钟已多年,见微知著,微者涟漪潺潺,著者流水行云。对在下来说,这就是“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件越南黄花梨鼎,不消说,也是江湖人称“花梨痴”的仙游坝下紫黄名匠吴永强的作品。2007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阿强的名声虽然已经在“外”,可这个“外”有个局限,只限于仙游当地的同行之间,这些同行,或者行内,包括制作与贩卖。行外的买家,或者爱好者,知道阿强的真没几个。元亨利的杨波先生当然早早就知道阿强是何许人,虽然与阿强相识于微时,杨老板可不是行外人,而且曾几何时三天两头地跑仙游住坝下,于是下刀飞快。用阿强的话来说:“杨老板真不是什么好买家”。怎么讲?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个“欺”,说白了就是利益,非此即彼,好比身高不一样的两个人抬箱子,当然是高人一头的占便宜。2007年越南黄花梨一飞冲天,行内闻人吴永强也从此开始成为蜚声京沪闽高端买家的紫黄出品达人,尤其是黄花梨制作。于是大踏步走出坝下,从此扬名立万。这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水涨船高的结果么,就是阿强从此出门下榻酒店,只住五星级。
有一次在下本想打趣问:五星级酒店规矩森严,阿强脚下的一双拖鞋趿拉片子,保安就没拦过么?话到了嘴边,生生咽了下去。人靠衣装,其实2007后的阿强,有很强大的气场,原本就是手艺人炯炯有神的目光如炬,腰包充实后隔三差五地福州厦门,海口京沪,从上到下的行头早就不同凡响。有时候不免觉得,坝下榜头高高低低沙石遍地的粗糙路表,真有点委屈了阿强脚下踢踏踢踏的真皮GUCCI。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不是理工出身亦步亦趋的在下可以理解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艺术人的思维从来如此,吴永强,是在下心目中的黄花梨大师,当世寥寥无几。前世历史纪录欠奉,来世。。。,等黄花梨长出来了以后再谈来世不迟。
说回这件鼎,纹饰的貔貅与太平有象的双耳很古意,自然是阿强阅古鉴今之后的融会贯通。手艺人的作坊凌乱不堪,案头却层层叠叠地堆满了各大博物馆珍藏写真,各大拍卖行历年拍品图录,以及相关的文字书籍。在下原本对这些四旧算得是十窍通了九窍,自打结识了这些仙游坝下的农家子弟之后,从此动了钻故纸堆的念头。于是一根筋地顺着傅斯年先生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啃,由此而知道,栋梁之材的楠,另一个写法是枏;母亲故居桐城怀宁的宁的正体字,不是常见的寧,而是甯。于是愈发理解人说黄花梨名称的始作俑者的梁思成先生所建议的,不要做半边人的含义。有知识无文化,指的就是在下这一茬的新文化运动后人,文革后生尤甚。而那些洗脚上田的农家子弟之手艺人,反而是在下眼中不乏传统文化浸淫的一群。所谓文化,不过约定俗成区区四个字。传统的中华文化的香火,原本主要依靠农村士绅阶层筚路蓝缕地延续,所以从古到今,名垂千古的大文人,泰半出自农村。。。。。。故纸堆钻得多了,渐渐明白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之义无再辱的含义。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屈子不也是这么回事么,视死如归地自沉汨罗,流芳千古,然后暴秦天下一统,然后书同文车同轨,然后焚书坑儒。然后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所谓文化,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虽千万人,吾往矣。 是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这大概才是真正意义的汉文明传统的以人为本,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人权高于主权。
顺便说一句,在下开篇提到的“敝帚自珍”,襄老在其著述中有《自珍集》传世。所谓“第一专业论坛”后台老板眼中的那位“知性好人”版主,当年竟然弄了个“敝扫自珍”出来,让人笑得合不拢嘴。物以类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15:18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20 21:42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7252007之说事儿且告一段落吧,回头说物。这件鼎,一地鸡毛之后,曾在所谓的“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01
亮两件小东西吧,正面展示越南黄花梨横切面,也有人称截面的旖旎纹理。不盈一握的方寸之间,仪态万方。一般来说,制作这样的容器,无论是酒杯,盖杯,盖盒,笔洗,以致于笔筒,还是顺着树木生长方向的径向横切为好。原因何在?尺寸稳定。木有木性,通常情况下径向的木性大于横向,所以笔筒都是径向横切,这样制作出来的笔筒口径均匀。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又如何?横向径切的圆形容器也曾见过,路遥知马力,即便是木性稳定中庸的黄花梨,横向径切之后,原本的圆,保不齐可能变成椭圆。这样的椭圆,如果原型是带盖的分段容器最要命:因为上下两截各有各的“圆”,脾气不对路,于是格格不入。顺便说一句,还有比椭圆更甚的,例如“拧”,俗称扭麻花,木性大的酸枝就比较擅长“拧”。不怕不识货。
所以一木一器最好,而且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木纤维的排列方向。文房清供或者文玩小器的制作,仪态固然最重要,观瞻第一,取料的方向性则是不得不顾及的。有说如此下料,正面展示木材的横截面是家具制作大忌,而且横截面容易炸芯,即“开裂”。话自然说得有道理,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横截面都是做“底”,不见光的,属于“藏拙”,历史上制作的木笔筒也屡屡在筒底的横截面有释放内部张力的圆孔“肚脐”,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炸芯”。如果把截面作为看面,也可以用雕刻纹饰来加以掩饰,例如果盒或者奁盒。办法终归是有的,不外乎变通二字。当然,尺寸上有局限,过犹不及。
这两个小酒杯是2007年盛夏的收获,至今记得当时很利索地掏钱,笑容满面,因为只需区区三百大圆。三年后再在仙游坝下见到类似的制作,纹理上远远不如且不说,“泯然众人矣”,而且单价过千。卖家振振有词:“这是最贵的实心料”。黄花梨这东西,应验了从前的一句俗语: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至今庆幸,当年信奉先下手为强,专心致志盯着赏心悦目的好东西,于是“扔货”在后。
也大概是从2007年盛夏开始,在下试水网上“捡漏”,隔山买牛。这个“漏”,自然是黄花梨为主,海黄不消说,基本是陈年旧物事,例如算盘,例如木工刨子,例如墨斗,以及灯头灯座。这些自然是在下心目中的“漏”了,卖家不当回事,价高者得,买家心有戚戚,尽收囊中。2007至2008年,所谓“第一专业论坛”上一露峥嵘待价而沽的海黄旧算盘,只要见到了就下手。。。如今难得一见的9档,11档,以及文革款13档的四旧,当时竟然比存量最多的15档算盘还便宜,物以稀为贵,这都是在下以为的“漏”。而越南黄花梨的“漏”,只捡过一回:一式四件的竹牌式坐垫,广东沙发出品。那时候,越南黄花梨的边角料为数众多,之前有将近十年的家俱制作挥霍,于是步海黄后尘,凉席坐垫等等成为了越黄价值链的最后一环,不再继续暴殄天物。谈到竹牌式凉席与坐垫,基本可以这么说,在下所见的油梨制作,几乎没有海黄的真身,绝大部分是越南黄花梨根料之冒名顶替。俱往矣,六年之后的如今连越黄的凉席坐垫也背影模糊,不过出于同样的理由: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边角料的来源,是家具制作开料的剩余,如果说2013年的神州大陆基本上没有什么企业批量开料制作越黄家具大概没什么异议的话,时光倒流退回到公元2007年,那时候砍瓜切菜制作海黄家具的企业之数,用在下当时的话来说,如果一只手数不过来的话,两只手绰绰有余了。海南黄花梨的供给在上个世纪末就如同王小二过年,远的不说,号称岭南红木家具制作大户的中山风行御宝,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制作过海南黄花梨家具。真正在已成绝响的海黄古典家具之批量制作上雁过留声的,前后累计不外乎伍氏兴隆,新会海南仔,华润谭炳华,仙游坝下从前的庆财艺雕,如今的大家之家,福中福王矮虎,永盛王洪斌,大明会典林家毅,元亨利背后的皇木御林等等以及这些企业的隔三差五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下手。而且,福建仙游之海南黄花梨家具制作在新世纪开始的异军突起,意味着新会台山的夕阳无限好。即便是伍氏兴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主要转向了越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8:22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23 15:18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01亮两件小东西吧,正面展示越南黄花梨横切面,也有人称截面的旖旎纹理。不盈一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08
再摆两件小东西,一个越黄黑瘤,一个陈料海南黄花梨。
越黄黑瘤这件,恰恰与径向横切制作展示截面年轮的传统做法截然相反,没办法,因为黑瘤是径向生长而成,横截面没什么看头,只好径切。所以,如果是尺寸比较大的径切黑瘤圆形制作,日换星移几度秋之后,原本的正圆往往变成椭圆。曾经见识过一件口径25-30之间的黑瘤圆形盖盒,幽幽得诱人,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上下不“合”,盒盖与盒身有“拧”,虽然是一木出。没办法,两个椭圆不同步,转一转就明白个中缘由了。2007年初,那件黑瘤圆形盖盒索价四万,年底突破六位数。至今是心中隐隐的痛。先下手为强,虽然在下迟到了半步,算不得“错过”。聊以自我安慰的,也只有个“拧”了。尺寸长大的圆型盖盒,最忌讳的就是这个。通常来说,径向横切是合理的做法。例外不是没有,比如真正的瘤,就无所谓径向与横向,尺寸稳定,因为木纤维呈圆形排列,均匀涨缩。从这个理解来说,黑瘤大概算不得真正的瘤,规范的称谓为“瘿”的。黄花梨瘿是黄花梨皇冠上的明珠,没有之一。而且,赏心悦目之极致的顶级的黄花梨瘿,姓越不姓海。海黄的瘿一来输了尺寸,个头远远不如越南,二来在色泽变化上也不如越黄的仪态万方,第三,海黄的瘿在数量上也远比越黄稀少,所以在下至今不敢说,海越是桔生淮南与淮北的关系。大部分的海黄越黄对在下来说是容易分辨的,差异明显,而二者在“瘿”的区别就更大了。曾几何时,本打算好好琢磨一个关于瘿的帖子,不成想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上竟有不少人张口就说“癌细胞”,晕倒。话不投机半句多。顺便说一句,在下2007年头一次给所谓“第一专业论坛”的老板发帖子,就是关于“癌细胞”,展示在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当时在泰国曼谷收获的三个泰国花梨瘿木盒子。当时是对方宣称要去泰国旅游,咨询一众网络草民,泰国有什么“红木”白相可以推介云云。结果如泥牛入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于是才有后来越黄一飞冲天之后的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感慨。
陈料海黄碗,同样是稀罕物件,出自在下心目中的黄花梨大师吴永强。稀罕之处,在于纤纤薄壁,谓之骨感。吴永强这把业内之紫黄名刀毫不怜香惜玉,于是后继乏人。海黄制作,一个大方向是尽可能多地“留”料而不是“去”料(紫黄木料俗称“肉”),大开门的例子就是当年海南当地制作的笔筒,几乎清一色地厚壁厚底厚“唇”(笔筒口沿坟起如厚唇),肉感之余,手感沉甸甸地坠人,所以舍得把价格昂贵有加的海黄实心料用来制作骨感的薄壁碗的“败家子”,凤毛麟角。再一个,终归是木头,碗壁太单薄了也不大牢靠,寻常的木纤维早早就支离破碎了,幸亏是天赋异禀的海黄。别的且不说,号称“木中之王”的紫檀,制作这么单薄的碗就够呛,无他,失之硬脆,容易开裂。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紫檀碗见识过不止一个两个,裂得让人扼腕。海黄反倒是安然无恙。于是硕果仅存。物以稀为贵,这是海黄高高在上的本钱。即便是如今价格亦步亦趋的越黄,在下也从未见过这样骨感的制作。骨感与肉感的区别,大概类似于传统的天朝地产玉器与缅甸硬玉玉器。满清,尤其是“祸国殃民”的慈禧独爱翡翠,眼界自然比自称玉痴的所谓“十全老人”乾隆高了去。无他,乾隆玩的是软玉之和田玉,慈禧瞄着的是硬朗无比的缅甸玉,于是薄如蝉翼。
俱往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2:06 , Processed in 0.34390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