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feic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小叶紫檀(科檀)之家

[复制链接]
256
发表于 2010-11-10 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10-11-10 16:53 | 只看该作者
黄花黎兄的信息很有价值!: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0:07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否认,卢氏是不错的料,而且卢氏也必将成为紫檀类消费主流,也将代表紫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卢氏经历了被用于冒充,被质疑,然后被广泛接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檀香紫檀被追捧之前,也曾经同样经历过。好像这是基本的程序。非洲小叶紫檀也经历了冒充,质疑,至于接受。。。。还说不清。我始终有一个观点,诚信是商人获利的源泉,真真实实做生意,价值才可能回归,卢氏就应该用区别于其他品种的名字,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全方位价值,“大叶”就很好,这是一种区别,一种姿态。虽然,可能有些商家并不高兴本贴,让冒充更困难,但我真的建议,非洲小叶紫檀早就过了用于冒充的阶段,用自身的名字才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价值突破。

别人询价,我都是这样的对话:“你的小叶紫檀怎么卖?”
我:“非洲的哈”
问:“没有印度的吗?”
答:“没有”
问:“那非洲的多少钱?”
。。。。。。。。。。。。

大家没有抓住困难的关键,真是要炒作,非洲小叶紫檀还不如卢氏,难度在于,量太小,面太窄,难以在家具业成市。不成市,不流动,这才是关键。不信谁有本事告诉我现在的行情?千奇百怪的价格都有,这叫不成市。全国的非洲小叶紫檀集中在一起,也做不了多少套大型家具,如何成市?哈哈,倒是小件能成市。

恰恰一个病态的东西是黄花梨,越黄与海黄本是同根生,贵贱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病态文化,按理说黄花梨漂亮的纹理才是价值标尺,而不应当是产地。产地是个什么价值?一个符号,风险啊。

哈哈,名字在于流行,在于被使用。“非洲小叶紫檀”这个名字不是在本贴才开始使用的,我只是将他对应了拉丁名而已。但是科檀,我对应不了。名字随便用,喜欢怎么用就这么用,也欢迎出非洲小叶紫檀的价买我的科檀,我也是奸商。专家都说不清“科檀”是什么种,什么木,哈哈,我巴不得你用科檀与我签合同。

大家可以在淘宝上搜索,“非洲小叶紫檀”早已是被统一使用的商品名字,我只是把大家说的非洲小叶紫檀对应了拉丁名而已。我之所以不用科檀这个词,因为它不是唯一,可能你们没有上过当,做科檀生意的人上当的多了去了,每次我报科檀的时候,有经验的买家就小心地问我,是哪一种?你以为李英健是在胡说啊,现在很多人手里津津乐道的科檀其实是漆胶树。哈哈,没有上过当的也欢迎啊。市面上至少还有一种科檀(曾经也是主流),只是颜色淡点,初看长得很像非洲小叶紫檀,但是就是不会变色(晕,这些都说了,以后还怎么骗人哦:31g )。我早期的帖子还用“科檀”,之所以最近不用“科檀”了,是因为我觉得不严谨,从现在大家讨论的资料来看,我不能断然地说“科檀”就是baphia nitida。大家以后上当,骂的可是我,而不是您。

哈哈,大家记得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吧,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的。以价格判定价值,这就是上帝赋予炒家的一个巨大商机。炒家将价格炒高,让以价格判定价值的人接住最后一根接力棒!成功获利。炒家和接盘手的思维是相反的,他看的是未来潜力,而接盘手看的是既成事实。

我自己认为,本贴如果在社会学上能突破,将比科学上的突破更加惊爆,不过也更难,科学要简单得多。如果有网友在参观古代文物的时候,留个心,用非洲小叶紫檀的特征去观察一下,你或许一不小心就成为颠覆现有紫檀认知体系的红木界名人,不过到时不要忘记了我的假说的功劳。哈哈,真到了那个时候,你是选择张口要名,还是选择闭口趋利?鬼知道。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00: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0:5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一生平安 于 2010-11-10 03:00 发表

不好意思,前有几个帖子将动机、企图用来做探讨的论据,连我发实验数据,都认为我是“企图”拔高,令是我很是沮丧。所以,有些粗暴,各位见谅:12g ,这里谢罪,望各位海涵。改正!!!!

哈哈,我从来都是喜欢探讨,而且特别喜欢对立观点的,而且也正是这种双立场的探讨才越辩越明。正如,我的标题是非洲小叶紫檀(科檀)之家,但是,正是由于大家的讨论,现在我意识到这个标题不严谨。探讨联想到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科檀并不等于非洲小叶紫檀,非洲小叶紫檀只是科檀类中的一种,这个逻辑的树立,还真是感谢大家的探讨。或者所有的人都认为“科檀”专指非洲小叶紫檀,那也不错,但是似乎这不可能。

我是商人,对于加工工艺,我是外行,也在学习,望赐教。关于干燥工艺,我想有很多很专业的专著,也有很多传统秘方,比如,今天听一个客户说用水泡一年啊,也有人说煮,很多东西,人家也不告诉我细节。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另外这个木头还有个缺点,表面太光,不粘胶,不知道这个缺点怎么处理。我只知道,原木防裂的方法,我用防裂胶,不过运不出国,所以只做了后期处理。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01: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1:16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hm-3223.net/html/12/list_3717.html

蜡煮红木未必不可取!
http://www.hm-3223.net 2006-9-28 9:20:00 来源: 编辑:
文、摄影/无忌


      贵刊今年第3期有一篇《下油锅,炸红木!?》的文章,说的是一个蜡煮红木的现象,从字里行间看,作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但笔者认为,这种红木木材的预处理方法,其实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使用蜡处理家具表面是一种传统工艺,蜡煮红木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北方硬木家具最后的表面处理有一道烫蜡的工艺,使用蜂蜡用炭火炙烤多次使蜡浸入木材表面,形成一种保护层,处理后使家具表面有光泽,不易变形开裂。在这个过程中,蜡质与木材中的水分进行交换,使木材表面性质更加稳定。
      笔者认为蜡煮的处理方法最大的好处可以稳定木性。很多企业为了稳定红木木性使之不易变形开裂,做了不少尝试。比如使用水煮、油煮等等,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成功者都视之为法宝,秘而不宣。据闻百年老字号“龙顺成”也在使用机械设备和试剂进行木材实验,已经可以“告别伸缩缝”了。这都是可喜的现象,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我们提倡创新。




      有效的红木木材处理方法一直困扰着企业。一般的方法是干燥。自然干燥太费时,老式的烘干窑温度控制不准确,很多现代的烘干房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但依然有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要解决,而且烘干后的木材并不稳定,在加工过程中如受湿度与温度变化影响,依然会变形会开裂。
      原文在最后一段也认为“蜡煮红木不是不可取”。蜡煮的工艺在稳定木材性质方面,确有过人之处。蜡煮后,木材表面被封闭,受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较小,木材的伸缩性变得很小,尤其大件红木家具,加工工期长,有些达到一年,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家具结构组件变形的情况。
      可是企业也要注意,蜡煮红木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蜡煮之前依然需要干燥木材,而不能认为经过蜡煮,木材内的水分被置换掉了就无需干燥,水分含量大的木材在蜡煮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煮得太急(升温太快)温度太高,煮的过程中木头就会开裂。此外,蜡煮过的木材变硬,油性增加,加工中刀具磨损较快,而且容易打滑,伤手。还有对一些企业非常不利的是,蜡煮后的木材,如有小裂缝不能用胶粘弥合,家具也不易着色做旧,就是说企业做活得更守规矩。另外,蜡煮时木材会变软,必须使用工具定型,不过这也有好处,利用高温可以使弯材变直。最后提醒企业,蜡是易燃物,生产中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
      要解决生产中的这些问题,企业是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的,所以没有实力的企业要慎重,不宜草率使用蜡煮红木。

=================================
木材的防腐处理:
真空/高压浸渍:这个过程是防腐处理的关键步骤,首先实现了将防腐剂打入木材内部的物理过程,同时完成了部分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破坏了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高温定性:在高温下继续使防腐剂尽量均匀渗透到木材内部,并继续完成防腐剂有效成分与木材中淀粉、纤维素及糖份的化学反应过程。进一步破坏造成木材腐烂的细菌及虫类的生存环境。

    自然风干:自然风干要求在木材的实际使用地进行风干,这个过程是为了适应户外专用木材由于环境变化产生所造成的木材细胞结构的变化,使其在渐变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充分固定,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施工与维护:浸渍木含水率较高,在使用之前必须放置风干一段时间,储存中仓库保持通风,以方便木材的干燥,对浸渍木材的任何再加工,必须待其出厂后72小时以上。

    加工与安装:尽可能使用现有尺寸的浸渍木,建议用热镀锌的钉子或螺丝做连接及安装,在连接时应预先钻孔,这样可以避免开裂,胶水则应是防水的。
木材防裂技术:
1. 机械法防裂:
在已干燥的木材上用铁丝捆端头,使用防裂环、组合钉板等,用机械的方法强制木材不要膨胀和收缩,这样也可以避免木材发生开裂。

2. 改进制材时下锯的方法:
木材各向异性,在同样的温、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其湿涨、干缩系数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径向,纵向的变化最小,所以下锯时多生产一些径切板,可以减少开裂。特别是带有髓心的板材干燥时容易发生严重的劈裂,这是由于髓心附近径向和弦向的收缩差异引起的,它发生在干燥初期,最初裂缝仅呈现于端部表面,随着干燥的进展它可以向着髓心并沿纵向扩展。这种裂纹在干燥时较难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时避免生产带髓心的板材(“去心下料”)。(我太牛了,自己赞一个。做为外行,前面我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看来居然是专业的。哈哈。)

3. 涂刷防水涂料:
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减缓木材表面的蒸发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木材内外的含水率梯度,也可以减少木材的开裂。

4. 采用高温定性处理:
减少木材内裂的方法可采用高温定性处理,产生内裂的木材表层伸张残余变形可以在干燥过程结束前对木料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来消除。在处理时,木料表层因加湿膨胀而产生压缩残余变形,与原有的伸张残余变形抵消,处理后多余的水分被蒸发,随内层木材一起收缩,因而木材中可以不产生残余变形,木材内裂也因此而消除。

5. 用防水剂进行浸注处理: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剂进行加压处理,使防水剂深深的进入到木材中,以达到持久性的良好防裂效果。
6.避免把木料放在通风口处。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木料放在通风口处,容易使木材内的水分迅速丢失,表面干裂,出现细小裂纹。所以对于高档面板要做封油处理,锁住木材内水分不致丢失。对于用做收边的木线处理方法也是一样,木线为实木质地,含水率比饰面板高,木线在加工完成后,也要尽快将表面封油。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01: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发表于 2010-11-11 09:21 | 只看该作者
.

       呵呵,本来所有木材都不开裂,  还需要防止开裂吗?有那么复杂吗?     你们所见到的开裂, 是人让他开裂的,他怎能不裂?       不相信吗?


        是不是觉得俺在瞎掰??    哈哈。。。。。。。。




: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发表于 2010-11-11 12:12 | 只看该作者
新伐材马上用蜡密封。楼主是否实验过这种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竹子 于 2010-11-11 12:13 发表
新伐材马上用蜡密封。楼主是否实验过这种方法?

=================================================
竹子兄,谢谢,你说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在原始深林里面不好管理操作,工人基本上是答应而不会去做。回国入库之后我是用水溶性专用木材防裂剂,刷端头,效果不错,但是这个倒是方便操作,但是这种液体运不出国,最容易开裂的时段是新伐倒的第一个月,水份大量散失。原木端裂是出材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使成品出材率极低,成本很高。

成品家具的成本是很高的,这也是限制家具市场使用的重要因素,就算木材不值钱,制作的工价和出材率就决定了成品不可能是低价低就能买到的。

再请教下,我见坛子上有竹子兄做的成品,不知能否分享下经验。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1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6: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鸟 于 2010-11-11 09:22 发表
.

        呵呵,本来所有木材都不开裂,  还需要防止开裂吗?有那么复杂吗?     你们所见到的开裂, 是人让他开裂的,他怎能不裂?       不相信吗?


        是不是觉得俺在瞎掰??    哈哈。。。。。。 ...

==========================================
不做防裂、干燥处理的檀香紫檀家具、红木家具、实木家具,你敢买吗?大厂与小厂的技术差别最大的就是干燥技术。干燥工艺是保证木质家具质量的最重要工艺之一。

西方人的家具防裂就很简单,所有木材干燥+上漆就搞定。但是中国人讲究不上漆,要看本色,那么工艺就需要更加复杂,所以,知道红木家具为什么台面要设计有防裂槽?而西式家具则不需要,玩红木,玩的就是工艺,玩的就是驾驭木性。不止是红木,木材工业对木材调水的技术是最终要的技术。越好的马,性子越野,越需要更加卓越的骑手,优秀的骑手,是绝不会对温柔的毛驴感兴趣的,驾驭“魅影”的阿凡达最终才是王者,这就是玩红木的精神。要玩,得玩出精彩。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19: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发表于 2010-11-11 22: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用时3小时只看了麒麟论坛2个帖子,《海黄与越黄的鉴定》《非洲小叶紫檀之家》,两帖篇幅之大内容之精让人惊叹。只此两帖读后的收获,已远胜我迷上红木后两个月时间对红木的认知。感谢版主!感谢楼主!感谢好帖!:12g :12g :12g :54g :54g :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发表于 2010-11-12 0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0-11-11 16:04 发表

==========================================
不做防裂、干燥处理的檀香紫檀家具、红木家具、实木家具,你敢买吗?大厂与小厂的技术差别最大的就是干燥技术。干燥工艺是保证木质家具质量的最重要工艺之一。

西 ...


.

       楼主误会了,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        


:11g:11g:hello:hell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发表于 2010-11-13 21:57 | 只看该作者
久没上来竟然看这样一个科檀行家,楼主真是辛苦了。其实科檀姓“紫”也好姓“黄”也好,重要的是科檀正在从默默无闻到现在渐渐受人关注。它的价值不在于它姓什么而在于市场的认知度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只要被客户接受了就是好的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0:05 | 只看该作者

数一下年轮,多少岁的木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1:16 | 只看该作者

晕,眼冒金星。

金星,其实不是印度下叶紫檀的专利,很多木材表面受伤都会分泌树脂,并在棕眼断口结晶(这种说法有多种有争议说法并存,可能是树胶、矿物沉淀、侵填体。但不是伤口分泌物,我的引用不准确,谢谢woodman指正。),阳光下就像是金星。金星的定义就是棕眼冒出来的金星,简称“眼冒金星”:31g 。所以,金星都沉积在棕眼槽内。(这个是幽默说法,大可笑笑,不必计较

非洲小叶紫檀也是一样,由于棕眼很小,几乎看不见。所以,金星也很小,新切面一天以后,在强烈光线的照耀下,肉眼也看得到银星(银白色的反光点)闪耀遍布整个表面。我的相机微距刚好能够得着这些沉积在棕眼槽里的一串串微小金星,如“细雨沥沥”。但是静止画面看不见闪烁,如图那些极小的银白色小点就是被固化下来,在阳光下闪闪的金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5 0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2:23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实物标本

首先声明,我的手还是够帅的。虽然有点肥,但是那叫“肥美”。

被我的这只手糟蹋的树叶标本,在专家手里更为珍贵,在我手里糟蹋了。baphia nitida与印度檀香紫檀的树叶、树形(后续)极为相似。据《木鉴》图示树叶,檀香紫檀的树叶与这个树叶的叶形、脉络、在枝条上的位置、大小都一样,唯一区别就是,檀香紫檀的树叶尖端是圆的,而非洲小叶紫檀的树叶有个小尖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默先生描述的檀香紫檀树形弯曲,分岔很低。从相关图片来看,二者也极为相似。非洲小叶紫檀分岔很低,很多有二至三个树干从很低处甚至刚出地面就分岔,这也是本地人描述该树的重要认知特征之一。
如图所示为非洲小叶紫檀典型树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0-11-14 02: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9 09:59 , Processed in 0.19586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