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

[复制链接]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2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黄花梨的纹理之美:
无束腰霸王枨画桌牙板上缤纷的芝麻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11-2-28 23:2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2-28 23:17 发表


马鞍与香几。五足,外翻。

写到“外翻”这两个字,不由得想起某件趣事:某网站版主曾自夸其个人的某件器物如何如何养眼,尤其是器物腿足之“外翻鹰爪”。
我的天,外翻的鹰爪,难道这鹰爪被抽了筋不成,否则 ...
这个香几如今换了主人了: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3:2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与架几案大兄交流关于家具造型的因循守旧之随笔随言。到代的老旧坐具,普遍尺寸偏小。未必适合当代人之日用。】
抚今追昔,国人的形象的确与从前大相径庭。不仅仅是衣冠。
仔细翻翻历史,一直到明末,大江南北的人口数目不过五千万而已。
随着明末清初美洲番薯在神州大陆的泛滥,困扰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口粮不足问题得以解决,于是人口在康乾时期大幅度膨胀,轻松地进入亿级阶段。
有些个如今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原本是舶来品,比如辣椒,比如番薯(地瓜),比如玉米。原产地本是遥远的美洲,只不过随着福建人的下南洋与西班牙人从美洲到亚洲的殖民,这些远在天边的东西才开始在神州大地开枝散叶,一发不可收拾。
国际贸易,就是这么从萌芽开始的,明中叶而已。

如此看来,福建陈家还是对国家对民族有大功的一群,历史考据证明:第一个把番薯从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带回神州的福建人,就姓陈,然后不遗余力地在大江南北推广。

民以食为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发表于 2011-2-28 23:5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兴隆的美物,eddie兄的美文,美图,真的喜欢!赞!: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6:3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迷糊 于 2011-2-28 23:26 发表
这个香几如今换了主人了:D

回禀厅座:
这件外翻的还在。走的是内卷的那一对五足香几,陈梦家先生所藏的款式。
曾问过兴隆外翻五足香几(叶承耀先生藏款)可否割爱,老板当时答复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顺德 于 2011-2-28 23:57 发表
兴隆的美物,eddie的美文,美图,真的喜欢!赞!:48g :48g


谢谢阁下的抬爱。
图片拍了过千,不想简单成堆砌的连环画,于是仔细地观摩,用心地琢磨。
总有些有形之上的无形,值得思考,值得探究。
唯物之外,还有唯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2 | 只看该作者
一块玉的灵芝翘头案。素雅。
越黄大料的纹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6 17:03 发表
一块玉的灵芝翘头案。素雅。
越黄大料的纹理。


兴隆不缺重器大件,不过这件小东西,到更让在下动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6 17:03 发表


兴隆不缺重器大件,不过这件小东西,到更让在下动容。


于是认真地拍了个仔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6 17:04 发表


于是认真地拍了个仔细。


前前后后看了个端详。。。。。。这是个老家具残件。
材质紫檀。

这个花件的造型雅致有加。
伍炳亮先生很欣慰地介绍:兴隆新仿出品的双开门月洞架子床的造型设计,灵感就是来自这么件小东西。

所谓传承,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花件是一木而出的,造型确实很优雅。
在下07年曾写过一段关于兴隆的文字,那个帖子一时找不着了,大概意思是:
兴隆终成新仿大家。
所谓新仿,是在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仿自然是参照前人的旧物。否则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新仿,则是在肯定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潜移默化,推出新意。

这几年关于“大师”的说辞不绝于耳,窃以为大师,简单说来,不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八个字。
兴隆这些年来的出品,被模仿的款式为数不少。
仿的人多了,影响自然不断扩大,如此下去,大概也是一种“启后”与“开来”了吧。

鲁迅先生有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世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8 | 只看该作者
【与架几案大兄关于文化的随笔随言】
从来都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圣贤书读得多了,自然越发无用。
如今万事都讲求个“功用”,这“吃亏”自是少不了的,于是也只有书生意气才写得出“尘土十分归举子”。
既然是一万年太远,只争朝夕,还是当下的乾坤来得实在些,于是“乾坤大半属偷儿”。
文化这物事,也真的是脆弱得紧,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巴米扬大佛,抵不住塔利班一只**。世世代代被景仰的孔庙孔墓,禁不起文革小将区区的铁锹和锄头。
如今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或明或清的这个那个家具,天知道是怎么逃过破四旧这旷古未闻的铁扫帚。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0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无束腰霸王枨画桌前的圆凳。
大美不言。
成器大约10年,伍炳亮先生很欣慰地介绍:这件的包浆是经年使用后自然生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6 17:10 发表
来几张远景。艺术馆二楼的格局。


抚今追昔。
2006年12月10日的旧照片。当年也是在二楼。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23:41 , Processed in 0.17546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