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271
发表于 2014-8-28 19:3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感触良多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9:0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15

聊了许久的黄,换换紫吧,年关岁晚,2007,将届终点。
2007年末的红木江湖,最大的变数,或者说新闻,就是:紫檀暴跌。
跌多跌少,如今都是俱往矣了,拦腰一刀,大概跑不掉。什么叫拦腰一刀?比如实心的笔筒料,盛夏时节还是百万当量级别,2007年底等钱用,五六十万也无非是个牙关一咬。年关年关,有人张灯结彩,有人火烧眉毛。喝卤水以至刎颈上吊的丧气事也不是从来不曾有过,前车之鉴杨白劳。。。当然,时过境迁,如今褪去尘封的真实的历史事实是:黄世仁到真的是个宅心仁厚的地方士绅,筑桥铺路,助学救困。反倒是红色宣传中“茹苦含辛勤劳善良”的杨白劳,原型竟然是个嗜赌如命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把亲生女儿喜儿输掉了且不说,大年三十竟然昏头昏脑地喝错了卤水一命呜呼。
说远了,反正2007年末紫檀的一泻千里,最直观的结果,就是随之而来的火树银花不夜天之年关时节,出处不如聚处的福建仙游坝下地方,有人临窗一跳,有人举头仰药,有人至亲持刀互砍直至报销。应验了一句古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嗟乎。

2007年末的紫檀高台跳水,千夫所指的**,是林业部出身的木材专家学者周默先生于2007年11月出版的天朝史上第一部关于这种天潢贵胄的硬木材料的专著《紫檀》。在这本书中,多次远赴印度实地调研紫檀现状与存量的周默先生断言:天朝历史上关于紫檀的十檀九空说不靠谱,因为在印度有为数不少的实心料紫檀原木;最要命的是,周默先生在书中言之凿凿:印度的紫檀存量为数众多。。。。。。
于是犯了众怒。
有一种众怒,叫做众人皆醉我独醒。比如屈子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比如《皇帝的新装》里那个不懂事的孩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概也是一种犯众怒,国人的智慧,叫做枪打出头鸟。洋人把这种“出头”,叫做吹哨子的人,英文称whistleblower,新近的现行,大号斯诺登。
哨声一响,从此紫檀一蹶不振,难回2007年夏秋的巅峰。
路遥知马力,五六年之后的如今自然是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印度的紫檀,至今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向东流。而且实心大料层出不穷,50公分宽度的紫檀板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无非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所以,十檀九空说,靠不住。清末紫檀砍伐殆尽以及随后的紫檀人工林说,同样论据欠奉。
顺便说一句,周默先生吹哨子并不是头一遭。周先生吹破的第一个紫檀传说,是所谓拿破仑墓前供奉的“存檀寸金”之五寸长短的紫檀木棺椁模型。一根筋的周默先生真的万里迢迢跑到拿破仑的墓前看了个究竟,问了个仔细,然后发现:子虚乌有。不过天朝京城一传说。以讹传讹。
反正,紫檀从此走下神坛。居功至伟者,窃以为周默先生之外,无出其右。
而2007年末京城同行业内峰会“杯葛”周默先生的无奈现实,只能让人嗟叹一句:先行者从来不乏孤独。
此后围绕紫檀的话题,前前后后有多少人不厌其烦地对着周默先生的名号喋喋不休满嘴吐沫,旁的不说,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上就有不止一个痰桶。事后有同好不解,俺告诉他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对白:
中世纪欧洲最早的宗教改革领袖之一哲罗姆,被绑到火刑架上时,一个老太太冲上前去,捡了一根柴火恶狠狠地说“烧死他!” 哲罗姆没有愤怒,只是低低地感慨了一句:“多么虔诚的愚昧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发表于 2014-8-31 20:57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9:3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8-30 19:04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15

聊了许久的黄,换换紫吧,年关岁晚,2007,将届终点。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22(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朝非常热络的“握手”。
国篮兵败马尼拉,严格地说,不算外战外行。因为上位拦路的对手也叫中华,只能算做是“窝里斗”。这在从前叫做兄弟阋墙。
只是这“窝里斗”后续不断,一直演义到帝都,高潮一幕,叫做外聘的教头公开拒握天朝官吏殷勤伸出的热手,刻薄者说,这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人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和尚,也多半不大在乎这一亩三分地上的成龙或成虫。大不了卷铺盖继续走。
在下不看篮球,不懂,或者说只懂看个热闹。拒绝握手这回事,马拉多纳就干过,1990年世界杯决赛落败,他就当着全世界的面,站在领奖台上一边委屈地哭,一边拒握国际足联主席的“黑”手。若干年后,当时的胜利者联邦德国的球员终于良心发现,承认击败阿根廷的那粒点球是“莫须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人还是有点敬畏之心的好,有的人会反省,会忏悔,于是善莫大焉。有的人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所以为所欲为,无底线。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很多时候,拒绝握手之举,往往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不认同。在下也曾这么干过,2005年6月被那家所谓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资遣”的时候,在下对着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的香港人伸出的手轻轻地把头一拧,吐了一个字:No.
数日之后回去领大信封的时候,有在场者私下里表示“佩服”,心情已经释然的在下还略带促狭地补了一句:原本想说两个字或四个字的,碍于对方一把年纪,身边侧立着不止一个下属,所以一个No打发了事。对方遍猜不中,问谜底。答:两个字:八嘎。四个字:八嘎牙路。
这世上的事,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直白一点: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谈不拢,于是只有表面功夫的台上握手,至于台下如何踢脚,可以做,不可以说。老夫子的教导:君子和而不同。有些个龌龊,没办法直白,没办法见光,于是首鼠两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红木的网络江湖,类似的谈不拢么,须有。2009年的兴隆三期,在下作为召集人,后来也遇到过类似的谈不拢,怎么办?只有一个念头:闪人。这是后话了。
说回握手,人际交往这回事,有时候也真的是费踌躇。古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才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下的感悟,则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国篮兵败马尼拉的背后故事,恐怕真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才可能一见峥嵘。天朝的传统,叫做民可使由之。篮球不过**,难得糊涂。(天朝特色,犯忌讳的词被**)
红木江湖的有些个峥嵘,随着“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流逝,渐渐的显山露水。比如一直坚称“故宫的到代藏黄都是黄花黎”的故宫博物院前研究员胡德生先生,又称胡故宫,后来被京城业内人士爆出:天生一副先天不足的色盲或者色弱的眼睛,分不清红绿灯,于是从来不开车。倘若颜色分不清,看黄花梨就够呛了。
被业内人士“揭短”,从前叫做“内讧”。人说“窝里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好比两兄弟干仗,谁赢了都没什么光彩。如此看来,掌管天朝篮球运动的两大巨头一信一胡,无论谁笑到最后,输的都是中国篮球。有说天朝不就是这么回事么?无非是胡搞几下,然后习以为常。于是谢天谢地谢亚龙,信神信鬼信兰成。横批:足篮打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14-9-5 17:1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先生好厉害{: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发表于 2014-9-5 17:16 | 只看该作者
聊聊酸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发表于 2014-9-5 17:18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个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23:45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2 19:31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22(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29

继续跑偏吧,这些日子不断有同好扯到红木之外的话题,比如新近在齐鲁地方吸引了世界眼球的那一“审”。审之后,才是判。当然,不少人已经自把自为地“判”,根据不过是层层筛网过滤之后流出来的“节本”文字之所谓“微博直播”。这个“节本”,大概也可以说是主旋律认可的“洁本”。有说发展到最后进入“狗血剧情”,并总结为:看了《色戒》,知道女人靠不住;看了《投名状》,知道兄弟靠不住;看了2013这一审,知道兄弟和女人都靠不住。

两千多年前的齐鲁地方曾有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如今的天朝官吏,有人寡廉鲜耻,礼义更是奢侈品。什么叫做不择手段,口不择言,百般抵赖,这区区一年前后的时间,现行满满。从帝都到陪都,从封疆大吏到粉墨戏子,清一色的都叫做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众目睽睽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自己孩子的生身母亲与别的男人如胶似漆,这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全无敌。所谓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伟大领袖的阳谋年代,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时诬蔑忠心耿耿所说的“有党性没人性”,自然是反动透顶。只是即便聪明绝顶学贯中西古今的一代大儒陈寅恪老先生,被整得七荤八素之余,也依然弄不清什么叫做“反动”。难怪伟大领袖有这么一句最高指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一种聪明,叫做适者生存。再怎么作践自己,作践兄弟,作践家人,依然把组织奉若神明,从来都是“忠心”。因贪腐重罪负刑十一年的广东中山市长李启红在宣判之后依然热泪盈眶地说“我是从骨子里热爱党的”,让人无语。人民不过附属品。不值一提。

德国统一之父的科尔在大选落败后给胜利者施罗德的临别赠言是:国家利益高于政党利益。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的任公梁启超先生,在上下五千年里第一次悟出这么个道理:爱祖国与爱朝廷,不是一回事。同样的一句爱国,有人心里爱的是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有人爱的却是拥有国家的政权。

人还是有点敬畏之心好些。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岁月,不是没有经历过。殷鉴不远,忆苦思甜,不妨仔细端详一下天朝的昨天,如今的北朝鲜。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西哲康德则说: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原文: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直白的翻译: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让人震撼与值得我们敬畏景仰:这就是我头上浩瀚的星空与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人世间最大的恶,窃以为叫做:误人子弟。

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重建价值系统,使国人能恢复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于是愚蠢,虽千万人,吾往矣。一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却义无反顾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是观之,什么这个审那个判,都不过简单:善?还是不善?

于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坦然地陪伴孩子负笈浮游于四海之外。

幸福不过三重境界:

第一重,平安,健康,团圆;

第二重,饱暖,和睦,繁衍;

第三重,真,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发表于 2014-9-7 09:11 | 只看该作者
再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56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6 23:45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829继续跑偏吧,这些日子不断有同好扯到红木之外的话题,比如新近在齐鲁地方吸引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05
说回紫檀。上次说周默先生于2007年11月出版的《紫檀》是关于这种名贵木材的第一本专著,惹来同好异议。这不奇怪,周默先生的《紫檀》之前,当然有其他的挂名紫檀的书籍出版,最有名的,大概要数曹喆厉雪梅的《紫檀情缘》。问世年份是遥远的公元2001年。那一年,杨家驹教授主导的天朝红木国标呱呱坠地。
这本曹厉名下的紫檀著述,窃以为经不起“科学”与“客观”的推敲。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周默先生虽然也算不得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学者,至少在钻研硬木材质这个领域,周先生身体力行了不止万里路,比如跑到拿破仑墓前去求证帝都以讹传讹多年的所谓“寸檀寸金”的五寸长短的紫檀棺椁;以及不止一次深入印度深山老林考察紫檀林区水文气候与存量数字,等等等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周默先生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在2007年公开说:紫檀有实心大料(“十檀九空”说站不住);其次,印度的紫檀存量颇多(“紫檀濒临灭绝”说不考谱)。所以,窃以为周默先生至少在紫檀这个领域,当得起一个“专”字。术业有专攻。
路遥知马力。周默先生的《紫檀》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日久见人心,曹厉名下的《紫檀情缘》,因“海洋性紫檀”这一滑天下之大稽的舐菊陋行而永远被钉上了紫檀历史的耻辱之柱。
什么海洋性紫檀?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地产之黑酸枝,天朝红木国标中的所谓“学”名之卢氏黑黄檀。根本不沾紫檀半点边。
感谢互联网,拨冗查一查曹厉二人名下的著述,这本《紫檀情缘》的来龙去脉,大致可见端详了吧,保不齐是“海洋性紫檀”推手驾驭的一支传声筒。天朝的书,有相当一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宣传”,而“宣传”这个词,按照西方传播媒介的常识理解,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因为与真实不相干。宣传领域在世界范围最杰出的“大师”,叫做戈培尔, 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本朝历史上在宣传领域也颇有建树,伟大领袖得天下,就是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最有名的说辞是: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结果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下来,日本人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甚至中南西南,一路的烧杀抢掠,就是没去过陕北。难怪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当年不支持他在西南联大的爱国学生去延安“抗日”:“抗日该上前线,延安是后方,没有日本人”。“ 到敌人后方去,把强盗赶出去”。这歌词如今再看来真的很滑稽,“海洋性紫檀”就是类似的“削足适履”。因为出身海岛,于是在“紫檀”之前加上了“海洋性”三个字,至于这东西是不是紫檀?看上去“类似”。仅此而已。难怪有说曾有过这样一段十六个字的最高指示:一分抗日,两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 远了。
据说台湾也有过类似《紫檀》这等名号的书籍出版。年份算不得早,也是描述性的陈述为主。
基本上,国内如今关于硬木材质与古典家具领域的“学者”,严格地说,都算不得是严格意义的自然科学学者,而是社会学科方向的从业人员。科学与学科,不是一回事。科学讲求的是客观,实证,其特征是重复性强,逻辑性强。只要满足预设的条件,结果任谁来做都一样。学科重思辨,于是天马行空,全仗个人的悟性。所以,描述当今硬木领域的芸芸著述之落笔者,窃以为用“从业人员”比“学者”或许更精准一点,或者这么说,这样的“学者”,不是科学的学,而是学科的学。最简单的例子,有说断木的功夫叫做“眼学”。这么“学”下去,赶车的功夫就可以说是“驾学”;出庭斗嘴的功夫是“驳学”;讨价还价叫做“扯学”。于是越扯越远。
真正以科学实证手段研究硬木的自然科学学者,广东地方的何天相教授,大概算是第一代的先驱者。天朝红木国标推手杨家驹先生偏好用显微镜分析木纤维排列方式与尺寸大小,以及横向比较材质的密度高低,这些都是客观的测试手段,是以科学方式研究硬木材质的有益努力与尝试探索。据说杨老先生的材质测试仪器屡有测不准的实例,大概还需要更多的原始资料积累与分析吧。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发表于 2014-9-12 09:1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10:48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10 21:5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05
说回紫檀。上次说周默先生于2007年11月出版的《紫檀》是关于这种名贵木材的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12


有同好问:什么是海洋性紫檀?

这就说来话长了,过去的荒唐事一桩。简单概括一下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紫檀天潢贵胄,原本都说是宫廷专用的宫禁贵重物品。前清一朝,紫禁城里积攒了为数众多的紫檀长物家具。只是美中不足,时光流转到本朝,堂堂天下第一的故宫博物院,竟然没有一件紫檀原木这样最基本的东西,不免失之毫厘。于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破天荒头一遭有苏北商家学雷锋地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献为数一吨的紫檀原木。“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无故献殷勤。
反正当时风光无限,故宫博物院一众的文博大佬纷纷站台助阵或者捧场或者赏光,其中自然少不了硬木家具第一人,明式家具泰斗王世襄老先生。
事情后来就动静闹大了,因为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查有实据:出处是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于是惊动了联合国,名列世界濒危或者被保护树种的紫檀,竟然如此这般地大刀阔斧砍伐之后再敲锣打鼓出口东土?于是公文斥责。然后得到马国官方的正式书面答复:本地不出产紫檀,中国人看中的那种木头,“学名”卢氏黑黄檀,俗称马达加斯加黑酸枝。
从此有推手想方设法地强辩:官家于2001年**的红木国标所界定之正式紫檀是南亚次大陆印度出产的“檀香紫檀”,不过是明清年代所使用的紫檀的一种,简称“大陆性紫檀”;明清历史上同时还使用过大陆之外的海洋区域生长的另一种紫檀,叫做“海洋性紫檀”,马达加斯加就出产这种海洋性紫檀,当地人没文化不懂,所以没有“紫檀”这个概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后来的结果是:当年代表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紫檀”的专项对口研究员胡德生先生公开承认错误:收下的赠品不是真正的紫檀。于是告一段落。
当年捐赠“紫檀”的企业名号,如今在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的木料展示标牌上还有。这家“长江贸易部”的核心人物,大号顾永琦。后来江湖上一提起“海洋性紫檀”这件如今尘封已久的陈年往事,往往以“顾氏紫檀”一笔带过。
约定俗成,国人凡是喜欢专注人的因素,于是顾氏紫檀,杨氏红木国标,居庙堂之高也不过马哲毛概邓论,以及后续的江三,胡科,如今风头正盛的大概算习梦。洋人也是这个规矩,比如牛顿定律,高斯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甚至还有天朝知者甚少,却在美国大陆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杂烩,左宗棠鸡。
所谓的“海洋性紫檀”,另一个称谓,叫做大叶紫檀。与之相对的原本所谓“大陆性”紫檀之印度檀香紫檀,别称“小叶紫檀”。后来慢慢又衍生出“小叶中的大叶”,俗称“人工林”紫檀,则是后话了。至于这些“小叶”“大叶”是否意味着树叶的相对大小区别?否。人说“小叶”最早不过是直隶地方工匠口语中的“小眼”,指紫檀木料的棕眼细微,口语中带了个“儿”的卷舌腔,于是“小眼儿”听起来接近于“小叶”,于是以讹传讹。 姑妄听之。
不过,紫檀在材质上高下有别,却是不争之事实。有的棕眼小些,比如从前的“犀牛角紫檀”,有的棕眼大些,从前叫做“花梨紫檀”,有的几乎看不见棕眼,比如“鸡血紫檀”。所以,外观这物事不过“表面”,类似于“纸上得来终觉浅”,感性认识之上,叫做理性认识。
王世襄老先生怎么也会不认得原木的紫檀?没有答案。反正后来材质上更大的纷争之海黄越黄突如其来时,老人家早早就高挂免战牌:不参与。
老话说: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20:40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13 10:48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1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19
反正是到了2007年岁末,紫檀价格高台跳水之后一路滑落,于是有人蠢蠢欲动。
这个浅浮雕的紫檀笔筒,就是在下当年“抄底”的收获。
实物原本在2007年夏天就一眼看中(不可救药的“一见钟情”之一眼看中),奈何价格谈不拢。怎么谈不拢?上家一肚子的苦楚:“这是最好的紫檀,实心料,一吨一百多(万)”。还有:“最好的雕刻,薄雕很难雕的,全仙游雕得好的就那么几个”。然后“劈头盖脸”:“才雕一半你就嫌贵,满雕了哪里还有人要?”
谈不拢就慢慢磨,反正手里的钱永远不够。磨着磨着,磨到高台跳水了,然后年关,然后手紧,然后红头绳,然后卤水。。。,白毛女的路子。所谓的拦腰一刀,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上家后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以后再也不做这种生意了。在下心里也陡然一紧,下不为例。
这种生意着实为难得紧,首先,紫檀看材质,材质好的材料本身就不便宜;其次,实心材料更加不便宜;第三,这不是买家具的路子,家具厂家买料有数量,雕刻笔筒的工匠买料,哪里有什么量,往往一大堆的紫檀原木,十檀九空或九缺,笔筒料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最好的那一棵原木。所以,光是一个材料就比人家贵了去。然后是工。这么好的材料,一般的工匠轻易消受不起,既然用的是好工,这工钱自然也就不便宜。强强联合说得容易,整席的鲍参翅肚下来,还有个官燕甜品垫底,买单的时候怎么可能好脾气?还是广东人有智慧,归纳总结为一句:团结你我他,一起吃国家。
俺的紫黄之路,从头到底都是吃自己,所以至今对那些大手笔的为人民服务者羡慕不已。
从此认识了浅浮雕,仙游人称为“薄雕”。(“薄”读“雹”,不厚的意思,这个字敏感,希望到此为止。)后来再见那位薄雕高人的时候,对方已经基本转向沉香与犀角,因为紫檀“太便宜”,“赚不到工钱”。沉香犀角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天天有活计?于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闲时开着女装摩托逛料场,看到“一见钟情”的就立马从摩托车座位下的暗格里付现提货,然后欣欣然地拖回村里上车床。。。“雕刻很难赚钱啦”。所以“一见钟情”的都是适合光素正圆的实心圆料,无非是料钱贵一点,切割打磨多快好省,“一个星期一棵就足够过全家人日子了。”这就是在下心目中的雕刻艺术家的度日方式。这样的浅浮雕顶级高手,全仙游到2010年为止不过五个。后继无人,因为前人的道路无法重复,有谁还肯小学毕业就去当学徒,因为悟性出众,十四五岁就跟着老师傅先黄杨再紫檀海黄,然后一路的檀香沉香象牙犀角地雕过来,手不抖,心不慌?浅浮雕很要命的,一个闪失就前功尽弃,表里如一难就难在个“一”字,所以这工艺最适合用机器,千篇一律,可檀香也好,沉香也好,象牙也好,犀角也好,哪一个不是三转八角再九曲?
所以“抄底”之后,难得再见顶级材质的紫檀浅浮雕。雕刻这工艺,副作用之一,叫做掩饰材质表面的瑕疵。已经天生丽质了,何苦再在上面“画蛇添足”地雕刻来雕刻去。于是“半雕”,留一半清醒。生怕价格太贵了无人问津。在下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抄底”之际默默地来了个一枪打,门前清。就这么一棵顶级材质的实心紫檀料半雕出品,从上到下,一共九个笔筒。贵得要命,至今甘之如饴。
谨向那些近乎目不识丁的仙游农家手工雕刻匠师致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0:28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16 20:40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19反正是到了2007年岁末,紫檀价格高台跳水之后一路滑落,于是有人蠢蠢欲动。这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26
2008年初抄底紫檀的收获当然不止“一枪打”的半雕紫檀笔筒,得意之作,还有这么一个东东:一木一器的紫檀茶盘。原料是一颗紫檀大树头,居高临下一剖成二,然后顶级的圆雕雕工。福建上家嗜茶如命,于是留下最好的半边自用,那一半翻了个跟斗卖出,因为物以稀为贵。成器年代公元2005前后,那时候在神州大陆绝少有机会见识紫檀的树头。
跑个偏,这是很有意思的事。黄花梨,无论海越,早早就刨根问底,所以树头树根司空见惯了很久很久。紫檀却截然相反,基本上是树干料,树根树头难得一见。这自然不是“物竞天择”自然而然的结果,恰恰相反,同样是盗砍盗伐,印度一地因为运输的人为原因,往来东土的几乎清一色的树干,其实印度的紫檀树根树头肯定有,周默先生2007年就拍了不少照片,硕大的紫檀树根让人垂涎欲滴。可那些“宝物沉归底”的好东西统统“一路向西”,出口德英法意,人家走正规的政府投标采购渠道,高价拿去制作染料香精或者化妆品。 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价高者得。若干年后的公元2013,走遍天下的福建人开拓出了前不见古人的新招数:打飞的从印度倒腾紫檀进口。成群结队,蔚为壮观,这时候已经财大气粗,不过还是轮不到外形古怪不规整的紫檀树根树头,后话不提。
紫檀茶盘真是好东西,上家那几年天天的正宗安溪铁观音伺候,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实木制作的茶盘竟然不开裂。“硬木之王”的名头的确经得起考验。上家的原话一语道破:“天天用就没事,不要湿了干,干了湿,那样肯定不行。”说得在理,从前人家用木桶舀水,无事时也是泡在水里的,风干之后多少不免缝隙。木头就是木头,湿涨干缩,换到家具制作就成了抽涨,一样的道理。
因为紫檀2007年末的“高台跳水”,于是“抄底”,上家等钱用,年关年关,就是这么回事。直到今天,上家有时候说起紫檀茶盘还是一脸的惋惜:“那时候不卖就好了”。
至今难见类似的紫檀出品。
继续跑偏:因为紫檀茶盘,顺便也学了半点皮毛的铁观音。上家毫不客气地兜头就是一句:“你们广东人喝的哪里是真正的铁观音”。于是知道:外表光鲜亮丽的叫做“本山”。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看的本山自然更受欢迎。难怪做家具的习惯了“真的卖不过假的,假的卖不过画的,画的卖不过贴皮的”。伟大领袖的名言有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这话还有后半句:“群众需要引导”。这才是关键。什么叫引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紫檀不也是这么回事么,尤其是家具,一天到晚地吆喝着重器,以及无拼无补无白无裂,真正的紫檀制作哪里有这样的好事。于是李逵不如李鬼,李鬼换到如今自然是不如官字两把口于是从头到脚都是道理的李刚,李刚大概也不如霸王硬上弓之不讲理的李天一。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木出紫檀茶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木出紫檀茶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34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9-21 00:28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9262008年初抄底紫檀的收获当然不止“一枪打”的半雕紫檀笔筒,得意之作,还有这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003
颇感惭愧的是,在下虽然一力推崇“紫黄文化”,个人的收藏中,紫檀长物寥寥无几,真正的家具只有一套福建人口中的“太空椅”,更广为人知的俗称,叫做:皇宫椅。有说皇宫椅的“规范”称谓是“透雕卷草纹带托泥圈椅”,不消说,这样“铁齿铜牙”的,多半出自居高临下的京城。所谓“第一专业论坛”的某版主就曾经有这么一说,其他的代表作包括:紫檀人工林,海黄人工林,以及黄花梨只应该有材质之分,不应该有产地之分。
滑稽的是,在下的这套紫檀皇宫椅,还真的不是“透雕卷草纹”。首先,纹饰是霸气的九龙而非斯文的卷草,其次,雕刻手法上透雕浮雕并用,扶手透雕,靠背与角牙浮雕。所以与“铁齿铜牙”的“规范”根本对不上号。在不在“谱”不知道,反正当年一见到实物就觉得“好”,于是“掏腰包”。
皇宫椅这款长物,宫禁气十足,仅此一点,就与明式文人家具拉开了距离。而且,九龙纹饰比透雕卷草纹有更加浓郁的宫禁之气。明家具与清家具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文人家具,于是简约,于是拙朴,于是含蓄,于是内敛;后者是权贵家具,追求的是繁缛与霸气,讲究威严,高人一等。于是舍我其谁地外露,要的就是张扬。从这个角度来说,霸气的九龙纹饰比斯文的卷草纹饰更胜一筹。
题外话,纹饰繁缛的清家具,日常居家里放得太多了不大适合。不信看看故宫的室内陈设,过犹不及,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说回皇宫椅,这款长物的原型就是取材紫檀,沉稳肃穆,威严自生。制作家具,有些器形还是讲究材质取舍好些。比如明式家具,黄花梨这样的浅色系硬木就比重色系的紫檀要来得正宗。如今司空见惯的大红酸枝明式家具,怎么看都不如花梨或者白酸的明韵来得空灵或舒服,这就是“先入为主”的“约定俗成”。同样的,紫檀的清风,更贴合皇宫椅或者扇面南官帽这样的威严嵯峨。听说有不少同好喜欢在明式书案的背后放一把大红酸枝的扇面南官帽,并美其名曰:非扇面不可,要不然镇不住诺大的明式书案。这道理在下就听不懂了。扇面是厅堂的摆设,在下以为放在书斋不大适合。不信看看上博的厅堂陈设,清一色的四把紫檀扇面南官帽,这样的座具放在书房里,用上海人的话来形容,叫做十三不靠。还真不如皇宫椅坐得舒服。顺便说一句,在下的紫檀九龙皇宫椅是弯月形靠背,比所谓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S靠背来得舒服。
大红酸枝的九龙皇宫椅也见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就看出紫檀和酸枝的五十步笑百步了。紫檀材质硬朗,浮雕也好,透雕也好,龙鳞可以雕刻得纤毫毕现,大红酸枝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这里粗一毫,那里糙半厘,不过失之毫厘而已,整体的观感就差之千里了。
这套紫檀皇宫椅下手的时间比较早,那时候紫檀吨价不过二三十万,所以挑选的余地绰绰有余:四挑一。原本与上家一言为定:有合适的再来两套。结果,就没有结果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挑了,通通包下最好。所以后来下手越来越利索,而且竟然不是以紫为主。至今庆幸不已。
有说现在也有吨价二三十万的紫檀。此话不假,只是从前的二三十万一吨的紫檀,如今翻了不止一个跟斗了吧,现在那些二三十万一吨的东西,不说也罢。从古到今都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紫檀的水虽然浑,其实深不到哪里去。贵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好,便宜的肯定是好不到哪里去。其他就懒得分辨了,男不当人财路,女不误人青春。是为古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08:18 , Processed in 0.20979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