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cs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解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8-11-22 01: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3.山水景物

  山水景物.......竹节节高升,万年松,富贵树,都是主人美好愿望.........


总结:花板主人美好愿望.........事业步步高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1-22 01: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上是个人浅见,请多多指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1-22 05:0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1-23 11:4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图画中心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1-23 12:5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1-23 12: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说的好,很多人听过解释又要中毒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h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22
发表于 2008-11-23 13: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1-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wanghong at 2008-11-23 13:56:
解说的太好了!!
又有不少人要中毒了。


的确花板又是很有吸引人的地方啊!家里弄一二个花板挂下另有一番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1-23 15: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老梁 at 2008-11-23 14:58:


的确花板又是很有吸引人的地方啊!家里弄一二个花板挂下另有一番情趣.......



有寓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老梁对古典家具的人文艺术研究,颇有心得,学习了!敬佩!
从另一方面讲:该板出自浙江宁波,是以朱金两色为主旋律的古越宁派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千工床”上一快饰板,椐发现此板的浙江省文化名人古家具鉴藏家吴慈父子介绍,这是清早期的硬版《溪山旅行图》,原版的《溪山旅行图》是北宋范宽的绢本(软版)立轴,淡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自清中期的鸦片战争爆发翻开中国近代史一页起,宁派家具逐渐趋向重漆,整体被大面积的朱砂红渲染,所谓“三分雕刻,七分漆匠”漆工的精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都十分讲究,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喜庆吉祥的艺术效果。此板显然有别,雕漆并举,雕工十分精到,人物头像只有绿豆般大小,五官仍以纯刀法体现,闲静淡雅和从容释然可见,这在近代宁波朱金家具中已是鲜见。再看画面风格,以广东潮州为代表的南派木艺,画面讲究疏密匀称,层层叠叠,不受透视法约束;而上世纪初已远涉海外的浙江东阳木艺更注重雕刻表面的打磨工艺,以圆滑细腻、精美光润著称;还有唯一的文人木艺,徽州木雕,刀法简练挺拔,讲究光影艺术;这些艺术特征在该板中亦见一斑,但总体说,它还是宁派“京班体”的布图结构,主体,副体和衬体、在同一平面上各不怠慢,各景既独立又呼应,充实饱满,井然有序,栩栩如生。吴慈老师曾不无感叹的对我说:这是我几十年来踏遍山水找到的唯一一快,它应是“千工床”的内饰,至少有两快……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文化艺术载体丰富多样,现代家具已经使古家具的这种兼备实用和感教的功能完全分化,电子的极速不给人们以任何时间上的懈怠,家具已经彻底沦为起居用品,款式只是商家的嘘头和卖点,舒适方便和高效才是本质。当前社会,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财富使他有闲重新审视文化的时候,墙上的名画和桌上的工艺奇珍,他又能读懂多少?人类生活工艺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他如不服,你可问他最基本的问题,最早的木艺和漆艺他能脱口而出吗?
言归正传,当我第一眼看到该板的时候,由于是一张很小的图片,还误以为是一副卫星照片,足见先人在画面布局和色彩选择上的眼光似在天外,冥冥之中的大地,绚丽而真实。放在眼前欣赏,好似五彩堆砌的19世纪法国印象派油画,没有黑色,也无线条,用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来体现沐浴在光线中清新生动的自然景色。但它却是17世纪的东方艺术,构图不遵循“黄毛子”的黄金律,而是作立轴布局,在“失调”的比例中表现特殊的意境和作者的主观情趣,虽忽略焦点和透视,但“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其艺术手法有中国画的兼工特色,以刀代笔又矿彩髹面,好一副家具上的《溪山旅行图》,它不拘泥于刻袭范宽原作,多了些实用和民俗,也算是“古为今用,宋为清用”。
本人观点,仅作参考,欢迎争鸣。
老梁,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1-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1-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1-23 20:2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颇有心得,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1-23 20:5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多谢楼主兄的点题!  能结合有前范本的作品分析就更有意义了.........

转贴.......溪山行旅图........给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1-23 21:0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北 宋绘画作 品 。 作 者范宽 。 《 谿山行旅图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绢本 ,水墨 ,作者于树傒间题“臣范宽制”4字,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谿山行旅图 》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满中见出空灵 ,山 石树木勾勒严整 ,以 雨点皴表现 山石的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宽的代表作品。
  谿山行旅图,是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绢本,墨笔画。这一巨幅立轴山水,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传统,构图作正面的主峰,耸系冗立,占去画面相当大的位置。明董其昌评此画为“宋画第一”。范宽是北宋前期最有声望和影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本名中立,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当时人们就叫他“范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7 13:54 , Processed in 0.1777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