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a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物赏鉴] 【转】赏茶则 文房一隅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3-4-26 18: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0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笑谈尘世五百年
                      菩提岩上论婆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清 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4-26 18: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紫檀制的笔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1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fat 于 2013-4-26 18:25 编辑

茶器  
偶得一竹材,削琢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2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人澹如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4-26 1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长老石头玩的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8: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文人创作艺术与 禅



    何谓艺术,这是说不清楚的问题;何谓禅,则不可道破,因为「一落言诠,便成谬误;若经道破,已非真实」。何谓文人创作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超越技术、规范的无为之作,是超越视觉形象、理智思考的无心之艺……
    禅不可说,但有关禅的故事却很多,在此举两个较为人熟知的例子。有一个人在山中遇虎,逃至悬崖边紧抓着野藤吊着,往下看还有一虎等着吃他,往旁看两只老鼠在咬藤,此时发现崖边有草莓,他一手抓着将断的藤,一手摘草莓送入口中,只一念:「好甜啊!」二百余年前高僧弘赞为京都黄辟寺书写「第一义谛」几个大字时,一位胆大的弟子为老师备墨水,顺便也不忘批评。弘赞写第一遍后,弟子说:「不好。」「这次如何」,弟子说:「比前张还差」。弘赞耐心写了又写,直到八十四张还没得到赞美,此时,弟子出去放尿,弘赞心想,这个敏锐的家伙终于走了,于是大笔一挥写下「第一义谛」,正好弟子回来,看到便说:「杰作」。
    前述两个故事,指向的是什么,是解除外在的束缚,回归本来面目,单纯自然地来把握生命,这和文人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境界并无太大差异。此所以他们常被拿来相提并论,因为艺术的本质近乎禅,艺术创作难于分析而诉诸直觉;禅则超越智性,诉诸直观,而两者皆追求绝对的境界。当然两者之间也有巨大的差异,艺术创作往往过于自我,情感浓烈,爱憎有别,因此能燃烧生命,产生动人的能量;禅则不起分别,一体待之,因此静默自持,包容所有(非情绪激昂的宗教)。
    如果艺术与禅相近,而最为相似的必然是文人艺术创作范畴内的各种艺术形态,以下就各个不同面向来探索文人艺术创作与禅之间的关系。

外在形式
    禅不在意外在的形式,所以无所谓完美的、典范的、永恒的标准,当然就没有圣者之像,反倒是不太合理,稀奇古怪的造型能激起不同凡响的体悟,因而常被禅所看重。因为,残破的形式才是单纯素朴的自然现象,有所欠缺实为生活常态的自然显现,其实,不完美本身才有可能展现真正的完美。
    文人赏玩的内蕴温润的古玉、瓷器、书画、竹、木、石……等等,还有瘦、透、陋、丑的太湖石和老、挤、怪、丑的罗汉像,这些似乎不讨人喜爱的艺术正是文人艺术创作〔美〕所看重的。所以圆满的、发光的、华丽的珠宝、钻石、珍珠是世俗之物,也许是有迹可循,因此在艺术界,常常有以禅为创作而闻名于世者,其实,标榜禅的作者必然误解了禅,因为禅没有固定的型态,一味求简,就真的只有简单而已,,一味求丑,就真的丑陋了。一有章法,禅心就不见,成为惯性,禅机就不现,此所以自称禅作品,必非是禅作品。
    对文人创作艺术与禅来说,外在形式一点也不重要,只要得其神髓,任何形式都能涵摄各种可能。

内在精神
    前文提到禅不执著外在形式,因为禅是浑然一体、没有对立(美、丑),那是不二的世界,无分别、无思虑,所以能照见本心,这种状态是自然无为的!
    由于艺术日趋专业化,愈来愈精准,创作者都善于保存记录,整理文件,还能负责行销推广,难怪艺术世界愈益乏味,深奥难解。好的作品其实是很简单的,可以会心一笑(照见本心),甚至允许错误的存在。
    因为无心应缘,只是随缘而化,因而能物我交融、打成一片,创作时本心自然流露,不去经营,非计划性,非构成性,于是有简朴。澄澈的心境,或趣味盎然的幽默,或孤独昂然的寂寞,不论拙涩、揶揄、萧索,甚至沉敛,无不隐含着鲜活的生命气息。




审美经验
    青源唯信禅师自述:「老僧卅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此参禅第三阶段,第一度的山水为客观实体,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第二度则破除对象,山水已从客观时空脱离而趋向主观心境;第三度的山水已从时空背景中孤离,看似依然如故,但已破法执,分析性认知已不复见,主体的觉悟已经完成。
    禅宗令有三境界说,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山处寻行迹」,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从寻找本体而不得,之后破我执、法执而终悟道,李则厚认为第三境界就是描写在瞬刻中得道,刹那间已成千古,在时间上是瞬刻永恒,在空间则是万物一体,这也就是禅的最高境界了。
    浑然一体,所以是无念、无心、无别、无愿……,有无、因果、时空、美丑……都超越了,当然也就从一切世事和束缚中获得解脱,获得真正的自由,到此境界,当蓦然回首,回到平淡天真的初始状态。文人山水,虽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但笔下必得有随缘自在,到处理成。

创作之道
    怎么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在禅时顿悟,在文人创作达到逸品时,都像是禅蜕一般,把外敷的名色(尘俗)抖落、涤清,这不是外在形式的洁净、空寂,而是无障碍后本心的自然流露。
    顿悟如大死一番而后苏,逸境是繁华后的平淡天真,不假修饰,本自具足,回归一草一木,一石一坡,就这么简简单单下去,自有豁然开朗的风光。「佳趣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最好的文人画是在有意与无念、专注又放松的自然状态中形成的,和禅修的经验极其相似。
    为求悟道,为求高逸,禅者和文人创作一样,都有一段曲折的历程,大多数的艺术途径仍是在形式的「简」和内容的「寂」下功夫。形式的「简」在形式与内容上可以追求,往往得到的是简单粗率的表象, 这不是禅也不是逸,
    文化创作艺人所强调的是有,首重人品、学问,这在当代看来颇不合时宜,但人品宜解读为人的「品质」,若文化创作人的生命质地已达禅、逸的境界,才容易从心里流露出相类的意象,自心澄明才能静观自得,苦心钻营只能攀缘牵扯。
    逸的追求恐怕是得回到心灵上用功,待通达了悟时,一物即可见性。禅宗在日本的影响远胜于中国,不论武士道、射术、茶、香道、插花……皆有禅的影子,但多属规范化的寂与简。日本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石庭,以禅境而文明,在过去,学术界把白沙和石块解释为河里的石头、海中的岛屿或十八罗汉……尤有甚者,每块石头都被命名,其位置和形状,均有哲学的意义和审美考虑,许多人以为这是坐禅经验的体现,其中並无关系,无逻辑,此为沉静的裸露的境界,不宜有任何联想。没有禅修经验的人很难体验,龙安寺枯山水呈现的只是寂静,应默默地观赏,然后会心一笑即可。




当代美术
    好的当代艺术作品多近于禅,其实应该改为「好的艺术创作品多近于禅」,禅没有特殊的的时代性,是突然跩出来,超越时空的,它无所不在,不限佛门也不止于当代。只不过西方当代艺术思潮颇受禅的影响,所以当代艺术才特别近于禅。劃时代文化创作对艺术的态度和禅宗的当头棒喝,佛陀也一样,都在破执、破法,企图开显更大的可能。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自动性技法也和禅宗的忘却此身、直取本心一般,都在追求生命的解放,展现更大的自由。还有极限艺术的简明澄澈、贫穷艺术的质朴粗放,甚至从事文化创作人俗世生活,都可以在禅理找到源头。

自由自在
    禅与艺术,都在追求生命的自由,但同中有异。禅者穷究生命自身的自由(性灵的),就必须超越死、生的天堑(根本不自由),故得以身试法,限制自身物质的小自由(戒律),以换取大自由。文人艺术创作人强调挥洒生命的自由,故多放荡不羁,他们的能量聚集在创作上,以身体、情感、知识的解放来显现从有限中超越的生命风光, 不过,许多创作力旺盛的从艺人员,由于过度宣泄,常自限与疯狂的边缘,也许只有在禁锢的自我与苦痛的生命中,才能冲破世俗规范,让情感自然流露。
    宣泄、禁锢、疯狂、苦痛.......这些都是执着所致,对称、统一、冲突、均衡......这些还是执着所致。它们固然能产生激昂、悸动、悲壮或优美、庄严、厚重的感觉,但同样也能导致情感表现的耽溺,导致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概念的堆积,此皆为禅者眼中的「习气」,必须破之,才得自由。
    打破习气必是一段自我颠覆的历程,为破执、破法,得披荆斩棘,往往在苦寻不得时蓦然回首,身心放下,禅境才有可能出现,顿时山河大地、草木枝叶一起涌在眼前,无一不美,纵使是残缺或丑恶的形式中亦能吐露芬芳。

结语
    禅境有深浅之别,文人创作艺术美有厚薄之分。近于禅的文人创作艺术美,不论是古今中外艺术世界里经常有清雅凝重、澄澈混沌及朴素光辉的作品,也有死生一如,万物一体的展现,还有悲欣交集却平淡天真者,如何证得,非言语文字所能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4-26 18: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4-26 18:4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42:}{: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4-26 18:5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一组非常不错,合口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4-26 19:1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4-26 19: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8 04:04 , Processed in 0.42116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