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渔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花梨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4-9-13 16:36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也有个小叶紫檀的笔筒。。。

规格:14×12
转让。。。联系:013799602699

笔筒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9-13 16:39 | 只看该作者
2

笔筒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4-9-13 16:44 | 只看该作者
3

笔筒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4-9-13 16:47 | 只看该作者
6

笔筒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4-9-13 16:48 | 只看该作者
7

笔筒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4-9-13 16:50 | 只看该作者
8

笔筒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4-9-13 16:53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为:松鹤常青!。。

手头上还有其他笔筒,材料有黑檀、绿檀、红檀、黑酸枝、红酸枝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狼泽 发布
[B]此主题为:松鹤常青!。。

手头上还有其他笔筒,材料有黑檀、绿檀、红檀、黑酸枝、红酸枝等等! [/B]

狼泽很有好东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4-9-14 12:16 | 只看该作者
你是指哪一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4-9-15 10:41 | 只看该作者

渔民

你有和鉴定海南黄花梨(特指降香黄檀)和越南黄花梨的有效方法吗?现在用来冒充黄花梨的材料越来越多,有白酸枝,红酸枝,东南亚花梨,海南花梨公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4-9-15 11:04 | 只看该作者
区别:海南纹饰变化多端,越南的花纹比较平直;
且越南的材质一般偏黄,而海南的颜色就有很多种从黄直至紫红,
黑亮的都有,一般是颜色越深密度越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海南的香味闻起来比较舒服,越南的有点刺鼻。

俗见!望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4-9-15 18:15 | 只看该作者

狼泽

那如何区别花梨公和花梨母(降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9-15 19: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狼泽 发布
[B]区别:海南纹饰变化多端,越南的花纹比较平直;
且越南的材质一般偏黄,而海南的颜色就有很多种从黄直至紫红,
黑亮的都有,一般是颜色越深密度越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海南的香味闻起来比较舒服,越南的有点刺鼻。

俗见!望请指教。。 [/B]

狼泽说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4-9-16 12:57 | 只看该作者
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黄花黎
周 默

黄花黎在许多明清家具研究权威的著作中已用上了“罕见”、“绝迹”的文字,并进一步认为“黄花黎”成为鉴别是否明代家具的标志之一,更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述对黄花黎难以割舍的挚爱。

对于黄花黎家具的追逐、推崇,不仅在中国,而且欧美的一些收藏家、博物馆以拥有一件中国黄花黎明式家具为至高荣誉。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材质的特有魅力与简约典雅的造型,器物尺寸得当,比例和谐,十分得体地处理了色泽、纹理的组合(一般为“一木一器”),柔美的曲线及线与面的连接、呼应,引人入胜的空间几何关系的处理,均为黄花黎明式家具的尊贵地位作出了极为精致的诠释。

一.      黄花黎的基本定义

1.       本文所指的“黄花黎”其植物分类学命名为:

中文学名:降香黄檀

科属:豆科(LEGUMINOSAE)、黄檀属(Dalbergia)

          拉丁文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英文俗称:Scented Wood, Huanghuali Wood.

中文别称(俗称):花梨、花黎、花黎母、花狸、降香、降香檀、降真香、花榈、黄花梨、香枝木、香红木。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研究中心二○○二年九月十七日《关于黄花梨与香枝木说明》中认为:“黄花梨为明、清古代宫廷家具中的名贵树种,木材材色较浅,有花梨木的花纹和特殊香气,古家具黄花梨木材经现代木材鉴定已能确定的一种为海南产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国家《红木》标准起草小组的专家通过对大量明清家具的残件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研究所的馆藏标本、海南林业局所提供的当地黎民称之为“花梨”的木材标本进行科学鉴定,证实所谓“黄花梨”就是指产于海南岛的我国所特有的“降香黄檀”。

2.       本文不用“黄花梨”而用“黄花黎”原因有三:

第一.       史籍多处有“花黎”之称。宋·赵汝适《诸番志》、明·顾□《海槎余录》、明朝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卷上“占国城第一”款及清朝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均用“花黎木”。

第二.       “花黎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明·顾□·《海槎余录》)。花黎木为中国之特产,唯海南岛“黎母山”及其周围生长。除“黎母”、“黎母山”外,黎民将许多产自于海南岛的特产前均加“黎”字,如黎锦、黎幔、黎布、黎单、黎幕、黎毯、黎被、黎襜,黎兜鍪、黎弓、黎刀、黎金、黎茶等;

第三.       区别于其它进口的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花梨木类的树种。所谓的“新花梨”、“红花梨”多为产于非洲、东南亚、南亚及南美热带地区的豆科紫檀属的树种,与产于我国海南岛的属于豆科黄檀属的“黄花黎”是完全不同属的树种。大多不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学者往往将两种木材混为一谈,弄不清楚的情况下只好将木材分所谓的“新”、“老”。



二.      黄花黎名称之演变

1.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演进而产生的。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称之为“榈木”,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以至于清代的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花榈”,李宗山先生所著《中国家具史图说》(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6月第1版)第531页称“花梨木亦称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可见“花榈”这一称呼影响至今。

2.        宋朝赵汝适《诸番志》,明朝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及广东海南明、清时的地方志均有“花梨”及“花黎木”的论述,海关关志进口商品名录中也采用“花梨”或“番花梨”,这是随着唐宋明以来“朝贡贸易”的不断扩大及海外贸易的加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3.        随着海南岛的黄花黎资源枯竭,明末清初或更早来自于南亚、东南亚的花梨木(多为紫檀属)越来越多,到了清末及二十世纪初,便有老花梨及新花梨之说。至今这种说法已很少,主要是随着木材进口商、家具制造商、工匠与收藏家对于花梨木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很少还有人称“老花梨”、“新花梨”。

4.        “黄花梨”究竟从何时开始有此说法,没有权威资料可以佐证。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先生在其《张说木器》一书中认为是由于清末大量使用新的低档花梨,才在花梨之前加了一个“黄”字。也有人认为是二十世纪初,由著名学者梁思成等组建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新老花梨区别,便将明式家具中的老花梨之前加上“黄”字。

1944年北京出版了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1896-1971)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谈及“花梨”时,他认为从宋或更早到清初,中国家具中所使用的“高级花梨木”可分为三类:

A.     黄花梨——“它包括优美的明代和清初家具的黄花梨”;

B.     老花梨——“在较晚时期,特别是19世纪初叶的简朴家具中常用的、幽暗的褐黄色老花梨”;

C.     新花梨——“实际属于红木群的新花梨”;

此后,研究古建筑及古典家具的学者均采用了“黄花梨”一说,1960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也采用了“黄花梨”这一名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明式家具研究泰斗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更是将中国黄花黎家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世界上掀起了抢购、珍藏黄花黎家具的浪潮并波及今天也不见消退。

5.        1956年以前,黄花黎并没有什么正式的植物学命名。官方及民间,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和收藏爱好者均以“花梨”、“黄花梨”或者自己习惯的经验叫法来称呼。1956年侯宽昭教授在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广州植物志》中正式将海南岛黎人称为“花梨”的植物归入豆科黄檀属,命名为“海南檀”(Dalbergia hainanensis),“海南岛特产,……为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之用。本植物海南原称花梨木,但此名与广东木材商所称为花梨木的另一种植物混淆,故新拟此名以别之。”侯先生此处所描述的植物实际上应为现在称之为“降香黄檀”的黄花黎。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第46页)将“海南檀”更名为“海南黄檀”,拉丁文学名为Dalbergi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别名“花梨公”,产于广东、海南及福建,心边材无区别、无香气。这与心边材有区别,心材有浓辛香味的黄花黎(即降香黄檀)是完全不一样的,海南当地人从来也不用“海南黄檀”做家具,主要是空洞多、不成材。

6.        “降香黄檀”一词出现则更晚。植物分类学家经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海南檀”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海南黎人称之为“花梨”的植物,完全有必要另订新名。

林学家成俊卿教授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1980年出版)认为黎人称之为“花梨”的植物其学名应为“降香黄檀”,拉丁文学名为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原因为降香黄檀“为国产黄檀属中已知唯一心材明显的树种。……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均匀,常杂有黑褐色条纹,……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心边材区别明显。”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及GB/T18107-2000《红木》国家标准也将海南产的“花梨”木定名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为了更好的理清“黄花黎”名称演变的脉络,现列表如下:

序号
名称
时期
主要代表著作

1
花榈(榈木)
唐→至今
A.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

B.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C.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

2
花梨(花黎木)
宋→20世纪初
A.    宋· 赵汝适《诸番志》

B.    明·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

C.    明、清广东、海南地方志

D.    清及民国海关关志

3
老花梨

新花梨
清末→20世纪90年代初
A.       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4
黄花梨
民国初期→至今
A.       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B.       王世襄· 《明式家具研究》

C.      20世纪80年代始各种研究明清家具的论文、专著均有论述

5
海南檀
1956→1980
A.       侯宽昭· 《广州植物志》

6
降香黄檀
1980→至今
A.       1980年成俊卿· 《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

B.       傅立国主编《中国植物红皮书》

C.      吴中伦《中国森林》

D.      GB/T18107-2000《红木》


此表清楚地表明“黄花黎”称呼演变的轨迹为:

花榈(榈木)→黄花梨→花梨(花黎木)→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降香黄檀。

不过文物界、收藏界及古典家具研究专家仍称为“黄花梨”,这一名称已在国内及世界各地早已熟悉,一般的专著、论文及拍卖图录中均采用“汉语拼音”+“英文”的方式翻译“黄花梨”为“Huanghuali”或“Huanghuali Wood”,本文在前面也采用了此一传统的翻译形式,而GB/T18107-2000《红木》中将其英文译为“Scented Wood”,直译为“有香味的木材”,而“有香味的木材”有几百种,不知指哪一种,也不知GB/T18107-2000《红木》标准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4-9-16 12:59 | 只看该作者
三.      历史典籍中有关黄花黎的相关记载

李宗山先生在《中国家具史图说》第532页认为“晋·葛洪《西京杂记》曾载西汉中山王为鲁恭王所得“‘文木’而作《文木赋》。从其中对‘文木’色泽、纹理的描述看,此木很像花梨木…”。台湾·洪光明先生在《黄花梨家具之美》(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8月第1版)写道:“根据史料记载,大约早自西元第五世纪,中国人已经知道此一木材,……”。根据确切资料,明确记载“花榈”或“花梨”的应该是从唐朝开始,宋朝、明朝及清朝的有关典籍中对其描述也极为简洁,主要是从形状及心材特征、产地、用途进行记述。

1.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

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注:安南:据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古代南海地名汇释》“按唐调露元年(679年),以交州都督府改为安南都护府,故地在今越南横山(Hoanh Son)以北的地区,府治在今越南河内。”

2.       宋· 赵汝适· 《诸番志》卷下·志物·海南

土产沉香、蓬莱香、鹧鸪斑香、笺香、生香、丁香……花黎木……,其货多出于黎峒。

注:黎峒——黎人居住的以几户或几十户的自然村落。

3.       谷应泰· 《博物要览》

花梨产于交广黎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花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具。

注:交广:“交”即交趾国,也称交阯,在越南中部。“广”—广东(包括海南)。

4.       明初· 王佐增订的《格古要论》

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

5.       明·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

卷上· 占城国第一。

“其朝贡以三载。其传位受皇帝之封。……其贡物:象牙、犀牛角、犀、孔雀……奇南香、土降香、檀香、柏木、烧辟香、花黎木、乌木、苏木……。”

注:占城国—原为印度古国Campa,后将此名改为现今的越南中南部,唐以前称林邑(音Champa)。

卷中· 暹罗国第十。

“多花梨木、黄蜡……。”

注:暹罗国—今泰国。

卷中· 溜山国第十四。

“凡为杯,以椰子为腹,花梨为跗。”

注:溜山国—今马尔代夫群岛(Maldive Is.)及拉克代夫群岛(Laccadive Is.)。

6.       《崖州志》清·张嶲 邢定纶 赵以谦纂修 郭沫若点校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卷三· 舆地志三· 木类

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

注:“格”—海南黎人称木材的心材为“格”。

   “油格:—颜色为深紫褐或咖啡色且油性强,硬重的一种黄花黎。

   “糠格”—颜色黄、金黄或带红色,且油性稍差的一种。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五·木语·海南文木。

海南文木,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貍斑,又名花貍。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往往寄生树上,黎人方能识取。产文昌陵水者与降真香相似。

从上述资料对“花梨”的记载,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个典型问题(在后面加以论述)。

1.       形状:“叶如梨而花无实”(《博物要览》)

2.       心材特征:

A.     “似紫檀而色赤”(《本草拾遗》)

B.     “木色红紫”(《博物要览》)

C.     “紫红色”(《格古要论》)

D.     “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崖州志》)

E.     “色紫红微香”(《广东新语》)

3.       纹理特征:

A       “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格古要论》)

B       “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貍斑,又名花貍。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广东新语》)

4.       气味:

A       “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格古要论》)

B       “气最辛香。”(《崖州志》)

C       “色紫红微香”(《广东新语》)

5.       用途:

A       “用作床几”(《本草拾遗》)

B       “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具”(《博物要览》)

C       “广人多以作茶酒盏。”(《格古要论》)

6.       产地:

A          安南及南海(包括南番)(《本草拾遗》)、

B          交趾(《博物要览》)

C         占城国(《西洋朝贡典录》)

D         暹罗国(《西洋朝贡典录》)

E          溜山国(《西洋朝贡典录》)

F          海南(《诸蕃志》、《崖州志》《广东新语》)

7.       分类:

A          按花纹粗细分—《格古要论》

B          按油格、糠格分—《崖州志》

C         按老嫩及纹理曲直分—《广东新语》

以上除产地比较混乱外,其余基本上将黄花黎的相关问题叙述清楚了。至于“降真香”为何物将在下一部分详细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10-17 08:55 , Processed in 0.48654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