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15:5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05

上博是中华古典家具的殿堂。关于长物,如今常见,或者专家名嘴常用的称谓,叫做明清家具。这个词汇,窃以为多少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在上博仔细看一看就明白,明是明,清是清,审美风格大相径庭。简单地说,明崇尚简约,清推举繁缛。如果说审美层次的高低是从原始的直白艳俗逐步进化到斯文的含蓄委婉的话,那么,清式的审美,相对于明而言,大概不是一种进步。在下早几年曾拼凑过这么一副对子:删繁就简明韵;领异标新清风。明与清的分别,大致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喜欢清式家具与喜欢明式家具的爱好者,往往谈不拢。行内人说起买卖也承认,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很多买家一开口就是明,掏银子的时候却往往跑偏了去到清。原因么? 落落大方的粗大明,怎么看都不如清工的繁缛更值钱。于是性价比输了去。所以最好卖的座具,首推满大街的皇宫椅。大开门的清。

在下喜欢明,上博芸芸殿堂级的长物重器,在下心目中的一等一的当仁不让,有这么两件极品:首先,陈梦家先生的黄花梨五足内卷香几;其次,王世襄先生的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

前者是高人一等的礼器,造型洗练,隽永高雅,卓尔不群;后者大道至简,方正不阿,其介如石。直到如今,在下还是深恶痛绝于京城某些专家名嘴之所谓“明式家具腿足外圆内方寓意儒家的做人准则”。明式家具哪里只有区区“外圆内方”一种腿足?睁大眼睛稍微看一看就明白,外圆内方不过之一,同样的座具腿足,有外圆内方,也有内外皆方,更有内外皆圆或内外皆方,王世襄老先生的那张铁力木座椅,如今端放在上博紫檀画案正后方的,腿足间的横枨,甚至是五边形的非圆非方。扯什么“做人准则”,而且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分明有一条,叫做“虽千万人,吾往矣”。于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王世襄先生的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上上下下都是直来直往的线条分明,方正不阿不倒棱。刚烈至极。与上善若水的陈梦家先生的五足内卷香几之至柔交相辉映,是在下心目中的方与圆的两个极致。

从制作工艺角度来说,方也好,圆也好,各有各的要求。有说圆器制作很难,并扯到数量上的“十方一圆”,以对应所谓的“十清不如一明”。不消说,这同样是源自直隶地方的某些个专家名嘴,这类指点江山者最大的本事,就是居高临下的“话语权”。其实圆器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生活富足的锦绣江南,小康之家的伙房或者厨房里多半有一张硕大的圆台,这还只是给下人吃饭所用。厅堂里的那张更精美的大圆台才是府上人家进食时的四世同堂之重器。工艺这物事,直白一点,无非是一回生二回熟,业精于勤荒于嬉。而且话说回来,方器因为线条平直,器型直接,些微尺寸上的捉襟见肘,北方说法中的“皮愣窜角”,更容易自暴其短,没了遮掩。老话说: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简洁的,越容易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因为没有花里胡哨的障眼。京作嫡传龙顺城当年的八级大工匠老厂长陈书考最喜欢说两句话:“皮楞窜角皮楞框,皮楞错了装不上。”

话说回来,南北有别。北方的桌,南方的台。北方的家具制作中圆器相对少见,于是传统上把做家具的木工工匠称为方作。圆作不是没有,只不过其出品不是家具,而是。。。。。。水桶。

方圆之间见乾坤。

乾坤大半属偷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发表于 2014-10-24 15:5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发表于 2014-10-24 16:2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7:1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12

关于上博,陆陆续续已经说了不少,“林海微澜:风华绝代”里更是洋洋洒洒,且添一笔题外话吧,原帖里不方便的,或者说“另说”更合适些。

之前有所述及:窃以为襄老的收藏,个把器物不免流于形而下者器。此话怎讲?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如交椅。

上博明清家具展厅,襄老的透雕麒麟纹交椅,与陈梦家先生的浮雕双螭抵尾纹交椅,比肩而立。放在一起就很容易看出分别了。

麒麟纹的那件,首先交椅作为一种经常搬动的易损制作,透雕就显露着一种不掩饰的怯意,经不起折腾;扶手圈的弧线也好,比例也好,粗细变化也好,怎么看都觉得多少有些失之协调与灵动;整体上与腿足难免格格不入,作为一个器型,显得局促,捉襟见肘。

与局促所相对的,窃以为是落落大方。什么是落落大方?浮雕双螭抵尾纹交椅,看上去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宽大,平和,万古不磨意。于是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宁静以致远,冷水泡茶慢慢浓。沧桑过后一碧如洗,留几许岁月沉积的铁锈,无言中漠视人来人往的过客。逝者如斯夫。

后来自然是明白了,襄老的藏品,泰半动过手脚。用直隶地方的行话促狭,大概就是“插帮车”。2009年初冬在下有幸在京城造访当年为襄老亲手收拾透雕麒麟纹交椅的京作嫡传龙顺成老人李永芳先生,老人家至今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一对如今供奉在上博殿堂的器物,将近六十年前收自河北乡间,最初的模样,是散了架的大卸八块:“没有脚踏”。

当年不过北平南城地方鲁班馆做学徒的李永芳,一手一脚地把散了架的两把交椅拼接补缺,最后再编织软屉,所用的材料:当年南城天坛早市上随处可见的涤丝绳。涤丝绳的前世,是美军或国军的降落伞滑索。。。。。。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尘。

2009年初冬的那个上午,与李老先生一见如故,聊起五六十年前的掌故,老人家流水不争先地娓娓而谈,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栩栩如生。王世襄,陈梦家,杨耀,陈增弼。。。。。。于是才有后来的襄老在八十年代为龙顺成题字的水到渠成。

人说那是京城在2009年的第一场冬雪,飘飘洒洒,瑞雪兆丰年。

三个星期过后,襄老驾鹤西去。

世间空余锦灰堆。

夫子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历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红色江山下的教育,千篇一律的表述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撰写历史的人,从来都是精英。

关于上博,且到此告一段落吧。

要感谢的人很多,上博义务讲解员乔明大姐,李树人老先生,以及前后数次对在下一直心存宽容从不干涉的保安们,由得我不顾仪态前仰后哈地手捧相机忘形地拍个不亦乐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2008年的这个“林海微澜:风华绝代”帖子,是在下心目中的“积德”。

也许老了以后有机会定居上海的话,会申请到上博明清家具展厅做一回义务讲解员。

守着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的这些旧藏,对后来者讲述曾经的风华绝代的传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耳旁是不停歇的李建复侯德健的歌声:

归去来兮
老友将芜
一去便不堪回首转眼就白头
握紧双手吧紧紧的握
让你真挚的手臂温暖我的手
谁想要哭就大声的哭
让我思念的热泪和着你的泪
你的泪

归去来兮心情将芜
心情将芜
是谁忘记了你们
任你们荒芜
放声高歌啊拼命地唱
让我沙哑的歌喉
洗净你的愁
拨拨心弦吧重重地敲
让我满手的厚茧摸着你的手
你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发表于 2014-10-28 17:5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发表于 2014-10-29 21:1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发表于 2014-10-30 10:29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10-28 17:1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12关于上博,陆陆续续已经说了不少,“林海微澜:风华绝代”里更是洋洋洒洒,且添 ...

EDDIE先生的这篇“林海微澜:金山夜话”受益匪浅!正在看田家青先生所著"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王老先生提出看器要看“气”,一个老物件不必前仰后哈地来回看,而是透过整体的形制,看到设计者、制造者的意图,真是令人耳目一新。{:1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8:14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10-28 17:1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12关于上博,陆陆续续已经说了不少,“林海微澜:风华绝代”里更是洋洋洒洒,且添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19

2008年末,结束了关于上博明清家具展厅的“林海微澜:风华绝代”一帖之后,在下的下一个耕耘是:林海微澜--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这个帖子相对来说被关注的程度远远不如“风华绝代”,算盘毕竟不那么引人注目,即便顶着海南黄花梨的名头。

不过,这是在下一直珍爱有加的一番心血结晶。因为慎始敬终,完完全全是一个人的筚路蓝缕。

大概可以这么说,这个“图考帖”出来之后,所谓的明末清初海黄砍伐殆尽说,共和国六十年代海黄突然发现说,以及突然发现后随之而来的六十年代海黄人工林说,从此偃旗息鼓。

“图考贴”毕竟是登过雅昌大堂的帖子,虽然不入版主法眼而上不了精华帖名录,可在下之前关于上博的一帖“风华绝代”人气爆灯,圈子里读过海黄算盘“图考帖”的有心者,为数不少。分量如何,各自揣度。

在下之所以对一把小小的海南黄花梨旧算盘情有独钟,源头不过网络江湖某名嘴信口开河的一句“这些算盘都是海黄人工林”。既然名嘴言之凿凿说人工林源自六十年代,然后二十年成材,然后八十年代大规模地用来加工制作算盘,那么,2005-2008年在大江南北从海口广州直到上海京城尚算是随处可见的海南黄花梨算盘,怎么看都不过是区区二十年前后的制作。满打满算,这些算盘上不应该有文革年代铺天盖地的毛主席语录。

可事有凑巧,在下偏偏在这些海南黄花梨旧算盘的身上见识过曾几何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棺材见了也开个盖的最高指示。比如“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秉承傅斯年先生所追求的“整理国故”。

抚今追昔,不由得暗暗庆幸:真是碰上了好时候。

换到如今,倘若再想找这许多的真品海黄算盘,大概不可能了。

前几日听闻说:算盘如今名列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顺便跨洋联络问候了一下从前的老关系户,对方一听到“算盘”这两个字就一把无名火:“现在随随便便都过万了,那时候给你的都是便宜货。。。。。。”

惶恐中。

2008年写“图考帖”的时候,过手的海南黄花梨旧算盘远远不止一百之数。然后才熟能生巧,见微知著。于是抽丝剥茧,从文革后市场经济年代的商品“红城”版,一路时光倒流地推到文革中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之“语录”版,文革前计划经济年代的产品“无标”版。主脉络清晰可辨,其他的细枝末节就不过锦上添花了。

这是在下心目中的“学术研究”。换到从前,大概就是“做学问”。只不过这个“学问”不入流。只是再怎么不入流,终归有人来做,忝列末席也罢,关于海南黄花梨算盘,在下是第一个填空者。希望从此成为黄花梨专业学者脚下的一个肩膊。

这大概也是第一次有人专门研究历史上的海南黄花梨批量制作成品。

家具另说,因为家具的黄花梨制作,大概历史上不曾经历过这样百分之百的全海黄。到代的黄花梨家具制作中,越黄不在少数。

至今纷争不已。

话说回来,算盘这一潭水,如今也越发浑浊了。

类似家具长物的“插帮车”,在海南黄花梨旧算盘中渐渐蔚然成风。。。。。。

掺料修补不在少数,越黄是当仁不让的天然替代物。

在下最心疼的,则是为数不少的海黄爱好者所偏好的对海黄旧算盘的“翻新”。

“翻新”过后,老皮壳一去不复返,逝者如斯夫。

俱往矣。

顺便说一句:在下关于海南黄花梨旧算盘的“图考”,灵感来自荷兰的汉学大师高罗佩先生的《秘戏图考》。高氏最知名的作品,是受众广泛的《狄公案》,不过,高罗佩先生关于中华传统春宫文化研究的《秘戏图考》与《中国古代房内考》,其成就窃以为不在襄老的《明式家具研究》与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之下。

关于海黄旧算盘的图考帖完成于2008年末,恰逢行内某红木家具经营业者大婚,于是借花献佛,在原帖中有这样的字句:

“谨以此帖献给那位将在二OO九年一月十九号走入婚姻殿堂的同好.
长长久久,甘之如饴,人生一如黄花梨,愈长久愈彰显魅力.”

后来听说,某人一炮双响,得了一对大胖小子。

恭喜。

这是当年的祝福语:

给2009119大婚的那位朋友:

天天看两考 (高罗佩先生的《秘戏图考》与《中国古代房内考》)
日夜勤演操
早日生宝宝
发财步步高
......
还有:
下回上车主动补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革版海黄旧算盘上的毛主席语录标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14-11-1 10:5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20:56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11-1 08:14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192008年末,结束了关于上博明清家具展厅的“林海微澜:风华绝代”一帖之后,在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26

2008年末的海黄旧算盘图考帖之后,在下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就意兴阑珊了,从此积极回避这个是非之地 ,原因不外乎那只“看不见的脚”,专业术语,叫做“权力寻租”。这个专业,叫做经济学。之前曾经说过,在下在这个“第一专业论坛”早早就感受到居高临下的“指鹿为马”与“田忌赛马”,不学但有术。这是该论坛大开门的“约定俗成”,高抬一步,谓之管理文化。于是历次纷争之后,不变的主旋律,从来是与公正持平背道而驰的“拉偏架”。而从2007年以来的历次纷争,往往源自论坛管理者自身为了吸引眼球与提高点击率而主动而为的“挑拨是非”,以申请被围观为能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罔顾客观事实,信口开河地挑事,从最初的“人工林”之紫檀以至海南黄花梨,然后是黄花梨之所谓“只应该有材质之分,不应该有产地之分”,然后枪打出头鸟地围着首议到代黄花梨家具中不乏越黄身影的台山伍氏兴隆以滔滔不绝的口水伺候。2008年的“第一专业论坛”,就这么充斥着连绵不绝如滔滔江水的吐沫,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围绕着行内最顶尖的黄花梨家具业者。

2008年的“第一专业论坛”,就这么成就了红木江湖最具人气的过笼痰筒。恶心得让人作呕。

于是躲。因为厌恶。

2008年末在第一专业论坛曾有过一个颇惹人关注的嘲讽帖子,题目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村长,村妇与狗影射这个“过笼痰筒”的“管理文化”,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村妇”大概不明就里,还曾一根筋地喝了一回彩,谓之“好文笔”。后来自然是有不知趣者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于是扫兴,“风花雪月”先是被移帖,然后下沉,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不见天日”。

在下的“回避”,其实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源头是那个“林海微澜:Eddie的海黄文玩与小件”的帖子。这大概是网络江湖第一次有爱好者图文并茂全面完整地介绍海南黄花梨。这是在下第一次力求言之有物地分享个人的海黄收藏与见解,迥异于之前唯心而非唯物的“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只是“唯物”了没多久,在下就发现,“过笼痰筒”里棒槌当道,居高临下者偏好的是不求甚解的二百五,内容真实可靠与否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吸引眼球,契合当年的大气候,第一专业论坛需要的是芙蓉姐姐与罗玉凤,这样才能有话题,有人气,有点击率,于是也就有关注,是为“成功”。“第一”比“专业”更重要。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于是在下早早就结束了这个关于海黄的帖子,先是中止上图,然后收笔,不再继续描述物件或陈述见解。这是在下对所谓“第一专业论坛”开始保持距离的开始,顺便说一句,这个海黄帖子里为数不少的海黄制作与原木,都是在下上过手的个人私藏。简单地说,言之有物,不是信口开河的对手。全身而退,是在下当年的选择。

所以,到了2008年岁末,在下的选择,依然是个“退”,在完成了关于上博的“风华绝代”与海黄旧算盘的“图考帖”之后,慎始敬终,终以不困。

从此淡出“过笼痰筒”。

也从此开始涉足雅昌,业内最大的道场,不仅仅是家具。雅昌号称全球最大的艺术品网站,至少在中华书画,金石,瓷器等诸多汉文明的艺术领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等而下之的家具亦然。

2005年第一件越黄橘几至今,整整四年。一个本科的岁月,告一段落。人往高处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发表于 2014-11-4 22:3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4-11-7 20:02 编辑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11-4 20:5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226 2008年末的海黄旧算盘图考帖之后,在下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就意兴阑珊 ...

转不了帖。。。请感兴趣的同好自己百度吧。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4-11-9 10:38 编辑

搞不定,高科技陷阱,防转帖也是门技术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4-11-9 10:39 编辑
eddie2008 发表于 2014-11-9 10:3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102说回海黄越黄这个纠缠不清的老话题。冤有头债有主,这个海越之争的起因,是200 ...

【老糊涂了,这个帖子本来应该上周出笼的,一不小心颠倒了前后。且算作是20131231吧。做个备注】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110 (完成于20131231,被延后了的正宗20140102)

2008年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关于围绕台山伍氏兴隆的口水,印象中还有这么一个笑话,就是“五年超越伍氏兴隆”。这是很让人过目不忘的“出人头地”,与当时风行神州的网络天后芙蓉姐姐,二月丫头,以及自号大美女凤姐的罗玉凤异曲同工不相伯仲。

伍氏兴隆在当今神州古典家具制作企业中意味着什么,大概不需要在下多说。伍氏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从回收散落在珠江三角洲民间的满清民国广式红木旧家具起步,当年在行内的名头,叫做“酸枝亮”。广东人口中的“酸枝”,即江浙直隶的“老红木”。八十年代初,“酸枝亮”在省城广州的老西关之光复中路见识了海南岛出产的黄花梨加工制作的高仿扶手椅(四出头)被香港客商高价收购(当年还没有海黄这个称谓),人往高处走,于是先是从海南高价收购木料,或转手或来料加工,到1986年末1987年初,在广东台山创立自家的牌号“伍氏兴隆”加工高仿明式家具,所用的木料,主要是来自宝岛海南的黄花梨。十年之后,在大陆第一个使用来自越南的黄花梨加工高仿古典家具,然后逐步从高仿到新仿,成为行内明清古典家具的翘楚。简单地说,如今的伍氏兴隆,是高仿之后的新仿大家。

什么叫高仿?亦步亦趋。高仿的HolyBible, 首推王世襄先生于1985年在香港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

新仿,就是在高仿浸淫之后融会贯通,于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走出自己的路数。

在2008年喊出“五年超越伍氏兴隆”的那位“过笼痰筒”的风云人物,颇受所谓“第一专业论坛”老板的器重,因为绝对是能够吸引眼球的话题人物,擅“折腾”,一点不输该老板乐此不彼屡用不爽的“田忌赛马”与“指鹿为马”之前仆后继的二百五版主。简单地说,这一种“器重”,大概就是所谓“领导”的“宝贝蛋”。

有心超越业内翘楚,在从前大概被比喻为关公门前耍大刀或者班门弄斧。五年之说不能说完完全全的不靠谱,只是在喊出“五年超越伍氏兴隆”的2008年之前,不知道这位“张口就来”者有没有稍微花一点点心思了解一下:五年前的伍氏兴隆,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2008年的五年之前,伍氏兴隆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之“兴隆明式家具艺术馆”,当时的馆藏高仿新仿紫黄长物款式凡四百之数,这还不是兴隆曾经制作过款式的全部。。。。。。

所以在下以为,在紫黄领域,尤其是在黄花梨领域超越伍氏兴隆,首先在制作款式的数量上就几乎不可能。如果单论海南黄花梨,至少得等到下一茬的海黄漫山遍野成材时。

顺便说一句,当年伍氏兴隆建立自家的博物馆之时,曾专程延请业内京城高端精英如故宫博物院胡德生先生与(高仿制作企业)阅甫斋高层周默先生之流到场以示郑重。据兴隆主人说:胡周二人震惊于广东乡下台山地方竟然有这许多的黄花梨高仿明式长物制作,当时执掌阅甫斋家具制作的周默先生甚至直言相向,希望兴隆割爱库存为数众多的越南黄花梨大尺寸木料,价格“好说”。这自然是伍氏兴隆的一家之言,不过后来周默先生著述于2006年名动红木江湖的《木鉴》一书时,确曾联络过伍氏兴隆索取各式各样的硬木木样,只是在涉及到越南黄花梨的内容时,用伍氏兴隆主人的话来说,是“耍了个小花样”:伍氏兴隆原本提供的越黄木样纹理细腻,但书中刊出的木样,却大相径庭,以验证推崇“黄花黎”之胡故宫所苛斥越黄的“纹理粗疏,棕眼过大”,于是“低劣不堪”。这种“小花样”大概有点类似大名鼎鼎的“盲人摸象”,黄花梨纹理仪态万方,有“象牙”,有“象腿”,有“象鼻”,也有“象身”以及“象尾巴”,就看你摸的是哪一样。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无论如何,《木鉴》在当年是扫盲级别的一本好书,虽然在下只是草草读过网络上摘选的片段文字。还是古人说得好:“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远了,超越伍氏兴隆是一种豪情壮志,只是再好的佛经,念到歪嘴和尚的口里,就荒腔走板得让人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好哈哈一句:童言无忌。这也是2008年在下与某网络同好在闲谈时涉及此事的话语。

今日恰逢公元2013年最后的一天,满打满算,整整五年。五年前高喊“五年超越伍氏兴隆”的那一位“童言无忌”,如泥牛入海,大概多少长大了一点点。

无论如何,伍氏兴隆是当今行内的标杆,人红是非多,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如果说开卷有益的话,兴隆是明清家具的一本浩然长卷,在当今的大江南北,窃以为无出其右,尤其是黄花梨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14-11-9 11:5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08:20 , Processed in 0.13785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