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藏品如何成为"庄氏捐赠",襄老曾有这样的文字记述:
“时上海博物馆新夏在修建中,机缘巧合,吾友庄贵仑先生在筹划用捐献文物、开辟展馆之方式报效国家,并借以纪念其先人志宸、志刚两先生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承蒙不弃,枉驾相商。席其志愿,契合素旨;更感其为公解囊,不为私有。世襄则但祈可以所得易市巷一廛,垂暮之年,堪以终老,此外实无他求。故不计所藏之值,欣然将七十九件全部割爱。1993年2月 上海博物馆饬员来京,点收运沪。”
觉得这一段文字应该是最为可靠的记录了.
真不应该再去计算价格几何,这不是商业买卖,所以不应该谈什么低价廉价买下再捐给国家.这样的说法,对人对物,都不负责,更不尊重.
直白地表述,就是:襄老老了,需要个安身之所的房子养老(易市巷一廛,垂暮之年,堪以终老),而香港的庄家打算为国家做点事情,以纪念先人(吾友庄贵仑先生在筹划用捐献文物、开辟展馆之方式报效国家,并借以纪念其先人).
于是,襄老"感其为公解囊,不为私有",就为这些钟爱一生的藏品,安排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上海博物馆.
王老后来在北京"以所得易市巷一廛",因为他原来的旧居"芳家园"在北京90年代初的旧城改造中无法保存.
庄氏家族则将这些家具以庄家的名义全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并按照上博的要求捐资冠名.如前所述,有说展馆的冠名费为500万.这就是当年的门槛.
毕竟,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500万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到了1996年上博新馆开幕时,人们看到的展馆名字,都是香港澳门的豪门世家:嘉道理,何东,以及庄氏当年在上海的先人庄志宸、庄志刚.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2-9 at 19: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