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返清复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理论] 透支了升值潜力的那些黄花梨,我来告诉你神话背后的真相(217楼不断更新真相信息)

  [复制链接]
331
发表于 2011-10-15 13: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10-15 13:22 编辑
iamfrank 发表于 2011-10-15 10:13
70的玩家 像你这么让我恶心的真是少见 即便是那个迷糊 最多便是口无遮拦但是口碑还算不错 你还真是让人 ...


周末,心情不错。
正好舒坦一下筋骨,敲打一下iamfrank这块滚刀肉。

俺厉来不喜欢他这种“殃及其余”的文革陋习。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可这个下三滥扯着扯着就拉上别人垫背,其他同好如果稍稍发表一下与他不相符的声音,就成了“随我附和的苍蝇”。
这么没家教的下三滥,着实让人恶心。
子不教,养之过。

至于这个下三滥编撰的所谓“语录”,到的的确确是他倾慕的凤姐风格。不过既然俺把凤姐这个风格的行事作风已经送给这个帖子的楼主了,iamfrank最多只配小强一个。说这滚刀肉像小强,因为小强的生命力的确顽强。一天到晚的钻阴沟爬缝捡漏,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万物之灵的人类笃定无法忍受。
不过说到“语录”,滚刀肉既然能把我原文的“一躬扫地”给歪曲成“一席躬地”,其他的杜撰扯淡就都是等闲般的等而下之了。

什么叫做恶心?各位看官不妨用用70的搜索工具,看看iamfrank在这个第一专业论坛留下的痕迹。
一点提示:
滚刀肉三两年前和紫琉琅较劲,于是“嗡嗡作响”“喋喋不休”,成了70上访专业户。大本屡次三番解释依然拒不接受。于是这滚刀肉被大本挥刀一割受了宫刑:封了号。
不过滚刀肉就是滚刀肉,封了frank,还有frank1, frank2,如小强一般的生生不息。简单地说,frank之后,还有iamstillfrank.
反正到了最后,大本自己罢了休。
事后据滚刀肉自己说:大本还封了这小强做版主。。。。。。呜呼。
(以上故事根据滚刀肉在鼓楼QQ群的发言,滚刀肉曾出示大本发给滚刀肉的站内短信以证明“版主”之封)

最后,说说关于滚刀肉提到的“王大户那里买的”的紫檀。
在下历来对网上看图断木敬谢不敏。
所以早早就声明如下:

请海涵:在下在网络江湖奉行“看图不断木,看图不评图”,也请不要把在下的图片用去与别人的物件做对比。感谢相信在下的同好,也请理解:万类霜天竟自由。他人的物件与在下的紫黄不相似,不相似并不意味着他人的物件不对头。
十个手指不一般齐。


最后,也请不要置在下于难堪,非要问个是与否。
照片有局限,还是上手实物比较踏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

在下只看自己的拥有。
其他的,事不关己。
男不挡人财路,女不误人青春。
http://bbs.70jj.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42&extra=page%3D1&page=8
(在下出让藏品的帖子,可以百度“林海微澜+紫黄道场”,措辞用语,与滚刀肉的“杜撰扯淡”之区别,黑白立判。)

滚刀肉在这里扯上王大户,无非是“是非”,地道的小人行径而已。
莫非是指望以此激怒王大户,提枪上阵帮帮你这滚刀肉?

俺很讨厌这种龌龊小人式的国人的丑陋。
所以iamfrank上一回跟我说“掏心窝子”,我的感觉很直接:“好极了,那就离我远一点。”

就滚刀肉这一天到晚钻阴沟爬缝捡漏的小强眼神也好意思说“开门”?
你连门在哪里还没找着吧。

慢慢交学费。
没家教的下三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11-10-15 14: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10-15 14:07 编辑
返清复明 发表于 2011-10-15 08:45
你的原文:“就楼主你这连说话都不囫囵的表达也好意思说“展示真相”,典型的前言不搭后语。和大名鼎鼎 ...


谨回70版罗玉凤如下:
1、首先,我向往文化,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中。文化不是装的,是用来学的。
你愿意喋喋不休地说“狗急跳墙”,“放屁”,甚至“戳破底裤”是你的自由。不过这样的话说多了,无益于你的仿古家具制作
与销售。恰恰相反,古典家具的爱好者,多少讲求一点修为。有文化比没文化要好一点。尊重文化比不尊重文化要好一点。
我不希望你的生意因此而受到任何的负面影响,因为“男不挡人财路”。
这是古训。
2、其次,你的“卖树根”说让人悚动。还是你以之在70成名的罗玉凤风格。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海南黄花梨树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11-10-15 14:1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iamfrank 于 2011-10-15 14:20 编辑

70版的资深凤姐撕开了“文化人”最后的那层内衣 剩下的留给外人评说了

给楼主赔个礼{:soso_e183:} 借用了宝地 说了些和黄花梨不相关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11-10-15 14:5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iamfrank 发表于 2011-10-15 14:17
70版的资深凤姐撕开了“文化人”最后的那层内衣 剩下的留给外人评说了

给楼主赔个礼 借用了 ...

小强要走么?
鹦鹉学舌的事还是少折腾一点点吧。
还“凤姐”,一个简简单单的“抄”都做不好。
“一躬扫地”给你扯淡成了“一席躬地”。

子不教,养之过。

送你一程吧。

小强走好,
地沟得道,
油水充裕,
吃饱吃好。

路上小心。
(不是小心上路,别颠倒。中文有文化,这话颠倒了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11-10-15 18:5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0:}{:soso_e119:}
太无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发表于 2011-10-15 18: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楼上太厉害了,才注册一个月就是金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发表于 2011-10-15 19:1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另外,楼上的各位,探讨问题要学术化,不要文革化。
一种树,在一个地方到底多少年成材,这个地方的木匠是最有发言权的,或者老人也很清楚,经常去的人问问不就行了,如云南,如越南,到那儿除了看木头,买木头,了解一下风士人情也是必要的,不要光当成观光客。
海黄没了,越黄也快没了,屯着料再炒作的人应该很少了吧,当地的老人或木匠也没炒作的必要吧。问过的,出来冒个泡吧。因为,那棵粤黄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那棵树到底多少年了?(一棵树的树龄应该从发芽开始吧,如果移栽,移栽前多少年了,都要搞清楚),这棵树如果在短期内成材,是特例还是带有普遍性,这一点也要搞清楚,如果对黄的探讨只是围绕一棵孤证展开,从而进行推测,这是形而上学的作风。
比如,这棵树确实就在那儿,格也在那放着,那么,是不是这棵树上下的格都一样粗?
还有,既使50年能长成60公分的格,如何消除象我们这些没见过黄树的人的疑心,我们这儿,象楸木(我们当地最好的家具用材)50年要长成连树皮在内60公分的直径也是不易的,可这是软杂木。当然,我们是温带,假设长两年不如热带一年。那么松树呢?50年能长多少公分?这个东西真是想不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19:2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eddie2008 发表于 2011-10-15 14:04
谨回70版罗玉凤如下:
1、首先,我向往文化,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中。文化不是装的,是用来学的。
你愿 ...

你继续忽悠!是我挡了你的财路了吧!?
我用事实说话,别人把事实呈现出来,我只管拍给大家看,至于当了谁的财路,跟我丁点关系都没有!我还没能耐到一个帖子挡了了别人的财路。要真说当了谁谁的财路,那也该他,谁叫他没能像某些人那样有个好进货渠道呢,人家三年不开张,一开张顶你十年几十年!

至于黄货的前景,每个人都有权力去分析,只要不是弱智的,不过也有那么一些相关利益者,也很在乎别人做这类分析,因为会影响了演戏的氛围!
有人说自己学化学,不过没看出具备了化学知识的素养,只看到了不断地在强词夺理,不断地忽悠。

我不当别人财路,你也别太高看我了,还没有能耐到影响别人财路,我就一酸文人罢了,估计像某些人猜的那样:没倒腾黄的,嫉妒别人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11-10-15 19:4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西葫芦 于 2011-10-15 19:4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发表于 2011-10-15 20:3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路过,不关我事,反正黄的玩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发表于 2011-10-15 23: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广州日报》4月13日报道的广州市内被偷砍的黄花梨树图片,报纸上说树龄60-70年,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电线估算一下尺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发表于 2011-10-15 23: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汇盛隆 发表于 2011-10-15 23:05
这是《广州日报》4月13日报道的广州市内被偷砍的黄花梨树图片,报纸上说树龄60-70年,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电 ...

据报道,这里的居民从来不知道这些是珍贵树木,只知道种子是从南洋(广州市民对东南亚的称呼)带回来,应该是真正没有被人工悉心照料的自然生长的树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3
发表于 2011-10-16 00: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10-16 00:59 编辑

习惯:先原文引用楼主的话(蓝色字体)。
++++++
你继续忽悠!是我挡了你的财路了吧!?
我用事实说话,别人把事实呈现出来,我只管拍给大家看,至于当了谁的财路,跟我丁点关系都没有!我还没能耐到一个帖子挡了了别人的财路。要真说当了谁谁的财路,那也该他,谁叫他没能像某些人那样有个好进货渠道呢,人家三年不开张,一开张顶你十年几十年!

至于黄货的前景,每个人都有权力去分析,只要不是弱智的,不过也有那么一些相关利益者,也很在乎别人做这类分析,因为会影响了演戏的氛围!
有人说自己学化学,不过没看出具备了化学知识的素养,只看到了不断地在强词夺理,不断地忽悠。

我不当别人财路,你也别太高看我了,还没有能耐到影响别人财路,我就一酸文人罢了,估计像某些人猜的那样:没倒腾黄的,嫉妒别人了。呵呵
++++++

劳动楼主发站内短信给我了,说来说去,无非是不希望我再回帖子。
就到此为止吧。
权且做个总结,也希望楼主好好看个清楚。
1.首先,我原本问楼主的话题是透支“未来几百年”的升值空间怎么算出来的。当时想法很简单:这几年对着黄花梨胡说八道的人不少。可一旦仔细问一问,绝大多数的胡说八道者连黄花梨的过往价格变迁都语焉不详,根本找不到门的方向。如果连过去三十年的黄花梨价格都不了解,以后三百年的价格能说得准?我个人在网络江湖算是对黄花梨用心颇深的爱好者,这几年也身体力行地看了不少到代的,以及当代的黄花梨制作。
对我来说,绝大部分的海黄越黄是可以分辨的。无非是察,嗅,权,三个字而已。
2.其次,楼主一而再再而三的预设立场,认为我“偏帮”兴隆,于是张冠李戴,妄加揣测,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闹笑话。这不应该,也不客观。恰恰相反,楼主的说辞也好,推理也好,我看到的还是主观臆测的成分为主。所以,我认为楼主的观点,多少类似于网络江湖中常见的关于黄花梨的“偏见”。而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3.第三,楼主认为我有“立场”,也自诩为“挡了我的财路”。这个可以理解,毕竟看法不同。不过我的立场很简单,楼主依然在雾里看花,所以我继续重复一回:我个人不知道海南黄花梨多少年成材。(重复:成材)。我只是了解到在海南岛生长的黄花梨黄白料平均17年成格(重复:成格),紫红料平均32年成格。如此而已,所以依然认为:自己知之甚少。

于是何来立场?
成格与成材是两回事
先成格,然后才成材。
成格的数字,我也只见到唯一一个报道。
所以没打算敲锣打鼓。
国内关于黄花梨的学术研究成果,真的是凤毛麟角。

同样,大江南北,有一点年份的黄花梨植株,人工也好,野生也好,数字上也比较单薄。2005年元亨利杨波先生把海黄送上天堂之后,才有大规模的人工栽种。福建漳州一地据说就漫山遍野。
可话说回来,海南岛是热带雨林气候。
在下所在的广州,虽然也当得起热,当得起雨,但按照科学的气候划分,海南岛以北,隔着琼州海峡的粤西也好,广州也好,最多是亚热带而已。
旁的不说,海南岛盛产的橡胶与咖啡(都是热带植物),一过了琼州海峡就水土不服,怎么伺候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说的已经不少了。
我只知道,关于黄花梨,无论海越,楼主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与我都相去甚远。得罪了,虽然我的黄花梨藏品当得起“颇丰”,我无意“欺负”楼主,恰恰相反,我觉得黄花梨文化在中国,多少代表一点汉文人审美的“文气”,而不是紫檀所反映的一种“官气”(满族异族统治历史导致的客观现状而已,我个人也喜欢紫檀,也有不少收藏)。
所以我很感谢黄花梨,让我这个理工出身的人能够潜心学习传统中华文化。
于是也就越来越“之乎者也”,因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少在黄花梨面前,在下心中有一个诚字。

最后,寄语楼主,你的眼力真的有问题
上博那么多明黄家具,你既然是做这一行的,最好还是去好好看看实物。看过了,你大概就不会说什么要越南林业部门出具证明这样的胡话。
你看不出我具备了化学知识的素养,更说明你的眼力不行。也无非是楼主另一个睁着眼睛说胡话的现行。
我在化工行业十几年。。。。。。入门之前,有一张过硬的专业文凭。
所以,那些说“蜡比漆好”的,鱼鳔胶好得不得了的,在我这里多半绕道。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高下立判了,什么是初粘力,什么是持粘力,涂料油墨粘合剂,在我这里大同小异。

至于楼主自诩的“酸文人”,拜托,还请斯文些吧,有些个措辞用语,着实不是文人的作风。诸如:放屁戳破底裤,甚至“狗急跳墙”。

我倒是更相信,楼主没有受过规范的科学实证研究的教育,所以在逻辑推理与逻辑思维上左支右绌,以至前言不搭后语。

就这么多了。
我喜欢黄花梨,仅此而已。
所以乐此不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发表于 2011-10-16 01:2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ygcncncn 于 2011-10-16 09:38 编辑


兄行文用词,如不是意有特指,请慎用引号。供兄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09: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我给eddie2008地站内短信,大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0:43 , Processed in 0.15650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