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迷糊 at 2007-9-22 22:41:
小心酸枝吧!要上劲!另有传言有上百吨的越黄进入国内及另有几个柜的小叶进入口岸,近期紫黄可能涨幅会停一停。
[ Last edited by 迷糊 on 2007-9-22 at 22:53 ]
呵呵,迷糊兄对酸枝比较看好.
再跑跑题.
这几个月与些行内商家走得比较近,大致的说法是:
五六月份越黄卖疯了,无论家具工艺品都好卖,以前的滞货存货大件重器都有人扫.
但进入七月中旬以来,到九月初,越黄的制作,除了皇宫椅,基本上都比较沉寂.与此同时的七八月份,大红酸枝家具卖得非常好,供不应求.卖家的理解是:越黄涨得太快,原来不少属意越黄的潜在买家退而求其次,成全了大红酸枝.而手上捏着越黄的商家,也普遍惜售,担心后续供给接济不上,所以卖高不卖低,利润率第一,不求大量.
酸枝是不错的红木,接受面也广,两广福建以至江浙,到处都有酸枝的老家具.量大了点,多了点.
如今的福建,到处都是越黄皇宫椅.在下以为这是好事情.泛滥,也许降低了水准,同时也降低了门槛,从而推动了普及.有普及才有基础,有广大的受众.也只有在这个背景下,卓而不群的上品良品精品,才有机会显露出其稀缺与可贵.鹤立鸡群,首先得有个群.
事实上,这个夏天,越黄皇宫椅也卖得很红火,所以价格一直往上走.
因为曾经多年的破四旧,以旁观者清的角度,海外业者会觉得:传统红木家具制作,在大陆是一度的断了香火的.八十年代国门初开,大陆沿海个把有量有质的红木大厂,往往是有外资背景的两头在外,所以即便中越交火,这些两头在外的外企合企依然可以有稳定的越黄泰缅花梨酸枝供给,而销售的市场也是芸芸海外几千万华人.如今声望益隆的这个联那个联的来自南方的新派红木大厂,追根溯源,都有当年外资大厂学徒的身影.
如今高仿明清家具的国内市场已成气候,可以说是续上了香火.但要求传世精品超越明清,窃以为还是一个过程.才续了香火而已,开枝散叶子孙繁衍,且徐而图之吧.
再上个细图.北越黄花梨树干大料的纹理.
木材的棕眼,觉得有点象人的皱纹.老旧黄花梨家具的棕眼普遍比新料要宽些,粗些.看上去有微绽的感觉.有说家具越用越新,此说单指包浆光泽说得过去,但棕眼不是这样.人老了,皱纹只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