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

[复制链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22:4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0 22:28 发表
素身五足外翻三弯腿托泥香几。
“几”,辈分大概最高了吧,早几年不少京城专家名嘴千篇一律地说“书房第一”“厅堂第二”,以及所谓的“木中之王紫檀”,“木中之后黄花梨”云云,多少与“眉毛胡子一把抓”相去不远 ...


仪态万方黄花梨,大美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22:4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螭纹台座,也是“几”。
这个造型的长物在王王世襄先生笔下的明式家具十六品八病中不幸被列为八病之“臃肿”。
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八病: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22:4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关于架几案大兄上图的辽国出土家具与架兄和沙发兄的随笔随言
上下五千年,一部二十四史在书里,还有一部二十四史在地上地下。
家具这长物,写在书里的寥寥可数,梁思成先生开始向西方学习建筑学的时候,据说上下五千年,神州上下关于建筑的书籍只有区区两本,最早的是宋人李诫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如今古典家具成为神州文化新宠,一众专家名嘴断代忙得不亦乐乎。只是这代怎么断的,就真是难得糊涂了。
反倒是2011春节晚会段子里那位收藏家角色的凡事通通“埋起来”的说辞,到真的是一针见血。
如今这“埋起来”的东西层出不穷。
有些个地宫绝对经得起推敲,有些个出土器物,怎么看都不舒服。比如“曹操墓”的那个石枕头。

还是傅斯年先生说得好:史学就是史料学,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前提一点: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这大概很容易看明白的,路遥知马力。
只要放在时间的坐标里前后比照,有些个专家名嘴不用三两年就照得一览无遗。
所以文化这东西,窃以为不是打造出来的,物竞天择。经得起时间洗礼而慢慢沉积下来的约定俗成,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文化。

[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3-20 23: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11-3-20 23:1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仰视。已然不可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5:2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forrest 于 2011-3-20 23:19 发表
仰视。已然不可攀。


谢谢关注与评点。
所谓兴隆,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真实的兴隆,只会比这些图片所展示的更有内涵与包容。
兴隆艺术馆2004年开馆,伍炳亮先生从2002年开始才用心存留兴隆制作的家具款式。
2002年以前的不少制作,早已漂洋过海,回归无期。
兴隆从1986年末(1987年初)开始制作与修缮明清款式古典家具。
至少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止,绝大部分的制作,源源不断地流了去香港,澳门,台湾,星洲,以及大洋彼岸的花旗。

那些说超越兴隆的,不知道“超越者”所说的“超越”具体何所指。
论产量,夏利倒是早早就超越了宾利。
论影响,上海滩一地,范志毅远远超过范尼。
论身高,马拉多纳梅西远远够不着姚明。

紫黄制作的古典家具之造诣,尤其是黄花梨,窃以为兴隆是当今中国大陆的翘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54 | 只看该作者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1 23:55 发表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花板,黄花梨。旧物,年代不可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1 23:55 发表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紫檀。罗汉床腿,十檀九空,填补,空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的紫檀也是这么回事。
旧物,年代不可考。大概入得了清吧,妄自揣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1 23:55 发表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紫檀,花板。旧物,年代不可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1 23:55 发表
跑个偏,看看这“臃肿”旁边的一点“锦灰”,虽不成堆,多少是个“锦”。
老旧家具木器的零配件。


传承传承,这些老旧“锦灰”,多多少少蕴涵着从前的文化与智慧。
与古人同行,从中汲取营养,启发灵感。
所谓继往开来,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前面未竟的一个猜猜猜:
年代?
“作”风?

这件算是哪里的“作”?
材质不必质疑,大开门的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2 00:01 发表
回到前面未竟的一个猜猜猜:
年代?
“作”风?

这件算是哪里的“作”?
材质不必质疑,大开门的黄花梨。

回到前面未竟的一个猜猜猜:
年代?
“作”风?

这件算是哪里的“作”?
材质不必质疑,大开门的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15: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3-22 00:03 发表

回到前面未竟的一个猜猜猜:
年代?
“作”风?

这件算是哪里的“作”?
材质不必质疑,大开门的黄花梨。


揭晓答案吧。
这件长物是十七世纪明末清初年代的黄花梨如意纹翘头案。
修旧如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发表于 2011-3-22 22:25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发霉的官箱来历不凡 呵呵 可惜了!在我手里绝对伺候得服服帖帖: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3 1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tao 于 2011-3-22 22:26 发表
那个发霉的官箱来历不凡 呵呵 可惜了!在我手里绝对伺候得服服帖帖:hehe


这件官皮箱的来历,但愿不是“颠沛流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书《明式家具珍赏》的时候,这官皮箱肯定是在册的“国有资产”。
至于这“国有资产”是如何“流失”到九十年代中叶的嘉德拍卖会,卖家是否是原来的主人“龙顺成”(北京硬木家具厂)?如今大概很难“考”了。
八十年代的“龙顺成”(北京硬木家具厂),是四面透风的墙。
六七十年代拜“破四旧”所赐,积累而成堆积如山的老旧家具与木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人心不古而“落花流水”,上上下下的上下其手,于是库存日渐“江河日下”。
大有大拿,小有小取。最不济的“进班房”。
听说当年就有不上道的内部职工怀里揣着紫檀墩子(小鼓凳)被抓了“现行”判劳教的。这自然是“不问自取”。
如果诚如孔乙己所言的读书人盗书不叫“偷”而叫“窃”,这私揣“紫檀墩子”的大概也算不得“偷”。
在下早两年在京城遇到龙家旧人聊到当年的“难得糊涂”事,这样的“小节”属于让人无奈的“笑料”,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倒是进了班房的听说后来改了名字,果然“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成了“家具大师”。
听得在下如坠“云里雾里”。
姑妄听之。

[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1-3-24 08: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9 06:08 , Processed in 0.39914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