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376
发表于 2015-1-25 22:1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0:1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12
2009年的红木江湖份属冰河纪后,交投单薄。在下的收获也屈指可数,倒不是不舍得花钱,恰恰相反,在下是宁愿借钱也敢买黄花梨的爱好者。老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在黄花梨面前,在下道行浅薄,首识黄花梨远不过2005年6月,迄今也不足十个春秋,可在下当得起好之者,也绝对是地地道道的黄花梨的乐之者。只是2009年,不仅阮囊羞涩,上家也越来越不肯赊数。。。。。。
曾几何时,在下颇享受“信用消费”的洒脱,看上了就捧走,回头慢慢找数。京城黄花梨大买家海岩先生曾说过:“出门看黄花梨的时候不带钱包,只有打车的一点点现钞”。在下就是这么不争气的“落魄”,只是海岩先生不带钱是怕自己头脑发热,所以自设紧箍咒,指望着三思而后行,结果往往是与心仪之物失之交臂,在下的“落魄”,是明明兜里缺米也依然一根筋地先下手为强。如今桴游海外,背上依然负着一个大大的窟窿。。。。。。打住。
2009年,各行各业都缺钱,上家不肯赊数了,在下自然没多少空间与余地去腾挪。犹记得年初的时候黄花梨名匠吴永强来上海,在下勒紧裤带扛了两个花瓶和算盘,现结。阿强的派头依然十足,下榻处是城隍庙附近新建的五星级酒店豫园万丽,富丽堂皇的奢靡风格,吴大名匠依然牢骚满腹:想订金茂君悦的商务房,竟然没有。上次住过,不错。
在下心里不由得打鼓,一个硕大的海黄花瓶也抗不住几晚的房租。
2009年上半年,在下小别广州,到大上海讨生活。大气候是珠三角风华不再,诸多制造型企业纷纷北迁或西移,有金融风暴的后遗症,更早一点的缘由,大概是天朝地方政府的政策,大道理叫做产业升级,形象的说辞,谓之“腾笼换鸟”。在下谋生的职业是化工,在欧美叫做夕阳产业,九十年代在珠三角朝气蓬勃,十年之后,沧海桑田。化工领域随处可见不过尔尔的对二甲苯PX,至此已成过街老鼠,于是高雄厦门,大连宁波,然后漳州,然后茂名,到处民怨沸腾,打住。
在上海从事的业务,依然与涂料油墨粘合剂等精细化工有关联。涂料也好,油墨也好,粘合剂也好,与硬木家具多少有一点藕断丝连。 在化工领域,这三大类东西大同小异,不外乎溶剂与溶解物,区别只是溶剂的比例大小而已。在硬木家具上的应用么,例如顺色,例如涂漆(包括烫蜡,蜡在涂料油墨粘合剂中是很常见的基础原料之一),例如胶水(包括鳔胶,牛骨胶,以及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502与101)。早些年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有不少鄙夷顺色用鞋油与越货加工中使用气味刺鼻的煤油的声音。其实论技术含量,鞋油比烫蜡用的所谓“纯蜂蜡” 要先进了不知多少个世纪。如今名满天下的法国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百多年前手工缝制皮具时,用的线就是浸泡过纯蜂蜡的,如今依然标榜,可纯蜂蜡容易长霉菌。所以,如果今天的路易威登依然坚持始自古希腊的传统工艺用蜂蜡浸泡缝线的话,蜂蜡里无论如何得添加现代化学工艺合成的防霉剂。工艺也好,技术也好,肯定是不断进步的,因为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顺便也说一句,煤油是上好的天然有机溶剂,行业内的标杆之一。而顺色也好,匀色也好,用到的颜料或者染料,其分散性在有机溶剂中的均匀与一致历来是关注重心。
远了,反正2009年的收获,普遍不富裕。在下出勤上海,也无非是指望着挣一点过日子的铜钿。
仙游坝下的紫黄名人如吴永强,也不得不走出去。不过区区一两年前,北京上海,多少豪爽大户枉驾屈尊,趋之若鹜地挤在他坝下工艺街一侧的破败小楼里,裸露的红砖栉风沐雨,只有向街的一面贴着条形瓷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发表于 2015-1-30 08:5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发表于 2015-1-30 21:2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8:07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1-28 10:11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12
2009年的红木江湖份属冰河纪后,交投单薄。在下的收获也屈指可数,倒不是不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19
冰河期的红木家具行业,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制作上的有心无力。一方面虽然有不少企业潜心钻研工艺,提高出品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却是全行业在整体上的萧条,无论营销还是加工。一个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家具边角料来源的捉襟见肘,尤其是黄花梨,2006至2007年随处可见的黄花梨凉席,从此走向绝迹。
海黄自是不必提的,原本就不富裕,即便是在沸反盈天的红木元年公元2007,真正的海黄凉席就数量有限,而且多半是早早就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行内人扫了去。这话如今说来大概不会得罪人了,首先,黄花梨凉席这种制作,源头是福建仙游。珠三角的新会台山虽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染指海黄,那个年代没有心思动这种小脑筋。九十年代后期越南黄花梨重返神州,新会台山中山广州,加工越黄家具的企业遍地开花,可车载斗量的边角碎料,多半塞进灶下一烧了之。民以食为天。直到“人穷志短”勤俭持家的福建人粉墨登场之后,黄花梨的凉席也好,手串也好,才开始渐渐地登堂入室。2005年海南黄花梨被元亨利一手推举上了天,此后北上广深“海黄”凉席层出不穷,那时候的主旋律,是用越黄根料或者油梨李代桃僵,掺海黄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很微小。原因很简单:地主家也未必有余粮。打住。所以,凉席这物事,泰半是越黄。可以这么说,先有家具,然后有凉席。福建人真正大手笔的是越南黄花梨。
2008年开始,越黄家具的加工制作从原本的大刀阔斧走向涓涓细流以致式微,越黄凉席自然而然地也就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王小二过年。后话大概不必提了。当然,在所谓“第一专业论坛”不乏脑子里进了水的“总是有理”:福建大把的越黄,想做凉席有的是。这种吃地沟油长大的小强思维模式非正常人可以理解。这世道,从来不曾有过脑筋正常的人专门开大料做凉席,且不要说凉席这样的小尺寸,库房里大把海黄的台山伍氏兴隆,从来就不曾大方地用自家的材料切削笔筒与花瓶,虽然伍老板的大方在江湖上大大的有名。
说来让人唏嘘,黄花梨凉席,也就那么区区三几年的“怒放的生命”,很快就难以为继。
有意思的是,黄花梨凉席终归是曾几何时一度的风靡大江南北,人称“木中之王”的紫檀,却怎么折腾也没有这种好事情。原因何在?、
其实曾有福建人做过紫檀凉席的,只是同样是吃螃蟹,黄花梨凉席,叫做“物尽其用”;照猫画虎地轮到紫檀,就成了交学费。因为真正的紫檀,从前也好,现在也好,在原产地印度的一大主要应用,叫做染色。所以,紫檀凉席掉色难免,根本睡不下去。
新近听说,有人开始打酸枝凉席的主意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是大先生的原话: “这正如世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黄花梨凉席,就是这么一条路。
大先生没有说,走不通的路,多少人走也没办法成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发表于 2015-2-2 13: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28:}{: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发表于 2015-2-2 14:0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发表于 2015-2-2 20:1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8:46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2-2 08:07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19
冰河期的红木家具行业,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制作上的有心无力。一方面虽然有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26

刚刚听闻说,业内故交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被喝停团购,据说还有人“举报”违规操作云云。这个“规定”,是管理者画蛇添足的“团购之前须有打样实物”,否则就是“空手道”。
不禁晒然。
红木网络江湖的第一次团购,且以为是2007年初古典网的阅甫斋出品之大红酸枝小翘头案与檀香紫檀花几,那一遭的破天荒,汇聚了天时地利人和,一炮而红。天时是2007年红木家具元年的大气候,团购搞手的前期宣传手段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登着阅甫斋京作御制的名头之高一呼,果然是八方响应。之后的交货,竟然劳动了当时故宫博物院宫廷家具专项研究员胡德生先生现场讲评与签注,风头十足。搞手趁热打铁,一而再,再而三,势如破竹。最成功的壮举,大概是隆重推出了至今名头响彻红木网络江湖的大名鼎鼎的“富贵”凳。这位当年阅甫斋网络团购搞手的正职是直隶地方某民办中学英语教师,是地地道道的“富贵凳之父”。
其实历史上原本是没有“富贵”凳这个称呼的,搞手当年最让在下心存敬重的,是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前不见古人的匹夫之勇。2007年初网络团购打响了第一枪旗开得胜,然后直捣黄龙,竟然把为阅甫斋代工的工匠给挖了一个两个出来,专门制作外形尺寸不过三十厘米见方的王款小方凳,投石问路,还特意给这款名不见经传的小方凳起了个吸引眼球的好名字;富贵凳。然后大获成功。
斯大林有一句名言: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如今说来大概问题不大了,2007年名头响亮的故宫家具专业修缮指名机构之正宗京作阅甫斋,人说当时只有区区八个木工。所以,网络团购的制作数量一多,自然而然地就走向“代工”。这没什么好忌讳的,伍氏兴隆在历史上就不乏代工者,后话不表。反正当时阅家的代工者中有一对河北地方的叔侄,后来被“富贵凳之父”挖出来专门打造“富贵凳”,成就一段网络红木家具制作的传奇故事。再后来,多少有点让人伤感,人说叔侄中的幼齿者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
说回“富贵凳之父”,当年在古典网风生水起之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时兴起,竟然动了在“第一专业论坛”照猫画虎的心思,事先没跟村干部打招呼就大剌剌地发帖子团购,还颇不知足地埋怨村长“不给这么好的团购帖子加精”。捞过界,这还了得。果然被不是省油的灯的村长一巴掌打下马来:叫停。潜台词多半是:“交了香油钱否?”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我的地盘我做主。
正职教英语的富贵凳之父的本事,无非是把村长名号的bigben给存心歪批成pigben,发泄几句不满,过一回嘴瘾了事,想省油则门儿都没有。
那时候的村长,城门楼子上还没有如今“第一专业论坛”的匾额,所以对称谓的bigben也好,pigben也好,难得糊涂,反正重点是“油”,不大在乎“pig”。
在下与富贵凳之父素未谋面,只是心存敬重。后来多少有了点不期然的瓜葛,则是后话了,卖一个关子,由头是伍氏兴隆。只是这事情和伍老板半点关系都没有,节外生枝,出自老板的“鞍前马后”。慢慢分说。
与富贵凳之父倒是在网络上有过几句不着调的英文胡扯,比如当年英超新贵切尔西之意大利教头拉涅利在记者会上把球场如沙滩之beach给歪嘴说成了bitch;以及促狭兼好胜的不列颠球迷自吹自擂的Pele is good; Diego is better; but Geroge is Best.这是语言的引人入胜之处,多少也可以高抬一步,谓之文化。贝利当然好,更好的是迭戈(上帝之手毁了英格兰的世界杯1986),可最好的球员,叫做乔治贝斯特(George Best)。这位港译佐治贝斯的不列颠足球天才,是曼联三圣之首。这个花花公子最有名的壮举,是搞定了不止一个两个三个的世界小姐。天才总是无拘无束。
远了,富贵凳之父把bigben给折腾成pigben ,绝对是无师自通。
他是当之无愧的红木网络团购第一人。
话说回来,团购的规定也好,规矩也好,在下认为必不可少,无规矩何以成方圆。只是有了规矩,就意味着从张口就来的“人治”走向“法治”,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只是江湖事往往是“马列主义口朝外”,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于是规矩也好,规定也好,往往成为居高临下束缚被管理者的管理者手中的“术”,一方面要求下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高在上的则是“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地“随心所欲”,堪比大先生笔下阿Q之“我喜欢谁就是谁”。这样的管理,如果也可以称之为“文化” 的话,窃以为前面有一个定语,叫做“奴役”。规定就这么成了“龟腚”。
在下后来的无师自通,是见到网络江湖自称I am frank的小强时总把frank理解成freak.
最不堪的“奴役”管理,是鼓励揭发检举,打小报告,于是小人当道,朋比为奸。酱缸就是这么炼成的。
小强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上就屡有揭发检举之作。
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发表于 2015-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发表于 2015-2-8 21:3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0:56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2-6 08:4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626

刚刚听闻说,业内故交在所谓的第一专业论坛被喝停团购,据说还有人“举报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703
关于代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起步的伍氏兴隆,当时就有为数不少的出品是“发外加工”。伍老板说起当年车载斗量的海黄岁月,很喜欢使用的数量统计模式是:每个月一车一车的海黄材料源源不断地拉过来,再送过去,基本上一周一车,一年五六十车,十年五六百车。兴隆当年所用的“车”,规范的称谓叫做: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后挂上一截露天车厢,广东地方的俗称叫做“农民兜”。在下见过不止一个的兴隆当年的代工,其中一位在台山大江隔壁的新会治下村落六堡,老一拨旧人圈内大大的有名。至今依然记得,六堡农庄那户人家门檐下喜气洋洋的雀巢,抬头见喜,喜鹊吉祥,喜气洋洋。
伍氏兴隆在台山大江本地的代工,子嗣当中的第二代,是网络红木江湖第一茬的版主级别人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概尚在学徒中。
说来让人感慨,早期兴隆的海黄制作,不是如今名满天下的明式风格,而是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南派风格广东“妆”,行内俗称“广妆”,代表作是:莲花椅。
在下文革生人,父母早早就背离了传统的封建家庭一门心思跟党走,所以打小耳闻目睹耳熟能详的长物都是一简二陋三朴素的共和国款板式营房家具,直来直去,毫无线条美感。人生中头一遭见识四旧的传统家具实物,是小学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家中有这么一对两张类似的大红酸枝莲花椅中堂(那时候当然不懂大红酸枝这个称呼)。班主任是当年广东闻名的省优语文教师,老家新会七堡。。。。。。
所以三十年多后的2010年在伍氏兴隆见到海黄的广式莲花椅,倍感亲切。一来二去,这来龙去脉就恍然大悟了。
这一套八张的海黄,原本制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倘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用名贵稀缺的海黄加工成这样不讨好的器型肯定是不算帐的脑子里进水了。)
按说三十年前的东西,论常理是早就不知道被贩卖得散到哪里去了,兴隆事先毫无征兆地截下这几件长物,完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为九十年代中,或者末,有中间人传话,兴隆发现有人兜售八件一套的海黄莲花椅,价格低得过了头。于是明察暗访,这才发现,源头竟然是兴隆当年主要的某代工,按说对方也识货,怎么会报出这么低廉的价格?伍老板一琢磨:恍然大悟。敢情这材料钱的成本多半不必算术。行内潜规则:木作代工克扣木料,裁缝代工必定偷布。大概若干年岁的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才集腋成裘配置齐整,只是原本打下根基的器型设计早就过了时,莲花椅人气不再,只好折价兜售。兴隆自是不加计较地照单全收,权作是对起步之初往昔峥嵘岁月的一个纪念。到了新世纪海黄升天,脑子里进了“水”的兴隆还特意把原本“七拼八凑”的莲花椅座面换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棺材见了也开个盖的独板。当伍老板笑眯眯地把开完了独板之后剩下的半截海黄老树桩指给在下看的时候,俺一脑门子的金星在转。
所谓的无心插柳,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人说收藏最忌讳讲故事,可历史上多少辉映汗青的经典收藏,本身往往就是一件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故事与经历。
汗青史上丹心照,功过自有后人评。
窃以为至少在黄花梨面前,兴隆主人,怀揣一颗丹心。
谨以此帖向矢志不渝紫黄文化的海南黄花梨之先行者伍氏兴隆致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黄莲花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黄莲花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15-2-9 13:4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28:}{: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5:23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2-9 10:5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703关于代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起步的伍氏兴隆,当时就有为数不少的出品是“发外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710
2009年,在古典网写了不少关于“紫黄收藏”与“紫黄文化”的帖子。紫黄文化一说,是在下的“无中生有”。文化这物事,窃以为不过约定俗成。从前是没有黄花梨这个说法的,这个“从前”,至少不晚于清末。黄花梨大行其道的明末也好,清初也好,如今越说越早的宋元也好,那个年代,只有“花梨”而在前缀独缺一个“黄”字。有据可察的紫檀与花梨并称,源于晚明,亡国之君崇祯,曾下旨明禁在朝在野泛滥无际的紫檀花梨制作,谓之“奢糜”。到了清代,檀梨之称谓在收藏著述中渐渐显山露水。到了民国,人说梁思成先生第一个在花梨前面加上了个“黄”字,可那一段并非遥远的历史的文字记载至今云遮雾罩,海峡那边讴歌的所谓“黄金十年”,红朝一言以蔽之为“土地革命战争”。若说文化大概只有一个大先生,而大先生当年见面左联头面人物时提到伟大领袖的原话是:你们毛先生的诗有山大王气。。。打住。反正大先生骂人无数之后,后人一总结,“骨头最硬”的他老人家独独从未对中华民族当时最大的敌寇日本说过半个不字。
黄花梨在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的科学界定,是二十一世纪初的红木国标。
所以,窃以为这大概可以算作是紫黄文化的“薄发”。之前的唐也好,宋也好,元也好,明清民国也好,当得起“厚积”。
其实有据可考,盛唐就有货真价实的紫檀长物制作如棋盘与乐器,只是到代实物如今现藏一衣带水的日本古都奈良之“正仓院”,天朝这边拿不出与之叮当马头的同时代的物品。于是英雄气短。
说远了,紫黄文化,至少在公元二十一世纪,蔚然成风。
黄花梨的元年,窃以为是公元2005。推手叫做“元亨利”。两年过后的公元2007,紫檀与越南黄花梨旋风席卷神州大地。
2008年开始,黄花梨绝尘而去,背影依稀。到如今的公元2014,海黄也好,越黄也好,都已晋身传奇。
黄花梨身后的等而下之,叫做紫檀。至今源源不断。
紫黄文化,就是这么一个关于紫檀黄花梨从制作到收藏的约定俗成。 这么一个约定俗成,有人,有事,有物,有历史,也终将有将来。在下心目中的高山仰止者,首推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然后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艾克先生当年的助手杨耀先生,艾克先生夫人曾佑和女士,杨耀先生的授业陈增弼先生。紫黄文化的殿堂,叫做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之后,紫黄收藏后继有人,比如李翰祥,比如马未都,然后成龙,海岩,宁静,张涵予,赵忠祥,罗京。。。。。。顺便说一句,中南海里也有不止一个紫黄文化的爱好者,“主席”成众且不说,有至高无上的总书记头衔的就不止一个,打住。
大概早在2006年,网络江湖就有行内人担忧,当时的所谓“小三”,如今大名鼎鼎的越南黄花梨,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说的就是黄花梨之“难以为继”,因为无米之炊,难为巧妇。如今的越黄即便在原产地的中南半岛也寥寥无几,从原本的车水马龙到惜木如金,不到十个春秋。至于海黄,大概从来就不怎么真正的富裕过,历史上唯一的例外时段,多半是前不见古人,但愿也后不见来者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那时候,海南黄花梨被暴殄天物地大批量粗放制作成工艺简陋器型呆板的算盘,留名的商标,内销叫做“红城”,出口叫做“荷花”。这还是计划经济之后的产物,之前的制作,连商标都欠奉。曾几何时的暴殄天物,如今一把难求。轻轻松松五位数,而且难保不曾动过手,北京行话称为“插帮车”,打住。
黄花梨的下一个轮回,人说是二十年后,因为如今遍布海南广东以及福建的人工林如雨后春笋,天朝官豢专家有“二十年成材说”。一点好奇:二十年前,这拨先知先觉的专家们在干什么?
反正这张口就来的人工林一直被多少吃不到葡萄就喊酸的狐狸们喋喋不休如唐僧口中的紧箍咒。于是黄花梨的价格三天两头地“崩盘”,崩来崩去,就是不见“盘”。
怎么说?
荷兰有一家博物馆收藏了梵高的作品过百幅,按照馆方的说辞,这些涂抹了油彩的画布随随便便拿一块出来都身价过亿,可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创了世界纪录的《向日葵》之后,梵高作品的交投数目,大概两只手就可以轻轻松松数得出。这样三十年的门前冷落,不知道算不算崩盘的前奏?
话说回来,那些一天到晚念叨“崩盘”的狐狸们,见过什么是“盘”么?
手里没货,多半在干吼。
所谓一入侯门深似海,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且等下一次的改天换地。或许还有机会。没上过手,有什么打紧。
上一回土改,宣统堂弟溥侗收藏的明宋牧仲紫檀大画案,不过区区五十块钱。幸好还有个识货的纨绔子弟叫做王世襄。要不然五十块也无人问津。
清末重臣赵尔巽的成堂紫檀太师椅,大概要价更低。于是便宜了慧眼独具的读书人季羡林。然后文革,被季家二代廉价处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15-2-12 15:3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08:20 , Processed in 4.08487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