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eddie在2009-2-10 11:11:52的发言:
旧话重提:基本上,还是不要以如今的价值观念与取舍去任意改变既成的过去和事实实物为好.比如紫檀,比如花梨,比如酸枝或红木.
从前是没有"黄花梨"这么个说法的.
而紫檀与黄花梨的第一次清晰界定,大概算是世纪初年的那个国标.
如此说来,严格意义的紫黄文化,也许是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才真正开始.
从前,是今人与后人无法改变的曾经的传说.
所以觉得:如何去解读历史的真实?
真的不容易.真的,从来都不是太容易.
意大利哲学家与历史学家克罗齐(Bendetto Croce 1866—1952)曾经说: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对于明与清的硬木家具历史,更狭隘与准确地说,对于从前的"花梨""花榈"木,当如何解读?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只在雷州半岛以南的海南岛,天然生长有说得过去的"黄"色花梨木.(这两年有报纸说: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新近发现了三棵海南黄花梨树).这几十年人工栽种引种的,且分说.
如今的越南(从前的安南),已经不算做是中国的国土......
曾经说过:植物是不以人类划分的国界为行止的.
就象歌曲里的那句唱词:尘土原是无疆界.
亚细亚的孤儿.
人的事情,最难说.
植物或许因天作地合而不停歇地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变种,可这样的改变与人的善变擅变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而且大巫越来越善于改变小巫,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
或许在未可知的某个遥远或不遥远的将来,我们将会感谢现如今身陷动荡风波的马达加斯加岛国.
因为他们九十年代末的一纸公文澄清,在涤荡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的鱼目混珠之后,催生了2001年的红木国标.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紫黄文化的开始.
文化,往往就是这么样的一种约定俗成.
从前有各式各样的纷争,谈不拢.
现在,基本上,算是大致有了个谈得拢的模样.
从此开始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