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feic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小叶紫檀(科檀)之家

[复制链接]
406
发表于 2011-3-7 22:23 | 只看该作者
悲哀的是,在这些国内所谓的学术权威到处走穴、推行独家颁布名称和标准的霸权、忙着聚敛个人财富的同时,我们的消费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他(她)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各种错误名称龙飞凤舞下的混乱不堪的市场。结果是我们真正的文化被破坏,诚信被透支,所有的人最终都成为失败者。

[ 本帖最后由 黄花黎 于 2011-3-7 2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11-3-7 22:3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些

大叶黄花梨
至今未定,国内数家权威木材鉴定机构无法在标本库内找到相似比对样,因此目前尚无定论
俗称
  金星黄花梨,印尼黄花梨,黄金黄花梨
土名
  Mabiwasa(印尼语意为“比铁还坚硬的木头”).
产地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地区
木材特征
宏观构造特征
  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浅黄色至浅灰黄色,窄;心材黄褐色至红褐色,略带紫色调,木纹中夹有深褐色或者紫褐色条纹。散孔材。年轮不明显至略明显,管孔肉眼下略可见,小,数量略少;分布不均匀;管孔内常见深红色树胶并有矿物质沉淀。轴向薄壁组织扩大镜下可见,环管束状,翼状。木射线细,扩大镜下明显。
木材显微构造
  管孔横切面卵圆形至圆形,单管孔及2-6个短径列复管孔,管间纹孔互列,系附物纹孔。在导管周围可见具环管管胞。轴向薄壁组织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稀星散或星散-聚合状;木射线非叠生,单列射线少,高3-18细胞(多数8-15细胞),多列射线宽2(3)列,高8-45细胞(多数17-32)细胞,射线组织异Ⅱ,Ⅲ型。射线与导管间纹孔式大圆形,刻痕状及类似管间纹孔式。
材性描述及物理指标
  木材多与金矿,铜矿伴生,且在一定海拔高度。白边薄(1-2cm),空洞少,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结构细腻,均匀。木材硬重,入水即沉,测试气干密度为1.17g/cm3。新伐料心材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经空气氧化后久则转深。板料色泽光润,纹理清晰,木纹中常夹有深褐色或者紫褐色条纹(黑筋线),如行云流水,又可见“鬼脸”花纹,外观酷似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美观独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材质细腻,油性充足,易出包浆,刨光后如肤光滑。
  木材强度高,材质优良,心材耐腐,可抗白蚁和海生钻木动物的危害。干缩,干燥状况良好,干缩性能指标与降香黄檀接近,比巴西黑黄檀尺寸稳定性好,且强度指标高于降香黄檀和巴西黑黄檀。
  此材种中密度较大的木材还可用作愈疮木的替代品。
销售市场
  目前市场上,大叶黄花梨多出产于印尼诸岛。现在在市场上销售的木材均为原木,一般木材口径多为30-40cm左右,价格以吨为单位计算。另有少数口径1.5m-2m大材,按根论价格。木材长度规格1.8m,2.8m,5.8m。
  由于木材树龄长,密度高,纹理细腻,油性充足,外观酷似降香黄檀,且目前国内外海黄,越黄价格甚高,资源紧缺,使大叶黄花梨成为了此系列中不可多得的替代产品,并成为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大型红木集散基地制造高级古典家具、工艺美术品雕刻的优良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11-3-7 22:3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笑吧,相关的视频里面都有谁?
注意看:土名
  Mabiwasa(印尼语意为“比铁还坚硬的木头”).
那么在印尼马来语和加里曼丹达雅克土著语里能不能找到这个名字呢?
但是我朋友告诉我:Mabiwasa在福建某地的方言里就是——我X你妈*。
很有趣吧!因为有两个字实在是不能写出来的,太难听!故只能用符号来代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3:55 | 只看该作者

红色为点评

现在再来讲,既然African sandalwood作为光杂色豆(Baphia nitida)在西方广为接受,为什么在最重要,最权威的西方国家相关网站就是见不到Baphia nitida被叫做African sandalwood?你是没搜到,还是?baphia nitida总计才7千多词条,仅仅英文就有40多页总计2680条谷歌的搜索结果,都显示baphia nitida就是african sandalwood,难道还不够????我都提示的很清楚了,也说得很清楚了,再次重申,在中国最权威的《红木》标准上为什么见不到“印度小叶紫檀”?实话实说,我也关注了有一年了,唯一没改变的商用名就是Camwood和Barwood和Bois de rouge以及Bois de cam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一年前真的查了baphia nitida,那么你就不会对维基修改存在质疑,因为有证据表明一年前,一切都在那里,关于african sandalwood这个单词与今天没什么改变。一年前是什么驱动你去关注baphia nitida这个中文世界都没有任何提及的生僻单词?我之所以关注,是因为我在国外林业部就对应了baphia nitida,我是有目的的。而African sandalwood的确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但是如果想象一下,西方人把这种完全没有香味的木材叫做“African sandalwood(意思是非洲檀香木)”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是不是对不香的木材也叫檀香紫檀,也感到匪夷所思呢?你置sandalwood都有不红香木与不香红木两种翻译的事实于不顾,故意将其翻译成非洲檀香木,那才叫匪夷所思,你应该知道檀香木与檀香紫檀的区别,这样去翻译,就有点搬弄忽悠了。对此我也不想再多做评论。不仅不是匪夷所思,而是自然语言法则的必然。不仅西方人,任何同时见过檀香紫檀和光亮杂色豆木的不懂植物分类学的人,都会将其使用统一词根命名,这是人类的自然命名法则。同类,同词根的法则。

==================================
黄花梨兄,不要生气。从种种证据表明,你一年前搜索过baphia nitida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当时baphia nitida在英文里都是生僻词,中文网站里当时总共只有两条提及,是什么驱使你关注这个单词的呢。如果,有木材商告诉过你baphia nitida这个词,早就轮不到我来揭秘了,网上英文资料多如牛毛。不足以找出动因支持你一年前去查baphia nitida。

第二,你若当时真的搜索了,得到的结果和baogj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是早就该看到维基的african sandalwood。而实际上,若只有后来才搜索过,才会发现维基修改过,才会怀疑维基以前可能没有african sandalwood的提及。但是,你没有注意到维基是有页面历史记录的!它清楚地表明,一年前,乃至六年前,都是清楚地标注了african sandalwood,唯独没有改变过的就是这个单词。这些证据至少从你的研究结果上,证明你一年前并没有查过baphia nitida,更没有查过“与”逻辑关键词,只可能是其他关键词吧。

第三,我虽然很早就知道了baphia nitida的一切,并下手收货了,但是证据可以显示的是baogj才是第一个发现的人,林科院博士后齐教授是第一测定参数的,姜笑梅老师才是第一个正式权威认定的人。他们才是baphia nitida的认知里程碑,我不算。但是,非洲小叶紫檀的英文名,有证据显示是我最先发现并公布的,哈哈。

我估计,可能你是搜索的是african red sandalwood吧,回忆下,那样的话当时确实什么也搜索不到,即便现在也搜索不到。只有这个情形,才可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人,搜索同样的网络内容,搜索的结果前后却不一致,其实是没注意所用的关键词变化了。

兄千万别生气,我很喜欢大家基于证据、推理的质疑,这有助于真相认知,有助于我更新认识。谢谢您的讨论,我没有任何个人针对性。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01: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11-3-8 0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1-3-7 23:56 发表
是不是对不香的木材业叫檀香紫檀,也感到匪夷所思呢?


若楼主很认真地接触过檀香紫檀,或者像我一样经常亲自动手折腾一些檀香紫檀,您一定会发现,在你紧握着木头的左手中(当然,你若是习惯用右手握木左手执刀,就是在您的右手),会散发出一种虽然淡,但却让您感觉很舒服的香味。

这种香味绝不是通常情况下都带有“酸”的成分的木头香味。您试过了,一定会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0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复姓公输 于 2011-3-8 00:05 发表


若楼主很认真地接触过檀香紫檀,或者像我一样经常亲自动手折腾一些檀香紫檀,您一定会发现,在你紧握着木头的左手中(当然,你若是习惯用右手握木左手执刀,就是在您的右手),会散发出一种虽然淡,但却让您感觉 ...

=============================================
檀香味是指檀香木之香,绝非檀香紫檀之味,对不对呀,公瑾兄。所有木材都有味道,包括非洲小叶紫檀与檀香紫檀,至于叫不叫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类都不叫香木。香木是指含有香味精油,挥发明显的木材,黄花梨,沉香,香樟,檀香木才叫叫香木。你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檀香精油、黄花梨精油,你去买檀香紫檀精油试试看,售货小姐可能是一脸茫然了。

檀香紫檀的味道比大部分木材的味道都小得多,它的几乎不容易发觉味道,比起其他木材来说它的味道等于零,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更不会成为它的特征以及命名的依据。严谨的檀香紫檀描述都以不香为定论,这是一种比较之后的零。

非洲小叶紫檀与所有木材一样,新切时也有很淡的烟熏味,淡后变成类似饼干香的味道,之后便无味了。至于,是香或不香,看你的口味了。

檀香紫檀气质非凡,但说它“香”和“药用价值”的都是唬新手的噱头。檀香紫檀之所以命名为檀香紫檀,并非因它香,而是植物学家干的事。檀香紫檀作为植物科学名,是英文翻译(sandalwood中文翻译为“檀香”)+科属(紫檀属)=檀香紫檀。紫檀属的含义包括很多树种,与我们传统意义的紫檀是不一致的,其中很多都比檀香紫檀味道更大。前几贴很多人,以及黄花梨兄说到檀香紫檀的“香”,我刚刚才意识到,他们可能并没意识到檀香紫檀名字是怎么来的,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因香所以叫檀香了,而后又根据名字去鉴赏香味了,哈哈哈,这可是个紫檀玩家不该错误的常识哦。其实,檀香紫檀不仅气味及其微弱,且一点都不具备檀香味,不信对比下檀香精油(真正的檀香味)的味道,相去十万八千里。哈哈哈哈,原来很多误解来自望文生义。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01: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11-3-8 0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1-3-8 00:58 发表

=============================================
语言的含义是变化的。

檀香味是指檀香木之香,绝非檀香紫檀之味,对不对呀,


很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您不再坚持语言的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难道当您需要文字的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候,它们才有可能变化?当你觉得它们的变化阻碍了你的论坛的时候,它们就不变化了。是如此吗?

:D :D

其实一直不想说太明白了,但大家都看得明白,把楼主推荐的这种木头说成小叶紫檀,无非是傍名人罢了,并不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11-3-8 09:13 | 只看该作者

木材的中文名

的确,大家马上会注意到,连“檀香紫檀”这个名字其实也不合理,在我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叫紫檀木为“檀香紫檀”了?如果我没搞错,应当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流行“檀香紫檀”这个名字,估计也是我国标准制定的时候根据拉丁名Pterocarpus santalinus的种加词来定名为“檀香紫檀”的,不幸又给传统文化名词“紫檀木”带来了冲击!
同样情况适合于“降香黄檀”,本来也不是出产降香的木材。
“任何同时见过檀香紫檀和光亮杂色豆木的不懂植物分类学的人,都会将其使用统一词根命名”------兄的这句话我实在是无法研读,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可以叫做“紫檀”的木材就要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11-3-8 09:19 | 只看该作者
紫檀就是紫檀,其它的都是靠而已,起个中间带檀字是商业行为,根木头无关,木头不会说话,是人在说话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1-3-8 09:27 | 只看该作者

我搜素到光亮杂色豆的时间

确实是在2010年年初,早先在上海的一些同仁就对我提起过,因为这种木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进入过上海,不过我开始不以为然,然而在去年一月份,当我在网上搜索有关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的文献和网站时,发现了有介绍Baphia nitida和另一种Baphia属的木材介绍,当时是讲到其染料的功能与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相类似,在西方国家3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随后我用Baphia nitida搜索,即得到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很多方面的描述亦与市场上的“科檀”符合,由此我则确认所谓“科檀”无疑即为此树种。但是,我当时确实没有见到国外网站上注明这种木材的商用名之一是“African sandalwood”。而时下再搜索,又确实看到有一些网站讲到这种木材商用名之一是“African sandalwood”。
不知道,林科院姜教授在编写中国进口木材名称时会不会将African sandalwood写作光杂色豆Baphia nitida的国外商用名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11-3-8 09:38 | 只看该作者
此外,上海及广东的市场上早已有另一种东非洲产的杂色豆(这个早就已确认)用于仿冒红酸枝,我们在去年上半年拿“科檀”样品做了木材结构分析,与那一种东非洲杂色豆基本相同,更加使我们确信所谓“科檀”应当就是光亮杂色豆。于是请上海木材协会的人在一片关于紫檀的文章里,提及了光亮杂色豆(Baphia nitida),文章完成于2010年5月,在当年8月出版的《家具》杂志和10月出版的《中国木材》杂志里均有提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1-3-8 0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和谐 于 2011-3-8 09:20 发表
紫檀就是紫檀,其它的都是靠而已,起个中间带檀字是商业行为,根木头无关,木头不会说话,是人在说话而已。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自然有了路。

世上本不存在的事实,人说得多了,说不定就有人信了。:11g


细细回顾一下,这一幢高楼的楼主,推荐了一种叫光亮杂色豆木的木材,并给出相应的资料和数据,试图说服大家相信这种木材不输于紫檀甚至优于紫檀。

然后楼主继续试图说服大家,我们要努力去猜想,在不远的未来,当紫檀资源耗尽的时候,光亮杂色豆木一定会成为紫檀家族中的一员(这里有个条件,就是紫檀不是一种植物学的概念,是一种文化概念,所以当紫檀资源耗尽,紫檀木可以依然存在:D )。

然后楼主再说服大家,既然在未来光亮杂色豆木可以成为紫檀家族的一员,那为什么我们不去猜想一下:在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明清传世紫檀家具中,光亮杂色豆木,已经有过使用,已经成为了紫檀家族的一员呢?

这么一回顾,我更觉得楼主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若一定要找个成语,我觉得可以是任重道远;若一定要找名人名言,我觉得可以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本帖最后由 复姓公输 于 2011-3-8 09: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0:53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在2010年年初,早先在上海的一些同仁就对我提起过,因为这种木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进入过上海,不过我开始不以为然,这个你在baogj公布baphia nitida之后也说过,当时我半信半疑,但现在我不信。因为证据指出,90年代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极小。他之所以没有像檀香紫檀那个阶段进入中国是有历史原因的,从历史角度来看,除非当时它是从台湾转口进来的。然而在去年一月份,当我在网上搜索有关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的文献和网站时,发现了有介绍Baphia nitida和另一种Baphia属的木材介绍,当时是讲到其染料的功能与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相类似,在西方国家3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随后我用Baphia nitida搜索,即得到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很多方面的描述亦与市场上的“科檀”符合,由此我则确认所谓“科檀”无疑即为此树种。如果真有此重大发现,就应该很兴奋呀,这样的发现很重大、很荣耀啊,难道你发现了却不知道这个发现的价值?我不愿说,是因为我有商业目的,你呢?现在人家发现了,你就说“其实我一百年前就知道了”,这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证据呢?你暗指我修改了维基页面,我就不凭记忆说话,我就积极地找证据,而且收获颇丰,这些证据不仅证明了我没有修改维基页面,而且证明了你根本没有搜过baphia nitida!但是,我当时确实没有见到国外网站上注明这种木材的商用名之一是“African sandalwood”。(但是,现在所能搜索到的,几乎在一年前也在那里,从时间上来看可以证明,搜过的baogj也看到过,搜过的我也看到。而且,特别是你说维基变动过,根据你的记忆african sandalwood是后面加上去的,这点证明特别证明了你根本以前没见过维基页面!开始我没有证据,只能凭记忆,所以只是找证据,找证据的过程中发现,只有一种可能,你查过baphia nitida的可能性极小。baogj查过是有记录和证据的,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你和我查过,恰恰相反,证据指出,你没有查过。你说确实没有见到确实存在的东西,只有三种可能:视力问题,记忆问题,或者就是。。。。。你看看你在本贴以前的留言,没有一点迹象反映出你早就查过baphia nitida)而时下再搜索,又确实看到有一些网站讲到这种木材商用名之一是“African sandalwood”。
不知道,林科院姜教授在编写中国进口木材名称时会不会将African sandalwood写作光杂色豆Baphia nitida的国外商用名之一。你这样说就外行了,姜老师是全球知名的科学家,所该做的只是科学名,她该管的是科学光亮杂色豆木名,她还可以管《红木》标准,木材俗称不是植物学家该管的事情。在她眼里,光亮杂色豆木不是红木,因为不符合<红木>标准。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1: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1:42 | 只看该作者

======================
对,人就是人。名字是人起的,但依据要讲究文化关联,你给儿子取个名字叫“狗日的”,还是“家宝”。人类有自己的命名规则,所以各种西方语言都提及,baphia nitida 就是african sandalwood。他们根本不喜欢紫檀,他们为什么要去靠?这是语言的基本规律。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1:49 | 只看该作者
很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您不再坚持语言的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难道当您需要文字的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候,它们才有可能变化?当你觉得它们的变化阻碍了你的论坛的时候,它们就不变化了。是如此吗?

  

其实一直不想说太明白了,但大家都看得明白,把楼主推荐的这种木头说成小叶紫檀,无非是傍名人罢了,并不高明。
=============================================
你这个我没有看懂。

我考古,考外国,都积极找证据,或者有逻辑。我可不像黄花梨兄那样:我记得。尽管我记得,但我还是拿证据说话,这很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7 00:34 , Processed in 0.12544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