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40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2-15 16:48:
从雍正到乾隆初年间,广东地区开始陆续向宫中进贡紫檀家具。
至从乾隆十年时期开始,来自“广作”的紫檀家具进贡激增,匠人在宫廷造办处的地位也逐渐占主导地位。

补一段关于历史的文字,大概有助于理解异军突起的广东与广怍家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以“财贸流通,各省亦俱有益.出海贸易……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地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地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为由,着令在粤、闽、浙、江四地开海贸易.
这标志着满清海外贸易的开始.
此后经雍正而乾隆,为强化对外贸易管理,乾隆皇帝先后将闽、浙、江三地海关封闭,仅保留广东一地海关对外通商.从此,只有广州一处口岸延续对外贸易来往,全国进出口商品交易全由广州一地经营.
这就很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清中期以来广州口岸独占红木硬木对外贸易的理由.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时期全中国最有"木"的家具业者,笃定是汇集在广州口岸的工匠.
从公元1757年至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83年间,是清代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时期.当时,全国的对外贸易都汇集于广州,广州又都集中在广州西关的十三行.
按照目前考证得到的数据,1795年的中国GDP,约占当时全球GDP的三分之一.
而占世界三分之一江山的大清帝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全部都需要在广州西关十三行这个独一无二的弹丸之地进行.
于是,很自然的,这里出了一个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名列<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01年统计得出的人类一千年最富有的50人,其他的中国名人还有和珅与宋子文).
他不仅从事对外贸易,还贷款给外商.他不仅是后来因鸦片贸易而名闻天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的债权人,还乐善好施扶掖无名小辈.
传说有一个美国毛头小子来闯荡当时的"西部"/"冒险家乐园"-广州,负债累累,这时美国家中父母病重,无法脱身,幸好最大的债主伍秉鉴宽大为怀,不仅豁免他的债务,还支给他一大笔资金回美国重新创业,助他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伍秉鉴因此在西方商界名重一时,不仅是由于他自成一派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还在于这个后来飞黄腾达的美国小子,他的姓氏是:Forbes(福布斯).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2-16 at 20:3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08-2-15 21:4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掌故由 Eddie兄娓娓道来,如沐春风,顶顶顶!:lov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08-2-17 02: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2-15 21:33:

补一段关于历史的文字,大概有助于理解异军突起的广东与广怍家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以“财贸流通,各省亦俱有益.出海贸易……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地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地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 ...

与eddie兄一见,更令我佩服了。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3:2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谢谢阁主的抬爱.
岭南第一泉是个好去处,在下很喜欢在那里与几位毫无拘束地把盏漫谈,而且都是谈不上台面不见光的白话,不留痕迹最好.
争议是很自然的客观存在.
好比断代断木,有人文断,有人武断,各有各的道理.
觉得这就象真实的色彩,不只是分明的黑白,还可以有其他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文断也好,武断也好,都是断.其实可断只是铜板的一面,另一面,是不可断.
都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人是随处可见,最熟悉的.
最熟悉的,有时候也未必都是可断的吧,比如在热气腾腾的澡堂子里断华人与日韩.
有的好断,有的难断,有的没法断,因为总有些单凭外表无从稽考.
所以王老的西园画案能够坐镇正中央,因为传承有序,年代可考.
"得之商丘宋氏盖西陂旧物也".
西陂宋犖宋牧仲,历史上留了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08-2-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真是大开眼界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1:2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jackzheng at 2008-2-18 10:15:
真是大开眼界了,呵呵。

谢谢关注,欢迎阁下来麒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08-2-18 13: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2-15 09:33M:

补一段关于历史的文字,大概有助于理解异军突起的广东与广怍家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以“财贸流通,各省亦俱有益.出海贸易……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地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地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 ...

早在宋、明时期,广东、广州与外地已有很多记载,比比皆是。
比如,在明万历年间记载,江西南安府,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货物转输的孔道,每年秋收完毕,江西小民“悉过梅岭就佣”,过梅岭至广东南雄,一百二十里,岭路上车马相接,河面上舟船相望。而广东南雄山多田少,妇女肩挑木材入市买卖,男子则充当挑夫或小贩越岭去江西。江西的玉山亦为通往浙江的孔道,路上商贩骆绎不绝,其中不少是卖私盐的商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08-2-18 14:3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再往前推一个年代。
明嘉靖年间记载,广州城南商业区繁荣,东西六七里人烟兴旺,货物如积山,为了防治“海寇倭夷”的骚乱,保卫城南商业区的安全,从嘉靖四十四年,围绕城南商业区修筑了城墙,全长一千一百多丈,是为城外,又称之为新城。
这里手工业和商铺很多,由于新城的修建和大观河的开凿,西关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广州商业中的两大特点,一是价格公道,以诚待人。此年游过广州徽州休宁商人叶权在【游岭南记】中说:“广州人家大小俱有生意,人柔和,价格平,若吴中非倍利不("粥"字底下加"鬲“字?)者,广城人得一二分息成市矣”。
而且质量不好,可以退还。“广城货物市与外江人,有弊恶者,五七日持来皆易与之,非若苏杭向转身不认矣”。
二是对外贸易占很大的比重,国外输入的物品和中国输出的商品品种类齐而且数量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08-2-18 15:2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08-2-18 16:5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08-2-18 20: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确实是大开眼界!!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08-2-19 16: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文献记载“明嘉靖年间,沿海走私贸易达到明前期的高峰,虽然明政府制定了不少海禁律法,规定“片板不许下海,禁革双桅大船”,但走私贸易反而愈禁愈盛,甚至出现了“片板不许下海,艨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金恒满载而去”的反常现象。
走私贸易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一带多山少田,百姓生活困难,只好冒禁出洋市贩,海外贸易可获得巨额利润。
走私贸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出远洋,直接到日本、朝鲜、琉球及东南亚各国从事长途贩运贸易。一般多几十艘船结队出行,为了逃避官府的稽查,多不在一地行动,如在广东造船,在福建购置货物,然后集中出洋。
二、沿海官军多利用所督海船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
三、奉命出使外国官员乘机载运私货或携带商人进行走私贸易。
四、商人将丝棉、水银、药材、生铜等出口货物,船运到广东贩卖,然后再购买广东的外国货物运回浙江等地,称作“走广”,或者把外国商船引导沿海各走私港口进行交易。走私港口有广东南澳、浙江是定海的双屿,福建是漳州的走马溪。
后来,朱纨死后,朝廷罢浙江巡抚不设,海禁大弛,走私贸易更形猖獗,中外皆摇手不敢言海禁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08-2-23 00:1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19: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2-18 13:00:

早在宋、明时期,广东、广州与外地已有很多记载,比比皆是。
比如,在明万历年间记载,江西南安府,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货物转输的孔道,每年秋收完毕,江西小民“悉过梅岭就佣”,过梅岭至广东南雄,一百二十里, ...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历史上的中原人口流动大致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20:2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2-19 16:55:
文献记载“明嘉靖年间,沿海走私贸易达到明前期的高峰,虽然明政府制定了不少海禁律法,规定“片板不许下海,禁革双桅大船”,但走私贸易反而愈禁愈盛,甚至出现了“片板不许下海,艨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金恒满载而去”的反常现象。
走私贸易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一带多山少田,百姓生活困难,只好冒禁出洋市贩,海外贸易可获得巨额利润。
走私贸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出远洋,直接到日本、朝鲜、琉球及东南亚各国从事长途贩运贸易。一般多几十艘船结队出行,为了逃避官府的稽查,多不在一地行动,如在广东造船,在福建购置货物,然后集中出洋。
二、沿海官军多利用所督海船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
三、奉命出使外国官员乘机载运私货或携带商人进行走私贸易。
四、商人将丝棉、水银、药材、生铜等出口货物,船运到广东贩卖,然后再购买广东的外国货物运回浙江等地,称作“走广”,或者把外国商船引导沿海各走私港口进行交易。走私港口有广东南澳、浙江是定海的双屿,福建是漳州的走马溪。
后来,朱纨死后,朝廷罢浙江巡抚不设,海禁大弛,走私贸易更形猖獗,中外皆摇手不敢言海禁事。”

明朝末年东南沿海海禁松弛.最有名的人物,大概就是横行闽海与日本之间的福建南安人郑芝龙.郑氏由经商开始而海盗,后受南明招安封侯统领所有军务,再降清,高官厚爵.
一衣带水的最好注解是当时横行海上亦商亦盗的郑芝龙不仅纳了日本小妾,日本小妾还为郑芝龙在长崎生养了一个儿子.这位在长崎度过童年岁月的中日混血儿随父亲姓郑,他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做:成功.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2-24 at 20:2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4 01:54 , Processed in 0.12285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