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2-15 16:48:
从雍正到乾隆初年间,广东地区开始陆续向宫中进贡紫檀家具。
至从乾隆十年时期开始,来自“广作”的紫檀家具进贡激增,匠人在宫廷造办处的地位也逐渐占主导地位。
补一段关于历史的文字,大概有助于理解异军突起的广东与广怍家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以“财贸流通,各省亦俱有益.出海贸易……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地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地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为由,着令在粤、闽、浙、江四地开海贸易.
这标志着满清海外贸易的开始.
此后经雍正而乾隆,为强化对外贸易管理,乾隆皇帝先后将闽、浙、江三地海关封闭,仅保留广东一地海关对外通商.从此,只有广州一处口岸延续对外贸易来往,全国进出口商品交易全由广州一地经营.
这就很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清中期以来广州口岸独占红木硬木对外贸易的理由.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时期全中国最有"木"的家具业者,笃定是汇集在广州口岸的工匠.
从公元1757年至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83年间,是清代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时期.当时,全国的对外贸易都汇集于广州,广州又都集中在广州西关的十三行.
按照目前考证得到的数据,1795年的中国GDP,约占当时全球GDP的三分之一.
而占世界三分之一江山的大清帝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全部都需要在广州西关十三行这个独一无二的弹丸之地进行.
于是,很自然的,这里出了一个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名列<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01年统计得出的人类一千年最富有的50人,其他的中国名人还有和珅与宋子文).
他不仅从事对外贸易,还贷款给外商.他不仅是后来因鸦片贸易而名闻天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的债权人,还乐善好施扶掖无名小辈.
传说有一个美国毛头小子来闯荡当时的"西部"/"冒险家乐园"-广州,负债累累,这时美国家中父母病重,无法脱身,幸好最大的债主伍秉鉴宽大为怀,不仅豁免他的债务,还支给他一大笔资金回美国重新创业,助他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伍秉鉴因此在西方商界名重一时,不仅是由于他自成一派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还在于这个后来飞黄腾达的美国小子,他的姓氏是:Forbes(福布斯).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2-16 at 20: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