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feic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小叶紫檀(科檀)之家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11-3-8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1:42 发表

======================
对,人就是人。名字是人起的。


土豆,我们可以叫它枣子,但不管叫它是什么,它还是土里生的。长不到树梢上。
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可以把枣子叫成土豆,只要最早命名的时候这样就成了,但它不会不生在树梢上。

或者我们也学习一下大胆猜想这种做法,若是紫檀在中国不叫紫檀,叫细纹木(这个是现场杜撰,若与现实中某种木头的名字相当,属纯巧合,希望这种木头不会告我侵犯它的姓名权),同时我们把现在的印度小叶紫檀叫成印度小叶细纹木,我觉得,一定会有想要傍的人,把杂色光亮豆木,叫成非洲小叶纹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发表于 2011-3-8 1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1:49 发表
尽管我记得,但我还是拿证据说话,这很有效。

...


我也很希望看到传世明清紫檀家具中,有使用杂色光亮豆木的证据。不想看猜想,不管是中外还是古今,什么猜想都不要。只要证据。

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01 | 只看该作者
土豆,我们可以叫它枣子,但不管叫它是什么,它还是土里生的。长不到树梢上。
反过来也一样,我们可以把枣子叫成土豆,只要最早命名的时候这样就成了,但它不会不生在树梢上。


或者我们也学习一下大胆猜想这种做法,若是紫檀在中国不叫紫檀,叫细纹木(这个是现场杜撰,若与现实中某种木头的名字相当,属纯巧合,希望这种木头不会告我侵犯它的姓名权),同时我们把现在的印度小叶紫檀叫成印度小叶细纹木,我觉得,一定会有想要傍的人,把杂色光亮豆木,叫成非洲小叶纹木
=============================
你说得对,如果人不叫做人,人一开始就叫做狗。那么好人,是不是该叫好狗?一定会有想要傍的人,把自己傍上“狗”叫好狗了。人类命名都有规则,将类似物名称也类似化,这是人类语言的规律,不叫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复姓公输 于 2011-3-8 11:58 发表


我也很希望看到传世明清紫檀家具中,有使用杂色光亮豆木的证据。不想看猜想,不管是中外还是古今,什么猜想都不要。只要证据。

请。

=========================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鸡血紫檀的身世蹊跷,但有一没有证据,所以,我不去定论。这是一种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16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大家马上会注意到,连“檀香紫檀”这个名字其实也不合理,在我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叫紫檀木为“檀香紫檀”了?如果我没搞错,应当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流行“檀香紫檀”这个名字,估计也是我国标准制定的时候根据拉丁名Pterocarpus santalinus的种加词来定名为“檀香紫檀”的,不幸又给传统文化名词“紫檀木”带来了冲击!
同样情况适合于“降香黄檀”,本来也不是出产降香的木材。
“任何同时见过檀香紫檀和光亮杂色豆木的不懂植物分类学的人,都会将其使用统一词根命名”------兄的这句话我实在是无法研读,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可以叫做“紫檀”的木材就要很多了。
=====================================================
兄,你搞错了。檀香紫檀是科学名,不是中文名。请了解科学名与文化名从产生规则,以及表达的含义,都不具备望文生义的文学作用,而是具有植物分类学编号的意义,它是一种枯燥的唯一编号,不具有普通语言的意义。我想这个基本的概念,兄应该分得清楚吧,不会去像初学者一样“望”檀香紫檀的“文”“生”檀香紫檀一定香的“义”吧。就像baphia nitida,就是外国的科学名,你说它是什么文学含义?但是african sandalwood就是英文名,就有文学意义。如下前文请参考:

檀香紫檀气质非凡,但说它“香”和“药用价值”的都是唬新手的噱头。檀香紫檀之所以命名为檀香紫檀,并非因它香,而是植物学家干的事。檀香紫檀作为植物科学名,是英文翻译(sandalwood中文翻译为“檀香”)+科属(紫檀属)=檀香紫檀。紫檀属的含义包括很多树种,与我们传统意义的紫檀是不一致的,其中很多都比檀香紫檀味道更大。前几贴很多人,以及黄花梨兄说到檀香紫檀的“香”,我刚刚才意识到,他们可能并没意识到檀香紫檀名字是怎么来的,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因香所以叫檀香了,而后又根据名字去鉴赏香味了,哈哈哈,这可是个紫檀玩家不该错误的常识哦。其实,檀香紫檀不仅气味及其微弱,且一点都不具备檀香味,不信对比下檀香精油(真正的檀香味)的味道,相去十万八千里。哈哈哈哈,原来很多误解来自望文生义。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2: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发表于 2011-3-8 12:2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2:52 | 只看该作者
此外,上海及广东的市场上早已有另一种东非洲产的杂色豆(这个早就已确认)用于仿冒红酸枝,我们在去年上半年拿“科檀”样品做了木材结构分析,与那一种东非洲杂色豆基本相同,更加使我们确信所谓“科檀”应当就是光亮杂色豆。于是请上海木材协会的人在一片关于紫檀的文章里,提及了光亮杂色豆(Baphia nitida),文章完成于2010年5月,在当年8月出版的《家具》杂志和10月出版的《中国木材》杂志里均有提及。
====================================
恩,这算一个兄有关注的动因吧,请给个链接,谢谢。但是,怎么解释关注结果呢?更加有趣的是,baphia nitida和紫檀有什么关系要放在紫檀的文章里?

不管如何,既然在baogj之前,就发现了baphia nitida 就是科檀。那么为什么没有任何机构向林科院通报呢?也没有任何公开发布,也没有任何自豪的宣称呢?现在去宣称当时就对应了木样的拉丁名,是否有些“马后炮”的味道?虽然,四川某教授,早就做了切片,实验数据。但是,我一直认为baogj是早于我的。向我约稿baphia nitida的杂志有好多,
毕竟我自己为了商业目的,还不想推广,节奏快了,于我拿货更不利,手里货不够多,哈哈。

我希望与黄兄探讨,有言辞不当之处,敬请将其理解限定在探讨的范围。下棋有争斗,对手是棋友。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4: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发表于 2011-3-8 13:0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LZ真是个疯狂但很不明智的玩家。现在市场对所有的炒作都深恶痛绝,LZ在基本没人见过木材样板的情况下就叫嚣科檀比紫檀更好,被拍砖是可想而知的了。
要想有说服力,唯一的途径是实物,向坛里的玩家派发实物,我建议LZ制作一批小玩意成本价提供给感兴趣的人,材质好不好上手便知,东西不用太大,镇纸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3: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hdt 于 2011-3-8 13:03 发表
我觉得LZ真是个疯狂但很不明智的玩家。现在市场对所有的炒作都深恶痛绝,LZ在基本没人见过木材样板的情况下就叫嚣科檀比紫檀更好,被拍砖是可想而知的了。
要想有说服力,唯一的途径是实物,向坛里的玩家派发实物, ...

=========
哈哈,大家可以去买别家的哦,现在不贵。有成都的,欢迎来共赏。其实二者放在一起,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就这样。

本贴是贡献给大家的,要炒作,可不是这样去做的,哈哈,要炒作根本用不着我动手,我还远远没有做庄家的资格。至少现在我还不愿意有人去大规模炒作。我只希望与行家探讨,鉴赏。挨砖,是我所欲也,我的知识也是这样学到的。我玩木头起源于几年前我曾经惊奇于紫檀那种自然美丽的色泽,幸运的是,我检了个大漏,我的深入,发现了科檀之漏。检漏需要有知识量的支撑,你看就算今天,也未必有人能检到这个漏。

我可从来没有说过科檀比紫檀好,我一般不会去贬损任何一种木材。准确地说,叫做各有千秋。紫檀更匀称,科檀更细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3:4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如下的结论,没有异议吧!

通过黄花梨兄的质疑,我们探讨查明了:

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等等语言都广泛提及african sandalwood(檀香紫檀叫:red sandalwood)作为baphia nitida的俗称,这是不争的事实,google搜索可以得到广泛验证。互联网所显示的资料时间,超过了互联网的年龄。

这不是我的炒作,就算是炒作,也是欧洲人在历史上的炒作。如果在国外的朋友,可以到大图书馆查阅下纸质书籍,特别是中世纪历史的书籍查阅,必定有所斩获。

=====================
如果对以上结论有异议,请仔细搜索关键词baphia nitida+african sandalwood的google英文偏好,以及各种其他语言偏好。同时,研究这些东西出现的时间。

如果对如上结论没有异议,请回答,全世界都用同一个词根就是对的,为什么汉语用同一个词根就是反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发表于 2011-3-8 1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3:25 发表

=========
哈哈,大家可以去买别家的哦,现在不贵。有成都的,欢迎来共赏。其实二者放在一起,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就这样。



这“二者放在一起,都没多大的区别”,是指紫檀与光亮杂色豆木二者吗?若就是指这二者,请看下面这个链接,看看大家的回贴,就知道了。

http://www.70jj.com/bbs/viewthread.php?tid=103454&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复姓公输 于 2011-3-8 14:11 发表


这“二者放在一起,都没多大的区别”,是指紫檀与光亮杂色豆木二者吗?若就是指这二者,请看下面这个链接,看看大家的回贴,就知道了。

http://www.70jj.com/bbs/viewthread.php?tid=103454&extra=page%3D1

===================================================================
改天,我给大家贴个对比图。对外行来说没有多大区别,对内行来说,本贴本来就在找出它们的区别,便于分辨。

既然,将他们放到一起正说明了他们的气质类似。不是吗?怎么不将梧桐树与檀香紫檀放在一起去对比下呀???

我要说的是他们各有千秋,非洲小叶紫檀不是檀香紫檀的替代品,也不是冒充品,他本身就有自身的价值。过去,是有不法商家用科檀当檀香紫檀卖。本贴的作用:一,是通过对比二者,让这种欺诈行为不存在土壤。二,是通过本帖让它本身的内涵得以光扬。

我不认为檀香紫檀枯竭后,非洲小叶紫檀会成为替代品。因为,哪个更先枯竭,还真说不准。毕竟檀香紫檀被保护着,而总存量并不大于檀香紫檀的非洲小叶紫檀,毫无防备地面对的是对紫檀狂热追求的中国人。从这点来说,我有罪,这叫捧杀。

[ 本帖最后由 huafeicd 于 2011-3-8 14: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发表于 2011-3-8 14:47 | 只看该作者


很不明白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您将它们放在一起,它们就一定气质类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11-3-8 17:4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的,我并不是想来探讨究竟谁真正先对应了“科檀”与“光亮杂色豆(Baphia nitida)”,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相关杂志的出版,楼主若有兴趣,可去询问,我也不需要在提供更多的证据了。至于网络上的链接能够证明这一切的我也不清楚,好像是没有。
至于楼主认为我们这里以前对光亮杂色豆(Baphia nitida)并不知情,这一点我也不想再做什么解释,因为我已经讲到了相关文章。但是有一点,我这里绝对说实话,在2010年初我就已经知道光亮杂色豆(Baphia nitida),当时搜索根本未能见到商用名为“African sandalwood”,我是实话实说,您愿怎么讲随便。不过现在我也承认,只要搜索,就可以见到Baphia nitida为African sandalwood,楼主是用现在的事实来证明过去已经被掩盖的事实不是事实,因为我提供的证据已经是过去时,所以无法来推倒这个现在时。对此,我无话可讲。
还有,楼主您才是真正的搞错了,只有拉丁名才是科学名,其他的都不是科学名,所以“檀香紫檀”才不是什么科学名或中文学名,希望您还是好好补习一下。
再有一点,楼主千万不要认为姜笑梅教授是真正的权威专家,她已经不知道错过多少次了。我可以告一个事实,林科院连紫檀属和黄檀属的木材分类都搞不清楚。但是没办法,咱国家现在就认林科院的图章和报告。
“木材俗称不是植物学家该管的事情”——那您的意思就是姜老师会将这个African sandalwood写入光亮杂色豆的商用名了。很遗憾,如果是错的,不要说植物学家,任何人都应该指出!

[ 本帖最后由 黄花黎 于 2011-3-8 17: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11-3-8 17:51 | 只看该作者
林科院出的标准里面,各种分类,中文名,拉丁名,外文商用名,那是错误比比皆是,实在是不明白大家还是讲到权威----就是林科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20 07:30 , Processed in 0.19324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