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igb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2009巨献---独家专访宁波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3月22日最新更新)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2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平面攒芯板围子罗汉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4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十里红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西南的前童镇,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江南小镇。古镇里到处是青砖墨瓦,小桥流水,有江南水墨画的风格。在当地,保留着一种特殊的风俗。每年五月,就会有一支奇特的游行队伍,人们全都穿着红衣、红裤,抬着各种红柜、红箱、红桌、红椅,队伍的最前面,还有一顶披红戴金的龙凤花轿,伴随着锣鼓声声,穿行在古老的巷子里。这支队伍所展现的,正是过去宁波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它的名字叫做十里红妆。
    自明清时代起,十里红妆嫁女儿的习俗就开始盛行一时,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让人叹为观止。在前童古镇,今天的宁海人专门对这一古老习俗做了再现,使人们有幸还能看到这种近乎失传的婚嫁场面,十里红妆中复杂的花轿、婚床与各种家具器皿,似乎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当年江南地区某些鲜为人知的婚姻生活方式。

    而就在宁海县城的城南,有一座名叫“十里红妆”的博物馆,馆里陈列的全都是从民间寻访得来的跟十里红妆有关的所谓“红妆”家具,足有上千件。尽管在岁月的磨砺之下已经陈旧,但从精致的造型和洒金描漆的装饰之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嫁妆当年的华美。
    不但如此,在宁波地区,还有所谓“嫁山嫁水嫁黄金”的说法。在嫁妆当中,除了家具器皿,还包括了银两、田契等更为丰厚的财产。
    在宁海县的城郊,有一座山叫做鸣牛山。但在过去,这座山的东面叫屠家山,西面却叫胡家山。为什么同一座山却同时有着两个名字呢?追根究底,也和当年的十里红妆嫁女儿有着莫大的关系。
    采访:我们这边有一个故事就是,有个大户人家,嫁女儿的时候不小心没有把她的山嫁过去,第二天呢,他的媳妇烧开水去了,她怎么也找不到柴禾,她就拿了她的布匹、绸缎。浇上油,去烧柴了。第二天,媳妇就回娘家去了,到娘家去她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讨,就在那里哭,父母问她,你好端端地为什么哭呢?她说了,我们婆婆把她的柴禾藏起来,我只好用绸缎去烧开水。哎呦,她的父亲讲,这是我的疏漏,这个太容易啦,那我们城东的那座山,一半给你嫁过去。他马上写下文书,第二天就叫女儿送过去了。到现在为止,这座山,我们叫鸣牛山,东边是屠家的,西边是胡家的,它们就是当年嫁过去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人有三妻四妾十分常见。妻子则随时有失宠的危险,而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也就不惜重金,为她打造丰厚的嫁妆。一来是帮助女儿在夫家争得地位,二来是考虑到,即使女儿万一失宠,她还有万顷良田,仍然能够衣食无忧。也是由于这个缘故,只有妻子才是这些嫁妆的终身所有者,而丈夫绝不能随意侵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4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尽管在这些丰厚的嫁妆中,倾注的是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但是像宁波地区这样,把嫁妆文化重视到夸张的程度,仍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当地人有一个解释是——宁波人嫁女,是受过皇帝册封的。
    传说宋朝时,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浙东一带时,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好有一位年轻村姑救了他。赵构登基后,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特地下了圣旨,允许浙东女子出嫁时,享用半副銮驾,以示皇恩。

    传说是真是假已经难以考证,但在浙东一带,新娘出嫁坐龙凤花轿,穿凤冠霞帔,抬大红嫁妆的习俗的确流传了几百年了。在宁波人看来,花轿是新娘地位的一种直接体现,代表着明媒正娶。因此,能够坐在精美的花轿里,在十里红妆队伍的前呼后拥下出嫁,也就成了一个女子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刻。
    由于花轿的好坏能够集中体现出新娘的身份,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她娘家家境的好坏。所以,有许多大户人家就在花轿的做工上不惜成本,从而使得宁波地区的花轿越来越复杂。
    这些花轿都选自名贵木材,外观用黄金和朱砂装饰,轿身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浮雕或镂空的精美图案,需要木工、漆工、雕工、铜工、画工等多道工序,制作这样一顶花轿,往往要花费成千甚至上万个工时。所以有的花轿被称为“千工轿”或“万工轿”。在宁波地区,最顶级的花轿就是“万工轿”,顾名思义,大概要上万个工时才能做成,如果只由一个人动手的话,那么,至少要花费上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工。
    所以,在过去的宁波,有一种特殊情况就出来了,一些富贵人家,当女儿才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请来工匠为她制作出嫁时的花轿了。有时候,甚至等到新娘要出嫁了,在婚礼的前几天,花轿还没有做好。主人不得不临时调派人手,找来工匠日夜赶制,花轿才最终完工。而等到出嫁的那一天,新娘坐的花轿花团锦簇,轿子上精雕细刻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八仙过海、和合神仙等几百个故事人物,看得人眼花缭乱。让围观的街坊四邻都纷纷夸赞,这才是一个有规矩、有身份的大户人家。
    当大红花轿在十里红妆的簇拥下被抬到夫家之后,所有的嫁妆都要被摆放在院子里,向看热闹的人们炫耀着主人的身价,让四乡八里的人都艳羡不已。而许多有钱的人家,为了让原本就豪华的婚礼更加风光,往往还要请来戏班,热热闹闹演上几场。其中,必然少不了在宁海地方戏里有一种叫耍牙的特殊表演。耍牙是宁海艺人独创的一门绝活,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员嘴里可以含着二至十颗长长的獠牙,唱念做打,吞吐自如。新婚这天对于青年男女一生的幸福非常重要,是不能有妖魔鬼怪来打扰的。所以戏班通常就会演出一些侠女勇斗凶神恶霸的剧目,用来驱邪避灾。
    吉时一到,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入了洞房之后。古戏台上的戏码演得更热闹了。在一片鼓乐声中,演员们施展浑身解数,将婚礼上喜庆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
    新婚之夜,新人进了洞房以后,最值得期待和向往的地方恐怕就要数婚床了。宁波地区有句土话叫做“一世做人,半生在床”,可见当地对于婚床的重视程度。在十里红妆中,婚床制作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花轿,在有身份的大户人家,嫁女儿的时候一般要还陪嫁所谓的千工床,顾名思义,它至少也要用花费一千个工时才能完成。千工床同样用朱砂和黄金作为装饰,床的三面围有可以拆装的雕刻或彩绘屏风,床上挂满了精致的纱帐,在室内再造了出一个多功能的、私密性强的起居空间。
    人们都说,中国人的隐私只在床上,宁波的千工床十分注重私密性,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一个小平台,又叫“拨步”,平时用来放灯柜和马桶。有些大户人家,在床的拔步的位置还睡着通房丫头,当新婚夫妇就寝时,丫鬟就在一旁随时伺候着。这样一来,婚床也就成了所谓的“屋中之屋,房中之房”,这恰好和中国传统起居讲究的明堂暗房不谋而合。
    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有很多红妆家具,比如房前桌,春凳,衣柜,衣箱等等,它们作为千工床的配套用具,又被叫做内房家具。这些家具作为女性的私有财产,只有在婚礼这天才能够招摇过市,风光一下。而婚礼过后,它们就必须被放置在私密的内房空间里,再也不能够随意摆放了。此外,在一些十里红妆的家具上,还都有着不同主题含义的雕刻和绘画。其中,除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和一些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带有某些性暗示的色彩,成为夫妻之间的秘密,自然也就更不宜被外人所见到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性文化通常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强烈的传宗接代的愿望又促使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对青年男女进行性教育。于是,在很多地区都流传着这样的习俗,母亲要在嫁妆中准备好箱底画,在女儿新婚的前晚拿给她看。
    但是,对于那些生长在深闺绣楼的年轻女孩来说,即使有了箱底画的启蒙,她们对于男女之事依然一知半解,这反倒让她们对洞房花烛夜更加紧张和恐惧。当红盖头被掀开,她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而这个人又要像画上那样,和自己同床共枕。所以,许多新娘在新婚之夜,甚至更加忐忑不安了。

   这就是在宁波一带流行的叫做“猜桶名”的一段地方越剧,戏里唱到的各式各样桶,在某个角度,正是“十里红妆”的一个缩影。在十里红妆中,像提桶、果桶、洗脸桶、洗脚桶,大大小小的桶,最多大概有几百件。不过,在那许多的桶子当中,最重要的,要数戏里唱到的“半夜三更要紧桶”,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马桶。它是十里红妆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嫁妆,否则就会被人嘲笑说“百样嫁妆都办齐,还差一只夜桶箱”。小小的马桶,怎么会在十里红妆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采访:十里红妆最值得一提的,一个是马桶跟竹夫人。在宁波,我们现在结婚的时候还一定要有一个马桶,这个马桶一定要先过去,先在嫁妆的最先的队伍当中挑过去。马桶是代表了女性,竹夫人代表的是男性,传统婚姻几乎没有马桶和竹夫人,好像就生不出小孩,是最原始生殖崇拜的最后的延续。

    在宁波地区,马桶又叫子孙桶,原本是人们对多子多福的一种祈求。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个“后”,通常又指的是男孩。因此,那时的人们结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生男孩,来延续香火。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往往就会被家人嫌弃。有些贫苦人家,如果养不起太多孩子,还不得不狠心把刚生下的女婴溺死在马桶里。而原本象征着百子千孙的马桶,偶然也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这恐怕也让当年的人们始料未及。
    在十里红妆当中,和马桶有着同样重要地位的要数竹夫人了,竹夫人也叫青奴,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炎炎夏季,竹夫人是最好的消暑清凉之物。又由于它的形状比较特殊,所以,它私下里又成了女人们眼里“男性的象征”。而在许多民间传说中,竹夫人又经常和弃妇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红楼梦》里就有这样一道关于竹夫人的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叶分别去,恩爱夫妻不到冬。”大概意思是,一个女子如果不能为丈夫生下子嗣的话,无论她出嫁时多么的风光,仍然要面临失宠甚至被抛弃的可能。新婚时丈夫的柔情蜜意,早已经时过境迁,她们只能守着满屋的红妆,怀抱着冰冷的竹夫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漫漫长夜。
    在十里红妆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张老照片。照片上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妻妾,从右至左依次是童养媳、正房夫人、以及两房小妾。在那个时代,男人有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正房夫人假如一直不能生育,就必须主动支持丈夫纳妾,而且还要毫无怨言。而一旦小妾真的生下了儿子,她作为正房的地位又会受到威胁。这样一来,当年那些富贵人家中,妻妾争风的风月纠葛就层出不穷了。
    然而,即使有了十里红妆的富足,也还是无法弥补这些女子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在前童古镇上,有一座仅有一米多长的石板小桥,叫做花桥,女子出嫁时,都要从花桥上经过。这本是一个喜庆的习俗,但相传在很久以前,十五月圆之夜,未出嫁的女孩经过花桥时,却会听到女人凄婉的哭声。人们都说,那是某个大户人家小姐的冤魂。当年她出嫁的排场,也曾经轰动一时,嫁妆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看热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可婚后没几年,她因始终不能生育,被公婆排挤,又受尽丈夫的冷落,最终上吊自杀,只留下了那些鲜红的家具,和一个悲伤的故事。
    “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如今,随着岁月的变迁,类似的婚嫁场面早已消失不见。但从那些流传至今的红妆家具身上,依稀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里,女人的一生却是和十里红妆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从刚出生就要面临的被溺死的危险,到青春年少被锁在深闺的日子,从出嫁坐龙风花轿的风光,到洞房花烛之夜的紧张。女性生活中的一切,从生到死,都被打上了十里红妆的烙印。而今天的人们,也透过这些鲜红的嫁妆,依稀触摸到了在中国古代,女性们的哭和笑,爱与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4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3-15 19:0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欣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9-3-15 19:4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在这个单位值夜班爽,床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3-15 19:5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好一部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3-15 22: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欣赏学习后,没有道理不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3-15 23: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猪爬爬 于 2009-3-15 19:40 发表
在这个单位值夜班爽,床超多:" /> :" />

我想肯定是难受死了,想想那些床都是别人风流之处,自己却长夜漫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9-3-16 00:3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09-3-16 09: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9-3-16 09:2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9-3-16 11:1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 开眼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9-3-16 16:4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非常好的介绍,让人开眼界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9-3-16 22:1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好帖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28 18:56 , Processed in 0.13284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