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本想只看热闹,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这个东西本人也同意是可以用拙劣来形容的仿品.
首先看上面的书法雕刻就很不对,就拿第一张图的对联刻字来说:右边的"花"字,篆书的花不管怎么变体都不会这样写的,这个纯属乱造,用现代简体的花字经过自己臆造而成,古文里原本“花”“华”这里是繁体的华,故“花”又做“华”,大家可以去查相关篆书字典,看看花字和华的关系就很明了了,而且整个版面的书法都是电脑刻字,字体死板呆滞,毫不生气可言,特别是篆书,以前是不会有这样的篆书体出来的,哪怕是印文里面的篆书也不会这样来写,要写成这样那个匠人早被砍头了,要知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好书法,而且雍正皇帝的一手书法写的好那是稍微有书法功力的人都知道的,这样的书法刻在上面简直是连匠气都谈不上的字,实在要用拙劣形容。
再说后面的行书刻字,首先可以判定为用的是现代硬笔书法家,而且是学王字出身的书法家的字来当摹本的,进一步还可以估计为司马炎这一路的书体,大家可以去找司马炎先生的字帖,对比便知分晓;继续往下看,首先白斑竹说的烟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根本是简体的烟字,我再补充的是:这个行书刻诗明显的硬笔书法痕迹,丝毫无毛笔的味道,而且很多字看得出是学王羲之出来的,"水"字出于《圣教序》,“带”字出于《兰亭序》,继续说里面刻字的毛病,书法讲究气韵,讲究变化,大家仔细比较两个“不”字,同出一辄,千篇一律,如果觉得不好比较的话就看“飕飕”二字,正好是连在一起的,更明显不过了,这个在书法上叫雷同,是犯忌讳的,试问按照LZ发的资料来看,这样一件皇家宝贝,能用这样的匠人做出来的吗???这样的匠人做这样的东西给皇家,无异于活的不耐烦了。。。
然后就是材质方面,我也不用多说了,楼上这么多位专家都开腔了,有眼力的各位相信也看明白了,我这次发帖子主要从上面的书法方面入手说明,这东西确实不象LZ发的背景资料里说的这么“珍贵”,语言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望多多包含。
[ Last edited by 八荒六合 on 2007-4-14 at 00: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