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2:33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1225 (续:难得糊涂)

葫芦之后,接着“佛手”。继续难得糊涂。
福建工匠的看家本领是立体雕刻。如今也称为:圆雕。
窃以为:当今福建制作的佛手,非常的有韵味。
从前是没有这样精致的木刻手工的。
如今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玉工用到木雕领域,真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福”,窃以为是难得的“艺术品”了。

图中的两把佛手,都是如今称为传奇的海南黄花梨。不可复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弄玉的心思用来弄木,于是前无古人。


这两把佛手都是2007-2008的早期福建制作,早期的佛手,造型上不免“张牙舞爪”,此后渐渐趋于圆润,从血脉贲张的年青弱冠走向随遇而安的成年安稳。

第三把是2009年开始的“随遇而安”,材质越南黄花梨。
第四把更是在圆润之上添了一缕生机盎然:蝠鼠一家,都是福气。
第五把同样是后期的圆润制作。

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人之唯心。

幸福不过三重境界:
平安,健康,团圆。
饱暖,和睦,繁衍。
真,善,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把 海黄佛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把 海黄佛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把 海黄佛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把 海黄佛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把 海黄佛手之张牙舞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把 海黄佛手之张牙舞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地三把 圆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第四把 福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第四把 福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第四把 福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第五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手 第五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2:3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5-23 02:33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1225 (续:难得糊涂)

葫芦之后,接着“佛手”。继续难得糊涂。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01

(续:难得糊涂)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有时候不免反思:绝大多数的福闽手工匠作艺人都缺乏规范的书院教育,为什么有层出不穷的想象力丰富的新出品?或者实在一点说:为什么我们这些从小到大老老实实受了十几年正式教育的莘莘学子,一到了想象力这个话题往往就黔驴技穷?
几个月前刚刚向他深爱一生的伟大祖国说再见的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的遗言,在下的解读是:救救孩子。
我们的教育行业下的流水线产品,大概真的缺乏一点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大道至简。
当我们习惯了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把直白的事情扭曲成麻花的时候,我们的家具文化,大概就是这么从简约的明,走到繁复的清。
然后不得不违心地一躬扫地,大开中门,洗耳恭听门外的声音。



诞生于2007-2008,从2009年开始显山露水的黄花梨佛手,从型到艺,日趋成熟。
熟能生巧,然后点缀了或虫或兽,平添一股生气。
创意无限。
致敬。



说来也是无可奈何的必然选择,既然这早年开发出来的“壶”已经进入“冰河”纪,成为一个被过分挖掘或者炒作过度的“过气题材”,加上黄花梨材料的日渐稀缺与日益昂贵,到不如动动新的脑筋。比如这比“壶”更加重工,更加省料的“佛手”,到不失为一个更加有利可图的值得关注。物竞天择。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还是闪烁着劳动人民无穷智慧的光辉,或者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史就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
难得糊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花梨佛手笔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花梨随型如意上的浮雕佛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黄绛紫油梨之福鼠佛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花梨鸣蝉佛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花梨福鼠佛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托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2:3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5-23 02:34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01

(续:难得糊涂)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08
(续:难得糊涂)
一年将尽(农历)。
回想起2005年在下第一次上手这前无古人的黄花梨茶壶。沧海桑田的沧桑,油然而生。
下图这一款“喜鹊登梅”壶,原本有不止一个。
当时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是个唯心的喜欢,还有个唯物的“功用”。
何谓“功用”?
就是伟大领袖教导过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
怎么个“用”法?
这木头做的茶壶,自然是不能用来泡水泡茶的。毕竟读过十几年的书,起码的物理化学常识多少一知半懂。这“物理”的理,具体到黄花梨,就是世界上没有不怕水的木头。
于是:怎么用这“中看不中用”的木头茶壶?
在下当年所考虑的首要“功用”,是......进贡。

2005年迈进门槛
2006年,送了为数不止一个的黄花梨茶壶,为小领导读书疏通。
其中就有一款是这个“喜鹊登梅”壶。

沧海桑田,当年收了壶的为人师表者之中,如今已成阶下囚。
旦夕祸福。珍重。
难得糊涂。

黄花梨的前世今生,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从前大概是不那么侯门深锁的,至少与如今相比的话门槛不算太高,几百块钱一件而已,正好用来送礼,比当年的或烟或酒来得别具匠心。而且因为是黄花梨,多少沾了些文人气息。犹如上大人孔乙己的论点:读书人的事,万万不可斯文扫地,沾了书字,只可以说“窃书”,绝对不是“偷”,太低俗。
如今这门槛自然高了去了,于是一入侯门深似海。黄花梨,注定了的新世纪传奇。
而从世纪初年开始演绎的黄花梨工艺茶壶,自2007年下半叶进入冰河世纪后,迄今为止尚见不到有一定数量的好出品,个别的另当别论。于是大概也可以说,这一阕的“前无古人”,多半难以为继。是否有些许类似“遇缺不补”的上古青铜器,走上“孤芳自赏”的一条不归路?
不知所云。

感谢古典网瘦子版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发表于 2015-5-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8:09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5-23 02:35
[/td][/tr]
[/table]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15
(续:难得糊涂)且扔一块砖。总有些不一样的声音。感谢MWZY同好的评点如下:

看了这么多黄花黎茶壶,不知说什么好,我个人感觉,它们当壶,一,没有实用功能,二,基本属于垃圾壶,当雕刻艺术品,一,没有艺术内涵,二,没有艺术创新,当木头,已经被浪费了很多,这么好的木头,不如好好雕个木雕作品,连紫砂都能做得如此栩栩如生,更何况海黄是木中极品呢?如果作品能让人耳目一新,生动而传神,那就更佳,

mwzy 发表于 2009-6-3 18:56


在下的答复是:
谢谢阁下的关注。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基本上,见识过黄花梨工艺茶壶实物的人,大部分都有油然而生的一种好奇:这东西挺有新意。因为前无古人。
当然,肯为这价格买单的人比喜欢的要少,原因不外乎是司空见惯的奢侈品的共同理由:
用者不买,买者不用。
名烟如此,名酒如此,。。。。。。
所以,窃以为这首先是一样非唾手可得的好东西。

其次,关于艺术。
艺术其实原本不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有说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
什么是真善美??
科学求真,宗教向善,艺术唯美。
这样的说法,基本对。犹如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说的“酒精验紫檀”。
艺术,追求的就是个“美”字。
于是,有的人以为萝卜是美的,有的人以为青菜是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于是天涯遍地有西子。
艺术也好,美也好,无可否认的,有相当程度的主观而非客观,感性而非理性的因素,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至少不可以因为共性而抹杀个性的独立。
这大概多少也涉及到“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了。
艺术也好,美也好,大概也需要这么一种“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
在下以为美的事物,未必是所有的人都认同的。
反之亦然。
只不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比较得多了,大概更有分辨高下的底气与道理。
无他:熟能生巧。
就好比俗话说的:见多,识广。
所谓“艺术”与“美”,大概也不脱这样的普世真理。

第三,何谓“有用”?
对在下而言,赏心悦目的摆设笃定是有用的。因为人就是这么一种生灵:饱暖衣食足,自然会“形而上”地追求些物质以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文化,比如艺术。
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有钱了,自然会想着头面。
然后,才有贵族,才有闲暇,才有慵懒,才有传统意义的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
老祖宗就是这样积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
然后,觉得自己的不够用了,就去拿来主义,把印度人扔掉的佛教给捧回来,顺带着编了篇鬼话叫西游记,也成了经典文化。

是否“有用”,大概也有那么一些的“因人而异”的个性与主观因子在其中吧。

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黄花梨工艺茶壶,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奢侈品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首先,稀缺的
其次,昂贵的
第三,非必需的

广东话说:各花入各眼。
所以,窃以为,即便有的花不入眼,大可以别过头去,没有必要把不入自己眼中的“花”,贴上一个“垃圾”标签。
---eddie发表于 2009-6-3 21:02



我可能语言有些过偏激了,我所指的"垃圾",是指壶形,如果紫砂壶做成这样可以算是"垃圾"壶了.
---MWZY  发表于 2009-6-3 21:39



在下的答复:
请阁下不要介怀。
艺术的“创新”也好,“内涵”也好,往往是见仁见智的。如今捧到天上去的徐悲鸿,刘海粟,当年照样被传统业者骂得狗血淋头,因为两者都崇尚“西化”,最要命的是两者相互之间也骂得不亦乐乎,在徐悲鸿口中的刘海粟,活脱脱的是一个“流氓西渡,唯学吹牛”。
今人的范增,黄永玉,也都是口水车载斗量的大人物。
艺术大概本身就是与“纠葛”断不了干系的。从梵高到毕加索,人前人后,身前身后,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即便是捧为“人民艺术家”的齐白石,在朝中依然免不了有根本不买帐的“鲁赤水”。
齐对鲁,白石对赤水。也是一段二十世纪的典故。
哪里都有江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到处都是山头。
----eddie
发表于 2009-6-3 22:50



但上述表达有些欠妥,我只是对用海黄做茶壶不解,就像把好好的和田白玉,缅甸翡翠,寿山鸡血做成珍珠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肯定是珍贵,也有收藏价值,但多少让人费解,
mwzy 发表于 2009-6-3 23:26



谢谢阁下的抬举。
在下很期待阁下明示:尊意以为“欠妥”的具体在哪几处?请指正。

在下对海黄茶壶是这样理解的:
这首先是一种创新,因为以前不曾有过;
这更是匠人们的谋生途径。

坦率地说在下有时候也觉得某些人为了求财而赶时髦赶行情地加班加点拼命做,多少有些可惜了这样的材料,只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非外人可以左右。

在下是局外人,虽然也爱惜这些木头。不怕阁下笑话,在下自己也往家里搬一件半件的木头。比如:老旧楼梯的立柱。尽管这毫无艺术美感。
为的无非是不希望这些柱子在刀下变成一个个欠考虑的花瓶。
在下当然希望匠人们能够“三思而后行”,仔细考虑周全了再动刀,可在如今这样疯狂逐利的年代,“一万年太远,只争朝夕”。

简单地说,在下对有些做法也有不同的见解,只不过,借用一句来自西方的名言:
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在下对匠人的态度就是:“我不同意你的所作所为,但我尊重你个人作为的权利”。所谓“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窃以为就是这么一回事。匠人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海南黄花梨能有今天,有这么多人因此而改善生活,这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eddie发表于 2009-6-4 0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发表于 2015-5-28 12:5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14:24 | 只看该作者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50122


且到此做一个“难得糊涂”的完结吧,把原帖中其他的一些图片汇总在这里,并补充说明。寓意幸福的福,不仅有茶壶的壶,佛手佛像的佛,葫芦的葫,以及福鼠,还有蝙蝠的蝠。甚至老虎的虎。
第一图:绿檀雕刻招财佛像。很喜欢衣袂的飘逸感。
第二图:绿檀雕刻招财进宝佛像。非常喜感的整体造型,圆满。
第三第四图:佛手茶壶。
这是个难得的好东西,越南黄花梨瘿瘤。瘿瘤,也称瘿木,影木,窃以为是黄花梨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关于海黄越黄的差别,这是一个显著的区分。海黄绝少瘿瘤纹,即便有也不太大,往往只是局部,而且海黄的瘿瘤纹多半发暗,黑坳坳的,多少失之有碍观瞻。越黄的则不然,瘿瘤纹不仅在数量上远超海黄,尺寸上也长大许多,而且纹理璀璨斑斓。两相对照,窃以为最好的黄花梨,首推越南黄花梨瘿瘤。西洋人早早就知道珍惜东南亚花梨的瘿瘤,称之为安波那树瘤Amboyna Burl,价格昂贵非常。黄花梨与花梨的价格别若云泥,所以,黄花梨瘿瘤的价格,现如今过万一斤毫不稀奇。
顺便说一句,最好的黄花梨瘿瘤,不仅纹理清晰旖旎,色泽缤纷,而且满瘤。北方从前的俗称叫做“满架葡萄”。可遇不可求。


第五第六图:陈料海黄笔筒以及浮雕的蝙蝠纹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可见一斑。中华文化附会成“福”的蝙蝠,西方人当成是吸血鬼。


随后的多个图片都是海黄如意上的蝙蝠图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福建上好精工。


最后一图是海黄茶盘上的浮雕葫芦。


“难得糊涂”一帖,至此完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15-5-29 16:2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1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ddie2008 于 2015-6-3 13:30 编辑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29

2009年,写了为数不少的漫话紫黄。难得糊涂之后,且回复曾经的传统,归去来兮。原本的曾经,叫做: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始自公元2006年9月11日。
第一阕的漫话紫黄,从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开始。原帖的标题是:
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开帖语//
喜欢海南黄花梨的爱好者,或多或少,总会有机会接触到款式不一的陈年海南黄花梨制式算盘,在下也不例外.
后来见得多了,觉得这个方向其实颇值得花些心思去考究一番.一者是出于对海黄的喜好,二者是对陈年旧物的一种刨根问底的好奇.
于是,仔细地寻思的结果,就有了这么一篇帖子.有图有文,算是个图考.
//定义//
既然是”考”,觉得还是严谨一些的好.先自我约束,开宗明义如下:
1/ 考究的对象,是完全采用海南黄花梨木制作的算盘;完全即满砌.掺料者不予考虑.这里划下的是一道门槛线,门槛过不了的,就不谈了.陈年算盘多得很,这里只探讨满砌的海黄.
关于门槛,粗浅的理解大致是:大户人家门槛高些;小户人家门槛矮些.但无论如何,门槛还是不可以省略的一个必须与必需.
由此而引来的问题是:如何判断海南黄花梨?
断木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不是本帖的主要方向,所以就不在这里展开阐述了.
基本上,如果实物在手的话,断海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是大致的普遍情形.所谓见多识广,这主要是一个见识的积累过程.斯文的说法叫做”目鉴”,也有人说”眼学”.
对于”学”,窃以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大致可以说,这样的所谓”眼学”,是不属于大众理解的自然科学的范畴的.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在于:重复性强.
“眼学”,似乎更适合于被归纳到社会学科比较妥当.
科学与学科,不是一回事情.
2/ 其次,这些被”考”的海黄算盘,制作年代要当得起一个”旧”字.简单的定义如下:
建国以前谓之”老”;
建国后到1988年的凡四十年,算是”旧”.
同样,这也是一道门槛线.年代的门槛.所以,那些新做的,翻新的,即便材质对,在年代上也达不到门槛,也不谈了.
关于翻新,窃以为多少是有点可惜的.因为这对岁月自然累积而成的老皮壳是一种无可挽回的破坏.也许有人以为过于肮脏的外表于收藏的珍惜本意并不相符,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了.收藏的意义,保存大于改变.
基本上,还是不要以如今的价值观念与取舍去任意改变既成的过去和事实实物为好.
海黄材质的昂贵,在成本上更是一道门槛.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材料全新的新仿旧款全海黄算盘实物.在这个基础上的做旧就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原因在于:海黄木料难得而昂贵,制作明清款式的家具有更好的回报.做仿品者也要算帐的,用算盘打一打,就知道这个道理:按现如今的价格,仿算盘,不划算.
至于如何判定这些海黄陈年算盘是制作于1949-1988年的”旧算盘”,将在帖子里随后做具体的说明.
首先清晰地界定了将要”考”的对象,然后开始以”图”为体,形象化地阐述结果与结论,谓之”图考”.
关于”图”,如果没有另外的文字提示,所用照片都是实物的立体拍摄.所用数码相机为SONY W35(带微距摄影功能).图片文件的后期处理只是大小压缩以适应网站上图的规格要求.
//致敬//

谨以此帖祝贺海南建省二十周年.并向算盘收藏家广州邹永生先生,上海陈宝定先生与葛新华先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15-6-2 22:0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1:02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6-2 12:31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29

2009年,写了为数不少的漫话紫黄。难得糊涂之后,且回复曾经的传统,归去来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205(续: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分类//
关于海黄旧算盘的分类方式,大致有如下四种:
1/ 以外观尺寸大小划分
2/ 以外观档数划分
3/ 以是否有款识划分
4/ 以制作年代前后划分


1/以外观尺寸大小划分
常见的海黄旧算盘,在尺寸大小上可以分为常规尺寸(上二珠)与小尺寸(上一珠)两种.
常规尺寸(上二珠)的宽度大致为18-19厘米;小尺寸(上一珠)的宽度略微小一些.
照片中可见常规尺寸与小尺寸的对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一珠的小尺寸算盘再细分的话,又可以有按照数珠数目的上一下五(1+5)与上一下四(1+4)两款.直观照片可以看得很清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实物所见,上一珠(1+4和1+5)仅限于小尺寸算盘.
这样的上一珠小尺寸海黄旧算盘,迄今为止只见存于档数17的实物.简单地说:小尺寸算盘只见过17档的.
仔细分辨的话,小尺寸算盘的数珠与常规尺寸算盘的数珠在外观上略有区别:小尺寸算盘的数珠呈菱形;常规尺寸算盘的数珠外缘呈球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与上一珠小尺寸算盘相对的上二下五的常规尺寸算盘,可以称为2+5款.
于是,自创了一种数字化的直观表示方式:
如果是15档的上二下五珠算盘,就可以标示为:15/2+5;
如果是17档的上一下四珠算盘,就可以标示为:17/1+4;
如果是17档的上一下五珠算盘,就可以标示为17/1+5.
实物所见,上一珠(1+4和1+5)仅限于小尺寸算盘.
迄今为止尚没有见过上一珠的常规尺寸海黄旧算盘实物.
动过手的自然另当别论了.


之所以在这个细节上不厌其烦,因为这里是比较容易动手的,外观上的变化多端,容易让人眼花缭乱,非藏者之福.


有一种民间叫法,把这种上一下四的算盘(1+4)称为”日本式算盘”.
这种叫法,严格地说是不太正确的,这一点将在后面再详细论述理由.


2/ 以外观档数划分
绝大部分的算盘外观呈长方形,四周结以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计数所用的数珠贯穿在”档”上.
海黄旧算盘按照数珠的档数可以划分为:9档;11档;13档;15档;17档;以及19档.
这是实物的照片.


尽管在行内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传统算盘的档数应该是奇数(单数),而且所见海黄旧算盘实物也都是奇数档的,
但历史上的算盘,不乏偶数档数(双数)的算盘.传承可考的故宫藏品乾隆黄杨木桃核算盘,就是偶数24档的实物;
嘉庆黄杨木桃核算盘,则是偶数30档的,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最大的算盘.
所以,准确地理解,应该是奇数与偶数档的算盘都有.
简单地说,单数双数档的算盘都对.







以下分别是9、11、13、15、17、19档的实物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发表于 2015-6-6 11:0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17:29 | 只看该作者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6-5 11:0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205(续: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212
(续: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算盘的三条横梁,有人称为”天地人”三杰.
每档数珠的上二下五,比较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上二珠代表”阴阳”;下五珠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这些都是民间流行的说法与说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附会”.


事实上,历史上的算盘,除了上二下五这种最常见的形制,也有上一珠或者上三珠的.只不过在使用历史中上二下五最为方便,所以成为主流.
把上一珠称为”日本式算盘”是不对的.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最大的30档嘉庆朝黄杨木桃核算盘,就是上三下五的形制.这样的上三,仅仅用”阴阳”就无法附会了.
上二下五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是:
上面的珠以一当五,以二当十,上二加下五=10+5,所以上二下五这种形制,既可以满足十进制运算的要求,也可以使用于中国古代常用的十六进制运算.
成语中的”半斤八两”,来源就是十六进制的重量制度.
上一下五的算盘,只能够适应十进制运算的要求,上一当五,加上下五珠,正好是十.但用于重量计算的十六进制就无法满足需要了.


对于民间流行的与算盘形制有关的种种说法与说辞,不妨宽容一些,包容一些.
比如说: 传承可考的故宫藏品24档乾隆黄杨木桃核算盘,就有人解释为”二十四节气”,并引申为祈求”风调雨顺”.
也曾有人把故宫藏品30档嘉庆黄杨木桃核算盘,穿凿附会成所谓”30档有上二珠”,暗合”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所谓”乾坤一统”,
后来见到实物才发现:这30档是上三珠的,六十甲子变成九十了.
天增岁月人增寿,多多益善吧.
细读历史,陈寿的<三国志>肯定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来得更有价值.可后者更招人喜爱.
有容乃大.


3/ 以是否有款识划分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简单分法,海黄旧算盘中,有的有款识,有的没有款识.
有款识的算盘很常见,比如大名鼎鼎的红城牌;但没有款识的海黄旧算盘也不在少数.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款识不一定是指标牌或者铭牌.
没有标牌或者铭牌,也可以有款识的.留一个伏笔,在后面再展开.


4/ 以制作年代前后划分
海黄旧算盘,按照制作年代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后.
年份的划分如下:
文革前:1950-1965
文革中:1966-1976
文革后:1977-1988


有别于年份断代争议不断的古旧家具,海黄旧算盘的断代,窃以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因为存世数量比较多,相同或相近形款者
可以相互参照佐证,而且年代距今相对来说不是很久远,海黄旧算盘的断代,还是比较地有一定的可推断性.
断代的根据,主要是:有相当数量的海黄旧算盘,都是有款识的.这些文字清晰可辩的款识,为海黄旧算盘的断代,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2015-6-8 18:4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219
(续:海南黄花梨旧算盘图考)
大名鼎鼎的”红城牌”,就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制作.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随着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商标就成为辩识商品的必然符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出产的就是这些没有商标的工业品.
这样的款识,是文革前的制作,年代为建国后到文革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ile:///C:/users/hp/appdata/roaming/360se6/User%20Data/temp/2350947_f1ffae42241ad48e05832501b1bdeb88.jpg
file:///C:/users/hp/appdata/roaming/360se6/User%20Data/temp/2350947_f1ffae42241ad48e05832501b1bdeb88.jpg

之所以可以准确地断定文革前与文革后,是因为文革十年,在海黄旧算盘的款识上有年代特色很鲜明的标志.

文革期间,海黄算盘制作大户的琼山县日用制品厂的所在地琼山县府城镇,曾经更名为”红城镇”,所以,这一时期制作的算盘,标识的产地是:琼山县红城镇.
这是文革时期制作的算盘的铭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细节特写.
铭牌的文字是:
      海 南 岛
红城日用制品厂出品
地址: 琼山县红城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看得更清楚一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文革期间地名更改的典故,广州一地就有许多在如今看来让人莞尔的真实故事.
原来的”白云路”,改为”红云路”.文革结束后又恢复旧称.
广州西关车水马龙的上九路与下九路,文革期间改为”秀丽路”,为的是纪念闻名全国的女烈士向秀丽.如今依然还是上下九.
还有寓意科举高中及第的”高第街”,文革期间更名为”群众街”.

同样,在海南岛,文革结束后,琼山县府所在地的”红城镇”才重新恢复原来的名字”府城镇”.

大致推断如下:估计是因为文革期间地名更改的的原因,才有了文革结束后的”红城牌”这个商标,以标志曾经使用的”红城”地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旧话重提:基本上,还是不要以如今的价值观念与取舍去任意改变既成的过去和事实实物为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了带款识的海黄旧算盘作为年代参照物,以之作为根据去为无款识的海黄旧算盘断代,就可以说是有说服力的断代了.
无款识的海黄旧算盘,为数其实也不少.

前面提到:海黄旧算盘,按照制作年代,大致可以分为: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后.
其实在细节上还可以有一个更小的细分,就是文革中的制作,也可以准确地分为文革前期与文革后期两个阶段.
这样的款识,是文革后期的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革前期出品的显著标志,是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经听到过有这样一种说法:建国后最早生产海黄算盘的是海南岛临高县某工厂,后来才转到以琼山县日用制品厂为主.
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相关的实物作为佐证,所以无法断定虚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7 03:03 , Processed in 0.29984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