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理论] [原创] 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

[复制链接]
466
发表于 2007-12-25 14:08 | 只看该作者

2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发表于 2007-12-25 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发表于 2007-12-25 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8: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红木红火的又一个年头,将要结束.
觉得也应该说一声告一段落了,为这始于去年911的漫话红木-随笔随言.
感谢所有关注与垂青的同好,也感谢所有走过路过没有随手随口扔砖口诛者.
求个完整,所以就汇集了一下,并在个别细微处做了需要的更正与说明.
感谢麒麟网,感谢大本教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8:56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一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坛子里潜水,读帖子,日子久了,就有了些漫话。无边际的,又多少关乎红木。

1 明清家具
有坚持一定照旧法做的,有仿个差不多就可以的,也有只要是木头差不多就行的。
中国的文人真要命。喜欢家具的时候,说“匠心独具”,埋汰你的时候,说“匠气太过”。
反正怎么解,都是个“匠”。所以从古到今,高高在上的都是做文章的,书画的,甚至为文章书画做金石的也可以挂个“家”在头上。
所以,历史上,没什么“匠”可以待在正中央。历朝历代都如此,如今也大致如此。同好推崇的王老朱老等等等等的大家,在故宫的老老里面,远远够不着玩古玩字画那帮人的边。
想开了:家具么,喜欢就行了。一个爱好,在现如今,也算是个比较高档次的时髦潮流。
况且还能用啊,不仅仅是个纯摆设。
2 红木标准
这是比较头疼的事情,跟在大家族里要摆平方方面面的要求差不多。所谓顺得哥情失嫂意,还是取中庸的好,维持个动态的平衡。哪一方做大了,话语权就可以多一些。
联合国不也是这么回事么,所以得与时俱进。将来的发展谁也说不准,还是留个活口吧。一个人定标准得罪人,最好是多多益善,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别以为安南是联合国里最大的官就一定是他说了算。
3 红木正名
这个更不容易。江浙人叫老红木,老广只认大红酸枝,现在把缅甸白酸枝也算红的,重实际的老广卖家更咬紧牙关只吐两个字“红枝”。这还是简单的,最要命的是“檀”,只要硬些的,都顶个檀字出来闯江湖。外观色相去的远的也就罢了,最多是擦边球,要命的是那些把老人家都兜了进去的货色,最后只好不断地在前面后面加定语状语。没办法,为尊者讳,领导还能有错?肯定是下面的听错了。
想想也对,伟大领袖30周年祭,我们当年怎么正名来着?毛主席,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亲切点的把姓也省略了直呼"主席",老广的叫法更绝-阿爷,因为小朋友喊毛爷爷,还有个别人喊“老毛”的,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栋梁。
美国人不动这个脑筋,所以给纽约大街命名的时候,就一二三四五排过去。如果红木这么干,估计很快就象中国的门牌号码一样,有之一之二之三衍生出来。

(始作于2006年9月11日,那时候的联合国秘书长,还是非洲的安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03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二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很佩服现如今的这些红木爱好者,真是够钻研的,把西方式的求证和学术研究方法用来分析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家具物件。如果老祖宗们能从地下爬出来的话,碰上现在的这许许多多的疑问与质问,他们多半得选择还是爬回去的好。无他,答不出来啊。
就说材料吧,从前是无法分辨得这么细的,紫檀也好,酸枝也好,花梨也好,鸡翅乌木也好,基本上,是看菜吃饭,因地制宜。都是泊来品,由不得挑肥拣瘦。简单地说,就是凑合着过,有什么用什么,只要是进口的,进贡的,就是稀罕的,名贵的。
那个年代,运费多昂贵啊。看看当年马帮贩茶叶的利润有多丰厚就知道了,何况是沉重无比的硬木,还是原木。
至于价格,就更是一笔糊涂帐了,尤其是宫廷制品。有行家考证:紫檀的什么什么当年多少多少银子,黄花梨的什么什么当年多少多少银子。没有错,宫廷的记录上有的,自是名贵无比。可同样滑稽的是:道光皇帝吃一个鸡蛋,成本是十两银子。所以有一天早上他与大臣聊天,听说某人早饭是三个荷包蛋,竟然瞪大双眼说:爱卿好阔气。
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啊,叫做团结你我他,一起吃国家。大臣明白内务府的公公们得挣点小钱花,所以不会点破。结果,是希望励精图治的道光,依然穿着打补丁的裤子。
如今是要返清复明了,有行家说,只有5属八类才是正宗,其他的老祖宗们没用过,算不得数的。且再读读大先生鲁迅的作品吧,最近有很多纪念大先生的活动,千禧年全球华人公推的20世纪第一华人文学家。中华文化,好象从来就是不那么斩钉截铁的,所以柏杨称为酱缸,客气的,就选了混沌二字。
红木成为一种文化了。

(修正:清道光皇帝在内务府的帐目本上得悉一个鸡蛋的成本是纹银10两.因为任内打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为求励精图治,龙袍破旧了也不舍得换,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穿过打补丁龙裤的皇帝)

(附图为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马帮在运送木材)

[ Last edited by Eddie on 2007-12-28 at 19:4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15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三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如今的红木,成为一种文化了。
如今的文化,何尝不是一种商品。酒文化,茶文化,球鞋文化,地摊文化,连刚刚露脸的几个小姑娘,也成就了超女文化。
于是,最热门的题目,逃不脱“升值”二字。一众好者乐此不彼地预言,下一个涨家是谁,下一波涨幅多宽,下一轮涨价多久。大先生新作狂人日记的搞笑版,或许可以朱批为:满版都是文化,但字里行间,写的都是比吃人还要简单的一个字:钱。
在下到是希望红木业者能够赢利,因为这是业者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水平的源泉。
在下也希望红木好者能够有好回报,因为回报好了,才会继续投入,百尺竿头。
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有钱了,自然会想着头面。
然后,才有贵族,才有闲暇,才有慵懒,才有传统意义的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
老祖宗就是这样积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
然后,觉得自己的不够用了,就去拿来主义,把印度人扔掉的佛教给捧回来,顺带着编了篇鬼话叫西游记,也成了经典文化。
有人担心,这样慢慢来,等文化出来的时候,红木也砍得所剩无几了。
只好把老物件不断地枝解,翻新,再埋怨从前的如何暴殄天物,重复昨天的华南虎,今天的长江白鳍豚,明天的商业道德诚信。
就这样重复,重复“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有得。
喜欢红木的爱好者,舍钱财,舍时间,舍精神,得器物,得愉悦,得满足。
以红木为载体来投资投机的,得到的,何尝不是一种对财富回报的期待与心理满足?
而实现这一“舍得“因循的,总少不了钱,当代社会的血液。
很自然地,当望着伍氏兴隆那块宽近一米的越黄独板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世道,不贪腐行吗?(各位千万别往心里去,留给在下一个人没事偷着想就可以了。)
我说的是板子。

(2006年底成文,当时业内盛传: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一年后的2007年,陕西发现所谓野生华南虎照片,江湖人称周老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17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四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老话说,红到发紫。
现如今,是红到发黄。
原来是硬一点的就顶着个檀字出来闯江湖,现在是想方设法漂白了往黄身上靠。
于是,就有了巴花版的越黄,白枝版的越黄,非洲黄花梨,以及漂白了的缅花等东南亚红花梨充越黄。
于是,市面上精品越来越多,独板越来越大,价格越标越高,万众一心地追捧这纸上富贵。
快过年了,恭喜发财。
难怪兴隆伍老板这样的顶尖高手也要砍刀刮刀左嗅右捻地断黄,眼力再高,终归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故宫的某老老们阅尽天下紫檀,依然逃不了着道失手,无他,俱往矣。
所以以为,断木是高风险的智力测验,尤其是隔山买牛式的看着上网照片来指点江山。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老话也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如何比?
觉得还是比材质的好。
如果比形制,现在的做工是从前没法比的。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的器,比从前不知好了多少。所以越仿越高明,比真品还养眼。
材质的好,相对地不容易仿。
而黄货之所以被追捧,不是以其形制如何精美,更主要的,是“物以稀为贵”。
好的材质,更稀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24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四之额外篇—环保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环保,好深沉的话题。BBC制作的原始森林的节目里,参天大树把周围的阳光水分与养分都抢夺一空,树下的植物无法成活。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是这样长大的。然后,森林大火,让一切重头来过。

夜半新闻,国家林业局说,国外森林的砍伐,与中国无关。相反,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广木材的替代制品(以竹代木制一次性筷子),节省了大量木材云云。

私下里其实还是挺佩服国家这政策的,90年代末一刀切,天然林一律不许砍伐,人工林只可间伐,最关键的是:进口木材的关税一律降为零。买进口的比砍自己的还划算。80年代国门初开,头一遭听说一衣带水的邻邦就这么对自然资源拿来主义来着,懵懵懂懂地还觉得日本人这样干不地道。后来才明白这长久的道理。再一个,如果中国所有的煤都进口,也就没这么多的矿难了。旁的不说,先走一步的广东,就把全省的煤窑都封了。

话说回来,这树如果非砍不可,当然是别砍自家的为好。胡主席到德国开G8峰会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刁难此事,一句“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毕竟发展是硬道理,人家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中国,还是先站起来再说的好。

当年,祖先是这样砍的,云贵川沿水道两岸顺山倒,然后放排到中下游走陆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就这么顺流而下。砍了一千多年,现在开始种了……

上下五千年,对今天与未来的中国来说,这是个好的转变。

(成文于2007年中,当时国家元首在德国出席八国峰会被德国女首相质疑中国大肆购买域外原始森林盗伐之原木)

(附图为放排工驾驭60多立方米木排在连接贵州与广西的都柳江上漂流.自1998年起国内全面禁止天然木采伐,只能科学合理地对人工林进行间伐.同时,对进口木材的关税降为零,以税收杠杆鼓励使用进口木材全面替代国产木材.2007年更全面禁止使用国产木材的木制品出口.)

[ Last edited by Eddie on 2007-12-28 at 19:5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27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四之额外篇二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在下以为,古典红木家具,当得起是一项消费性的投资,也有人称为投资性的消费。

有的家具,用了以后,年年折旧贬值,到最后送给保管站看大门的白用,只求人免费搬走腾地方出来。有的家具,越用越光亮,水涨船高,用了三五年,不仅保值,运气好的时候,还增值不少。

都说物以稀为贵,紫黄对有的人是面子问题,对有的人未必吧,至少,有不少人是藏藏掖掖的,不求闻达于外人。

50年前北京大展拳脚,清华有一位搞建筑的老教授预言说:50年后北京会后悔。因为他建议新北京在旧城外重新开始,而不是拆城墙破旧立新。如今的北京是否后悔不可言,可那些先知先觉早就认同明清形制古典家具的同好一定后悔去年前年错失的上手机会。同样一张越黄曲尺,07年与05年,相去的距离,很远很远,足够寻常人家过好几年安稳日子了。都说07年的人民币比05年汇改以来升值了不少。够这距离的零头么?

07年如此,2010年将如何?有人说08奥运以后会缓一缓,中国经济不可能一直火。也有人说,奥运是个跳板,看看日本韩国澳洲,都是开完了奥运更上一层楼。

在下只知道:红木原本是小众文化,如今,曾经的星星之火,好象是越燃越盛。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从今开始的50年后,是否会后悔,当初没上手紫黄给子孙传代? 至少,现在多少人羡慕老王老陈在50年前淘的明清宝贝如今在上博供着。

清华的那位老教授叫梁思成,中国建筑学科的奠基者。在他之前,留名的是鲁班。

地道的老广,因为他的父亲叫梁启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31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五-海黄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物以稀为贵。
可不知道为何,总是对高仿的海黄明清款家具提不起神,反到是对那些形制不入流的海南土做物件存留着一份认同。总是以为,基本上,形制拙朴的,工艺简单的,往往就是没水分的。真的老海南土做,不可能有心思去弯罗圈雕龙画凤。如今铺天盖地的圈椅皇宫椅罗汉床,都是大陆的后加工。海南出的只是木头,做当地人自用的简单居家物件。而且用料粗放,因为工具简陋,做不了精细活。从前是犯不着作假,如今当然不可以这么说了,可既然做了,当然是仿明清形制的回报更可人。不算帐的,大概才想着去仿从前常见的纺车,米柜,凉椅折椅,挂衣柱,吹谷机,以及牛前牛后的农具。
说是防范心理也好,信心不够也罢,眼力这东西,在在下自身而言,是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帮朋友断木,往往靠谱,为自己开方子,每每瞻前顾后。朋友也说:再好的股票经纪,从来都是帮客户操盘才风升水起,一旦用自己的身家银两,必光彩尽失。
物以稀为贵,在下以为,还是先求“真”的好。
文玩则不同。一木一器,辩识相对容易些。且物件不大,多十个八个的也不觉得拥挤压迫,海黄的味道又淡雅,太少了闻不出,还是多几个好些。多多益善,毕竟是好东西。
多着多着,品出端倪了:好象他们的味道也差异不小啊。味道这东西,很难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物以稀为贵,何况红木出处泰半在域外。
海黄这般的名贵,日后只怕会更名贵。
尊贵之所以尊贵,常常是因为不可复制,海黄的复制,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简单吧。
这样名贵的木料,也许供着更合适些,毕竟值得珍惜与尊重。
所以,觉得还是文玩更适合海黄的将来。

(现在的海黄土做也一洗年初的颓势,一发不可收拾了.几个月的光景而已,恍如隔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32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五-海黄之额外篇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海南,怎么说呢,中国历史上海南着墨不多。如今的海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才能够看清楚大陆的背影。
不少从前如今说海黄这样那样的专家名嘴,就如同当年说中国已经没有唐宋木制建筑实物的日本人,逼着一对中国夫妇走遍万水千山把应县木塔捧到世人眼前。
海南民间,还是有些老的旧的海黄制品的。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姓过日子而已,用得上就成。上面如何对皇帝说是上面的事,专家如何分类命名是专家的事。百姓一日三餐,求个饱暖衣食足。
那对中国夫妇,女的是人间四月天的才女林微因,男的,叫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奠基人与泰斗。大概是看了太多老旧中国木制建筑的缘故,有感于新老花梨的混沌与纷乱不清,就在某些特别的花梨木材前面,加了个“黄”字。
这便是黄花梨名字的由来。

(附图为梁思成先生像.作为中国建筑学科的泰斗,其代表作品为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建国前的中央博物院/现在的南京博物院)

[ Last edited by Eddie on 2007-12-28 at 20:0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9:36 | 只看该作者

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六-越黄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去年今天的一篇漫话,周年了。
这一年,看着曾经的丑小鸭乘着火箭飞上天,所谓的越南黄花梨。
不少专家名家曾经是嗤之以鼻的,直到今天,还是此黎非彼梨,尽管当初在花梨前面添了个“黄”字的始作俑者梁思成,从未有“黎”的文字记录。
有说专家名家就是鹰,即便有时候飞得比野雀还低,野雀也永远达不到鹰的高度。
不明白起名字时有怎样的典故,竟有了<野雀高飞>这样的一部电影。电影的内容早已随着20多个春秋的过去而模糊,成为传唱经典的,是电影里的那首主题歌:野百合也有春天。
听说有一群血气方刚的台湾青年,因此而自诩野百合,在戒严年代的台湾标榜着向往民主,向往进步,在后来的千禧年,与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颠覆了百年老店。民进党上台的2000年,是那支野百合的春天。
2007年,当可以说是越黄这支野百合的春天了吧。
有说老黄是不分海越的,王老当年,艾克当年,都不太计较出身的。反到是如今的钻研者,研究者,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在下是爱好者,因为唯心的喜欢,所以不情愿去唯物地考究海与越之间,当如何在等号与不等号之中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真正的研究,其实不难的。找个植物学专业的本科,对方多半会这么说:先看叶子的形状与分布,再比较二者的花朵……
看叶子的形状,看叶片的排列方式,奇数还是偶数......
比较海越的花朵,不是看哪一个漂亮。花之于植物,用老广的话来说,就叫“祠堂”,传宗接代的,雄蕊雌蕊,花粉传播......
抱着木头梆子比较纹理纹路油性密度,总觉得跟缘木求鱼差不多......
还是唯心一点的好。所以,野百合也有春天。
躬逢盛世,稻米流脂。

(2007年9月11日成文.
百年老店是海峡那边对国民党的称谓之一.也有称老K的.
民进党的全名是民主进步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发表于 2007-12-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看到这里,EDDIE兄不会是收笔了吧?
借此新年即将来临时刻,感谢兄此帖给大家带来美图的享受和学识,自己也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顺祝兄及家人新年快乐、和谐美满、身体健康!
上一个俺的越黄独板长3米多、宽0.55米、厚6.3厘米(玉)可拆卸翘头案表示感谢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发表于 2007-12-29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3 11:10 , Processed in 0.20908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