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跑个偏,聊聊“文字狱”的“文字”。
始于雍正的“文字狱”,到了乾隆登峰造极。
如今对这段历史着墨有限了,毕竟和谐第一,雍乾之所以用“文字狱”这一手段“禁锢”思想,所追求的也不过是“社会稳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提。
而“文字”的审美,窃以为是“文人家具”中“造型”艺术的真谛。
早三两年曾写过这样几段话:
。。。。。。
正在潜心感悟如何去品味怎样把"险峻"表现为"平稳".
据说欧阳洵的书法就是这个"型".
家具型材艺的"型",觉得与文人结字的审美搭配,多少有一些牵连.
木工凭借榫卯而结木,广东俗话称"斗木",文人则是把点横竖撇捺等等的元素以书法审美的观点去"结字",出来的效果,求的大体上也可以说是一个造型的美感.
从前是不大理解如何从平面的书法中观摩出三维立体的美.
后来依稀感觉到大字与小字的书道有别,以及平放的书法与挂起来看的书法不尽相同.
文人家具的文,窃以为主要的在"型"上. (2008-5-9)
关于"型",在下一直有些踌躇.觉得从书法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前朝文人的审美标准,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够得及些许的"宁古无时,宁朴无巧"的皮毛.
明黄文人家具,窃以为还是与崇尚嵯峨昂藏的宫廷家具有方向的差异.
比如说,明朝大家董其昌的书法以"平淡天真"流芳.满清文字狱以前的传统中国文人追求的""古朴,无时,含蓄,质拙",这样的审美取向,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立体造型的家具的亲疏与取舍. (2008-6-30)
有时候琢磨明黄文人家具的"型"不得要领,后来偶然拜读关于书法结字造型的"瘦劲",真有点豁然开朗的释怀.
文人的文气,也可以有力道与劲的追求.
好比书法写字,纤瘦并不难,难者在于纤瘦而有劲.
然后,再去重新瞻仰上博.
细心体会着平淡天真,险绝与平稳的对立统一. (2008-7-4)
有说明式家具是造型的艺术.
也许,一孔之见罢,借鉴书法的审美角度去观摩揣度这些明黄文人家具,未尝不是一种有收获的尝试.文人书法,讲求的是笔画的"结字",结构的对立统一.
细细地去体量,在明黄文人家具中,多多少少的,或许也可以感悟到一种"温润秀劲"的风范,如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的"平淡天真",九成宫欧阳洵的于规矩方圆中见飘逸,于方整平正中见险绝. (2008-7-10)
仔细从造型的角度去观察这些(上海博物馆)明黄家具的细节,窃以为有点类似文人笔下的笔划,方寸之间有变迁.用上博的话来说,就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方如此,圆如此,冰盘沿的造型也如此.
用书法的词汇描述,大概就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2008-7-17)
且在此对上博所见的实物做一个大致的总结如下:
材:
老黄不分海越;
老紫檀中包括了檀香牛毛纹紫檀.
艺:
艺无分古今(感谢掌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器,今定胜昔.
型:
正尝试着以书法的结字审美去体会文人家具的造型变化。 (2008-7-20)
http://www.70jj.com/bbs/viewthread.php?tid=9683&extra=&page=88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