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原始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于檀香紫檀之我见:紫檀原木来源内情独辟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06-9-4 21: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误导,还是我8识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9-4 22:5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2299老兄的椅子从图片上看不是紫檀木材质,应为花梨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6-9-4 23: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有这样的花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6-9-4 23: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2299 at 2006-9-4 23:04:
有这样的花花啊!


呵呵。。。我说的不一定正确,您可以再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9-4 23:2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DXM1208老兄的见解独到,令人佩服!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是要各自说出各自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交流提高的目的。

对于紫檀的综合评论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兄坚持自身的观点这无可厚非,可是就紫檀木大量进入我国并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在下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到我国使用紫檀木的历史,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就已经砍伐檀木加以利用,这里的“檀”指的就是紫檀,《诗经.伐檀》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也有人认为我国利用紫檀木约在汉代,因为在西汉的史书中有关于人们在当时利用檀木制造乐器的记载,并推断所使用的就是紫檀;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紫檀在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崔豹的《古今注》,称为“紫”,说:“紫木,出扶南,亦谓之紫檀。”据此判断我国利用紫檀最早应当是在两晋。其实我国根本不出产紫檀木,这点在下在以前的帖子里已经论述过了,可见第一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周默先生认为我国最早利用紫檀木的时期有可能是唐代,但并不能确定。周先生同样持我国不产紫檀木,我国的紫檀木依靠进口的观点。《唐本草》:“紫真檀木,出昆仑盘盘国,惟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也称:“紫檀,来自番舶。”从目前的史料看,没有发现早于唐代的对紫檀利用的记录,也没有看到早于明代的紫檀器物。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以为官画之标。”可惜没有见到其描述的实物,无从确认所述紫檀是檀香木还是今天所指的紫檀木。(见周默《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紫檀》一文第八部分历史上紫檀木的贸易方式及运输途径)。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的周京南先生曾撰文《元代紫檀使用考略》,文中称有确切文字记载元代皇宫中不仅有以紫檀木为框架栋材建造的“紫檀殿”,在禁宫大内一些家具器用陈设等也都采用紫檀木制成,元代宫廷使用紫檀已成一定规模。文章证实,元世祖忽必烈有一座以“紫檀”命名的宫殿,紫檀殿的殿材是元历史人物“亦黑迷失”进献的紫檀木。文章还介绍,“亦黑迷失”是元世祖的近臣,又称“也黑迷失”,元畏兀儿人。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出使海外下西南洋期间,历经千辛万苦,以现钱购进大量紫檀木殿材进献宫廷。而过了一个多世纪后明代的郑和才于公元1405至1433年七下西洋。文中亦有描写元代紫檀殿及其中的紫檀器物做工如何精细之类的文字。对于上面的论述在下观点认为,关于汉代及唐代史料中所提到的紫檀极可能与真正意义上出产于印度的檀香紫檀木不是同种。我国古人(甚至还包括当今有的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将心材为紫红色的木材均称为“紫檀”,并没有特指某一树种。这个“紫檀”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檀香紫檀木的意义是不同的。这就好比我国古代也有“博士”这个名称,古代的博士是指律司廷尉及大理司的一个官职,与当今博士的意义相去甚远。但可以明确的说中国是“紫檀”这个名词出现最早的国家。然而,我们不能排除紫檀木进入我国并被我国人加以利用制作型简质粗器物的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唐代甚至更早,但是利用其大量制作精美绝伦的家具的时间可以肯定的说是从明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的。因为家具的制作水平和木工工具的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要制作精美的家具必须要有锋利应手的工具。对此孟庆石老师在其文章《两件史实之间的百年迷团》中所阐述的观点让在下十分赞同和钦佩。
在明朝的初期和中后期分别发生了一件大事和一个大案。这件大事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率船队历时28年,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走遍37个国家。其目的是显国威,搜宝物,寻惠帝,驱海寇,通贸易…...诸说不一,这是成祖朱棣对郑和耳提面命的事,恐随行大员也未曾可知。但是船队带回了一些黄花梨和紫檀等木料,开了进口优质木材的先河是不诤的事实。那个大案就是嘉靖年间抄没大贪官严嵩家产的事件。在抄家清单中共有家具8871件,可没有一件黄花梨和紫檀家具,而且当时宫廷档案中也没有关于制作和使用硬木家具的记载,从现存实物资料看,硬木家具最早出现在隆庆万历年间,也就是说声名显赫的明代硬木家具只在长达272年的大明王朝的最后70年才出现的。
       那么上述两个事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郑和船队带回的优质木材为何没在当时做成家具,却闲置达一百余年呢?或许我们可从政局来考虑,比如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令朱棣寝食不安;英宗皇帝竟被蒙古部族捋去成了俘虏;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哪有心思去考虑什么硬木家具呢?或许也可以从国内经济状况去考虑,明中前期国力衰退寅吃卯粮,一年倒有半年饥荒,那时硬木家具岂不是一种非分之想吗?或许还可以从木材本身考虑,那些木材还没有经过干燥处理暂时封存储备以做后用等等。这些说法虽不无道理,但终属隔靴搔痒没抓住根本,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家具发展的历史同人类一切生产活动一样,是不能摆脱生产力发展脉络的。生产力所包含的三个要素应该是最好的切入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从硬木家具的木料状况,木工工具的改进和家具制造者三个方面来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一、大量优质木材的进口催生了明代硬木家具。
      普遍认为,郑和船队为了使其船身达到一定的吃水深度,以抵御海上风浪,选择硬木做压舱之用。黄花梨紫檀等树木材坚质重,能以最少的舱容来达到压舱的目的(铁和石头除外)。压舱少了不行多了则不可,所以郑和带回的木材是有限的,而且每次归来卸货于太仓的码头暂无他用。但凡能够派上用场的话,当时也就是拉去北京建都城使用了,但是从事实来看北京城遗留的明代建筑没有一处是紫檀木结构的。优质木材真正大量进口时期是发生在1567年,隆庆元年朝廷宣布解除长达百余年的“海禁”。解禁促进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国内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硬木家具开始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随着大量东南亚优质木材的进口,硬木家具开始在民间富裕家庭中普及开来。有趣的是天启皇帝都脱下龙袍拿起刨子兴致勃勃地做起木匠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上上下下形成了一个追求硬木家具的风尚,这时可观的木材数量输入奠定了明代硬木家具产生的物质基础。
      二、锤锻工艺的发展完善了木工工具。
      凡事有利则有弊,黄花梨紫檀等木材质坚量重的特点利于压舱,可是不利于加工,它对木工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制作家具都普遍采用国产的白木,材疏质软工匠应付自如,而今这么难啃的木材着实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其实中国的炼钢法古已有之,冷兵器时代便有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是口耳相传,难以记述生产过程,有些方法久已失传。到了明期中后期解除了“海禁”,优质木材大量涌入国门,广泛的社会需求成为了木工工具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使得我国铁器锤锻工艺有了新的突破。所谓锤锻工艺,从现代技术观点来讲,经过反复烧炼锻打可以去除铁中的杂质,使其成分均匀,组织致密,再经过淬火从而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因锤锻是反复加热反复锤打的过程,那么温度的掌握和锤打的次数就很有讲究了。温度过高会造成过烧,温度过低则焊合不好。锤锻工艺不仅强度大,而且由于古时没有检测设备,如何使铁中含碳量恰到好处,全凭经验与感觉,外行人是看不出其中奥妙的。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过千锤百炼的木工工具自然也就锋利无比了,而且工具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长短不一的锯和形状各异的刨凿,充分满足了多种加工的需要。这样硬木加工也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了,原来只从结构中求坚固,现在还可以从材质中求得"千年牢"了。
      三、文人的参与和园林建筑使家具制作趋于完美。
      明代家具的制作水平在此之前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随着朝廷的无能和权臣柄政,政治越来越腐败,不少有才学的文人无意仕途,或寄情山水归隐山林,或寓志于实业钟情于艺术,在园林建筑、陶瓷美术、家具设计等行业大显身手。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取向熔入了这些方面,再加上高超匠人的精心制做,使简洁、合理、舒适、美观的明代家具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
      充足的优质木材,高效率的木工工具再加上高超的手艺,成就了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高峰时段。这一辉煌历史从隆万开始,初而尝试,进而改革,技艺渐长,产量日丰。入清以后一发不可收,乃至陈材用尽,新材枯竭,到了清中期,辉煌二百余年之久的明式硬木家具也就逐渐偃旗息鼓了。
中国人历来认为紫色是祥瑞之色,古人对于紫檀的钟爱也因此而产生。明末清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的玻璃制造业开始传入中国同时玻璃也逐渐被运用到房屋建筑上。由于玻璃在建筑业上的运用,因此房间的采光比原来好了很多,于是紫檀这种颜色较为深沉的木材制作的家具越来越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青睐。紫檀木本身给人一种古朴静穆的感觉,用其制作的家具这种坚实、厚重、耐用的特性正符合了皇家和达官显贵们期望江山永固富贵长存的意愿。作为“木中之金”的紫檀在明代后期开始备受重视并被大量用于制作木器和家具,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紫檀木很快被用完,随后朝廷派专员定期赴印度和南洋进行采办,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明代朝廷所采办的紫檀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则是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是带有掠夺性质的。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印度产的紫檀木绝大部分都被汇集到中国,分别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的库存,虽然清廷也曾派官员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逐渐枯竭。到了清中期以后,库存告罄,货源中断,朝廷开始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的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绝不放过,都要如数买下上缴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就这样,各地私商手中囤积的紫檀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并悉数用光,等到了清亡民国初时紫檀木在市面上几近绝迹。还有就是由于紫檀的稀缺,从清中期就开始使用老红木代替紫檀木制作家具了,一直持续到民国。

[ Last edited by 白发学童 on 2006-9-4 at 23:2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6-9-5 00: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6-11-6 22:39 | 只看该作者

椅子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看也不是紫檀,应该是花梨木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6-11-7 17: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這就是小叶紫檀的人工林料.....一套四出頭官帽椅老闆出價2萬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6-11-7 19: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受益匪浅,惟有一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4:24 , Processed in 0.18746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