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

[复制链接]
66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0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仔细端详。
伍炳亮先生介绍说:原款是山西晋作的到代古董。虽然不是红木材质(估计多半是山西的榆木),但造型很有“味道”,于是兴隆就这么大大咧咧地高仿了一回到代的老柴木家具,用的是海南黄花梨。
兴隆主人就是这么个做家具的,因为喜欢,所以乐此不彼。

三十几年,不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04 发表


仔细端详。
伍炳亮先生介绍说:原款是山西晋作的到代古董。虽然不是红木材质(估计多半是山西的榆木),但造型很有“味道”,于是兴隆就这么大大咧咧地高仿了一回到代的老柴木家具,用的是海南黄花梨。
兴隆主 ...


好好看看这难得一见的搭脑造型。
从前的晋作风格。
所谓传承,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讲求出处,讲求来源。
然后才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0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06 发表


好好看看这难得一见的搭脑造型。
从前的晋作风格。
所谓传承,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讲求出处,讲求来源。
然后才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糠补与贴补。
曲线造型的优美与费料。
海南黄花梨。
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11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小马蹄半桌。
全素。
海南黄花梨。

不少爱好者喜欢明式的简洁,可在市场上,却往往是带雕工的更受欢迎,数量上和价格上都远远超过简洁的明式风格制作。
原因么,大概泰半的买家还是觉得太光素的“没有工”,于是在接受价格上难免心存“压卖家一头”的主观意念:
“你这没什么工啊,便宜点吧。。。。。。”

每每在卖场遇到这样的情形,在下都习惯性地把双眼一闭,眼不见为净。

其实光素出品对材质要求更高。
因为一点瑕疵都看得清清楚楚。
能做光素的,选材更挑剔。
有时候,外在的雕刻是锦上添花。
有时候,外在的雕刻是掩饰材质的缺陷与瑕疵。

于是古时就有“良材不雕”一说。
坦荡荡的素颜,犹如天生丽质,不需要涂脂抹粉的装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5
发表于 2011-4-27 14:1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好帖子。。。: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17 | 只看该作者
直角不倒棱的夹头榫小翘头案。
海南黄花梨。
原款大概是上博的那一件东西南北三接头吧。
喜欢得紧,尤其是直角不倒棱的真率。
宁支离毋轻滑,
宁真率毋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18 发表
直角不倒棱的夹头榫小翘头案。
海南黄花梨。
原款大概是上博的那一件东西南北三接头吧。
喜欢得紧,尤其是直角不倒棱的真率。
宁支离毋轻滑,
宁真率毋安排。


这是上海博物馆的到代藏品。

黄花梨木夹头榫翘头案 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宽厚的大边,抹头与翘头一木连作看不到,面板的外观就是一件东西南北三接头。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18 发表
直角不倒棱的夹头榫小翘头案。
海南黄花梨。
原款大概是上博的那一件东西南北三接头吧。
喜欢得紧,尤其是直角不倒棱的真率。
宁支离毋轻滑,
宁真率毋安排。


不用闪光灯反而更容易展现黄花梨的纹理之旖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30 发表


不用闪光灯反而更容易展现黄花梨的纹理之旖旎。


面板上的瘿瘤纹。
花梨有著名的安波那Amboyna树瘤。

早几年有专家名嘴挑起海越之争的时候,有好事者专门非议一点:越南黄花梨没有户口。
所谓户口,指“世界植物名录”。
这种挟洋抑中的作派,真让人如鲠在喉。
其实看看洋大人的“户口”,也是一个不断变更中的“动态的平衡”。
户口上有的,未必都合理,户口上没有的,未必在自然界就不存在。
洋大人自己根本就不一天到晚的“权威”之“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恰恰相反,他们是“该添的添,该减的减”。
这“世界植物名录”,说白了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前人后人的认识做一个积累与记录。
前人的认识有谬误,后人修正。
前人的认识有偏颇,后人弥补。
所以西哲之伟大者如牛顿会留下这样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首先是尊重,尊重前人。
其次是进步,于是传承,继往,开来。
关于这“世界植物名录”,去年恰巧读到这样一篇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2010年9月19日报道:数名植物学家经过多年全面调查研究,最终删除了目前世界植物名录中重复的60万种开花植物。 。。。。。。【《参考消息》2010 年9月21日第7版】

这“权威”,也可以不断修正的。
有删除,就又增补。
越南黄花梨的户口?
那是植物学家的事。
可好好地看看上博那些殿堂级别的到代明式文人家具,强说全部都是海南黄花梨制作? 窃以为不通。
到代的l老黄花梨长物,尤其是尺寸长大的重器,窃以为越南黄花梨的风范更重。

说远了。
关于这瘿瘤纹,请好好看看洋大人偏爱有加的安波那Amboyna树瘤的美图http://www.hobbithouseinc.com/personal/woodpics/amboyna.htm),
窃以为这样仪态万方的纹路与色泽,其中不仅有花梨(泰国缅甸花梨之大果紫檀,安达曼紫檀等),也有如今在神州大陆一飞冲天的越南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38 | 只看该作者
二椅一几。
南官帽座椅,内翻小马蹄霸王枨小条桌。

海南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39 发表
二椅一几。
南官帽座椅,内翻小马蹄霸王枨小条桌。

海南黄花梨。


细节特写。
大概是海南陈料的翻制吧。
比如海南当地土做家具木件的再加工。。。。。。米柜,门板,扶梯,立柱。。。。。。
陈年使用的痕迹清晰可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4-27 14:40 发表


细节特写。
大概是海南陈料的翻制吧。
比如海南当地土做家具木件的再加工。。。。。。米柜,门板,扶梯,立柱。。。。。。
陈年使用的痕迹清晰可辨。


鬼脸与瘿瘤纹。
lovely ghost face,可爱鬼面。

明 曹昭《格古要论》(明初期洪武二十一年成书(公元1388年)。后来由王佐在明中前期的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增补为十三卷,题为《新增格古要论》):
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清初期康熙十九至二十六年间成书(公元1680-1687年))卷二十五:
◎海南文木
  海南文木,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猪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

《广州志》: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5 | 只看该作者
炕桌。
这种矮型承具,大概“北”与“胡”的气息更浓一些。
传统意义的中原汉文明之生活起居,无论是早期的席地坐还是后来的垂足坐,大概是不怎么用“炕”的。
所以,这样的器形,窃以为与明式文人家具的距离会远一些。

席地坐的汉文明生活起居中,常用的矮型承具,叫做“几”。而且型如其字,往往就是落落大方的一撇一捺托着个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6 | 只看该作者
五足带底屉香几。
底屉其实是很合理的结构设计。
降低了整体的重心,提高了器物的稳定性。
虽则少了一分空灵。

无论如何,头重脚轻,终归不合理。
所以让人难受的,往往叫做“头大”。

这件是越南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48 | 只看该作者
漏捡依旧大人的摄影作品。
莱卡相机出类拔萃。
说起莱卡,有位家在广东的兴隆紫黄大藏家还经历过一段颇让人感慨的往事。
这位藏家平时喜欢摄影,尤爱莱卡,造诣颇高。
某次受供职报社的专业摄影同好之邀,一同去采访某位华人精英。
该精英名动四海,于是闪光灯环绕。
里外三层,除了这个藏家是冒牌货,其他通通都是职业摄影记者或文字记者。长枪短火,好不让人眼花缭乱。
精英却独独走过来,专门和这个冒牌货握手致意:“我也喜欢莱卡。。。。。。”

喜欢也好,爱好也好,首先是个唯心。
于是情有独钟。
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位华人精英的名字,叫做丁肇中。
诺贝尔奖得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9 15:15 , Processed in 0.20386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