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檀叶 发表于 2011-10-23 12:07
兄见识过不少早期的好东西,各家风格、各类器型,各家作品,但能够坚持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品牌” ...
世人迟早会记下越黄90年代出口海外这个重要的历史,那是家具材料和人才技艺的巅峰时期,现在我们已无力气复制,更无从谈超越
回来一方台,形材艺一流,某天谈起,大叔表示是他的作品,我惊愕得喝不下茶,他现在做鸡翅,非黄和小量的红酸,都是普品的质量,那是一种何等的差距啊,但答案也很清楚,那时越黄一块厚板只不过区区三四百,雕工随便都是东阳工,拿本王老书给木工也不用起图,往往出来十不离八九,人才啊,看看现在所谓木工大师傅,除了懂做皇宫椅,圈椅,罗汉床,顶箱柜,还有什么会懂的??,往往杀锯都不懂。大叔在说:那时的人啊...............!
香港老一辈的行家大都退休不问世事,有些过了身,后代大多不是做这行了,当年他们向国内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家具知识,指导了很多杰出的作品,而有些就是博物馆的级数。
早年香港和台湾那些订单是不计成本的严格要求,在政府鼓励争取外汇的大环境下,国内厂家那里不会出尽全力去做好呢!精品就是那时候出来的了,
很早就听香港的老者说伍氏每天坚持早上7点巡查厂房,对海外每一个客货都细心关心,风行老板当工人面砸烂做差的家具,这都不是作秀的,他们不是炒作起来的,在海外市场,他们是用实力打拼出来的!
看了会长的帖子有感而发,因就刚才得知圈内一老行家走了,过他的手挑的回流货太多太多了,这些都宝贵的财富,现在都烟消云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