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2# eddie2008
关于《秘戏图考》,一年前在结束关于海南黄花梨算盘的帖子
(http://bbs.cfhot.com/bbs/viewthread.php?tid=39726&extra=page%3D4%26amp%3Bfilter%3Ddigest&page=1)里,
曾有过这么一个段子:
++++++
//后记//
特别感谢瘦版的抬举置顶.
这是在下头一回认认真真的"考".
说来不怕各位同好见笑:图考的出处,对在下而言是九十年代初因好奇而偶然上手的一本秘书,作者是荷兰人高罗佩.
高罗佩是知名的西方汉学大家.他有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狄公案>.
不是妄语说笑,狄公案是一个深爱中国的外国人写的:R.H. Van Gulik,中文名字高罗佩.
然而,高罗佩真正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抗鼎之作,是他那一部作者自己以为"不宜公开出版",所以只印了五十部,分赠世界各大学,博物馆和研究单位的<秘戏图考>,以及随后而来的姊妹篇<中国古代房内考>.
这两个"考"的中文名字都是作者自己的选择.
如果觉得不太好理解,这两个"考"还有很直白的英文名字:
秘戏图考:
Erotic Colour Prints of the Ming Period, with An Essay on the Chinese Sex Life from the Han to the Ch'ing Dynastry, B.C.206 - A.D.1644
(明代的春宫套色版画-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公元前二O六年-公元一六四四年)
中国古代房内考:
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Chinese Sex and Society from ca. 1500 B.C. till 1644 A.D.
(中国古代的性生活: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644年中国性与社会的初步考察)
在下对海黄算盘图考的灵感,来源于高罗佩先生的"用备专门学者之参稽,非以供闲人之消遣".
所以,这个图考的帖子,希望有帮助于真正的海南黄花梨爱好者.
谨以此帖献给那位将在二OO九年一月十九号走入婚姻殿堂的同好.
长长久久,甘之如饴,人生一如黄花梨,愈长久愈彰显魅力.
eddie
2009-1-17 广州
++++++
在下最初上手孩儿枕的时候,只是个“贪得意”,用普通话表达,叫做“有趣”,“好玩儿”。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把玩实物学习辨识黄花梨。后来才发现,敢情这“仪态万方”就是这么回事。于是对黄乐此不彼。
大江南北,走到哪里的店面都是这么一句:我喜欢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与行,两条走路的腿。
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大概也是这么一回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文质彬彬好些。
于是初级的感性认识上升为高级的理性认识,食色性也的朴素唯物主义不断进化,成为如今的辩证唯物主义。
家具文化的轨迹,大概也不脱这么一个发展的大方向。
外型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所谓的“器”。
君子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