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鱼目 at 2008-5-7 00:10:
多谢架兄的鼓励,同时也恭喜架兄荣登长老!
正如Eddie所言,木者大都各师各法,什么该不该、什么对不对,可能都是师傅说了算,自己认为好就最好。更何况还有“十活九病”说法。
还听说最聪明的木匠师傅是能教好徒弟把家具做好而又不告诉徒弟方法。
不早了,来个一老一新,各取所好
谢谢兄台的抬举.
新近与迷糊兄茶叙,深以为然的一句话是:
传统中国家具的工艺精华在于"榫卯".
基本上,各地各省,都有自己的"作",大同小异的都是榫卯拼接.只不过因为地域导致的材质取料有别,所以南榉北榆,北蜡南漆.相互之间在工艺上还是有一定的融合与彼此借鉴的.
至于家具形制的如何"唯一",如何"标准",如何"正宗",好象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家具行业的"焚书坑儒".
今人推崇的明黄文人家具,从其诞生与制作的根源来看,应该还是归属于"苏作"比较合乎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这些苏作苏工的明黄文人家具之所以流传到北京,辗转落入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的收藏,窃以为物流的途径,在于那条与长城比肩的京杭大运河.
北京,毕竟是政治的中心.劳心者治人.
但不应该强说是"制造"中心,或者工业中心.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南宋开始,到了明清,江南在经济上更是有"衣被天下""天下粮仓"的名号.所以,经济的中心在东南.劳力者治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