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856
发表于 2008-5-6 13:1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了!据说那椅子边框厚是2.9厘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7
发表于 2008-5-6 13:21 | 只看该作者

兄弟们,这个“架几案”材质是什么?海、越、老花梨?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8
发表于 2008-5-6 13:2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上过没人评的“架几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9
发表于 2008-5-6 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0
发表于 2008-5-6 13:28 | 只看该作者

多来些学术图片和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1
发表于 2008-5-6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了两年,也混出了职称“紫檀长老”。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发表于 2008-5-6 13:32 | 只看该作者

鱼目兄多上图,加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3
发表于 2008-5-6 13:34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还有什么"职称职务”?在家没地位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4
发表于 2008-5-6 13:37 | 只看该作者

来两年了,想念个别的辍学同年级同班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5
发表于 2008-5-6 13:41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随口两年的“感想”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发表于 2008-5-6 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发表于 2008-5-7 00: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感谢Eddie老师的教诲!
多谢架兄的鼓励,同时也恭喜架兄荣登长老!

正如Eddie老师所言,木者大都各师各法,什么该不该、什么对不对,可能都是师傅说了算,自己认为好就最好。更何况还有“十活九病”说法。
还听说最聪明的木匠师傅是能教好徒弟把家具做好而又不告诉徒弟方法。

不早了,来个一老一新,各取所好:sw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8
发表于 2008-5-7 00: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6 13:21:
这个“架几案”材质是什么?海、越、老花梨?

可能要先把到代的问题搞清楚哦。:):en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9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11: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鱼目 at 2008-5-7 00:12:
#858  兄弟们,这个“架几案”材质是什么?海、越、老花梨?
可能要先把到代的问题搞清楚哦。:):env

架兄的这张案之前见识过的.
钓鱼所得??
最近刚听说了断黄的"八字纹"与"断纹"之说.
坦白讲,这样的"八字纹"在越黄与泰国缅甸花梨中都见得到.相对而言,泰缅密一些,越黄相对地疏一点.相对,非绝对.泰缅花梨有时也有疏八字.
而"断纹"则不仅在越黄,花枝与白枝当中也常常可以找到接近的图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12: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鱼目 at 2008-5-7 00:10:

多谢架兄的鼓励,同时也恭喜架兄荣登长老!

正如Eddie所言,木者大都各师各法,什么该不该、什么对不对,可能都是师傅说了算,自己认为好就最好。更何况还有“十活九病”说法。
还听说最聪明的木匠师傅是能教好徒弟把家具做好而又不告诉徒弟方法。

不早了,来个一老一新,各取所好


谢谢兄台的抬举.
新近与迷糊兄茶叙,深以为然的一句话是:
传统中国家具的工艺精华在于"榫卯".
基本上,各地各省,都有自己的"作",大同小异的都是榫卯拼接.只不过因为地域导致的材质取料有别,所以南榉北榆,北蜡南漆.相互之间在工艺上还是有一定的融合与彼此借鉴的.
至于家具形制的如何"唯一",如何"标准",如何"正宗",好象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家具行业的"焚书坑儒".

今人推崇的明黄文人家具,从其诞生与制作的根源来看,应该还是归属于"苏作"比较合乎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这些苏作苏工的明黄文人家具之所以流传到北京,辗转落入陈梦家先生与王世襄先生的收藏,窃以为物流的途径,在于那条与长城比肩的京杭大运河.
北京,毕竟是政治的中心.劳心者治人.
但不应该强说是"制造"中心,或者工业中心.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南宋开始,到了明清,江南在经济上更是有"衣被天下""天下粮仓"的名号.所以,经济的中心在东南.劳力者治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2 20:45 , Processed in 0.14683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