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装饰材料以及绝缘材料、机械耐磨构件、建筑材料、工具等。因此紫檀属木材在国际市场上异常俏.而且原产国逐年限制其出口.价格日增(见表3)。 表3泰国和菲律宾紫檀属木材国际贸易 (Soerianegana,1993) 国家 | 年度 | 出口量(万Kg) | 价值(万US$) | 单价(US$/Kg) | 备注 | 泰国 | 1990 | 580 | 1030.0 | 1.78 | 锯材 | 菲律宾 | 1985 | 300 | 110.0 | 0.37 | 40%经过加工 | 1986 | 230 | 93.5 | 0.40 | 57%经过加工 | 1987 | 43 | 22.0 | 0.51 | 全部经过加工 |
2.2 非木质林产品价值 紫檀属树种作为观赏、遮荫树种被广泛栽培.尤其在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紫檀属树种具固氮作用,可种植于侵蚀土壤以及灌丛地,能固定和改良土壤。其花和嫩叶有些可食。 药用紫檀材质较差,但在水淹土壤上生长茂盛,而且萌芽更新能力强,受飓风危害之后能够存活和更新(Bonheme et a1.1998),可用作沿海防护林树种。 紫檀属树种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许多树种的树皮、树干可提取一种树胶。1757年即 有人从安哥拉紫檀提取这种树胶。运往欧洲制药。19世纪,这种树胶作为收敛剂治疗腹泻和痢疾,十分畅销。树胶亦可做利尿剂(VanDaalen,1991)。过去药用紫檀的树汁从哥伦比亚出口至西班牙,作为止血之用(Bonheme et a1.。1998)。印度紫檀的树皮可提取多酚物.以老鼠作试验。证明其能够抑制胞浆素的水解作用,控制癌症(Francis,1992)。马拉巴紫檀的 树胶被收入英国官方药典,一些地方将这种树胶应用于酿酒工业(Soerianegana,1993)。 从16世纪后半叶至1882年出现合成染料的这段时期,檀香紫檀树汁作为天然染料,是印度重要的出口项目。红色树汁还被印度教徒用来做各种宗教仪式 (Lahiri,1986)。茜草叶紫檀心材中也可提取一种可溶于醚和酒精的血红色染料,在制药、皮革、羊毛以及绘画艺术工业上十分重要.比合成染料好 (Ogan,1990)。 3 、人工造林 3.1 育苗技术 紫檀属树种的采种必须及时。Groome等曾报道,在坦桑尼亚Tabora附近从树上采集的 安哥拉紫檀荚果含有90.9%有生活力的种子,而从地上收集的荚果的种子生活力仅为36.6%(vall Daalen,1991),这可能是因为种子成熟后其发芽力迅速下降的缘故。由于种子成熟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脱落,因此最好从树上采集荚果。但采种时荚果需述完全成熟,其种子才具有发芽力,因此掌握好荚果的成熟度和收获时间,对于种子萌发至关重要。 Dayanand(1988)在Andhra邦Tirupati观察了.檀香紫檀的荚果发育与成熟过程,发现檀香紫檀于2、3月份开始开花,盛花期为4月份。在自然授粉的情况下约3%的花形成荚果。翌年2月份采种并播种.发芽率为30%.荚果收获的最佳时间为第2年的3月份,发芽率最高为40%。在西盂加 拉邦.檀香紫檀4月份开花,持续至6月份.荚果于翌年2~4月份成熟。马拉巴紫檀果实成熟期为1~2月份.种子贮藏3个月后发芽力无明显损失。 Dayanand等(1988)开展了’檀香紫檀播种前的荚果处理试验,发现用自来水浸种8天,每24 h换水1次,种子发芽率为75.0%.比对照(荚果未经任何处理)高38.5%。尽管直接播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3.5%,但是用刀剥果荚时容易损伤种子,而且处理过程难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前者简便易行,种子发芽率高,更容易在生产上应用。也有人通过用酸处理荚果促进紫檀种子发芽,如马拉巴紫檀和檀香 紫檀的发芽率较低.用HCI溶液处理24h后发芽率由原来的30%左右分别提高到(84.5±2.3)%和(75.8± 2.1)%。原因是通过酸处理可软化果荚,并消除其中的生长抑制物质(Kalimuthu等.1995)。一些树种的种子有明显的休眠现象,如安哥拉紫檀,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一些种子30天内仍未发芽(Van Daalen,1991)。 育苗时先将种子播于发芽床然后移植.或直接播于容器或苗床。其措施是,首先筑苗床,以5 cm株行距下种,撒盖少许土,待苗高5~7 crn时移植。培育半年生苗。高可达20-25 cm,1年生苗平均高40-65 cm,立地条件较好的苗圃地,苗高超过100 cm。半年生和1年生苗均可出圃造林。 由于紫檀属树种以种子繁殖,其幼苗、幼树初期生长缓慢,也常采用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育苗,尤其用于观赏种植。Reddy et al.(1990)在原产地印度Cuddapah地区开展檀香紫檀的嫁接、高空压条、扦插生根等试验,成活率分别为26.0%,37.5%和25.0%。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半硬枝插穗扦插大规模育苗是可能的。印度紫檀插穗的生根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插穗可以取自任何年龄和大小的母树。实际上,直径6 cm 以上的插条生根比较小的插条好。在路旁种植,选用1.5~3.0 m长、10 cm直径的穗条进行扦插,在插条顶端可萌生10个萌条,能够迅速形成高于行人的对称树冠。没有树种能象印度紫檀那样具有在1年或2年内迅速形成良好树冠的 能力。紫檀属树种亦可采取组织培养进行快繁,以0.5~3.0年生的枝条作为外殖体置于培养基中,7~12天内外殖体即产生愈伤组织.21~48天后发生 根系分化(Soerianegara,1993)。 3 .2 栽培与经营技术 紫檀属树种的人工造林一般在雨季进行。由于紫檀属树种大多具有早期分枝的习性(吴 菊英,1982),造林密度必须适宜,以促进优良干形的形成。印度紫檀造林株行距以2.5m×2.5 m 或3.0 m×3.0 m 为宜.安达曼紫檀一般采用1.5 m×1.5 m 或2.0 m ×2.0 m 株行距(Soerianegara 1993)。以20~25 cm高的半年生苗或40~50 cm高的1年生苗定植均可。也可以采取直播造林,或者在雨季初期的大雨后用插条扦插造林。菲律宾曾用10cm直径、2 m长的树干进行扦插造林。扦插苗几乎在所有土壤类型上都易成活,从滨海沙滩至内陆粘土.在城市或公园,甚至在人行道硬路面挖掘的小坑均可种植 (Francis,1992)。但是它在湿润的砂壤土或粘壤土生长最为茂盛 。也有人采取截干造林,保留干长10-20cm。根颈粗1.5~2.0cm.根长20-40cm(Soerianegara.1993)。紫檀定植后进行 常规除草和覆盖。由于紫檀属树种的枝叶为牲畜喜食,造林后必须禁牧,同时注意防火。紫檀属树种具有很强的萌芽更新能力,若受到牲畜危害,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禁牧.受害后的第2个季节幼树桩即可长出萌条,长成幼树。为了获取干形通直的良材,除了适当密植以外,用人工抹芽修枝、定期抚育间伐等技术措施控制其分枝习性也十分必要。所以经营紫檀属人工林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紫檀木生产国一般规定林木采伐胸径不能低于60 cm(Soerianegara,1993)。在中非允许采伐的林木最小胸径为50 cm(关百钧,1989)。Singh等(1984)研究了安达曼紫檀边材比率与林木材积的关系,发现林木大小与立地状况等可能会显著影响心材产量,且心 材比饲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增加。小径材的心材比率仍为10% ,而40 cm胸径林木的心材比率为30% ~40% 。檀香紫檀一般需要18-20年才能形成心材(Babu, 1992)。 3.3 生长特性 檀香紫擅在原产地印度Andhra邦,生长最好的人工林18年生时.年均胸径生长量约1.0cm(18年直径18厘米)。而天然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0.4~0.6cm(18年直径7.2-10.8厘米)。 引种至印度的Kerala,7~8年生时平均高7.0~9.0 m,平均胸径11.2~15.8 cm(注:年均胸径生长量:7年年均数据:1.6-2.26厘米;8年年均数据:1.4-1.9厘米),优势木高8.0~14.0m,胸径22.3~27.4cm(Babu,1992)(注:年均胸径生长量:7年年均数据:3.18-3.9厘米;8年年均数据: 2.78-3.4厘米。在印度西盂加拉邦的干旱贫瘠红壤地区,7年生檀香紫檀(注:人工林)高约5~7m,胸径8.0~8.9cm(年均胸径生长量:1.14-1.27厘米);36年生林木高14-19m,胸径27.7~43.0 cm(Lahiri,1986)(注:年均胸径生长量0.76-1.19).其平均树高和胸径均比天然林高大得多。
|